起 舞
關燈
小
中
大
一份關于半月樓的材料,提交給有關部門,請他們來做評估。
如果半月樓留下來了,其他的房屋就是改造的話,要與半月樓的氣氛諧調,就不能建高層。
老八雜的人聽丢丢這麼一說,心裡安定了。
他們順路在水果鋪買上點瓜果梨桃,哼着小曲回家了。
哈爾濱的夏天,早晚涼爽,正午則很熱。
丢丢吃了一碗蓮子白米粥,坐在一個草蒲團上,倚着水果架子,查閱借來的幾本關于舊哈爾濱舞場和妓館的資料,希望能從中發現半月樓的蛛絲馬迹。
如果這裡曾來過顯赫一時的要人,哪怕是弗拉謝夫斯基這樣的反蘇反共的俄籍日奸,也算有過名堂啊。
她相信出入舞場的男人絕非等閑之輩。
然而看來看去,一無所獲。
正昏昏欲睡之時,一條僞滿初期的《哈爾濱公報》的廣告吸引了她的眼球;“塔頭斯飯店,烹調西餐大菜,味美價廉,每晚八時以後,有音樂伴奏,有西洋美女陪伴跳舞”。
齊耶夫現在道裡的紅莓西餐店做大廚,他的幾道拿手好菜,就是當年塔頭斯飯店的招牌菜。
提起塔頭斯,齊耶夫總是無限神往,慨歎生不逢時,沒有在那個年代的竈房裡一試身手。
丢丢沒有想到,塔頭斯那時經營的是兩種食物:食和色。
難怪它聲名遠播。
以食和色為招牌的飯店,在哪個年代都會受寵啊。
丢丢歎息了一聲,睡意漸消,起身拿了一杯茶,重新坐下。
她懷中攬着的,除了紙頁泛黃的資料外,還有從敞開的房門溜進來的正午的陽光。
丢丢喝了一口明前的綠茶,那微苦的清香就像一把素色的團扇,帶給她無邊的清涼。
二十年代,關于俄人在哈爾濱開的妓院,有如下記載:“俄娼窯,皆散漫于道裡各街,共計二十餘家。
其最下等者,在道裡石頭道街及買賣街,共六七家。
稍高者在斜紋街、地段街等處。
華俄客人均行招街。
各妓皆可操半通式之華語。
春風一度需大洋三元,夜宿則需七元。
例外用費,一概無之。
街客和藹,一視同仁,身體之清潔尤使雇主心安。
” 丢丢讀到“春風一度”時,啞然失笑,心想那個時代的色情用語還挺文雅的嘛。
她正看得入迷,齊耶夫回來了。
丢丢家不裝電話,她也不用手機,她喜歡過單純的日子,所以齊耶夫什麼時候回家,她并不知曉。
齊耶夫很少正午回來,那正是飯口,店裡會很忙。
通常,他會在午夜時推開家門。
他一進門,悄悄就會從水果架上跳起,飛快地蹿上樓,給丢丢報信。
齊耶夫買了一套日本的漆器食盒,隻要他提着它回來,那就是給丢丢和齊小毛帶吃的了。
除了湯類,這些年丢丢幾乎把西餐的菜肴吃遍了。
她最喜歡的,是烤小牛肉、雜拌青椒、烤蔥奶汁草根魚、雞肝泥、蘋果鵝、什錦汁豬肉、白菜卷和炸蛎黃。
而齊小毛喜歡的,是大蝦凍、酥炸狗魚、炭烤羊肉和面食中的奶渣餅。
齊耶夫在紅莓西餐店每月掙三千塊,其中大約有五百塊是給家人買了吃食了。
他不像别的廚子,要麼是偷着往家拿,要麼是把客人吃剩的東西帶回去。
盡管齊耶夫以前偷喝過啤酒,但他跟丢丢結婚後,意識到偷是可恥的,而讓親人吃殘羹剩飯,則是對家人的不敬。
所以,他帶回的菜,都是花了錢,在竈房裡大大方方精心烹制的,這讓齊耶夫在行業内有極好的口碑,而丢丢對齊耶夫也是心懷尊重。
有時,齊耶夫還會帶着一瓶紅酒回來。
若是齊小毛睡得香,他們不忍将其叫醒的話,丢丢和齊耶夫就會在卧室裡享用美酒佳肴,然後再行魚水之歡。
齊耶夫看上去非常憔悴,他雙目無神,臉色發暗。
他跟丢丢打了聲招呼,就奔洗手間去了。
方便完,他取了手電筒,掀開窖門,下去了。
丢丢覺得齊耶夫今天的舉止有些怪異,便走到地窖口,俯身問道:“你取啤酒嗎?"丢丢在地窖中冷藏了幾箱啤酒,齊耶夫在夏天時最喜歡喝了。
果然,齊耶夫回答說:“是。
”聲音從地窖傳出,帶着低沉的回音。
丢丢說:“天太熱了,給我也拿上一瓶吧。
” 齊耶夫從地窖拎着兩瓶啤酒上來後,打了一串寒戰。
丢丢說:“窖裡有那麼冷嗎?" 齊耶夫說:“冷,冷啊。
不過冷得舒服,我頭不昏了!"他看上去神情開朗了一些,在啟啤酒的時候,問丢丢看的是些什麼書,攤了一地? 丢丢說:“我在查舊哈爾濱的舞場和妓院的資料。
要是哪裡對咱住着的房子有個記載,那它就有被保留下來的可能。
咱老八雜興許都有救了。
” 齊耶夫說:“我看你是瞎耽擱工夫,一個開在‘馬市>中的舞場,鬧不了大動靜!那些名聲大的,才能讓人寫到書裡。
" 丢丢說:“倒也是啊。
我看到的,寫的不是道外桃花巷的妓院,就是道裡的幾個大舞場。
你知道嗎,塔頭斯飯店原來也是有舞女的!" 齊耶夫喝了一口酒,無動于衷地說:“那有什麼好奇怪的。
” 丢丢見齊耶夫沒有談天的興緻,就不說什麼了。
她一邊喝酒,一邊悄悄打量丈夫。
他耷拉着腦袋,握杯的手顫抖着,很虛弱的樣子。
見他悶不做聲,丢丢便用啤酒杯去撥弄自己佩戴着的麥穗形的銀耳環,讓它們發出悅耳的叫聲。
果然,齊耶夫擡起頭來,笑了一聲,湊過來,在丢丢的額頭親了一下,說:“我該走了,這會兒店裡有點空閑,就想回來看你一眼。
你别太操心别人的事了,老八雜動遷是遲早的事。
從拆遷到回遷,我們在外面起碼要住兩年。
哪天我休息的時候,咱們提前把房子租下來吧,省得到時抓瞎。
要租還得在南崗,小毛上學方便些。
你說呢?" 丢丢用腳踢着草蒲團,把它踢得像一條跟主人親昵的狗似的,團團轉。
她對齊耶夫不置可否地笑了一下,算是回答。
齊耶夫走後,丢丢有些失落。
她拿起書,卻看不下去了,那些字在她眼裡如一片蒼蠅,全都是一個模樣,令她作嘔。
齊耶夫異常的神情和舉止攪亂了她的心。
他回來做什麼?難道真就為了看她一眼?還是他果真不舒服,像别的男人一樣迷信,以喝啤酒為借口,下去治病? 正心煩着,來了個熱鬧人物——裴老太。
她七十一了,因為愛扭秧歌,整日披紅挂綠,插花戴朵的。
她喜歡塗脂抹粉,那溝壑縱橫的臉被脂粉點染得就像覆蓋着積雪的山谷。
裴老太買水果,總是挑三揀四,臨走還要順手抓在手裡一個梨或是一根香蕉,否則就像吃了大虧似的。
老太太雖然碎嘴子,虛榮,但心眼兒還好,所以丢丢并不反感她。
今天她穿了一條白綢褲子,紅綢衣,提着一把紙扇,一進來就嚷着天熱,要迷糊過去了。
丢丢趕緊洗了一個梨遞給她。
裴老太咬了一口,抱怨着梨渣多,說是這梨進得不好;接着又抱怨碰到了一個白眼狼的店主!原來,裴老太早晨時和老年秧歌隊的人受邀去中山路一家新開業的酒店助興,他們在酒店前的空場敲鑼打鼓,足足扭了兩個小時,為酒店賺足了人氣,可老闆給的賞錢卻是每人十塊!裴老太說,别的酒店開業請我們,每個人沒有低于十五塊錢的啊! 丢丢說:“給了總比沒給強,就當鍛煉身體了吧。
” 裴老太發完牢騷,開始說正事。
明天裴樹要相親,她得提前預備點水果。
她問丢丢,那個姑娘是個護士,買什麼水果适合護士吃?丢丢想了想,說,護士都愛清潔,那些不能削皮的水果,你就是洗了十遍八遍,她可能也疑心有細菌,不敢吃,所以桃子、李子、杏子、草莓和櫻桃是不能買的。
能削皮的,像蘋果、鴨梨,也不适合,你要是幫她削呢,她可能嫌你的手不小心碰着果肉了,弄肮髒了;要是她自己削,頭回上門的人心裡緊張,萬一削了手怎麼辦?最好的,當然是可以随時扒皮和吐皮的水果,像香蕉、葡萄、橘子和荔枝。
芒果倒也能扒皮,但芒果不行。
它個兒大,要是她吃了整隻,會擔心你們以為她貪吃,要是她吃剩了,又可能怕你們嫌棄她糟踐東西,從而懷疑她不會過日子。
丢丢的一番話,把裴老太說得直咋舌,她慨歎道:“沒想到水果裡還有這麼大的名堂!你要是不開水果鋪,老天也不答應啊!裴樹的前幾個對象,沒準就是水果吃得不對路,才沒成的。
我還記着,上次那個姑娘一進門,我就讓人家啃西瓜,汁汁水水哩哩啦啦地滴了人家一裙子,人家不跑才怪呢!" 丢丢笑了,她捧出一個藤條編的小果籃,将香蕉、葡萄和荔枝各裝了一些,遞給裴老太,說:“你今兒掙了十塊,就付我十塊錢吧!” 裴老太樂得滿臉開花,可嘴上卻說:“那怎麼行,十塊錢還不夠買荔枝的呢。
再說,這對象萬一像前幾個似的黃了,你連喜酒也喝不上,虧大發了!" 丢丢說:“你提了這籃水果,一準能把那護士留在家中!" 裴老太“咳——”了一聲,說:“要是真成了,誰知是水果把她留下的呢,還是房子留下的她?不瞞你說,這些天我愁壞了,動遷後,仨兒子咋擺平啊。
老大住的還行,不惦記我的房;老二跟人合廚多少年了,這些天二兒媳婦常帶着仨瓜倆棗來看我,我能不明白她動的是什麼心思嗎?這老小裴樹,你也知道,三十了還沒成家,他人厚道,能幹,可哪個姑娘願意往老八雜的爛房子裡嫁呢?這下好,一聽說這兒的人可以進大樓裡住了,有兩個姑娘都上趕着跟他好。
我是擔心啊,這個護士圖的也是房子!萬一有一天我撂腿走丁,哥幾個再因為房子打起來,你說我就是死了也落不得個安甯啊。
"裴老太唉聲歎氣的。
丢丢說:“我正想跟您打聽點半月樓的舊事呢。
您是從那個年代過來的老人,對它肯定有印象。
有沒有什麼顯要人物來過這裡?這裡發生過什麼大事?" 裴老太說:“那可說來話長了。
”她一屁股坐在草蒲團上,喘了幾口氣,接着說,“我爹是養馬人,我就生在‘馬市>。
那時這兒樹多,鳥兒多,草也多。
我小的時候,這個舞場就有了。
這裡有個舞女很有名,人們都叫她‘藍蜻蜓>。
這藍蜻蜓喜歡穿藍色的舞裙,跳起舞來才迷人呢。
都說她的裙子一擺,滿場的男人都得丢魂兒。
出入這舞場的人,據說有一半都是奔着藍蜻蜒來的。
” 丢丢急切地問:“她是俄國人還是中國人?你見過她嗎?" 裴老太說:“是中國人。
我沒見過她。
我們小孩子,是不能進舞場的。
我隻記得,一到晚上,這裡燈火通明的,門口停着很多馬車。
舞場門口有賣花的,賣栗子的,賣香煙的,賣瓜果的,好不熱鬧。
我爹跟我娘說,來這裡的還有日本人呢。
” “是什麼樣的日本人?"丢丢問,"你爹說過沒有?" “說是平房來的日本軍醫。
東北光複後,我們才知道那些軍醫都是細菌部隊的,他們抓了不少反滿抗日的人,做實驗材料了。
傳說那個藍蜻蜓很愛國,她讨厭日本人,隻要是日本人和她跳舞,她就不撒手,能帶着他們連轉上百圈,把小鬼子給轉迷糊了。
都說她用舞蹈的絕技殺死過好幾個鬼子呢。
” “這藍蜻蜓最後怎麼樣了?"丢丢已經聽入迷了。
“日本戰敗前,她失蹤了。
我爹說藍蜻蜓是被日本人秘密抓到細菌部隊,做了活人實驗材料了。
” “那這房子是哪年失火的?"丢丢問,"你還記得嗎?" 裴老太說:“是日本戰敗的那年夏天失火的,那段時間舞場生意不好,開三天歇兩天的。
這火着得蹊跷,半邊蹿着火苗,另半邊卻一點事情沒有。
樓的主人是俄國人,那天晚上,他們全家去中東鐵路俱樂部看演出去了。
大火燒死了兩個人,一個是看門人,一個是廚娘。
” “火是怎麼引起來的?"丢丢問。
“那說法可多了。
有人說看門人和廚娘趁着家中隻有他們兩個人,在一起胡搞,蠟燭倒了也不知道,引起了大火,淪為一對風流鬼!也有人說,日本人知道要滾回老家去了,舍不得這個舞場,就放火燒了它。
還有的呢,說是店主得罪了同行,别家舞場的人來報複;更離譜的,說是那天晚上的月亮太明了,月光化作火苗,把這房子燒了一半。
” “我相信是月光燒的。
”丢丢淚光閃閃地說,“世上隻有這種火,才能燒得這麼鬼斧神工啊。
” 第三章傅家甸 哈爾濱主要分三個區,道裡、道外和南崗。
東北烈十紀念館和哈爾濱火車站,是區分道裡、南崗和道外的标志性建築。
先說南崗吧,它是哈爾濱地勢最高的地方,傳說這條“崗”是條土龍,為哈爾濱風水所在地。
南崗曾被俄國人稱為“新城區”,那時的中東鐵路局、秋林公司、中央電話局、蘇聯領事館、日本領事館以及一些達官顯貴的私人官邸,均在這裡。
今天,它也是哈爾濱的政治中心,省直主要的行政機構都設置于此。
如果說南崗是一個頂天立地的男子漢的話,那麼道裡和道外就是對孿生姐妹,她們手拉手,守望着松花江。
不過這對孿生姐妹的命運和氣質是不一樣的。
道裡是舊哈爾濱的埠頭區,一條由花崗石鋪就的大街宛如一條青龍,遊走其間,給這裡帶來雲蒸霞蔚的繁榮氣象。
過去的那條中國大街,到處是歐式建築,旅店、商店、酒店、洋行、咖啡館、綢緞鋪、茶莊林立,店的招牌都是中西文對照的。
街上可以看到歐洲的傳教士,牽着洋狗穿着貂皮大衣的白俄女人,以及開店鋪的中國人。
那時的中國大街,現在已經叫中央大街,成為步行街了。
這街就像個老貴族,遺風猶在。
猶太人約瑟>開斯普創辦的馬疊爾旅店,曾接待過溥儀、宋慶齡等曆史名人,如今它就像中央大街的一棵蒼松,風骨依然。
而巴洛克風格的标志性建築——磚木結構的老松浦洋行,聽不見了點鈔聲和銀币的叮當聲,如今它是一家書店,滿樓的墨香。
著名的華梅西餐廳,也就是老馬爾斯兩餐廳,仍然經營傳統的俄式大菜,其紙包大蝦、罐羊、軟煎馬哈魚,是來哈爾濱的遊客最喜歡品嘗的。
除了老建築,中央大街還有新起的玻璃幕牆的商廈和酒樓,這條街繁華依舊,皮草行、眼鏡店、服裝店、珠寶店、玉器行、美發廳、茶館、咖啡館、餃子鋪、面館一爿連着一爿,招牌和霓虹燈交相輝映,令人眼花缭亂。
如果說道裡是一個衣着華麗的貴夫人的話,道外就是一個穿着樸素的農婦了。
道外原來叫傅家甸,也稱馬場甸子,這裡曾經是松花江畔的一片沼澤地。
随着大自然的變遷,松花江江道逐漸北移,沼澤演變成肥沃的泥土。
如果說房屋是果樹的話,那麼泥土就是能讓這房屋開花結果的地方。
果然,這片土地迎來了零星的打漁人,他們在岸邊支起窩棚,使松花江不僅僅能被晚霞映紅,也會被漁火映紅。
到了乾隆年間,這裡出現了阿勒楚喀副都統駐屯戍守的旗兵營房。
之後,來此當差的山西人傅振基,被恩準于此落戶,開始了墾荒種地。
傅振基就像一縷晨曦,引來了一場壯麗的日出,之後,義有楊、韓、劉、辛四戶人家到此落戶,使它人氣漸旺,所以這兒也稱“五家子”。
随着越來越多的人口的遷入,傅家甸成了氣候。
傅振基家開了第一家店,為往來的車馬提供糧草、食宿,做着修車、挂馬掌的營生。
之後,其他人家陸續開了燒鍋、藥鋪、網場、客棧、線香鋪、打尖店等。
所以,傅家甸從一開始,就是小手工業者聚集之地,雖沒有大氣象,但最具人間煙火的氣息。
直到如今,哈爾濱的道外區,仍是大店小店,遍地開花;三教九流,無所不有。
上世紀六十年代,丢丢出生在道外航運站附近的一座簡樸的民房裡,她有兩個同父異母的哥哥,一個大她十歲,叫傅鋼,一個大她八歲,叫傅鐵。
她的父親傅東山,是國營理發店的理發師,他三十二歲的時候,妻子生下傅鐵後得了産褥熱,由于救治不及,猝然離世。
丢丢的母親劉連枝,那時在街道辦的火柴廠上班,因為生有兔唇,大家便送了她個綽号“三瓣花”。
雖然她身材俊美,眉清目秀,可那朵綻放在臉上的“三瓣花”,似乎散發着有毒的香氣,吓跑了一個又一個前來相親的人。
“三瓣花”無疑成了吊在劉連枝臉上的婚姻喪鐘。
劉連枝二十八歲的時候,父親去世了。
家人手忙腳亂地為他穿完壽衣後,發現他頭發亂蓮蓬的,胡子亂糟糟的,想着他蓬頭垢面的上路,于心不忍,就想請個理發師來家裡為他理發修面。
除了殡儀館的整容師,沒誰願意給死人理發的。
正在一籌莫展之時,劉連枝想起了華發理發店的傅東山。
他是勞模,報紙在報道他的事迹時,說他對待顧客态度和藹,技術好,工作以來,從未休過禮拜天。
劉連枝便一路打聽,找到了這家理發店。
傅東山矮矮胖胖的,眯縫眼,塌鼻子,厚嘴唇,穿一件白大褂。
他見了劉連枝,愣了一下,劉連枝想一定是自己的豁唇吓着他了。
劉連枝說明來意後,傅東山一邊點頭,一邊收拾東西,帶上剃頭推子、刮胡刀、肥皂、毛巾等理發用具,與同事打了聲招呼,讓他們幫助照應一下,跟着劉連枝走了。
傅東山這一去,結了姻緣。
他精心地給劉連枝的父親理了發,刮了胡子,讓他面容潔淨地上路了。
劉連枝感激他,一料理完父親的喪事,就打聽到傅東山的住處,買了兩斤核桃酥和二兩茉莉花茶,前去道謝。
傅東山一家正吃晚飯,兩個虎頭虎腦的男孩坐在飯桌前,臉頰和領口沾着玉米糊,看上去頑皮可愛。
劉連枝放下東西,幫他打掃了屋子,又給孩子洗了衣裳。
傅東山送她出門的時候,對劉連枝說:“你要是不嫌棄我們爺仨兒,就搬過來做個伴兒吧。
”劉連枝問:“你不嫌棄我的豁唇?人家都叫我‘三瓣花>。
”傅東山說:“我老婆死後,我常夢見她。
她每回來,總要舉着一朵花。
這花很怪,不是五瓣七瓣的,而是三瓣!她見了我不說話,隻是跟我笑,把那朵三瓣花在我眼前晃來晃去的。
這夢我連續地做,知道它暗示我什麼,可我解不了!直到那天我在理發店第一眼看見你,才知道你就是她打發來的'三瓣花>啊。
” 劉連枝比傅東山小六歲,而且傅東山又拖着倆孩子,所以劉連枝的母親堅決反對他們結婚。
她的話說得很難聽,說是女兒上邊的唇豁着,下邊的唇可是一朵未開的花苞,憑什麼嫁給你一個死了老婆又帶着兩個小鬼的人?可是劉連枝下決心要跟傅東山好,三天兩天就往那裡跑,直到有一天跑大了肚子,劉連枝的母親這才撒手不管了,給她做了兩套行李,打發她出門子了。
劉連枝喜歡傅鋼傅鐵,對他們視如己出。
她擔心生下的孩子是豁唇,臨産前憂心忡忡的。
當護士把剛分娩的孩子抱給她,她一看一切正常,喜極而泣,對着孩子粉紅的唇親了又親,當即給她取名為“傅紅唇”。
劉連枝對丈夫說,咱有了紅唇,兒女雙全了,不再要了。
所以女兒兩歲時,劉連枝做了絕育手術,一心一意伺候這仨孩子。
丢丢六七歲時,開始鬧着改名字。
劉連枝說,一個小丫頭,叫紅唇多麼豁亮啊,不能改!可丢丢說,我要改,我要改!傅東山問她想叫什麼?是想叫秀珍、紅玉、天芳還是金玲?在他心目中,這些都是女性最美的名字。
丢丢說,我才不叫什麼"珍、玉、芳、玲"呢,我要叫丢丢!劉連枝說,哪有女孩子叫丢丢的,太難聽了,不行不行!丢丢說,難聽你們怎麼一到了晚上老要偷着叫"丢了--丢了--",叫得那麼高興?看來"丢"是美的!我要叫最美的名字,我現在就是“丢丢”了! 劉連枝和傅東山臊得滿臉通紅。
他們文化不高,但讀過兩本私藏的古典小說,沒想到從那裡借鑒來的房事的秘密,就這樣被天真的紅唇給聽去了。
他們對丢丢說,“丢”不是個好事,是丢人的事情,你可不能叫丢丢!丢丢又哭又鬧着,說,我不叫紅唇,我就要叫丢丢!父母無奈,隻得說,你的大名不能改,都上了戶口了。
你想叫“丢丢”,隻能讓它做你的小名了。
丢丢說,叫小名也行。
紅唇成為丢丢的時候,“文革”正在高潮。
兩個哥哥因為根紅苗正,整天雄赳赳氣昂昂地走街串巷,揪鬥知識分子。
他們一回家,傅東山總要唉聲歎氣,就是他雖然大字不識幾鬥,但是明白讀書人是世上最單純的人,對他們動武,就跟在廟裡吹燈拔蠟一樣,是造孽的。
傅鋼頂撞父親說:“書讀多了就反動了,不鬥他們鬥誰呀!"傅鐵則白了父親一眼,奚落道:"你懂什麼?你白天隻知道給人剃頭,晚上就知道跟一個三瓣花'丢了丢了>地叫,一身的奴性和動物性!" 傅東山氣得臉色發青,他揚起胳膊,狠狠地扇了傅鐵兩巴掌。
傅鐵的唇角出血了,他捂着嘴,哭着對父親說:“我媽死了,你找來一個三瓣花不夠,還想把我也扇成三瓣花呀?你扇吧,扇吧!"那時丢丢才朦胧覺得,自己跟兩個哥哥,并不是一個媽生的。
不管傅鋼傅鐵對父母态度多麼惡劣,他們對待自己的小妹,卻是格外呵護。
有一回丢丢在巷子裡跳猴皮筋,她邊跳邊唱:“猴皮筋,我會跳,三反五反我知道。
反貪污,反浪費,官僚主義也反對。
”這時從屋頂忽然傳出一個男孩陰陽怪氣的唱和聲:“猴皮筋,我會跳,三瓣花開我知道。
春也開,秋也開,風吹雨打花不落。
”丢丢聽出來了,這男孩是百貨公司賣布的王店員的兒子王小戰,比她高一年級。
他非常淘氣,如果學校的玻璃被砸了,十有八九是他用彈弓打的。
周圍的人,都知道劉連枝的綽号“三瓣花”,丢丢明白王小戰編的歌謠,存心是氣她的。
丢丢哭着跑回家,把王小戰唱的歌謠跟兩個哥哥說了。
他們二話沒說,拉着妹妹,沖進王小戰家,把他揪到巷子裡,讓他跪着,用猴皮筋勒着他的脖子,說是如果他不跟丢丢賠罪的話,就讓他見閻王爺。
王小戰被勒得臉色發青,他哆哆嗦嗦地唱了另一首歌謠,為丢丢賠罪:“猴皮筋,我會跳,丢丢一跳鳥兒叫。
問鳥兒,為何叫,丢丢跳得比我好!" 傅鋼傅鐵雖然教訓了王小戰,但私下裡卻佩服這壞小子,說他機靈,有點歪才。
他們對妹妹說,女孩子不能太老實了,老實就會受欺負,你得學厲害點!丢丢我行我素的性格,與哥哥的說教不無關系。
傅鋼傅鐵高中畢業後,紛紛響應黨的号召,上山下鄉了。
傅鋼去了小興安嶺伐木,傅鐵去北大荒種地。
他們春節回家時,會給小妹妹帶來松子、榛子等吃食。
一九七四年初春,剛剛入黨的傅鋼在小興安嶺林區救山火時死亡,成了烈士。
從那以後,傅東山的頭發就白了,他在理發店幹活時常常心不在焉,屢出事故。
不是把人的臉刮破了,就是把人家的頭發剃走形了。
傅鋼的死刺激了滿懷壯志的傅鐵,他說自己不能要求進步,進步往往意味着犧牲。
要是把青春的黑發埋在土裡,不管你身後獲得多麼大的榮譽,人生都是失敗的。
所以他把寫好的入黨申請書扔進爐膛燒了,說是這樣到了危難關頭,黨就可以不考驗他了。
傅鐵在農場裡常常裝病不出工,有時還揣着一把高粱米,半夜溜到老鄉家的雞舍,撒了米,引出雞,偷了吃了。
他還與當地的一個姑娘淡起戀愛,她幫他做些洗洗涮涮、縫縫補補的活計。
就這樣,傅鐵混到了“文革”結束,挨到了返城的日子。
他返城後的第二天,朝父親要了二十塊錢,跑到秋林公司,買了紅腸、面包和啤酒,然後乘車來到松花江邊,上了渡船,到了太陽島,鑽到一片茂密的桦樹林中,脫光了衣服,仰躺在林地上,讓七月的陽光在身上每一個毛孔中生根開花。
他在北大荒這些年所感染的風寒,經由這銀針似的陽光一調理,輕煙般散去。
他暢快地喝着酒,暢快地哭着。
傅鋼死後,他一直沒有好好哭過他。
除了哭哥哥,他還哭他住過的幹打壘的房子,哭他種過的谷子和高粱,哭那個曾給他帶來過溫暖的姑娘。
返城前,他找到她,說,将來你去哈爾濱,别忘了找我。
姑娘明白這話等于是把她給抛棄了,她心裡委屈,眼淚汪汪,可嘴上卻說,俺舍不得離開這兒,農場開拖拉機的人看上俺了,興許俺年底就成親了。
要足有一天俺有了兒子,等他長大了,俺讓他代俺去哈爾濱看你吧。
這番話,把傅鐵說得無地自容。
傅鐵在太陽島獨自待了一天。
到了晚上,他離開島上的時候,對自己說,我一定要自由地活着,一定要在哈爾濱混出個人樣!他登上渡船,站在船頭。
江風浩蕩,把他的頭發吹得像春節門楣前貼着的挂錢兒似的,顫顫躍動着。
江水被夕陽點染得一片嫣紅,好像青春的血液在流淌。
傅鐵在家待了一年後,得不到就業的機會,灰心喪氣。
這時候他忽然想起哥哥的烈士身份,便給區勞動局寫了一封信,說自己是救火英雄傅鋼的弟弟,他想繼承哥哥的遺志,請求政府給予他一份工作,他将埋頭苦幹,任勞任怨。
傅鐵這封信宛如福音書,兩個月後,勞動局特批給傅東山家一個就業指标,這樣,傅鐵成了一名正式工人,被分配到一家糧店工作。
可他并不滿意這份工作,說是整天聞着高粱和玉米的氣味,讓他覺得又回到了北大荒。
那時丢丢已考上了牡丹江的一所師範專科學校,學習财會,傅鐵常常在周末去看妹妹。
他通常會從乘客手中借張車票,買張站台票,混上車後東躲西藏,從而逃票。
他坐的,一般是晚上的慢行列車,這樣的列車和這樣的時刻,就是一雙瞎眼,可以讓傅鐵蒙混過關。
他用省下的錢,給丢丢買奶粉和果珍等營養品,還陪着她去地下森林和鏡泊湖遊玩。
丢丢的同學,都羨慕她有這麼一個好哥哥。
丢丢生性率真,不善掩飾,容易聽信别人的話,傅鐵對此很不放心,把丢丢班上的男生悉數看了一遍,對她說,你不能在班級裡搞對象,那些男生,大都蔫頭蔫腦的。
不蔫的,眼睛花得跟賈寶玉似的,沒有男子漢氣!記住哥哥的話,這兩種小子都沒什麼大出息!丢丢倒也真聽哥哥的,專科三年,雖然班上有四個男生寫信追求她,她都不為所動,畢業時仍是一棵凜然不可侵犯的亭亭玉立的小白桦。
傅鐵寵着丢丢,不過對她的小名始終有着抵觸情緒,一直叫她“紅唇”,直到返城後才漸漸習慣了叫她“丢丢”。
丢丢長大以後,也漸漸悟到“丢”的含義,不過她并不為此害羞,相反對它更加喜歡了。
傅東山和劉連枝老了,他們的青春和如火的激情,在時光不絕如縷的滴答聲中,真的“丢”了。
傅東山一到冬季氣管炎發作的時候,常常是後半夜就會咳嗽醒,枯坐到黎明。
劉連枝雖然健康,但她的頭發開始白了,眼角的魚尾紋多了。
原來她是火柴廠最能幹的女工,如今她手腳慢了,眼睛也花了。
丢丢畢業回到哈爾濱後,被分配到道外一家醫院做出納員。
傅東山在退休前終于分了一套樓房,一家人從航運站搬到了靖宇街。
靖宇街過去叫滿洲人街,那時它就是道外的主幹道。
丢丢一家住在鄰街的二樓,整天聽汽車喇叭聲。
他們開始懷念舊房,懷念那兒的清淨,懷念松花江通航時傳來的好聽的汽笛聲。
傅東山患了失眠症,常常在夜半驚醒時,站在陽台上,咒罵行駛着的汽車。
劉連枝這時就得起身,給老伴倒杯水,讓他消消氣。
不過他們對這街的反感,很快由兒子工作角色的轉換而改變了。
傅鐵交了個在公安局工作的朋友,靠着他的關系,傅鐵從糧店調到交警大隊。
經過三個月的培訓後,傅鐵如願以償穿上制服,上崗了。
丢丢騎着自行車上下班時,常在道外各個大的十字路口看見指揮交通的傅鐵。
這些路口都是交通要道,車來人往,喧鬧無比。
從他身邊經過的,有載客的公交車,運貨的卡車,頭頭腦腦的小汽車,平民百姓騎乘的自行車以及從朝鮮屯、王家屯和新立屯駛來的農用三輪車。
丢丢每每看到哥哥伸出胳膊,做出各種交通指示的手勢時,不管他看不看得見,都會沖他頑皮地吐一下舌頭。
在她眼裡,傅鐵就像一隻被牽到街頭的猴子,不過戲耍他的不是人,而是各色車輛。
她覺得這還不如在糧店工作,清淨而又幹淨。
但傅鐵卻喜歡做交警,說是這樣的工作能讓他看到世界。
傅鐵出勤的地點是不定的,有時在景陽街,有時在承德街。
每當他在靖宇街值勤時,傅東山就會心滿意足地将頭伸出陽台眺望,感覺他兒子就是将軍,指揮着千軍萬馬。
從此後那刺耳的
如果半月樓留下來了,其他的房屋就是改造的話,要與半月樓的氣氛諧調,就不能建高層。
老八雜的人聽丢丢這麼一說,心裡安定了。
他們順路在水果鋪買上點瓜果梨桃,哼着小曲回家了。
哈爾濱的夏天,早晚涼爽,正午則很熱。
丢丢吃了一碗蓮子白米粥,坐在一個草蒲團上,倚着水果架子,查閱借來的幾本關于舊哈爾濱舞場和妓館的資料,希望能從中發現半月樓的蛛絲馬迹。
如果這裡曾來過顯赫一時的要人,哪怕是弗拉謝夫斯基這樣的反蘇反共的俄籍日奸,也算有過名堂啊。
她相信出入舞場的男人絕非等閑之輩。
然而看來看去,一無所獲。
正昏昏欲睡之時,一條僞滿初期的《哈爾濱公報》的廣告吸引了她的眼球;“塔頭斯飯店,烹調西餐大菜,味美價廉,每晚八時以後,有音樂伴奏,有西洋美女陪伴跳舞”。
齊耶夫現在道裡的紅莓西餐店做大廚,他的幾道拿手好菜,就是當年塔頭斯飯店的招牌菜。
提起塔頭斯,齊耶夫總是無限神往,慨歎生不逢時,沒有在那個年代的竈房裡一試身手。
丢丢沒有想到,塔頭斯那時經營的是兩種食物:食和色。
難怪它聲名遠播。
以食和色為招牌的飯店,在哪個年代都會受寵啊。
丢丢歎息了一聲,睡意漸消,起身拿了一杯茶,重新坐下。
她懷中攬着的,除了紙頁泛黃的資料外,還有從敞開的房門溜進來的正午的陽光。
丢丢喝了一口明前的綠茶,那微苦的清香就像一把素色的團扇,帶給她無邊的清涼。
二十年代,關于俄人在哈爾濱開的妓院,有如下記載:“俄娼窯,皆散漫于道裡各街,共計二十餘家。
其最下等者,在道裡石頭道街及買賣街,共六七家。
稍高者在斜紋街、地段街等處。
華俄客人均行招街。
各妓皆可操半通式之華語。
春風一度需大洋三元,夜宿則需七元。
例外用費,一概無之。
街客和藹,一視同仁,身體之清潔尤使雇主心安。
” 丢丢讀到“春風一度”時,啞然失笑,心想那個時代的色情用語還挺文雅的嘛。
她正看得入迷,齊耶夫回來了。
丢丢家不裝電話,她也不用手機,她喜歡過單純的日子,所以齊耶夫什麼時候回家,她并不知曉。
齊耶夫很少正午回來,那正是飯口,店裡會很忙。
通常,他會在午夜時推開家門。
他一進門,悄悄就會從水果架上跳起,飛快地蹿上樓,給丢丢報信。
齊耶夫買了一套日本的漆器食盒,隻要他提着它回來,那就是給丢丢和齊小毛帶吃的了。
除了湯類,這些年丢丢幾乎把西餐的菜肴吃遍了。
她最喜歡的,是烤小牛肉、雜拌青椒、烤蔥奶汁草根魚、雞肝泥、蘋果鵝、什錦汁豬肉、白菜卷和炸蛎黃。
而齊小毛喜歡的,是大蝦凍、酥炸狗魚、炭烤羊肉和面食中的奶渣餅。
齊耶夫在紅莓西餐店每月掙三千塊,其中大約有五百塊是給家人買了吃食了。
他不像别的廚子,要麼是偷着往家拿,要麼是把客人吃剩的東西帶回去。
盡管齊耶夫以前偷喝過啤酒,但他跟丢丢結婚後,意識到偷是可恥的,而讓親人吃殘羹剩飯,則是對家人的不敬。
所以,他帶回的菜,都是花了錢,在竈房裡大大方方精心烹制的,這讓齊耶夫在行業内有極好的口碑,而丢丢對齊耶夫也是心懷尊重。
有時,齊耶夫還會帶着一瓶紅酒回來。
若是齊小毛睡得香,他們不忍将其叫醒的話,丢丢和齊耶夫就會在卧室裡享用美酒佳肴,然後再行魚水之歡。
齊耶夫看上去非常憔悴,他雙目無神,臉色發暗。
他跟丢丢打了聲招呼,就奔洗手間去了。
方便完,他取了手電筒,掀開窖門,下去了。
丢丢覺得齊耶夫今天的舉止有些怪異,便走到地窖口,俯身問道:“你取啤酒嗎?"丢丢在地窖中冷藏了幾箱啤酒,齊耶夫在夏天時最喜歡喝了。
果然,齊耶夫回答說:“是。
”聲音從地窖傳出,帶着低沉的回音。
丢丢說:“天太熱了,給我也拿上一瓶吧。
” 齊耶夫從地窖拎着兩瓶啤酒上來後,打了一串寒戰。
丢丢說:“窖裡有那麼冷嗎?" 齊耶夫說:“冷,冷啊。
不過冷得舒服,我頭不昏了!"他看上去神情開朗了一些,在啟啤酒的時候,問丢丢看的是些什麼書,攤了一地? 丢丢說:“我在查舊哈爾濱的舞場和妓院的資料。
要是哪裡對咱住着的房子有個記載,那它就有被保留下來的可能。
咱老八雜興許都有救了。
” 齊耶夫說:“我看你是瞎耽擱工夫,一個開在‘馬市>中的舞場,鬧不了大動靜!那些名聲大的,才能讓人寫到書裡。
" 丢丢說:“倒也是啊。
我看到的,寫的不是道外桃花巷的妓院,就是道裡的幾個大舞場。
你知道嗎,塔頭斯飯店原來也是有舞女的!" 齊耶夫喝了一口酒,無動于衷地說:“那有什麼好奇怪的。
” 丢丢見齊耶夫沒有談天的興緻,就不說什麼了。
她一邊喝酒,一邊悄悄打量丈夫。
他耷拉着腦袋,握杯的手顫抖着,很虛弱的樣子。
見他悶不做聲,丢丢便用啤酒杯去撥弄自己佩戴着的麥穗形的銀耳環,讓它們發出悅耳的叫聲。
果然,齊耶夫擡起頭來,笑了一聲,湊過來,在丢丢的額頭親了一下,說:“我該走了,這會兒店裡有點空閑,就想回來看你一眼。
你别太操心别人的事了,老八雜動遷是遲早的事。
從拆遷到回遷,我們在外面起碼要住兩年。
哪天我休息的時候,咱們提前把房子租下來吧,省得到時抓瞎。
要租還得在南崗,小毛上學方便些。
你說呢?" 丢丢用腳踢着草蒲團,把它踢得像一條跟主人親昵的狗似的,團團轉。
她對齊耶夫不置可否地笑了一下,算是回答。
齊耶夫走後,丢丢有些失落。
她拿起書,卻看不下去了,那些字在她眼裡如一片蒼蠅,全都是一個模樣,令她作嘔。
齊耶夫異常的神情和舉止攪亂了她的心。
他回來做什麼?難道真就為了看她一眼?還是他果真不舒服,像别的男人一樣迷信,以喝啤酒為借口,下去治病? 正心煩着,來了個熱鬧人物——裴老太。
她七十一了,因為愛扭秧歌,整日披紅挂綠,插花戴朵的。
她喜歡塗脂抹粉,那溝壑縱橫的臉被脂粉點染得就像覆蓋着積雪的山谷。
裴老太買水果,總是挑三揀四,臨走還要順手抓在手裡一個梨或是一根香蕉,否則就像吃了大虧似的。
老太太雖然碎嘴子,虛榮,但心眼兒還好,所以丢丢并不反感她。
今天她穿了一條白綢褲子,紅綢衣,提着一把紙扇,一進來就嚷着天熱,要迷糊過去了。
丢丢趕緊洗了一個梨遞給她。
裴老太咬了一口,抱怨着梨渣多,說是這梨進得不好;接着又抱怨碰到了一個白眼狼的店主!原來,裴老太早晨時和老年秧歌隊的人受邀去中山路一家新開業的酒店助興,他們在酒店前的空場敲鑼打鼓,足足扭了兩個小時,為酒店賺足了人氣,可老闆給的賞錢卻是每人十塊!裴老太說,别的酒店開業請我們,每個人沒有低于十五塊錢的啊! 丢丢說:“給了總比沒給強,就當鍛煉身體了吧。
” 裴老太發完牢騷,開始說正事。
明天裴樹要相親,她得提前預備點水果。
她問丢丢,那個姑娘是個護士,買什麼水果适合護士吃?丢丢想了想,說,護士都愛清潔,那些不能削皮的水果,你就是洗了十遍八遍,她可能也疑心有細菌,不敢吃,所以桃子、李子、杏子、草莓和櫻桃是不能買的。
能削皮的,像蘋果、鴨梨,也不适合,你要是幫她削呢,她可能嫌你的手不小心碰着果肉了,弄肮髒了;要是她自己削,頭回上門的人心裡緊張,萬一削了手怎麼辦?最好的,當然是可以随時扒皮和吐皮的水果,像香蕉、葡萄、橘子和荔枝。
芒果倒也能扒皮,但芒果不行。
它個兒大,要是她吃了整隻,會擔心你們以為她貪吃,要是她吃剩了,又可能怕你們嫌棄她糟踐東西,從而懷疑她不會過日子。
丢丢的一番話,把裴老太說得直咋舌,她慨歎道:“沒想到水果裡還有這麼大的名堂!你要是不開水果鋪,老天也不答應啊!裴樹的前幾個對象,沒準就是水果吃得不對路,才沒成的。
我還記着,上次那個姑娘一進門,我就讓人家啃西瓜,汁汁水水哩哩啦啦地滴了人家一裙子,人家不跑才怪呢!" 丢丢笑了,她捧出一個藤條編的小果籃,将香蕉、葡萄和荔枝各裝了一些,遞給裴老太,說:“你今兒掙了十塊,就付我十塊錢吧!” 裴老太樂得滿臉開花,可嘴上卻說:“那怎麼行,十塊錢還不夠買荔枝的呢。
再說,這對象萬一像前幾個似的黃了,你連喜酒也喝不上,虧大發了!" 丢丢說:“你提了這籃水果,一準能把那護士留在家中!" 裴老太“咳——”了一聲,說:“要是真成了,誰知是水果把她留下的呢,還是房子留下的她?不瞞你說,這些天我愁壞了,動遷後,仨兒子咋擺平啊。
老大住的還行,不惦記我的房;老二跟人合廚多少年了,這些天二兒媳婦常帶着仨瓜倆棗來看我,我能不明白她動的是什麼心思嗎?這老小裴樹,你也知道,三十了還沒成家,他人厚道,能幹,可哪個姑娘願意往老八雜的爛房子裡嫁呢?這下好,一聽說這兒的人可以進大樓裡住了,有兩個姑娘都上趕着跟他好。
我是擔心啊,這個護士圖的也是房子!萬一有一天我撂腿走丁,哥幾個再因為房子打起來,你說我就是死了也落不得個安甯啊。
"裴老太唉聲歎氣的。
丢丢說:“我正想跟您打聽點半月樓的舊事呢。
您是從那個年代過來的老人,對它肯定有印象。
有沒有什麼顯要人物來過這裡?這裡發生過什麼大事?" 裴老太說:“那可說來話長了。
”她一屁股坐在草蒲團上,喘了幾口氣,接着說,“我爹是養馬人,我就生在‘馬市>。
那時這兒樹多,鳥兒多,草也多。
我小的時候,這個舞場就有了。
這裡有個舞女很有名,人們都叫她‘藍蜻蜓>。
這藍蜻蜓喜歡穿藍色的舞裙,跳起舞來才迷人呢。
都說她的裙子一擺,滿場的男人都得丢魂兒。
出入這舞場的人,據說有一半都是奔着藍蜻蜒來的。
” 丢丢急切地問:“她是俄國人還是中國人?你見過她嗎?" 裴老太說:“是中國人。
我沒見過她。
我們小孩子,是不能進舞場的。
我隻記得,一到晚上,這裡燈火通明的,門口停着很多馬車。
舞場門口有賣花的,賣栗子的,賣香煙的,賣瓜果的,好不熱鬧。
我爹跟我娘說,來這裡的還有日本人呢。
” “是什麼樣的日本人?"丢丢問,"你爹說過沒有?" “說是平房來的日本軍醫。
東北光複後,我們才知道那些軍醫都是細菌部隊的,他們抓了不少反滿抗日的人,做實驗材料了。
傳說那個藍蜻蜓很愛國,她讨厭日本人,隻要是日本人和她跳舞,她就不撒手,能帶着他們連轉上百圈,把小鬼子給轉迷糊了。
都說她用舞蹈的絕技殺死過好幾個鬼子呢。
” “這藍蜻蜓最後怎麼樣了?"丢丢已經聽入迷了。
“日本戰敗前,她失蹤了。
我爹說藍蜻蜓是被日本人秘密抓到細菌部隊,做了活人實驗材料了。
” “那這房子是哪年失火的?"丢丢問,"你還記得嗎?" 裴老太說:“是日本戰敗的那年夏天失火的,那段時間舞場生意不好,開三天歇兩天的。
這火着得蹊跷,半邊蹿着火苗,另半邊卻一點事情沒有。
樓的主人是俄國人,那天晚上,他們全家去中東鐵路俱樂部看演出去了。
大火燒死了兩個人,一個是看門人,一個是廚娘。
” “火是怎麼引起來的?"丢丢問。
“那說法可多了。
有人說看門人和廚娘趁着家中隻有他們兩個人,在一起胡搞,蠟燭倒了也不知道,引起了大火,淪為一對風流鬼!也有人說,日本人知道要滾回老家去了,舍不得這個舞場,就放火燒了它。
還有的呢,說是店主得罪了同行,别家舞場的人來報複;更離譜的,說是那天晚上的月亮太明了,月光化作火苗,把這房子燒了一半。
” “我相信是月光燒的。
”丢丢淚光閃閃地說,“世上隻有這種火,才能燒得這麼鬼斧神工啊。
” 第三章傅家甸 哈爾濱主要分三個區,道裡、道外和南崗。
東北烈十紀念館和哈爾濱火車站,是區分道裡、南崗和道外的标志性建築。
先說南崗吧,它是哈爾濱地勢最高的地方,傳說這條“崗”是條土龍,為哈爾濱風水所在地。
南崗曾被俄國人稱為“新城區”,那時的中東鐵路局、秋林公司、中央電話局、蘇聯領事館、日本領事館以及一些達官顯貴的私人官邸,均在這裡。
今天,它也是哈爾濱的政治中心,省直主要的行政機構都設置于此。
如果說南崗是一個頂天立地的男子漢的話,那麼道裡和道外就是對孿生姐妹,她們手拉手,守望着松花江。
不過這對孿生姐妹的命運和氣質是不一樣的。
道裡是舊哈爾濱的埠頭區,一條由花崗石鋪就的大街宛如一條青龍,遊走其間,給這裡帶來雲蒸霞蔚的繁榮氣象。
過去的那條中國大街,到處是歐式建築,旅店、商店、酒店、洋行、咖啡館、綢緞鋪、茶莊林立,店的招牌都是中西文對照的。
街上可以看到歐洲的傳教士,牽着洋狗穿着貂皮大衣的白俄女人,以及開店鋪的中國人。
那時的中國大街,現在已經叫中央大街,成為步行街了。
這街就像個老貴族,遺風猶在。
猶太人約瑟>開斯普創辦的馬疊爾旅店,曾接待過溥儀、宋慶齡等曆史名人,如今它就像中央大街的一棵蒼松,風骨依然。
而巴洛克風格的标志性建築——磚木結構的老松浦洋行,聽不見了點鈔聲和銀币的叮當聲,如今它是一家書店,滿樓的墨香。
著名的華梅西餐廳,也就是老馬爾斯兩餐廳,仍然經營傳統的俄式大菜,其紙包大蝦、罐羊、軟煎馬哈魚,是來哈爾濱的遊客最喜歡品嘗的。
除了老建築,中央大街還有新起的玻璃幕牆的商廈和酒樓,這條街繁華依舊,皮草行、眼鏡店、服裝店、珠寶店、玉器行、美發廳、茶館、咖啡館、餃子鋪、面館一爿連着一爿,招牌和霓虹燈交相輝映,令人眼花缭亂。
如果說道裡是一個衣着華麗的貴夫人的話,道外就是一個穿着樸素的農婦了。
道外原來叫傅家甸,也稱馬場甸子,這裡曾經是松花江畔的一片沼澤地。
随着大自然的變遷,松花江江道逐漸北移,沼澤演變成肥沃的泥土。
如果說房屋是果樹的話,那麼泥土就是能讓這房屋開花結果的地方。
果然,這片土地迎來了零星的打漁人,他們在岸邊支起窩棚,使松花江不僅僅能被晚霞映紅,也會被漁火映紅。
到了乾隆年間,這裡出現了阿勒楚喀副都統駐屯戍守的旗兵營房。
之後,來此當差的山西人傅振基,被恩準于此落戶,開始了墾荒種地。
傅振基就像一縷晨曦,引來了一場壯麗的日出,之後,義有楊、韓、劉、辛四戶人家到此落戶,使它人氣漸旺,所以這兒也稱“五家子”。
随着越來越多的人口的遷入,傅家甸成了氣候。
傅振基家開了第一家店,為往來的車馬提供糧草、食宿,做着修車、挂馬掌的營生。
之後,其他人家陸續開了燒鍋、藥鋪、網場、客棧、線香鋪、打尖店等。
所以,傅家甸從一開始,就是小手工業者聚集之地,雖沒有大氣象,但最具人間煙火的氣息。
直到如今,哈爾濱的道外區,仍是大店小店,遍地開花;三教九流,無所不有。
上世紀六十年代,丢丢出生在道外航運站附近的一座簡樸的民房裡,她有兩個同父異母的哥哥,一個大她十歲,叫傅鋼,一個大她八歲,叫傅鐵。
她的父親傅東山,是國營理發店的理發師,他三十二歲的時候,妻子生下傅鐵後得了産褥熱,由于救治不及,猝然離世。
丢丢的母親劉連枝,那時在街道辦的火柴廠上班,因為生有兔唇,大家便送了她個綽号“三瓣花”。
雖然她身材俊美,眉清目秀,可那朵綻放在臉上的“三瓣花”,似乎散發着有毒的香氣,吓跑了一個又一個前來相親的人。
“三瓣花”無疑成了吊在劉連枝臉上的婚姻喪鐘。
劉連枝二十八歲的時候,父親去世了。
家人手忙腳亂地為他穿完壽衣後,發現他頭發亂蓮蓬的,胡子亂糟糟的,想着他蓬頭垢面的上路,于心不忍,就想請個理發師來家裡為他理發修面。
除了殡儀館的整容師,沒誰願意給死人理發的。
正在一籌莫展之時,劉連枝想起了華發理發店的傅東山。
他是勞模,報紙在報道他的事迹時,說他對待顧客态度和藹,技術好,工作以來,從未休過禮拜天。
劉連枝便一路打聽,找到了這家理發店。
傅東山矮矮胖胖的,眯縫眼,塌鼻子,厚嘴唇,穿一件白大褂。
他見了劉連枝,愣了一下,劉連枝想一定是自己的豁唇吓着他了。
劉連枝說明來意後,傅東山一邊點頭,一邊收拾東西,帶上剃頭推子、刮胡刀、肥皂、毛巾等理發用具,與同事打了聲招呼,讓他們幫助照應一下,跟着劉連枝走了。
傅東山這一去,結了姻緣。
他精心地給劉連枝的父親理了發,刮了胡子,讓他面容潔淨地上路了。
劉連枝感激他,一料理完父親的喪事,就打聽到傅東山的住處,買了兩斤核桃酥和二兩茉莉花茶,前去道謝。
傅東山一家正吃晚飯,兩個虎頭虎腦的男孩坐在飯桌前,臉頰和領口沾着玉米糊,看上去頑皮可愛。
劉連枝放下東西,幫他打掃了屋子,又給孩子洗了衣裳。
傅東山送她出門的時候,對劉連枝說:“你要是不嫌棄我們爺仨兒,就搬過來做個伴兒吧。
”劉連枝問:“你不嫌棄我的豁唇?人家都叫我‘三瓣花>。
”傅東山說:“我老婆死後,我常夢見她。
她每回來,總要舉着一朵花。
這花很怪,不是五瓣七瓣的,而是三瓣!她見了我不說話,隻是跟我笑,把那朵三瓣花在我眼前晃來晃去的。
這夢我連續地做,知道它暗示我什麼,可我解不了!直到那天我在理發店第一眼看見你,才知道你就是她打發來的'三瓣花>啊。
” 劉連枝比傅東山小六歲,而且傅東山又拖着倆孩子,所以劉連枝的母親堅決反對他們結婚。
她的話說得很難聽,說是女兒上邊的唇豁着,下邊的唇可是一朵未開的花苞,憑什麼嫁給你一個死了老婆又帶着兩個小鬼的人?可是劉連枝下決心要跟傅東山好,三天兩天就往那裡跑,直到有一天跑大了肚子,劉連枝的母親這才撒手不管了,給她做了兩套行李,打發她出門子了。
劉連枝喜歡傅鋼傅鐵,對他們視如己出。
她擔心生下的孩子是豁唇,臨産前憂心忡忡的。
當護士把剛分娩的孩子抱給她,她一看一切正常,喜極而泣,對着孩子粉紅的唇親了又親,當即給她取名為“傅紅唇”。
劉連枝對丈夫說,咱有了紅唇,兒女雙全了,不再要了。
所以女兒兩歲時,劉連枝做了絕育手術,一心一意伺候這仨孩子。
丢丢六七歲時,開始鬧着改名字。
劉連枝說,一個小丫頭,叫紅唇多麼豁亮啊,不能改!可丢丢說,我要改,我要改!傅東山問她想叫什麼?是想叫秀珍、紅玉、天芳還是金玲?在他心目中,這些都是女性最美的名字。
丢丢說,我才不叫什麼"珍、玉、芳、玲"呢,我要叫丢丢!劉連枝說,哪有女孩子叫丢丢的,太難聽了,不行不行!丢丢說,難聽你們怎麼一到了晚上老要偷着叫"丢了--丢了--",叫得那麼高興?看來"丢"是美的!我要叫最美的名字,我現在就是“丢丢”了! 劉連枝和傅東山臊得滿臉通紅。
他們文化不高,但讀過兩本私藏的古典小說,沒想到從那裡借鑒來的房事的秘密,就這樣被天真的紅唇給聽去了。
他們對丢丢說,“丢”不是個好事,是丢人的事情,你可不能叫丢丢!丢丢又哭又鬧着,說,我不叫紅唇,我就要叫丢丢!父母無奈,隻得說,你的大名不能改,都上了戶口了。
你想叫“丢丢”,隻能讓它做你的小名了。
丢丢說,叫小名也行。
紅唇成為丢丢的時候,“文革”正在高潮。
兩個哥哥因為根紅苗正,整天雄赳赳氣昂昂地走街串巷,揪鬥知識分子。
他們一回家,傅東山總要唉聲歎氣,就是他雖然大字不識幾鬥,但是明白讀書人是世上最單純的人,對他們動武,就跟在廟裡吹燈拔蠟一樣,是造孽的。
傅鋼頂撞父親說:“書讀多了就反動了,不鬥他們鬥誰呀!"傅鐵則白了父親一眼,奚落道:"你懂什麼?你白天隻知道給人剃頭,晚上就知道跟一個三瓣花'丢了丢了>地叫,一身的奴性和動物性!" 傅東山氣得臉色發青,他揚起胳膊,狠狠地扇了傅鐵兩巴掌。
傅鐵的唇角出血了,他捂着嘴,哭着對父親說:“我媽死了,你找來一個三瓣花不夠,還想把我也扇成三瓣花呀?你扇吧,扇吧!"那時丢丢才朦胧覺得,自己跟兩個哥哥,并不是一個媽生的。
不管傅鋼傅鐵對父母态度多麼惡劣,他們對待自己的小妹,卻是格外呵護。
有一回丢丢在巷子裡跳猴皮筋,她邊跳邊唱:“猴皮筋,我會跳,三反五反我知道。
反貪污,反浪費,官僚主義也反對。
”這時從屋頂忽然傳出一個男孩陰陽怪氣的唱和聲:“猴皮筋,我會跳,三瓣花開我知道。
春也開,秋也開,風吹雨打花不落。
”丢丢聽出來了,這男孩是百貨公司賣布的王店員的兒子王小戰,比她高一年級。
他非常淘氣,如果學校的玻璃被砸了,十有八九是他用彈弓打的。
周圍的人,都知道劉連枝的綽号“三瓣花”,丢丢明白王小戰編的歌謠,存心是氣她的。
丢丢哭着跑回家,把王小戰唱的歌謠跟兩個哥哥說了。
他們二話沒說,拉着妹妹,沖進王小戰家,把他揪到巷子裡,讓他跪着,用猴皮筋勒着他的脖子,說是如果他不跟丢丢賠罪的話,就讓他見閻王爺。
王小戰被勒得臉色發青,他哆哆嗦嗦地唱了另一首歌謠,為丢丢賠罪:“猴皮筋,我會跳,丢丢一跳鳥兒叫。
問鳥兒,為何叫,丢丢跳得比我好!" 傅鋼傅鐵雖然教訓了王小戰,但私下裡卻佩服這壞小子,說他機靈,有點歪才。
他們對妹妹說,女孩子不能太老實了,老實就會受欺負,你得學厲害點!丢丢我行我素的性格,與哥哥的說教不無關系。
傅鋼傅鐵高中畢業後,紛紛響應黨的号召,上山下鄉了。
傅鋼去了小興安嶺伐木,傅鐵去北大荒種地。
他們春節回家時,會給小妹妹帶來松子、榛子等吃食。
一九七四年初春,剛剛入黨的傅鋼在小興安嶺林區救山火時死亡,成了烈士。
從那以後,傅東山的頭發就白了,他在理發店幹活時常常心不在焉,屢出事故。
不是把人的臉刮破了,就是把人家的頭發剃走形了。
傅鋼的死刺激了滿懷壯志的傅鐵,他說自己不能要求進步,進步往往意味着犧牲。
要是把青春的黑發埋在土裡,不管你身後獲得多麼大的榮譽,人生都是失敗的。
所以他把寫好的入黨申請書扔進爐膛燒了,說是這樣到了危難關頭,黨就可以不考驗他了。
傅鐵在農場裡常常裝病不出工,有時還揣着一把高粱米,半夜溜到老鄉家的雞舍,撒了米,引出雞,偷了吃了。
他還與當地的一個姑娘淡起戀愛,她幫他做些洗洗涮涮、縫縫補補的活計。
就這樣,傅鐵混到了“文革”結束,挨到了返城的日子。
他返城後的第二天,朝父親要了二十塊錢,跑到秋林公司,買了紅腸、面包和啤酒,然後乘車來到松花江邊,上了渡船,到了太陽島,鑽到一片茂密的桦樹林中,脫光了衣服,仰躺在林地上,讓七月的陽光在身上每一個毛孔中生根開花。
他在北大荒這些年所感染的風寒,經由這銀針似的陽光一調理,輕煙般散去。
他暢快地喝着酒,暢快地哭着。
傅鋼死後,他一直沒有好好哭過他。
除了哭哥哥,他還哭他住過的幹打壘的房子,哭他種過的谷子和高粱,哭那個曾給他帶來過溫暖的姑娘。
返城前,他找到她,說,将來你去哈爾濱,别忘了找我。
姑娘明白這話等于是把她給抛棄了,她心裡委屈,眼淚汪汪,可嘴上卻說,俺舍不得離開這兒,農場開拖拉機的人看上俺了,興許俺年底就成親了。
要足有一天俺有了兒子,等他長大了,俺讓他代俺去哈爾濱看你吧。
這番話,把傅鐵說得無地自容。
傅鐵在太陽島獨自待了一天。
到了晚上,他離開島上的時候,對自己說,我一定要自由地活着,一定要在哈爾濱混出個人樣!他登上渡船,站在船頭。
江風浩蕩,把他的頭發吹得像春節門楣前貼着的挂錢兒似的,顫顫躍動着。
江水被夕陽點染得一片嫣紅,好像青春的血液在流淌。
傅鐵在家待了一年後,得不到就業的機會,灰心喪氣。
這時候他忽然想起哥哥的烈士身份,便給區勞動局寫了一封信,說自己是救火英雄傅鋼的弟弟,他想繼承哥哥的遺志,請求政府給予他一份工作,他将埋頭苦幹,任勞任怨。
傅鐵這封信宛如福音書,兩個月後,勞動局特批給傅東山家一個就業指标,這樣,傅鐵成了一名正式工人,被分配到一家糧店工作。
可他并不滿意這份工作,說是整天聞着高粱和玉米的氣味,讓他覺得又回到了北大荒。
那時丢丢已考上了牡丹江的一所師範專科學校,學習财會,傅鐵常常在周末去看妹妹。
他通常會從乘客手中借張車票,買張站台票,混上車後東躲西藏,從而逃票。
他坐的,一般是晚上的慢行列車,這樣的列車和這樣的時刻,就是一雙瞎眼,可以讓傅鐵蒙混過關。
他用省下的錢,給丢丢買奶粉和果珍等營養品,還陪着她去地下森林和鏡泊湖遊玩。
丢丢的同學,都羨慕她有這麼一個好哥哥。
丢丢生性率真,不善掩飾,容易聽信别人的話,傅鐵對此很不放心,把丢丢班上的男生悉數看了一遍,對她說,你不能在班級裡搞對象,那些男生,大都蔫頭蔫腦的。
不蔫的,眼睛花得跟賈寶玉似的,沒有男子漢氣!記住哥哥的話,這兩種小子都沒什麼大出息!丢丢倒也真聽哥哥的,專科三年,雖然班上有四個男生寫信追求她,她都不為所動,畢業時仍是一棵凜然不可侵犯的亭亭玉立的小白桦。
傅鐵寵着丢丢,不過對她的小名始終有着抵觸情緒,一直叫她“紅唇”,直到返城後才漸漸習慣了叫她“丢丢”。
丢丢長大以後,也漸漸悟到“丢”的含義,不過她并不為此害羞,相反對它更加喜歡了。
傅東山和劉連枝老了,他們的青春和如火的激情,在時光不絕如縷的滴答聲中,真的“丢”了。
傅東山一到冬季氣管炎發作的時候,常常是後半夜就會咳嗽醒,枯坐到黎明。
劉連枝雖然健康,但她的頭發開始白了,眼角的魚尾紋多了。
原來她是火柴廠最能幹的女工,如今她手腳慢了,眼睛也花了。
丢丢畢業回到哈爾濱後,被分配到道外一家醫院做出納員。
傅東山在退休前終于分了一套樓房,一家人從航運站搬到了靖宇街。
靖宇街過去叫滿洲人街,那時它就是道外的主幹道。
丢丢一家住在鄰街的二樓,整天聽汽車喇叭聲。
他們開始懷念舊房,懷念那兒的清淨,懷念松花江通航時傳來的好聽的汽笛聲。
傅東山患了失眠症,常常在夜半驚醒時,站在陽台上,咒罵行駛着的汽車。
劉連枝這時就得起身,給老伴倒杯水,讓他消消氣。
不過他們對這街的反感,很快由兒子工作角色的轉換而改變了。
傅鐵交了個在公安局工作的朋友,靠着他的關系,傅鐵從糧店調到交警大隊。
經過三個月的培訓後,傅鐵如願以償穿上制服,上崗了。
丢丢騎着自行車上下班時,常在道外各個大的十字路口看見指揮交通的傅鐵。
這些路口都是交通要道,車來人往,喧鬧無比。
從他身邊經過的,有載客的公交車,運貨的卡車,頭頭腦腦的小汽車,平民百姓騎乘的自行車以及從朝鮮屯、王家屯和新立屯駛來的農用三輪車。
丢丢每每看到哥哥伸出胳膊,做出各種交通指示的手勢時,不管他看不看得見,都會沖他頑皮地吐一下舌頭。
在她眼裡,傅鐵就像一隻被牽到街頭的猴子,不過戲耍他的不是人,而是各色車輛。
她覺得這還不如在糧店工作,清淨而又幹淨。
但傅鐵卻喜歡做交警,說是這樣的工作能讓他看到世界。
傅鐵出勤的地點是不定的,有時在景陽街,有時在承德街。
每當他在靖宇街值勤時,傅東山就會心滿意足地将頭伸出陽台眺望,感覺他兒子就是将軍,指揮着千軍萬馬。
從此後那刺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