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西州募
關燈
小
中
大
“我要你娶她。
”行至一處小山丘時,李淺墨忽停下步來,脫口喃喃道。
這是去向灞陵的路。
天上的光線正好,金黃黃的。
向晚時節,雪正在化,路上泥濘,很不好走。
可讓李淺墨發愁的并不是這段路,而是自己在一時情懷激動之下,居然代羅卷向王子婳許下的承諾。
這承諾,他拿什麼去還? 他腦子中全無對策,隻是覺得自己是真心的。
唯一想到的情景居然是:自己會拉着羅卷的衣角,像一個小孩兒懇求大人似的,一遍遍,堅定、固執地對羅卷說:“我要你娶她。
” 可羅卷憑什麼要聽他的? 一想到羅卷的拒絕,李淺墨不知怎麼,隻覺得自己心裡說不清地委屈,覺得整個世界虧負了他一般,虧得他想哭。
他自己都覺得這種情形好笑。
可是,自己的心情怎麼會突然變得這麼像個孩子呢? 柘柘跟在李淺墨身邊默不作聲。
及至聽到李淺墨失神下随口吐出的那一句話,她的一張小臉忍不住偷笑了開來。
哪怕李淺墨自己都不承認,其實他心理有時還就是個孩子。
是孩子,就期盼美好,比如花常開,月常圓。
也許,無論羅卷、還是王子婳,都是一個孩子所能遇到的最華燦的人物了。
所以他固執地要求他們給他一個美好。
他不能容忍有人會拒絕給他這一分美好。
因為那願望,是在這一切動蕩、一切分崩離析的世界中,他無意識地祈求的一場安慰。
灞陵很長。
那是一代帝王的葬所,何況還是一代強漢中一位明君的葬所,它自該擁有如此氣勢。
它依山堆土,橫長數百丈。
距它不遠,就是灞水。
灞水上有橋,名為灞橋。
當時人們送别,自長安出發,往往要直送至灞橋。
灞陵風雪,灞橋折柳,俱都成了唐人流響千年的獨特韻事。
而如今朝廷大開西州募一事,招納天下草野豪雄的“大野英雄會”,就選址于灞陵。
李淺墨這是第二次來到灞陵。
他到灞上時,正遇夕陽。
一輪斜日在灞陵上方緩緩而落,越落越大,它用光影撥弄着世間萬物。
積累的餘冬寒氣和殘雪正在消融,絲絲滲入泥土,在泥土深處無聲地滋養着。
春不遠了,隻怕一眨眼,就已是綠遍山坡。
遠遠的灞水在斜陽下,泛着粼粼之波。
灞水岸邊矗立着幾杆大旗,那是覃千河安下的營寨。
整個營寨靜默無語,卻在無語中提醒着人們一個煌煌大唐的存在。
明日,就是朝廷西州募“大野英雄會”的正日了。
虎庫正堂中,覃千河與李世民的一席對話,即已鋪就此次迎納百川的盛會。
“欲收其器,先收其人”。
唐天子修習的是天子之劍。
他不争一刃之短長,要的是以己之長,禦天下之短;集天下之所短,更為李唐之長。
他要的是天子之劍一動,匹夫之劍麾集,随其所指,奔其所向,以天下畎畝為給養,天下鬥士為虎庫,混同四海,拓土開疆。
李淺墨一望之下,看到的正是這般氣象。
可接着,他腦中不由想起自己第一次來到灞上時的情景。
那一夜,大野龍蛇之會,是自己第一次接觸到如許多的江湖草莽: 天下已歸唐天子, 大野當還舊龍蛇! 不知怎麼,李淺墨想起這麼一句,心中還是湧起幾分激蕩。
當日的大野龍蛇之會,那該是……七年之前了。
那日,除朱大錘身殒之外,張發陀、陳可凡、窦線娘乃至柳葉軍、漫天王、曆山飛、高雞泊、孟海公等諸般人馬,諸多弟子,當日英豪,如今安在? 他們如果得知七年之後朝廷于灞上重開大野英雄之會,心中會做何感想?有些輸赢,輸的不是一時,而是一生。
李淺墨忽覺得有些佩服他那個位居九五的叔叔,在他手下,李唐是一幅漸漸拉開的大幕,那幕下拉開的是屬于他的、也屬于他天下子民的煌煌盛世。
可為了這幕布的拉開,多少英傑曾拼盡全力,最後卻不得不黯然退場——其中也包括自己的父親。
以李淺墨這幾年的聽聞,父親也堪稱一代英豪。
可當年的血色早已遭時間暗淡遺忘。
轉瞬的是興廢,而渴切的是堂皇。
他側眼望了一眼柘柘,心中忽生些許安慰。
隻見柘柘的小臉已重變回他剛遇到她時的樣子,不複是那日他驚見的昭武少女模樣。
李淺墨累了,在夕陽中,灞陵原上,和衣眠風,蒙眬睡去。
夜的黑幕像毯子一樣壓在李淺墨身上。
這一夜,無星無月,黑得透徹。
隻一個小小的身影伴坐在李淺墨身邊,一直地陪伴着。
黑夜裡,她在數李淺墨的眉毛。
仿佛怕一下子數清了,她用指頭蘸在舌上潤濕了,又抹在李淺墨的眉毛上,抹了再數。
她的指頭一次又一次地撫着李淺墨的眉峰,像要銘記住那眉骨的形狀。
……大荒野上的落白坡,無所為無可用,他們的相識原在時間之外。
……可這人世間的一切,無論什麼,都有盡頭
”行至一處小山丘時,李淺墨忽停下步來,脫口喃喃道。
這是去向灞陵的路。
天上的光線正好,金黃黃的。
向晚時節,雪正在化,路上泥濘,很不好走。
可讓李淺墨發愁的并不是這段路,而是自己在一時情懷激動之下,居然代羅卷向王子婳許下的承諾。
這承諾,他拿什麼去還? 他腦子中全無對策,隻是覺得自己是真心的。
唯一想到的情景居然是:自己會拉着羅卷的衣角,像一個小孩兒懇求大人似的,一遍遍,堅定、固執地對羅卷說:“我要你娶她。
” 可羅卷憑什麼要聽他的? 一想到羅卷的拒絕,李淺墨不知怎麼,隻覺得自己心裡說不清地委屈,覺得整個世界虧負了他一般,虧得他想哭。
他自己都覺得這種情形好笑。
可是,自己的心情怎麼會突然變得這麼像個孩子呢? 柘柘跟在李淺墨身邊默不作聲。
及至聽到李淺墨失神下随口吐出的那一句話,她的一張小臉忍不住偷笑了開來。
哪怕李淺墨自己都不承認,其實他心理有時還就是個孩子。
是孩子,就期盼美好,比如花常開,月常圓。
也許,無論羅卷、還是王子婳,都是一個孩子所能遇到的最華燦的人物了。
所以他固執地要求他們給他一個美好。
他不能容忍有人會拒絕給他這一分美好。
因為那願望,是在這一切動蕩、一切分崩離析的世界中,他無意識地祈求的一場安慰。
灞陵很長。
那是一代帝王的葬所,何況還是一代強漢中一位明君的葬所,它自該擁有如此氣勢。
它依山堆土,橫長數百丈。
距它不遠,就是灞水。
灞水上有橋,名為灞橋。
當時人們送别,自長安出發,往往要直送至灞橋。
灞陵風雪,灞橋折柳,俱都成了唐人流響千年的獨特韻事。
而如今朝廷大開西州募一事,招納天下草野豪雄的“大野英雄會”,就選址于灞陵。
李淺墨這是第二次來到灞陵。
他到灞上時,正遇夕陽。
一輪斜日在灞陵上方緩緩而落,越落越大,它用光影撥弄着世間萬物。
積累的餘冬寒氣和殘雪正在消融,絲絲滲入泥土,在泥土深處無聲地滋養着。
春不遠了,隻怕一眨眼,就已是綠遍山坡。
遠遠的灞水在斜陽下,泛着粼粼之波。
灞水岸邊矗立着幾杆大旗,那是覃千河安下的營寨。
整個營寨靜默無語,卻在無語中提醒着人們一個煌煌大唐的存在。
明日,就是朝廷西州募“大野英雄會”的正日了。
虎庫正堂中,覃千河與李世民的一席對話,即已鋪就此次迎納百川的盛會。
“欲收其器,先收其人”。
唐天子修習的是天子之劍。
他不争一刃之短長,要的是以己之長,禦天下之短;集天下之所短,更為李唐之長。
他要的是天子之劍一動,匹夫之劍麾集,随其所指,奔其所向,以天下畎畝為給養,天下鬥士為虎庫,混同四海,拓土開疆。
李淺墨一望之下,看到的正是這般氣象。
可接着,他腦中不由想起自己第一次來到灞上時的情景。
那一夜,大野龍蛇之會,是自己第一次接觸到如許多的江湖草莽: 天下已歸唐天子, 大野當還舊龍蛇! 不知怎麼,李淺墨想起這麼一句,心中還是湧起幾分激蕩。
當日的大野龍蛇之會,那該是……七年之前了。
那日,除朱大錘身殒之外,張發陀、陳可凡、窦線娘乃至柳葉軍、漫天王、曆山飛、高雞泊、孟海公等諸般人馬,諸多弟子,當日英豪,如今安在? 他們如果得知七年之後朝廷于灞上重開大野英雄之會,心中會做何感想?有些輸赢,輸的不是一時,而是一生。
李淺墨忽覺得有些佩服他那個位居九五的叔叔,在他手下,李唐是一幅漸漸拉開的大幕,那幕下拉開的是屬于他的、也屬于他天下子民的煌煌盛世。
可為了這幕布的拉開,多少英傑曾拼盡全力,最後卻不得不黯然退場——其中也包括自己的父親。
以李淺墨這幾年的聽聞,父親也堪稱一代英豪。
可當年的血色早已遭時間暗淡遺忘。
轉瞬的是興廢,而渴切的是堂皇。
他側眼望了一眼柘柘,心中忽生些許安慰。
隻見柘柘的小臉已重變回他剛遇到她時的樣子,不複是那日他驚見的昭武少女模樣。
李淺墨累了,在夕陽中,灞陵原上,和衣眠風,蒙眬睡去。
夜的黑幕像毯子一樣壓在李淺墨身上。
這一夜,無星無月,黑得透徹。
隻一個小小的身影伴坐在李淺墨身邊,一直地陪伴着。
黑夜裡,她在數李淺墨的眉毛。
仿佛怕一下子數清了,她用指頭蘸在舌上潤濕了,又抹在李淺墨的眉毛上,抹了再數。
她的指頭一次又一次地撫着李淺墨的眉峰,像要銘記住那眉骨的形狀。
……大荒野上的落白坡,無所為無可用,他們的相識原在時間之外。
……可這人世間的一切,無論什麼,都有盡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