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丹霞衣
關燈
小
中
大
那劍真是竹制的,劍上帶斑,韌且雅秀。
他緩步而出,勝似閑庭信步。
可是,他沒看王子婳一眼,哪怕王子婳頭一次這麼長久地注目于他,還是沒回頭看她,哪怕一眼…… 他的眼中已淡如煙水。
就算無數的六朝情韻、無數的家世翻覆、無量的鐘情淺恨……隐于那團煙水底下,就讓人隻能揣測,全難洞見。
李澤底忽喝了一聲:“好!” 謝衣右手曲肘,左手執柄。
他用的是左手劍。
可他的出手全不似在面對面決鬥。
那竹劍斜斜而出,他渾身烏衣飄動,行如煙水。
而他的劍,是在這迷離煙水中的一柄“判然”。
哪怕他一劍起處,身形如何的托煙寄水,可手中那一柄劍,卻韌成南天之竹。
——謝衣的劍就名為“判然”。
他行的是“兩分劍法”。
每當劍尖顫動,不多不少,恰隻兩分。
而在他手下,那一劍既出,場中光景,即刻豁然兩分。
旁人平時隻見得到他表面上的溫和平靜,直到此時,才見得他風骨。
他不出手時,風輕雲淡,可他既出手,無論面對何等繁難,他心中所持,已有定見。
面前善惡,立時兩判。
無論多少纏纏繞繞,在他手底都早已兩分判然。
這即是謝衣的“判然”一劍。
謝衣名噪江南,自非虛緻。
面對如此一劍,李澤底也不敢托大,他雙拳擊出,行的是“九地黃流”之術。
李澤底平生修為,橫絕一時,潛納深藏時,如無底之沼,若遭人攻擊,必默無響應,令敵人全如沉陷。
他平生不愛帶兵器,出手隻以拳掌。
可他那一手“九地黃流”之術,一施展開來,一拳一掌,直如九地黃流亂注。
相傳他曾于龍門擊浪,波濤千裡下瀉,一拳即可遏中流之舟。
王子婳盯着他兩人的對決,雙眉緊鎖,目光愀然。
她不知謝衣抵不抵得住李澤底,可還是心存僥幸,餘光不由朝鄧遠公望去。
鄧遠公與謝衣為忘年交,又是江湖耆舊,一雙老眼,可謂辛辣。
她眼見鄧遠公的神色,一開始也有希冀,可接着,卻隻見僥幸之念。
然後,他突然閉上了眼。
他雙眼一合,王子婳就已覺得一顆心沉了下去。
她猶有不甘,側目望向古上人。
卻見古上人眼都不眨地望着場中二人的龍争虎鬥。
這樣的硬仗,可不是尋常得見。
他的眼角掃到了王子婳眼中的探尋,知道她的急切,可他還是緩緩地搖了搖頭。
王子婳情懷欲裂,她不是男人,不關心那場仗是如何打的,她要的,隻是一個結果。
這時她目無所寄,一垂眼,卻看到了謝衣留下的那張錦瑟。
那張錦瑟為謝衣所攜來,想來是為了要在自己入道成為女冠時為自己撫上一曲,以為相送。
王子婳向那張錦瑟靠近,走近了,不由俯下身,拾起它。
然後,不由自主地坐了下來,抱瑟于膝。
她忽然擡首,也許,這已是謝衣的最後一戰。
她要看着他。
她和他都知道,在李澤底手下,這樣的一戰,必遭不幸。
謝衣與她皆是出身名門,一雙閱世之眼,在那百年閥閱的門第之下,久已鍛煉得聽頭知尾,料定得一切行為的後果。
可是,他還是不計後果。
他要的隻是這一戰。
因為,這将是他畢生中,唯一不計後果的一戰。
因為在他看來,這也是,他與她共同的一戰。
所以,她一定要看。
她一擡眼,在李澤底九地黃流般的漫天拳掌下,似頭一次見到了謝衣那江南子弟的風流雅緻。
她忍不住手裡随興輕輕地一撫弦。
那五十根弦在她指上怆然一響,那聲音勾連在弦間,久久不散。
王子婳知道,謝衣平生所仰慕者,無過于嵇康而已。
這時一望之下,隻覺得謝衣的劍意,分明出自嵇子的《述懷》。
嵇康曾有《四言贈秀才入軍詩十八章》,那想來是謝衣的摯愛,因為他曾手抄過好幾個版本送與自己。
謝衣還知她喜讀天下拳劍之譜,曾手錄《兩分劍譜》送給自己,那裡面,夾雜題寫的就是嵇康這《贈秀才入軍詩十八章》,所以王子婳一見之下,即能明了謝衣手中的劍意之所在。
人生壽促。
天地長久。
百年之期,孰雲其壽? 思欲登仙,以濟不朽。
攬辔踟蹰,仰顧我友。
…… 王子婳腦中忽浮現起這幾行字。
原來,平日靜靜無言的謝衣也并非全無自己的表達方式。
他情知這一戰的兇險,竟在劍意裡說出了自己要說的話。
那一段,分明在說起對自己入道一事的觀感“思欲登仙,以濟不朽。
纜辔踟蹰,仰顧我友。
” 王子婳看着謝衣劍下之意,口中不由喃喃道: 所親安在?舍我遠邁。
棄此荪芷,襲彼蕭艾。
雖曰幽深,豈無颠沛? 言念君子,不遐有害。
——原來如此,原來如此。
她想起此生與謝衣的交遊,還有謝衣那一向不欲對人輕言的身世。
當真“雖曰幽深,豈無颠沛?” 王子婳眼望謝衣劍意,一時不由情懷激動,腦中回憶起那份劍譜中的題字,随手揮弦,看到局勢激烈處,口中已不由朗吟起來: 鴛鴦于飛,肅肅其羽。
朝遊高原,夕宿蘭渚。
邕邕和鳴,顧眄俦侶。
俛仰慷慨,優遊容與。
……這分明已是謝衣對自己的臨别贈言。
原來,他依舊還在祝福着自己與羅卷。
可當此危局,羅卷何在? 王子婳忍不住突然想起羅卷。
因為這時,李澤底的拳勢已霸道至極! 眼見他一拳擊出,黃流九派湍飛之下,萬落千村狐兔奔散,眼見得謝衣一時半刻内必敗。
而在李澤底手下,敗即是死。
王子婳忍不住聳然立起,口中高吟,就要出手。
鄧遠公已一怒睜眼,古上人垂首歎息,不料這時忽聽得一劍锵然之響,後面廊頂,已有人挾劍出擊,口中怒喝道:“豎子敢爾!” 居然有人敢怒斥李澤底為“豎子”! ——可那一劍之發,奔騰流逸,李澤底在即将得勝之際,突然警覺。
他擡眼一望,隻見那劍來的方向,正背着太陽,而強烈的日光,一時迷了他的眼。
他隻見到一個黑影,如大野流韻,奔騰澎湃地向自己襲來。
他面色陡變,那一劍奔襲之勢,讓他猛地想起了一個人! 而那個人卻是他平生最不想再見的! ——當年李澤底為苦修“黃流”之術,曾做過一件令自己永世虧心的事,可那件事,就曾為那人撞破。
那人當時也曾一劍敗了自己,還威逼自己立誓。
他眼見這一劍之出,隻覺當日醜事,與那場挫敗同時襲來。
一時抵不住記憶裡那深深的悔恨恐懼,他突然收手,眼中大現驚恐,口中倉促喝道:“我說過此生永不見你。
你既來,我就走!”說着,他猛然收手,身子向後疾躍,頭都不回,仿佛不敢看清來人一般,一逃即已逃遠。
如此突變,卻讓滿場之人驚呆。
大家再想不到李澤底這般人物,竟會被來人一劍驚走。
齊齊凝目向那來人看去,要看他到底是何等人物。
卻隻見一個十六七歲的少年愕然地持劍場中,呆呆地立着。
——那正是李淺墨,他心中正迷惑至極。
如不是眼見謝衣遇險,他再不敢一劍奔襲向李澤底。
可他怎麼也想不到,李澤底竟會被自己的一劍驚走。
然後,他就看到謝衣。
謝衣望着自己的神色,一半大是溫暖,可另有一半,卻似帶崇敬。
那崇敬分明不是針對自己,而是望着自己身後的人。
李淺墨心中滞了滞,想起了那個看來一直沒有離開過自己的——肩胛。
然後,他忽望向王子婳:“羅卷托我傳話。
西州募後,隻待他劍誅大虎伥罷,即是歸來迎娶你之日。
”
他緩步而出,勝似閑庭信步。
可是,他沒看王子婳一眼,哪怕王子婳頭一次這麼長久地注目于他,還是沒回頭看她,哪怕一眼…… 他的眼中已淡如煙水。
就算無數的六朝情韻、無數的家世翻覆、無量的鐘情淺恨……隐于那團煙水底下,就讓人隻能揣測,全難洞見。
李澤底忽喝了一聲:“好!” 謝衣右手曲肘,左手執柄。
他用的是左手劍。
可他的出手全不似在面對面決鬥。
那竹劍斜斜而出,他渾身烏衣飄動,行如煙水。
而他的劍,是在這迷離煙水中的一柄“判然”。
哪怕他一劍起處,身形如何的托煙寄水,可手中那一柄劍,卻韌成南天之竹。
——謝衣的劍就名為“判然”。
他行的是“兩分劍法”。
每當劍尖顫動,不多不少,恰隻兩分。
而在他手下,那一劍既出,場中光景,即刻豁然兩分。
旁人平時隻見得到他表面上的溫和平靜,直到此時,才見得他風骨。
他不出手時,風輕雲淡,可他既出手,無論面對何等繁難,他心中所持,已有定見。
面前善惡,立時兩判。
無論多少纏纏繞繞,在他手底都早已兩分判然。
這即是謝衣的“判然”一劍。
謝衣名噪江南,自非虛緻。
面對如此一劍,李澤底也不敢托大,他雙拳擊出,行的是“九地黃流”之術。
李澤底平生修為,橫絕一時,潛納深藏時,如無底之沼,若遭人攻擊,必默無響應,令敵人全如沉陷。
他平生不愛帶兵器,出手隻以拳掌。
可他那一手“九地黃流”之術,一施展開來,一拳一掌,直如九地黃流亂注。
相傳他曾于龍門擊浪,波濤千裡下瀉,一拳即可遏中流之舟。
王子婳盯着他兩人的對決,雙眉緊鎖,目光愀然。
她不知謝衣抵不抵得住李澤底,可還是心存僥幸,餘光不由朝鄧遠公望去。
鄧遠公與謝衣為忘年交,又是江湖耆舊,一雙老眼,可謂辛辣。
她眼見鄧遠公的神色,一開始也有希冀,可接着,卻隻見僥幸之念。
然後,他突然閉上了眼。
他雙眼一合,王子婳就已覺得一顆心沉了下去。
她猶有不甘,側目望向古上人。
卻見古上人眼都不眨地望着場中二人的龍争虎鬥。
這樣的硬仗,可不是尋常得見。
他的眼角掃到了王子婳眼中的探尋,知道她的急切,可他還是緩緩地搖了搖頭。
王子婳情懷欲裂,她不是男人,不關心那場仗是如何打的,她要的,隻是一個結果。
這時她目無所寄,一垂眼,卻看到了謝衣留下的那張錦瑟。
那張錦瑟為謝衣所攜來,想來是為了要在自己入道成為女冠時為自己撫上一曲,以為相送。
王子婳向那張錦瑟靠近,走近了,不由俯下身,拾起它。
然後,不由自主地坐了下來,抱瑟于膝。
她忽然擡首,也許,這已是謝衣的最後一戰。
她要看着他。
她和他都知道,在李澤底手下,這樣的一戰,必遭不幸。
謝衣與她皆是出身名門,一雙閱世之眼,在那百年閥閱的門第之下,久已鍛煉得聽頭知尾,料定得一切行為的後果。
可是,他還是不計後果。
他要的隻是這一戰。
因為,這将是他畢生中,唯一不計後果的一戰。
因為在他看來,這也是,他與她共同的一戰。
所以,她一定要看。
她一擡眼,在李澤底九地黃流般的漫天拳掌下,似頭一次見到了謝衣那江南子弟的風流雅緻。
她忍不住手裡随興輕輕地一撫弦。
那五十根弦在她指上怆然一響,那聲音勾連在弦間,久久不散。
王子婳知道,謝衣平生所仰慕者,無過于嵇康而已。
這時一望之下,隻覺得謝衣的劍意,分明出自嵇子的《述懷》。
嵇康曾有《四言贈秀才入軍詩十八章》,那想來是謝衣的摯愛,因為他曾手抄過好幾個版本送與自己。
謝衣還知她喜讀天下拳劍之譜,曾手錄《兩分劍譜》送給自己,那裡面,夾雜題寫的就是嵇康這《贈秀才入軍詩十八章》,所以王子婳一見之下,即能明了謝衣手中的劍意之所在。
人生壽促。
天地長久。
百年之期,孰雲其壽? 思欲登仙,以濟不朽。
攬辔踟蹰,仰顧我友。
…… 王子婳腦中忽浮現起這幾行字。
原來,平日靜靜無言的謝衣也并非全無自己的表達方式。
他情知這一戰的兇險,竟在劍意裡說出了自己要說的話。
那一段,分明在說起對自己入道一事的觀感“思欲登仙,以濟不朽。
纜辔踟蹰,仰顧我友。
” 王子婳看着謝衣劍下之意,口中不由喃喃道: 所親安在?舍我遠邁。
棄此荪芷,襲彼蕭艾。
雖曰幽深,豈無颠沛? 言念君子,不遐有害。
——原來如此,原來如此。
她想起此生與謝衣的交遊,還有謝衣那一向不欲對人輕言的身世。
當真“雖曰幽深,豈無颠沛?” 王子婳眼望謝衣劍意,一時不由情懷激動,腦中回憶起那份劍譜中的題字,随手揮弦,看到局勢激烈處,口中已不由朗吟起來: 鴛鴦于飛,肅肅其羽。
朝遊高原,夕宿蘭渚。
邕邕和鳴,顧眄俦侶。
俛仰慷慨,優遊容與。
……這分明已是謝衣對自己的臨别贈言。
原來,他依舊還在祝福着自己與羅卷。
可當此危局,羅卷何在? 王子婳忍不住突然想起羅卷。
因為這時,李澤底的拳勢已霸道至極! 眼見他一拳擊出,黃流九派湍飛之下,萬落千村狐兔奔散,眼見得謝衣一時半刻内必敗。
而在李澤底手下,敗即是死。
王子婳忍不住聳然立起,口中高吟,就要出手。
鄧遠公已一怒睜眼,古上人垂首歎息,不料這時忽聽得一劍锵然之響,後面廊頂,已有人挾劍出擊,口中怒喝道:“豎子敢爾!” 居然有人敢怒斥李澤底為“豎子”! ——可那一劍之發,奔騰流逸,李澤底在即将得勝之際,突然警覺。
他擡眼一望,隻見那劍來的方向,正背着太陽,而強烈的日光,一時迷了他的眼。
他隻見到一個黑影,如大野流韻,奔騰澎湃地向自己襲來。
他面色陡變,那一劍奔襲之勢,讓他猛地想起了一個人! 而那個人卻是他平生最不想再見的! ——當年李澤底為苦修“黃流”之術,曾做過一件令自己永世虧心的事,可那件事,就曾為那人撞破。
那人當時也曾一劍敗了自己,還威逼自己立誓。
他眼見這一劍之出,隻覺當日醜事,與那場挫敗同時襲來。
一時抵不住記憶裡那深深的悔恨恐懼,他突然收手,眼中大現驚恐,口中倉促喝道:“我說過此生永不見你。
你既來,我就走!”說着,他猛然收手,身子向後疾躍,頭都不回,仿佛不敢看清來人一般,一逃即已逃遠。
如此突變,卻讓滿場之人驚呆。
大家再想不到李澤底這般人物,竟會被來人一劍驚走。
齊齊凝目向那來人看去,要看他到底是何等人物。
卻隻見一個十六七歲的少年愕然地持劍場中,呆呆地立着。
——那正是李淺墨,他心中正迷惑至極。
如不是眼見謝衣遇險,他再不敢一劍奔襲向李澤底。
可他怎麼也想不到,李澤底竟會被自己的一劍驚走。
然後,他就看到謝衣。
謝衣望着自己的神色,一半大是溫暖,可另有一半,卻似帶崇敬。
那崇敬分明不是針對自己,而是望着自己身後的人。
李淺墨心中滞了滞,想起了那個看來一直沒有離開過自己的——肩胛。
然後,他忽望向王子婳:“羅卷托我傳話。
西州募後,隻待他劍誅大虎伥罷,即是歸來迎娶你之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