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破陣樂
關燈
小
中
大
三梁進德冠,哪怕他們多是戎馬出身。
其中一人想來必是魏征。
因為人人都翹首注目望向場間樂舞,獨他一人秉承儒家習氣,低眉垂目,恍如未聞。
那少年早聽說魏征聞《大韶》、《雲門》則喜,聞《破陣樂》則耷然垂眉,默默不語,那是勸主上偃武修文之意。
今日一見,果然如此。
——那是一個儒生認真于所奉之道了。
少年轉念之下,心裡也不由略生佩服。
這時,他已走到那空出的警鼓邊側,伸手抄槌,急飒飒的,一連串鼓點就自他手中敲起。
“秦王破陣樂”這健舞本極用力,場中樂師舞者此時已經盡力,當然多有疲态。
這時那少年手中鼓點一起,仿佛疲火中加了一束幹柴,隻見殿上氣氛重又熱烈起來。
——金戈風起,紅櫻亂眼。
那少年敲了一小陣,待自己這段樂聲稍息,已敲得興起,忽一停槌,疾快地把身上上衣一撕,讓其委落腰際,竟裸着上身,敲将起來! ——秦王秦王,這就是那個師傅所說的:自己終将必需面對的秦王! 而《破陣》二字究竟又是何含義? 明德殿上,李世民陷在那模拟開國蕩平之事的鼓舞中,透過這森嚴大殿,如同望向自己的過往。
他本是馬上皇帝,終究忘不了當年那金戈鐵馬的豪氣。
哪怕開國以來,為天下基業,他不得不屈節修文,可那些磊落豪蕩的日子又怎能忘懷?所以他大愛這“秦王破陣樂”。
少年也像在面對着他的過往。
他一邊擂着鼓一邊腦中飛快地想,想起那些自己幾乎快背得下來的秦王破陣的豪勇傳奇: ——大業末,高祖起兵,即建大将軍府;李世民率兵循西河,斬其郡丞高德儒,一戰全勝,歸拜右領軍大都督,封敦煌郡公; ——武德元年,高祖登基;李世民為尚書令,右翊衛大将軍,進封秦王。
其間薛舉寇泾州,李世民為雍州牧,屯兵于高庶城。
薛舉子薛仁杲率衆求戰,李世民按兵六十餘日不動,衆将忿然,一日李世民忽雲“可矣”,即一戰破之。
高祖遣歸降的魏公李密前往軍中慰問,連隋末雄豪如李密者,一見之下,也對他不敢仰視! ——武德二年,李世民鎮長春宮,進拜左武侯大将軍,涼州總管。
出龍門關,屯于柏壁,以制窺伺太原的劉武周! ——武德三年,擊敗宋金剛于柏壁。
宋金剛敗走介州,李世民追之,一日夜奔馳二百餘裡,宿于雀鼠谷,軍士皆饑,李世民兩日不食,迫令劉武周大懼,往奔突厥! ——同年,伐王世充,困洛陽城于鐵壁重圍中! ——武德四年,敗窦建德于虎牢,擒之于牛口谷。
聞此捷報,洛陽即破,王世充乃降! ——武德五年正月,敗劉黑闼! ——武德七年,突厥寇邊,李世民與之遭遇于幽州,僅攜百騎與突厥可汗語,談笑于突厥十萬軍前,隻語卻兵,盟成而退! …… 這樣的戰績謀略,當然也足以殺得了自己的父親! 卻奴手中的鼓點越打越疾。
他一顆少年的心也為這些豪勇的傳奇激得興奮起來。
可為師傅所稱道的,主要還不在李世民的這些武功,而在于他貞觀以來的德政。
李世民即位之初,即招賢納谏,與民休息。
初為皇太子時,一口氣釋放宮女三千多人,同時降封宗室,合并州縣,與民歇力。
天下再無“十羊九牧”的窘況。
每歲慮囚,殺人極少……貞觀三年,天下所決死囚不過七人,一時之間,四海州府,當真治理得夜不閉戶,路不拾遺。
他曾于獄中見到死囚五百人,睹其慘況,心生不忍,盡放之還家,約期回返,重服刑役。
至期,無一囚不返。
李世民感慨其重信守義,一夕盡赦之…… 這樣的德政惠行,他不知頒布了多少。
可就是這個頒行德政無數的皇帝,在對父親一箭封喉後,又一口氣殺了建成的五個兒子,也就是自己的五個哥哥。
——建成之子,除太原王承宗早卒外,安陸王承道,河東王承德,武安王承訓,汝南王承明,钜鹿王承義,一朝坐誅! 他們的年齡當時應該都不大。
卻奴心裡不由暗暗想道:真所謂,何其太忍! 可這些都還不是他今日前來的原因。
他今日前來,讓他一腔怒氣填滿胸的,實是為了:雲韶! 小卻的眼睫一垂,心底低低叫了一聲:娘! 他這次重返長安,最主要的是就
其中一人想來必是魏征。
因為人人都翹首注目望向場間樂舞,獨他一人秉承儒家習氣,低眉垂目,恍如未聞。
那少年早聽說魏征聞《大韶》、《雲門》則喜,聞《破陣樂》則耷然垂眉,默默不語,那是勸主上偃武修文之意。
今日一見,果然如此。
——那是一個儒生認真于所奉之道了。
少年轉念之下,心裡也不由略生佩服。
這時,他已走到那空出的警鼓邊側,伸手抄槌,急飒飒的,一連串鼓點就自他手中敲起。
“秦王破陣樂”這健舞本極用力,場中樂師舞者此時已經盡力,當然多有疲态。
這時那少年手中鼓點一起,仿佛疲火中加了一束幹柴,隻見殿上氣氛重又熱烈起來。
——金戈風起,紅櫻亂眼。
那少年敲了一小陣,待自己這段樂聲稍息,已敲得興起,忽一停槌,疾快地把身上上衣一撕,讓其委落腰際,竟裸着上身,敲将起來! ——秦王秦王,這就是那個師傅所說的:自己終将必需面對的秦王! 而《破陣》二字究竟又是何含義? 明德殿上,李世民陷在那模拟開國蕩平之事的鼓舞中,透過這森嚴大殿,如同望向自己的過往。
他本是馬上皇帝,終究忘不了當年那金戈鐵馬的豪氣。
哪怕開國以來,為天下基業,他不得不屈節修文,可那些磊落豪蕩的日子又怎能忘懷?所以他大愛這“秦王破陣樂”。
少年也像在面對着他的過往。
他一邊擂着鼓一邊腦中飛快地想,想起那些自己幾乎快背得下來的秦王破陣的豪勇傳奇: ——大業末,高祖起兵,即建大将軍府;李世民率兵循西河,斬其郡丞高德儒,一戰全勝,歸拜右領軍大都督,封敦煌郡公; ——武德元年,高祖登基;李世民為
其間薛舉寇泾州,李世民為雍州牧,屯兵于高庶城。
薛舉子薛仁杲率衆求戰,李世民按兵六十餘日不動,衆将忿然,一日李世民忽雲“可矣”,即一戰破之。
高祖遣歸降的魏公李密前往軍中慰問,連隋末雄豪如李密者,一見之下,也對他不敢仰視! ——武德二年,李世民鎮長春宮,進拜左武侯大将軍,涼州總管。
出龍門關,屯于柏壁,以制窺伺太原的劉武周! ——武德三年,擊敗宋金剛于柏壁。
宋金剛敗走介州,李世民追之,一日夜奔馳二百餘裡,宿于雀鼠谷,軍士皆饑,李世民兩日不食,迫令劉武周大懼,往奔突厥! ——同年,伐王世充,困洛陽城于鐵壁重圍中! ——武德四年,敗窦建德于虎牢,擒之于牛口谷。
聞此捷報,洛陽即破,王世充乃降! ——武德五年正月,敗劉黑闼! ——武德七年,突厥寇邊,李世民與之遭遇于幽州,僅攜百騎與突厥可汗語,談笑于突厥十萬軍前,隻語卻兵,盟成而退! …… 這樣的戰績謀略,當然也足以殺得了自己的父親! 卻奴手中的鼓點越打越疾。
他一顆少年的心也為這些豪勇的傳奇激得興奮起來。
可為師傅所稱道的,主要還不在李世民的這些武功,而在于他貞觀以來的德政。
李世民即位之初,即招賢納谏,與民休息。
初為皇太子時,一口氣釋放宮女三千多人,同時降封宗室,合并州縣,與民歇力。
天下再無“十羊九牧”的窘況。
每歲慮囚,殺人極少……貞觀三年,天下所決死囚不過七人,一時之間,四海州府,當真治理得夜不閉戶,路不拾遺。
他曾于獄中見到死囚五百人,睹其慘況,心生不忍,盡放之還家,約期回返,重服刑役。
至期,無一囚不返。
李世民感慨其重信守義,一夕盡赦之…… 這樣的德政惠行,他不知頒布了多少。
可就是這個頒行德政無數的皇帝,在對父親一箭封喉後,又一口氣殺了建成的五個兒子,也就是自己的五個哥哥。
——建成之子,除太原王承宗早卒外,安陸王承道,河東王承德,武安王承訓,汝南王承明,钜鹿王承義,一朝坐誅! 他們的年齡當時應該都不大。
卻奴心裡不由暗暗想道:真所謂,何其太忍! 可這些都還不是他今日前來的原因。
他今日前來,讓他一腔怒氣填滿胸的,實是為了:雲韶! 小卻的眼睫一垂,心底低低叫了一聲:娘! 他這次重返長安,最主要的是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