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輔公袥
關燈
小
中
大
中軍營帳中。
帳外趙破陣賊兵數千,伏威随身衛士僅十人,可他于酒席間突斬趙破陣,收服其軍。
此後又連破隋右禦衛将軍陳棱、吳王李子通,自号江南總管,東南道大總管,楚王,一時勢壓大江南北。
” “可惜,就是從那時起,他當年交同刎頸的好兄弟輔公袥,卻與他心生猜忌。
” 他望着左遊仙:“這世上,總有那麼一些人,自己創建不了什麼,可一旦見到别人事成,即心癢難熬,就會在其中制造裂縫,好讓自己像蛆一樣地鑽進去,活在那裡、爛在那裡。
” “杜伏威與輔公袥大緻就是為了權勢,加上小人挑撥,才從此心有芥蒂的。
其實我知道,終他一生,何曾在乎過什麼權勢!我們在一起時,我最喜歡的是他殺敵破陣後歸來的樣子,哪怕現時他已統禦千軍萬馬,背着人時,還不過似當時的一個偷羊小賊。
” 肩胛微微笑了下:“這輩子,他什麼都幹過,從偷羊小賊,到無賴少年,到義師首領,到稱王做帥,甚至差點兒當了皇帝。
哪怕後來歸唐,也算位極人臣,做了太子少保。
可這些,他從來略不當意。
他一直就不是個戀棧之人,可他太愛這場生命了,愛得視之為遊戲。
這輩子的遊戲他都玩得很好,好到後來,他突然一切厭倦了。
秦王勢起後,他知道戰之難勝,不想多殺傷人命,竟自歸唐求和。
他隻身入長安,抛卻萬事,封太子少保後,閉門鎖居,燒丹煉汞,苦求成仙。
旁人有笑他傻的,有覺得他聰明、這樣做是為了自保的。
其實,不過是那漫天烽火地走過來,他實在厭倦了。
也許,他知道那種追求永恒的早夭反而更适合當時的形勢也更适合他的脾氣。
最後,武德七年,他是笑着喝了丹藥,中雲母之毒死的。
” “他走時已無牽挂。
因為他歸唐時,輔公袥為左遊仙挑唆,即起兵反唐。
他留在江南的舊日部衆,盡為輔公袥所奪,他的心愛部下王雄誕,為輔公袥所殺。
他與輔公袥,隻怕都覺得對方背叛了自己。
兩人之間的恩怨,由來已久,說來煩難。
但兩家的深仇,卻是種于那時。
” 卻奴還是頭一次聽人詳詳細細給他講解一代豪傑的一生。
可在肩胛的口氣裡,那豪傑卻似始終是個貪玩不過的少年。
卻奴隻敏感到肩胛那輕松的口氣裡似壓抑着一種極深的情感。
卻奴朦朦胧胧地想:杜伏威之于肩胛,是不是就像肩胛之于自己? 隻是他們年紀更相近些,其間親密,卻不是自己這小孩兒所能知的吧? 卻聽底下忽傳來一片嘈雜之聲,那是那堆被伐之松上砍下來的枝柯,這時已熊熊地燃了。
輔胤抓着那孩子,沖南方先跪地一拜,哽聲長叫道:“爹,孩兒今日來為你複仇了。
” 說着他再拜站起,拎着那孩子就向火堆上送去,口裡高叫道:“爹,你英靈不遠,兒送血食,哀哉尚飨!” 那小兒這才驚覺到危險,掙紮着嫩藕樣的小胳膊小腿,用力哭了起來。
卻奴大驚,身子向前一探,幾乎忍不住要跳下去。
他隻覺身邊的肩胛也神色聳動。
卻聽遠遠地忽有人暴喝了一聲: “慢!” 話音未落,隻見幾個人風馳電掣地,在密密的松林間,手執火把,劈開一叢火光,飛奔而來。
那幾人落入場中,為首一人見孩子還在輔胤手中,沒有落入火堆,不由擡袖擦了擦一腦門的汗。
那來人生得濃眉大眼,步履莊重,隐隐有官家氣概。
一見他來,就聽輔胤怪笑了一聲:“你終于還是趕來了。
我以為杜家人沒了膽子,再不敢來的。
我說姓杜的李唐官人,我今日燒殺你的兒子,以報爾父背叛我父之大仇,你心裡痛也不痛?” 那來人急得滿頭大汗,口裡急道:“你我父輩,自少年起約為刎頸之交,就算後來小有糾葛,又與這小兒何幹?你且放了他。
有種,就沖我來!” 輔胤笑道:“說什麼‘與他何幹?’呵呵,不過幾年,算是天下平定了,你我這些草野龍蛇的遺種,難道就已把咱們當年的草野規矩全忘了?殺你?有什麼意思?這小孩兒還太小,不能明白喪父之痛。
等他大了,花天酒地的事兒多了,隻怕也沒工夫為這十幾年前的事再痛上一痛的。
我還是殺他的好,起碼可以見到你這歸朝順臣急得滿頭大汗的樣子。
聽說,你們早與杜如晦家連了宗,有人殺你兒子,你怎麼不叫他家人來幫你救這孩子?” 那來人隻急得嘴角直顫,胸口起伏不定,一時竟答不出話來。
卻聽輔胤厲聲道:“杜賓客!我實話告訴你,今天,你容我殺你一子,以為先父輔伯在天之靈的血食,你我輔、杜兩門就從此恩仇兩訖。
否則,我輔姓合族子弟,隻要還有一人活着,就糾纏得你們不得一天安生。
” 然後,他猛喝了一聲:“這孩子,你舍還是不舍?” 杜賓客急得汗如雨下,轉眼望向身着紅羅的“斬平堂”堂主平山伯,目光中略顯求助。
平山伯隻是咳了一聲:“杜賢侄,老漢我此次前來,隻為作證。
你知道‘斬平堂’的規矩,先主在世時,為天下豪傑所尊,一向允為仲裁公證之人,故立斬平堂以為天下證。
今日,你們杜、輔二門,是戰是和,我隻能當個中間人證。
輔家開出的條件就是:殺此小兒,從此兩家恩仇兩訖。
你同意也罷,不同意也罷,我現在都無法參與其中。
隻不過和約若成,以後如有人違約,我才說得上話的。
” 杜賓客立在那裡思如潮湧。
他深知輔家人物的褊狹。
如今,他杜家在朝,他們輔門在野,所謂赤腳的不怕穿鞋的,自己是明,人家是暗,如要救這小兒,一是未見得救得下來,且無論救不救得下來,都會面對此後輔家無休無止的報怨糾纏。
他的身子不停地顫抖,因為他深知,這不是他自己一人之事,而是杜家老幼近百口的事。
杜門自入朝廷,已去草野習氣漸遠。
真要争鬥起來,一是要累及自己滿門子弟在朝中的形勢,二來也實是怕自己杜姓這久安之門,再鬥輔家那江湖草莽不過了。
可…… ——難道要舍此嬌兒? ——這孩子才不過五歲。
杜賓客的眼中忽有淚下。
卻奴在樹上遙遙看見,已覺得魂奪魄動。
這時見到杜賓客淚下,直覺不好。
那淚裡分明是痛惜,也許兼懷有忏悔之意。
可無論如何,卻奴知道:不管怎麼說,哭都暗示着一種放棄。
隻見輔胤的臉上挂起一絲笑。
“舍此小兒,你我兩門從此停戰!” 杜賓客臉色煞白,噤口不語。
良久,他才發出一聲長歎。
輔胤伸手慢慢地把那孩子向那火光上送去,臉上那絲笑已慢慢變成了嘲笑:“當年秦王小子破王世充後,你父親就已經怕了。
他說,之所以歸唐,是為天下之德而歸,他不想為了一己之位再增帳下同袍舍生殒命之苦,不想再增江東百姓戰禍流離之苦——說得堂皇!他卻舍得我那雄心未滅的先父,舍得将家父的性命白白喂給李唐,以消彌什麼戰禍之苦!” “你既是他的兒子,當然有他的肝膽!今日,我就要你嘗嘗這舍得的‘舍’字又是什麼滋味!” ——杜賓客隻是廢然長歎! 輔胤故意緩緩地把那孩子向火上送去。
那小兒感受到皮膚的灼熱,終于不再吮指,眼望着他爹,手足上下地亂蹬起來。
杜賓客眼睜睜地看着,身子躍躍欲動,卻又掙紮不定。
輔胤隻是帶笑看,似是滿足于杜賓客那掙紮猶豫的神态。
可終于,杜賓客吞下了一口長歎,慢慢地閉上了眼。
輔胤似不願這遊戲的折磨就此結束,把手裡的孩子猛地向下一跌,卻又馬上向上提起,才待發言再度挑逗,猛地聽到兩個聲音先後道:“你父親死,就要殺杜總管的孫兒以謝。
” “那我們的父親死,又該怎麼跟你輔家清算?” 杜賓客猛地睜開眼,面上喜色一露:“大将軍、小将軍家的世兄也來了?” 卻奴已看得心裡怦怦直跳。
他猜想肩胛不會袖手不管,可又真猜不清他的主意。
他隻想極力把肩胛扯進眼前的局勢裡來,怕他神思一逸,思緒又不知跑出去幾千裡外,故意低聲問道:“大将軍、小将軍又是什麼人?” 肩胛倦倦答道:“杜伏威愛救人,當時收養的養子共有三十餘人,人人都為他呵護養大,所以人人用命。
這三十人中,以阚棱和王雄誕最為有名。
阚棱善用兩刃刀,一把刀長及一丈,草野龍蛇呼之為‘拍刀’。
每臨戰陣,一揮就殺數人,江東無人可擋。
王雄誕則膂力絕人,軍中将士十萬,無人可當其一推。
兩人俱為伏威愛将。
當時‘上募軍’中,呼他們二人為大将軍、小将軍。
” 那來的兩人并未現身,隻是隐身在樹叢間。
隻見輔胤一愣,長叫道:“姓阚的,當年你爹即是為唐朝小兒賣命,征讨我父,
帳外趙破陣賊兵數千,伏威随身衛士僅十人,可他于酒席間突斬趙破陣,收服其軍。
此後又連破隋右禦衛将軍陳棱、吳王李子通,自号江南總管,東南道大總管,楚王,一時勢壓大江南北。
” “可惜,就是從那時起,他當年交同刎頸的好兄弟輔公袥,卻與他心生猜忌。
” 他望着左遊仙:“這世上,總有那麼一些人,自己創建不了什麼,可一旦見到别人事成,即心癢難熬,就會在其中制造裂縫,好讓自己像蛆一樣地鑽進去,活在那裡、爛在那裡。
” “杜伏威與輔公袥大緻就是為了權勢,加上小人挑撥,才從此心有芥蒂的。
其實我知道,終他一生,何曾在乎過什麼權勢!我們在一起時,我最喜歡的是他殺敵破陣後歸來的樣子,哪怕現時他已統禦千軍萬馬,背着人時,還不過似當時的一個偷羊小賊。
” 肩胛微微笑了下:“這輩子,他什麼都幹過,從偷羊小賊,到無賴少年,到義師首領,到稱王做帥,甚至差點兒當了皇帝。
哪怕後來歸唐,也算位極人臣,做了太子少保。
可這些,他從來略不當意。
他一直就不是個戀棧之人,可他太愛這場生命了,愛得視之為遊戲。
這輩子的遊戲他都玩得很好,好到後來,他突然一切厭倦了。
秦王勢起後,他知道戰之難勝,不想多殺傷人命,竟自歸唐求和。
他隻身入長安,抛卻萬事,封太子少保後,閉門鎖居,燒丹煉汞,苦求成仙。
旁人有笑他傻的,有覺得他聰明、這樣做是為了自保的。
其實,不過是那漫天烽火地走過來,他實在厭倦了。
也許,他知道那種追求永恒的早夭反而更适合當時的形勢也更适合他的脾氣。
最後,武德七年,他是笑着喝了丹藥,中雲母之毒死的。
” “他走時已無牽挂。
因為他歸唐時,輔公袥為左遊仙挑唆,即起兵反唐。
他留在江南的舊日部衆,盡為輔公袥所奪,他的心愛部下王雄誕,為輔公袥所殺。
他與輔公袥,隻怕都覺得對方背叛了自己。
兩人之間的恩怨,由來已久,說來煩難。
但兩家的深仇,卻是種于那時。
” 卻奴還是頭一次聽人詳詳細細給他講解一代豪傑的一生。
可在肩胛的口氣裡,那豪傑卻似始終是個貪玩不過的少年。
卻奴隻敏感到肩胛那輕松的口氣裡似壓抑着一種極深的情感。
卻奴朦朦胧胧地想:杜伏威之于肩胛,是不是就像肩胛之于自己? 隻是他們年紀更相近些,其間親密,卻不是自己這小孩兒所能知的吧? 卻聽底下忽傳來一片嘈雜之聲,那是那堆被伐之松上砍下來的枝柯,這時已熊熊地燃了。
輔胤抓着那孩子,沖南方先跪地一拜,哽聲長叫道:“爹,孩兒今日來為你複仇了。
” 說着他再拜站起,拎着那孩子就向火堆上送去,口裡高叫道:“爹,你英靈不遠,兒送血食,哀哉尚飨!” 那小兒這才驚覺到危險,掙紮着嫩藕樣的小胳膊小腿,用力哭了起來。
卻奴大驚,身子向前一探,幾乎忍不住要跳下去。
他隻覺身邊的肩胛也神色聳動。
卻聽遠遠地忽有人暴喝了一聲: “慢!” 話音未落,隻見幾個人風馳電掣地,在密密的松林間,手執火把,劈開一叢火光,飛奔而來。
那幾人落入場中,為首一人見孩子還在輔胤手中,沒有落入火堆,不由擡袖擦了擦一腦門的汗。
那來人生得濃眉大眼,步履莊重,隐隐有官家氣概。
一見他來,就聽輔胤怪笑了一聲:“你終于還是趕來了。
我以為杜家人沒了膽子,再不敢來的。
我說姓杜的李唐官人,我今日燒殺你的兒子,以報爾父背叛我父之大仇,你心裡痛也不痛?” 那來人急得滿頭大汗,口裡急道:“你我父輩,自少年起約為刎頸之交,就算後來小有糾葛,又與這小兒何幹?你且放了他。
有種,就沖我來!” 輔胤笑道:“說什麼‘與他何幹?’呵呵,不過幾年,算是天下平定了,你我這些草野龍蛇的遺種,難道就已把咱們當年的草野規矩全忘了?殺你?有什麼意思?這小孩兒還太小,不能明白喪父之痛。
等他大了,花天酒地的事兒多了,隻怕也沒工夫為這十幾年前的事再痛上一痛的。
我還是殺他的好,起碼可以見到你這歸朝順臣急得滿頭大汗的樣子。
聽說,你們早與杜如晦家連了宗,有人殺你兒子,你怎麼不叫他家人來幫你救這孩子?” 那來人隻急得嘴角直顫,胸口起伏不定,一時竟答不出話來。
卻聽輔胤厲聲道:“杜賓客!我實話告訴你,今天,你容我殺你一子,以為先父輔伯在天之靈的血食,你我輔、杜兩門就從此恩仇兩訖。
否則,我輔姓合族子弟,隻要還有一人活着,就糾纏得你們不得一天安生。
” 然後,他猛喝了一聲:“這孩子,你舍還是不舍?” 杜賓客急得汗如雨下,轉眼望向身着紅羅的“斬平堂”堂主平山伯,目光中略顯求助。
平山伯隻是咳了一聲:“杜賢侄,老漢我此次前來,隻為作證。
你知道‘斬平堂’的規矩,先主在世時,為天下豪傑所尊,一向允為仲裁公證之人,故立斬平堂以為天下證。
今日,你們杜、輔二門,是戰是和,我隻能當個中間人證。
輔家開出的條件就是:殺此小兒,從此兩家恩仇兩訖。
你同意也罷,不同意也罷,我現在都無法參與其中。
隻不過和約若成,以後如有人違約,我才說得上話的。
” 杜賓客立在那裡思如潮湧。
他深知輔家人物的褊狹。
如今,他杜家在朝,他們輔門在野,所謂赤腳的不怕穿鞋的,自己是明,人家是暗,如要救這小兒,一是未見得救得下來,且無論救不救得下來,都會面對此後輔家無休無止的報怨糾纏。
他的身子不停地顫抖,因為他深知,這不是他自己一人之事,而是杜家老幼近百口的事。
杜門自入朝廷,已去草野習氣漸遠。
真要争鬥起來,一是要累及自己滿門子弟在朝中的形勢,二來也實是怕自己杜姓這久安之門,再鬥輔家那江湖草莽不過了。
可…… ——難道要舍此嬌兒? ——這孩子才不過五歲。
杜賓客的眼中忽有淚下。
卻奴在樹上遙遙看見,已覺得魂奪魄動。
這時見到杜賓客淚下,直覺不好。
那淚裡分明是痛惜,也許兼懷有忏悔之意。
可無論如何,卻奴知道:不管怎麼說,哭都暗示着一種放棄。
隻見輔胤的臉上挂起一絲笑。
“舍此小兒,你我兩門從此停戰!” 杜賓客臉色煞白,噤口不語。
良久,他才發出一聲長歎。
輔胤伸手慢慢地把那孩子向那火光上送去,臉上那絲笑已慢慢變成了嘲笑:“當年秦王小子破王世充後,你父親就已經怕了。
他說,之所以歸唐,是為天下之德而歸,他不想為了一己之位再增帳下同袍舍生殒命之苦,不想再增江東百姓戰禍流離之苦——說得堂皇!他卻舍得我那雄心未滅的先父,舍得将家父的性命白白喂給李唐,以消彌什麼戰禍之苦!” “你既是他的兒子,當然有他的肝膽!今日,我就要你嘗嘗這舍得的‘舍’字又是什麼滋味!” ——杜賓客隻是廢然長歎! 輔胤故意緩緩地把那孩子向火上送去。
那小兒感受到皮膚的灼熱,終于不再吮指,眼望着他爹,手足上下地亂蹬起來。
杜賓客眼睜睜地看着,身子躍躍欲動,卻又掙紮不定。
輔胤隻是帶笑看,似是滿足于杜賓客那掙紮猶豫的神态。
可終于,杜賓客吞下了一口長歎,慢慢地閉上了眼。
輔胤似不願這遊戲的折磨就此結束,把手裡的孩子猛地向下一跌,卻又馬上向上提起,才待發言再度挑逗,猛地聽到兩個聲音先後道:“你父親死,就要殺杜總管的孫兒以謝。
” “那我們的父親死,又該怎麼跟你輔家清算?” 杜賓客猛地睜開眼,面上喜色一露:“大将軍、小将軍家的世兄也來了?” 卻奴已看得心裡怦怦直跳。
他猜想肩胛不會袖手不管,可又真猜不清他的主意。
他隻想極力把肩胛扯進眼前的局勢裡來,怕他神思一逸,思緒又不知跑出去幾千裡外,故意低聲問道:“大将軍、小将軍又是什麼人?” 肩胛倦倦答道:“杜伏威愛救人,當時收養的養子共有三十餘人,人人都為他呵護養大,所以人人用命。
這三十人中,以阚棱和王雄誕最為有名。
阚棱善用兩刃刀,一把刀長及一丈,草野龍蛇呼之為‘拍刀’。
每臨戰陣,一揮就殺數人,江東無人可擋。
王雄誕則膂力絕人,軍中将士十萬,無人可當其一推。
兩人俱為伏威愛将。
當時‘上募軍’中,呼他們二人為大将軍、小将軍。
” 那來的兩人并未現身,隻是隐身在樹叢間。
隻見輔胤一愣,長叫道:“姓阚的,當年你爹即是為唐朝小兒賣命,征讨我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