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東西市
關燈
小
中
大
這時的姿态讓卻奴覺得無比的真實。
頭頂上賀昆侖的琵琶已彈入佳處,那流宕的快樂似一根無形的線把街上所有的人都串在了一起。
——可他、不在其中。
——仿佛一隻鳥……早已鑽出了自己羽翅的牢籠。
街上人影幢幢的,琵琶在響,陽光在人臉上噼啪地打着,到處洋溢着塵土的腥味。
可這一切,似乎都從那個人身上透體而過。
卻奴在心底忽像聽到了“嘀”的一聲。
——這一聲滴在了賀昆侖那繁音驟響的琵琶聲上,仿佛從遙遠的世界裡傳來,在遙遠的山洞裡,那兒有石鐘乳滴下,石筍在時間裡靜靜地長,可這一聲突然“嘀”過,像這繁華世界裡劃過了一聲與之全不相容的…… ——萬載空青。
木樓底下忽然一陣騷動。
卻奴位置高,遠較衆人看得清。
隻見天門街的人群忽然亂了,十幾個健漢正從街西擁出,他們人人肩上都頂了個高數丈許的巨橦。
所謂巨橦,也就是雜耍人專用的木杆,其粗細輕重視雜耍人的功夫而定。
那十幾人頂着的巨橦上還纏絲繪彩,如同十幾根眩目的彩柱。
露出木頭的地方就露出雕刻,沒有雕刻的地方都用彩綢纏住。
他們一路走來,卻全不消停,隻見那十幾個人個個全不靠手,那粗達碗許、重逾百斤的橦柱就被他們不停地由肩傳到頭頂,再由頭頂傳到背上,甚或額上、下巴上都可作為那巨橦的生根之地,再左右肩交換着……岌岌可危,卻又穩如磐石。
每當他們一動,旁邊人就會爆出一片驚吓,那是怕被砸着、不由發出的一片驚呼。
那聲音既害怕又飽含着一種刺激的快樂。
亂叫聲中,人群已被這十幾個健漢劈得分開。
旁觀者個個步履趑趄,慌不疊地避讓。
可那十數根橦杆、卻隻是筆直朝上地豎立着,紋風不動。
長安人本已見多雜耍,卻少見過如此多的好手聚在一起,而且動作還如此整齊劃一着。
人人避閃間,隻見他們已走到距東市賀昆侖那木樓百餘步處。
他們忽停下身,頂着橦的額頭用力一抖,十幾根粗壯的脖子青筋一暴,汗水甩下,那些橦柱就穩穩地落在了他們的肩頭。
這批人一共十二個,立在那裡,有十一個圍成了一個圓圈,圓圈中心還站着一人,這人頂的橦卻又較其他人為粗。
那些巨橦根根筆直朝上,高兩丈許。
衆人一時還沒弄明白他們在耍什麼花樣,就見有一個小兒已走到圓圈中心,背着一張網。
他忽從中心那大漢的腿上直攀到他肩頂,然後雙手一合,就抱着那橦杆飛蹿而上,轉眼之間,已達杆頂。
衆人才叫了一聲好,就見那小童捏着一根亮閃閃的羊腸線,又自背上掣出那張網,那網也是羊腸線織就的,銀光閃閃,孔若魚鱗。
然後隻見他将那張網結在橦頂上,然後雙腿蜷屈,倒挂在杆上,竟向另一根橦杆上躍去。
人群一聲驚呼,他卻已穩穩地抱住,在那杆頂上又結住網的一角,接着就在那十餘根橦間跳躍,姿勢驚險,還牽着那面網,卻分毫不亂。
沒一會兒,那小孩兒就在那十二根橦柱頂上結好了那張銀亮的網。
那網在十二個壯漢與十二根巨橦的映襯下輕柔如無物,銀閃閃的仿佛一場輕華的夢。
網一結迄,那小兒就已滑溜而下,一鑽不見了。
人群中乖覺地已叫了起來:“好啊,西市打擂台的來了!” 衆人笑叫道:“有趣,有趣!” 卻有人高呼道:“琵琶,我們隻要聽琵琶!” ——大家都在猜西市這回會弄出什麼花巧來與東市鬥。
剛才他們被賀昆侖的絕技已逗弄得萬衆一心:此時隻要看西市能找來什麼好手,能把賀昆侖那天下第一的琵琶壓下去! 叫嚷聲中,隻見街西又穩穩地走出了兩個人。
這兩人也都是壯健小夥兒,卻不頂橦,倆人合夥兒架着一架雲梯。
那雲梯中間纏着軟索,同樣纏絲繪彩,竿子卻是兩根紫竹。
他們走到憑空搭起的網邊上就停了下來。
然後,隻見一個女郎在他們身後袅袅娜娜地走出,不發一語,擡步即起,緣着那梯上軟索拾級而上。
她素襟窄袖,身上并無多餘裝飾,梯子兩側卻彩帶飄飄,随風招搖。
衆人還沒看清她臉,就已為她這踏絲步雲的風姿傾倒。
那女郎也着實輕盈,雙腳如履平地,全不用手扶那梯子,像乘着一條絲織的天梯般憑空飛渡,直向那橦頂的網上行去。
那女郎手裡挾着一個素囊,直到她登至那張網上,才沖衆人略微颔首一笑,就此跽坐于網。
——這橦杆當然沒有賀昆侖所坐的東市木樓搭建得高,那女郎自有一種不倨不傲的風度,直面對方高出他們倍許的木樓。
然後、她緩緩解開素囊,抽出一把琵琶來。
衆人一見來的果然是琵琶,興緻不由更加地高漲! 四下裡彩聲大起。
卻有不少人疑惑着:剛才賀昆侖的表演已精彩如許,那女郎卻憑什麼還可以強過他? 頓了頓,那女郎卻開口道:“賀先生,既為鬥聲,我就不再虛套了。
你還有什麼絕藝,就請拿出來吧。
” 說着微一蹙眉:“适才所聞,實辱大名。
” 木樓上的賀昆侖一見她來,不由皺了皺眉。
他其實不認得,卻已覺得如臨大敵。
賀昆侖虬髯深目的臉上,本來就夠尖的鼻子一霎間似乎更尖了。
他沉默了會兒,才咳了一聲,開口道:“那我就彈上一段《羽調六幺》吧。
” 下面聽衆一聞,幾已瘋狂——要知當日賀昆侖技壓教坊九部,就是憑着這一曲《羽調六幺》。
據說當今太上也為這一曲曾動容。
人人皆知,當今天下,除了生性倨傲,從不肯在俗人前獻技、專供禦前侍奉的羅黑黑,這琵琶一道,賀昆侖憑此一調,已足稱國士。
人人都怕别人沒聽清楚,跟親交故舊低聲重複道:“是《羽調六幺》啊!賀昆侖要彈弄他從來少弄的《羽調六
頭頂上賀昆侖的琵琶已彈入佳處,那流宕的快樂似一根無形的線把街上所有的人都串在了一起。
——可他、不在其中。
——仿佛一隻鳥……早已鑽出了自己羽翅的牢籠。
街上人影幢幢的,琵琶在響,陽光在人臉上噼啪地打着,到處洋溢着塵土的腥味。
可這一切,似乎都從那個人身上透體而過。
卻奴在心底忽像聽到了“嘀”的一聲。
——這一聲滴在了賀昆侖那繁音驟響的琵琶聲上,仿佛從遙遠的世界裡傳來,在遙遠的山洞裡,那兒有石鐘乳滴下,石筍在時間裡靜靜地長,可這一聲突然“嘀”過,像這繁華世界裡劃過了一聲與之全不相容的…… ——萬載空青。
木樓底下忽然一陣騷動。
卻奴位置高,遠較衆人看得清。
隻見天門街的人群忽然亂了,十幾個健漢正從街西擁出,他們人人肩上都頂了個高數丈許的巨橦。
所謂巨橦,也就是雜耍人專用的木杆,其粗細輕重視雜耍人的功夫而定。
那十幾人頂着的巨橦上還纏絲繪彩,如同十幾根眩目的彩柱。
露出木頭的地方就露出雕刻,沒有雕刻的地方都用彩綢纏住。
他們一路走來,卻全不消停,隻見那十幾個人個個全不靠手,那粗達碗許、重逾百斤的橦柱就被他們不停地由肩傳到頭頂,再由頭頂傳到背上,甚或額上、下巴上都可作為那巨橦的生根之地,再左右肩交換着……岌岌可危,卻又穩如磐石。
每當他們一動,旁邊人就會爆出一片驚吓,那是怕被砸着、不由發出的一片驚呼。
那聲音既害怕又飽含着一種刺激的快樂。
亂叫聲中,人群已被這十幾個健漢劈得分開。
旁觀者個個步履趑趄,慌不疊地避讓。
可那十數根橦杆、卻隻是筆直朝上地豎立着,紋風不動。
長安人本已見多雜耍,卻少見過如此多的好手聚在一起,而且動作還如此整齊劃一着。
人人避閃間,隻見他們已走到距東市賀昆侖那木樓百餘步處。
他們忽停下身,頂着橦的額頭用力一抖,十幾根粗壯的脖子青筋一暴,汗水甩下,那些橦柱就穩穩地落在了他們的肩頭。
這批人一共十二個,立在那裡,有十一個圍成了一個圓圈,圓圈中心還站着一人,這人頂的橦卻又較其他人為粗。
那些巨橦根根筆直朝上,高兩丈許。
衆人一時還沒弄明白他們在耍什麼花樣,就見有一個小兒已走到圓圈中心,背着一張網。
他忽從中心那大漢的腿上直攀到他肩頂,然後雙手一合,就抱着那橦杆飛蹿而上,轉眼之間,已達杆頂。
衆人才叫了一聲好,就見那小童捏着一根亮閃閃的羊腸線,又自背上掣出那張網,那網也是羊腸線織就的,銀光閃閃,孔若魚鱗。
然後隻見他将那張網結在橦頂上,然後雙腿蜷屈,倒挂在杆上,竟向另一根橦杆上躍去。
人群一聲驚呼,他卻已穩穩地抱住,在那杆頂上又結住網的一角,接着就在那十餘根橦間跳躍,姿勢驚險,還牽着那面網,卻分毫不亂。
沒一會兒,那小孩兒就在那十二根橦柱頂上結好了那張銀亮的網。
那網在十二個壯漢與十二根巨橦的映襯下輕柔如無物,銀閃閃的仿佛一場輕華的夢。
網一結迄,那小兒就已滑溜而下,一鑽不見了。
人群中乖覺地已叫了起來:“好啊,西市打擂台的來了!” 衆人笑叫道:“有趣,有趣!” 卻有人高呼道:“琵琶,我們隻要聽琵琶!” ——大家都在猜西市這回會弄出什麼花巧來與東市鬥。
剛才他們被賀昆侖的絕技已逗弄得萬衆一心:此時隻要看西市能找來什麼好手,能把賀昆侖那天下第一的琵琶壓下去! 叫嚷聲中,隻見街西又穩穩地走出了兩個人。
這兩人也都是壯健小夥兒,卻不頂橦,倆人合夥兒架着一架雲梯。
那雲梯中間纏着軟索,同樣纏絲繪彩,竿子卻是兩根紫竹。
他們走到憑空搭起的網邊上就停了下來。
然後,隻見一個女郎在他們身後袅袅娜娜地走出,不發一語,擡步即起,緣着那梯上軟索拾級而上。
她素襟窄袖,身上并無多餘裝飾,梯子兩側卻彩帶飄飄,随風招搖。
衆人還沒看清她臉,就已為她這踏絲步雲的風姿傾倒。
那女郎也着實輕盈,雙腳如履平地,全不用手扶那梯子,像乘着一條絲織的天梯般憑空飛渡,直向那橦頂的網上行去。
那女郎手裡挾着一個素囊,直到她登至那張網上,才沖衆人略微颔首一笑,就此跽坐于網。
——這橦杆當然沒有賀昆侖所坐的東市木樓搭建得高,那女郎自有一種不倨不傲的風度,直面對方高出他們倍許的木樓。
然後、她緩緩解開素囊,抽出一把琵琶來。
衆人一見來的果然是琵琶,興緻不由更加地高漲! 四下裡彩聲大起。
卻有不少人疑惑着:剛才賀昆侖的表演已精彩如許,那女郎卻憑什麼還可以強過他? 頓了頓,那女郎卻開口道:“賀先生,既為鬥聲,我就不再虛套了。
你還有什麼絕藝,就請拿出來吧。
” 說着微一蹙眉:“适才所聞,實辱大名。
” 木樓上的賀昆侖一見她來,不由皺了皺眉。
他其實不認得,卻已覺得如臨大敵。
賀昆侖虬髯深目的臉上,本來就夠尖的鼻子一霎間似乎更尖了。
他沉默了會兒,才咳了一聲,開口道:“那我就彈上一段《羽調六幺》吧。
” 下面聽衆一聞,幾已瘋狂——要知當日賀昆侖技壓教坊九部,就是憑着這一曲《羽調六幺》。
據說當今太上也為這一曲曾動容。
人人皆知,當今天下,除了生性倨傲,從不肯在俗人前獻技、專供禦前侍奉的羅黑黑,這琵琶一道,賀昆侖憑此一調,已足稱國士。
人人都怕别人沒聽清楚,跟親交故舊低聲重複道:“是《羽調六幺》啊!賀昆侖要彈弄他從來少弄的《羽調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