匆匆
關燈
小
中
大
例子。
作阿姑阿翁得裝幾分癡,這裝是消極的有所為;“金殿裝瘋”也有所為,就是積極的。
曆來才人名士和學者,往往帶幾分傻氣。
那傻氣多少有點兒裝,而從一方面看,那裝似乎不大有所為,至多也隻是消極的有所為。
陶淵明的“我醉欲眠,卿可去”說是率真,是自然;可是看魏晉人的行徑,能說他不帶着幾分裝?不過裝得像,裝得自然罷了。
阮嗣宗大醉六十日,逃脫了和司馬昭做親家,可不也一半兒醉一半兒裝?他正是“喜怒不形于色”的人,而有一向當時人多說他癡,他大概是頗能做作的罷? 裝睡裝醉都隻是裝糊塗。
睡了自然不說話,醉了也多半不說話——就是說話,也盡可以裝瘋裝傻的,給他個驢頭不對馬嘴。
鄭闆橋最能懂得裝糊塗,他那“難得糊塗”一個警句,真喝破了千古聰明人的秘密。
還有善忘也往往是裝傻,裝糊塗;省麻煩最好自然是多忘記,而“忘懷”又正是一件雅事兒。
到此為止,裝傻,裝糊塗似乎是能以逗人愛的;才人名士和學者之所以成為才人名士和學者,至少有幾分就仗着他們那不大在乎的裝勁兒能以逗人愛好。
可是這些人也良莠不齊,魏晉名士頗有仗着裝糊塗自私自利的。
這就“在乎”了,有所為了,這就不再可愛了。
在四川話裡裝糊塗稱為“裝瘋迷竅”,北平話卻帶笑帶罵的說“裝蒜”,“裝孫子”,可見民衆是不大賞識這一套的——他們倒是下的穩着兒。
回來雜記 拳打腳踢倒從來如此, 他卻罵得怪,他罵道, “×你有民主思想的媽媽!” 回到北平來,回到原來服務的學校裡,好些老工友見了面用道地的北平話道:“您回來啦!”是的,回來啦。
去年剛一勝利,不用說是想回來的。
可是這一年來的情形使我回來的心淡了,想象中的北平,物價像潮水一般漲,整個的北平也像在潮水裡晃蕩着。
然而我終于回來了。
飛機過北平城上時,那棋盤似的房屋,那點綴着的綠樹,那紫禁城,那一片黃琉璃瓦,在晚秋的夕陽裡,真美。
在飛機上看北平市,我還是第一次。
這一看使我聯帶的想起北平的多少老好處,我忘懷一切,重新愛起北平來了。
在西南接到北平朋友的信,說生活雖艱難,還不至如傳說之甚,說北平的街上還跟從前差不多的樣子。
是的,北平就是糧食貴得兇,别的還差不離兒。
因為隻有糧食貴得兇,所以從上海來的人,簡直松了一大口氣,隻說“便宜呀!便宜呀!”我們從重慶來的,卻沒有這樣胃口。
再說雖然隻有糧食貴得兇,然而糧食是人人要吃日日要吃的。
這是一個濃重的陰影,罩着北平的将來。
但是現在誰都有點兒且顧眼前,将來,管得它呢!糧食以外,日常生活的必需品,大緻看來不算少;不是必需而帶點兒古色古香的那就更多。
舊家具,小玩意兒,在小市裡,地攤上,有得挑選的,價錢合式,有時候并且很賤。
這是北平老味道,就是不大有耐心去逛小市和地攤的我,也深深在領略着。
從這方面看,北平算得是“有”的都市,西南幾個大城比起來真寒塵相了。
再去故宮一看,吓,可了不得!雖然曾遊過多少次,可是從西南回來這是第一次。
東西真多,小市和地攤兒自然不在話下。
逛故宮簡直使人不想買東西,買來買去,買多買少,算得什麼玩意兒!北平真“有”,真“有”它的! 北平不但在這方面和從前一樣“有”,并且在整個生活上也差不多和從前一樣閑。
本來有電車,又加上了公共汽車,然而大家還是悠悠兒的。
電車有時來得很慢,要等得很久。
從前似乎不至如此,也許是線路加多,車輛并沒有比例的加多吧?公共汽車也是來得慢,也要等得久。
好在大家有的是閑工夫,慢點兒無妨,多等點時候也無妨。
可是剛從重慶來的卻有些不耐煩。
别瞧現在重慶的公共汽車不漂亮,可是快,上車,賣票,下車都快。
也許是無事忙,可是快是真的。
就是在排班等着罷,眼看着一輛輛來車片刻間上滿了客開了走,也覺痛快,比望眼欲穿的看不到來車的影子總好受些。
重慶的公共汽車有時也擠,可是從來沒有像我那回坐宣武門到前門的公共汽車那樣,一面擠得不堪,一面賣票人還在中途站從容的給争着上車的客人排難解紛。
這真閑得可以。
現在北平幾家大型報都有幾種副刊,中型報也有在拉人辦副刊的。
副刊的水準很高,學術氣非常重。
各報又都特别注重學校消息,往往專辟一欄登載。
前一種現象别處似乎沒有,後一種現象别處雖然有,卻不像這兒的認真——幾乎有聞必錄。
北平早就被稱為“大學城”和“文化城”,這原是舊調重彈,不過似乎彈得更響了。
學校消息多,也許還可以認為有點生意經;也許北平學生多,這麼着報可以多銷些?副刊多卻決不是生意經,因為有些副刊的有些論文似乎隻有一些大學教授和研究院學生能懂。
這種論文原應該出現在專門雜志上,但目前出不起專門雜志,隻好暫時委屈在日報的餘幅上:這在編副刊的人是有理由的。
在報館方面,反正可以登載的材料不多,北平的廣告又未必太多,多來它幾個副刊,一面配合着這古城裡看重讀書人的傳統,一面也可以鎮靜鎮靜這多少有點兒晃蕩的北平市,自然也不錯。
學校消息多,似乎也有點兒配合着看重讀書人的傳統的意思。
研究學術本來要悠閑,這古城裡向來看重的讀書人正是那悠閑的讀書人。
我也愛北平的學術空氣。
自己也隻是一個悠閑的讀書人,并且最近也主編了一個帶學術性的副刊,不過還是覺得這麼多的這麼學術的副刊确是北平特有的閑味兒。
然而北平究竟有些和從前不一樣了。
說它“有”罷,它“有”貴重的古董玩器,據說現在主顧太少了。
從前買古董玩器送禮,可以巴結個一官半職的。
現在據說懂得愛古董玩器的就太少了。
禮還是得送,可是上了句古話,什麼人愛鈔,什麼人都愛鈔了。
這一來倒是簡單明了,不過不是老味道了。
古董玩器的冷落還不足奇,更使我注意的是中山公園和北海等名勝的地方,也蕭條起來了。
我剛回來的時候,天氣還不冷,有一天帶着孩子們去逛北海。
大禮拜的,漪瀾堂的茶座上卻隻寥寥的幾個人。
聽隔家茶座的夥計在向一位客人說沒有點心賣,他說因為客人少,不敢預備。
這些原是中等經濟的人物常到的地方;他們少來,大概是手頭不寬心頭也不寬了吧。
中等經濟的人家确乎是緊起來了。
一位老住北平的朋友的太太,原來是大家小姐,不會做家裡粗事,隻會做做詩,畫畫畫。
這回見了面,瞧着她可真忙。
她告訴我,傭人減少了,許多事隻得自己幹;她笑着說現在操練出來了。
她幫忙我捆書,既麻利,也還結實;想不到她真操練出來了。
這固然也是好事,可是北平到底不和從前一樣了。
窮得沒辦法的人似乎也更多了。
我太太有一晚九點來鐘帶着兩個孩子走進宣武門裡一個小胡同,剛進口不遠,就聽見一聲:“站住!”向前一看,十步外站着一個人,正在從黑色的上裝裡掏什麼,說時遲,那時快,順着燈光一瞥,掏出來的乃是一把明晃晃的尖刀!我太太大聲怪叫,趕緊轉身向胡同口跑,孩子們也跟着怪叫,跟着跑。
絆了石頭,母子三個都摔倒;起來回頭一看,那人也轉了身向胡同裡跑。
這個人穿得似乎還不寒塵,白白的臉,年輕輕的。
想來是剛走這個道兒,要不然,他該在胡同中間等着,等來人近身再喊“站住!”這也許真是到了無可奈何才來走險的。
近來報上常見路劫的記載,想來這種新手該不少罷。
從前自然也有路劫,可沒有聽說這麼多。
北平是不一樣了。
電車和公共汽車雖然不算快,三輪車卻的确比洋車快得多。
這兩種車子的競争是機械和人力的競争,洋車顯然落後。
洋車夫隻好更賤賣自己的勞力。
有一回雇三輪兒,出價四百元,三輪兒定要五百元。
一個洋車夫趕上來說,“我去,我去。
”上了車他向我說要不是三輪兒,這麼遠這個價他是不幹的。
還有在雇三輪兒的時候常有洋車夫趕上來,若是不理他,他會說,“不是一樣嗎?”可是,就不一樣!三輪車以外,自行車也大大的增加了。
騎自行車可以省下一大筆交通費。
出錢的人少,出力的人就多了。
省下的交通費可以幫補幫補肚子,雖然是小補,到底是小補啊。
可是現在北平街上可不是鬧着玩兒的,騎車不但得出力,有時候還得拼命。
按說北平的街道夠寬的,可是近來常出事兒。
我剛回來的一禮拜,就死傷了五六個人。
其中王振華律師就是在自行車上被撞死的。
這種交通的混亂情形,美國軍車自然該負最大的責任。
但是據報載,交通警察也很怕咱們自己的軍車。
警察卻不怕自行車,更不怕洋車和三輪兒。
他們對洋車和三輪兒倒是一視同仁,一個不順眼就拳腳一齊來。
曾在宣武門裡一個胡同口看見一輛三輪兒橫在口兒上和人講價,一個警察走來,不問三七二十一,抓住三輪車夫一頓拳打腳踢。
拳打腳踢倒從來如此,他卻罵得怪,他罵道,“×你有民主思想的媽媽!”那車夫挨着拳腳不說話,也是從來如此。
可是他也怪,到底是三輪車夫罷,在警察去後,卻向着背影責問道,“你有權利打人嗎?”這兒看出了時代的影子,北平是有點兒晃蕩了。
别提這些了,我是貪吃得了胃病的人,還是來點兒吃的。
在西南大家常談到北平的吃食,這呀那的,一大堆。
我心裡卻還惦記一樣不登大雅的東西,就是馬蹄兒燒餅夾果子。
那是一清早在胡同裡提着筐子叫賣的。
這回回來卻還沒有吃到。
打聽住家人,也說少聽見了。
這馬蹄兒燒餅用硬面做,用吊爐烤,薄薄的,卻有點兒韌,夾果子(就是脆而細的油條)最是相得益彰,也脆,也有咬嚼,比起有心子的芝麻醬燒餅有意思得多。
可是現在劈柴貴了,吊爐少了,做馬蹄兒并不能多賣錢,誰樂意再做下去!于是大家一律用芝麻醬燒餅來夾果子了。
芝麻醬燒餅厚,倒更管飽些。
然而,然而不一樣了。
作阿姑阿翁得裝幾分癡,這裝是消極的有所為;“金殿裝瘋”也有所為,就是積極的。
曆來才人名士和學者,往往帶幾分傻氣。
那傻氣多少有點兒裝,而從一方面看,那裝似乎不大有所為,至多也隻是消極的有所為。
陶淵明的“我醉欲眠,卿可去”說是率真,是自然;可是看魏晉人的行徑,能說他不帶着幾分裝?不過裝得像,裝得自然罷了。
阮嗣宗大醉六十日,逃脫了和司馬昭做親家,可不也一半兒醉一半兒裝?他正是“喜怒不形于色”的人,而有一向當時人多說他癡,他大概是頗能做作的罷? 裝睡裝醉都隻是裝糊塗。
睡了自然不說話,醉了也多半不說話——就是說話,也盡可以裝瘋裝傻的,給他個驢頭不對馬嘴。
鄭闆橋最能懂得裝糊塗,他那“難得糊塗”一個警句,真喝破了千古聰明人的秘密。
還有善忘也往往是裝傻,裝糊塗;省麻煩最好自然是多忘記,而“忘懷”又正是一件雅事兒。
到此為止,裝傻,裝糊塗似乎是能以逗人愛的;才人名士和學者之所以成為才人名士和學者,至少有幾分就仗着他們那不大在乎的裝勁兒能以逗人愛好。
可是這些人也良莠不齊,魏晉名士頗有仗着裝糊塗自私自利的。
這就“在乎”了,有所為了,這就不再可愛了。
在四川話裡裝糊塗稱為“裝瘋迷竅”,北平話卻帶笑帶罵的說“裝蒜”,“裝孫子”,可見民衆是不大賞識這一套的——他們倒是下的穩着兒。
回來雜記 拳打腳踢倒從來如此, 他卻罵得怪,他罵道, “×你有民主思想的媽媽!” 回到北平來,回到原來服務的學校裡,好些老工友見了面用道地的北平話道:“您回來啦!”是的,回來啦。
去年剛一勝利,不用說是想回來的。
可是這一年來的情形使我回來的心淡了,想象中的北平,物價像潮水一般漲,整個的北平也像在潮水裡晃蕩着。
然而我終于回來了。
飛機過北平城上時,那棋盤似的房屋,那點綴着的綠樹,那紫禁城,那一片黃琉璃瓦,在晚秋的夕陽裡,真美。
在飛機上看北平市,我還是第一次。
這一看使我聯帶的想起北平的多少老好處,我忘懷一切,重新愛起北平來了。
在西南接到北平朋友的信,說生活雖艱難,還不至如傳說之甚,說北平的街上還跟從前差不多的樣子。
是的,北平就是糧食貴得兇,别的還差不離兒。
因為隻有糧食貴得兇,所以從上海來的人,簡直松了一大口氣,隻說“便宜呀!便宜呀!”我們從重慶來的,卻沒有這樣胃口。
再說雖然隻有糧食貴得兇,然而糧食是人人要吃日日要吃的。
這是一個濃重的陰影,罩着北平的将來。
但是現在誰都有點兒且顧眼前,将來,管得它呢!糧食以外,日常生活的必需品,大緻看來不算少;不是必需而帶點兒古色古香的那就更多。
舊家具,小玩意兒,在小市裡,地攤上,有得挑選的,價錢合式,有時候并且很賤。
這是北平老味道,就是不大有耐心去逛小市和地攤的我,也深深在領略着。
從這方面看,北平算得是“有”的都市,西南幾個大城比起來真寒塵相了。
再去故宮一看,吓,可了不得!雖然曾遊過多少次,可是從西南回來這是第一次。
東西真多,小市和地攤兒自然不在話下。
逛故宮簡直使人不想買東西,買來買去,買多買少,算得什麼玩意兒!北平真“有”,真“有”它的! 北平不但在這方面和從前一樣“有”,并且在整個生活上也差不多和從前一樣閑。
本來有電車,又加上了公共汽車,然而大家還是悠悠兒的。
電車有時來得很慢,要等得很久。
從前似乎不至如此,也許是線路加多,車輛并沒有比例的加多吧?公共汽車也是來得慢,也要等得久。
好在大家有的是閑工夫,慢點兒無妨,多等點時候也無妨。
可是剛從重慶來的卻有些不耐煩。
别瞧現在重慶的公共汽車不漂亮,可是快,上車,賣票,下車都快。
也許是無事忙,可是快是真的。
就是在排班等着罷,眼看着一輛輛來車片刻間上滿了客開了走,也覺痛快,比望眼欲穿的看不到來車的影子總好受些。
重慶的公共汽車有時也擠,可是從來沒有像我那回坐宣武門到前門的公共汽車那樣,一面擠得不堪,一面賣票人還在中途站從容的給争着上車的客人排難解紛。
這真閑得可以。
現在北平幾家大型報都有幾種副刊,中型報也有在拉人辦副刊的。
副刊的水準很高,學術氣非常重。
各報又都特别注重學校消息,往往專辟一欄登載。
前一種現象别處似乎沒有,後一種現象别處雖然有,卻不像這兒的認真——幾乎有聞必錄。
北平早就被稱為“大學城”和“文化城”,這原是舊調重彈,不過似乎彈得更響了。
學校消息多,也許還可以認為有點生意經;也許北平學生多,這麼着報可以多銷些?副刊多卻決不是生意經,因為有些副刊的有些論文似乎隻有一些大學教授和研究院學生能懂。
這種論文原應該出現在專門雜志上,但目前出不起專門雜志,隻好暫時委屈在日報的餘幅上:這在編副刊的人是有理由的。
在報館方面,反正可以登載的材料不多,北平的廣告又未必太多,多來它幾個副刊,一面配合着這古城裡看重讀書人的傳統,一面也可以鎮靜鎮靜這多少有點兒晃蕩的北平市,自然也不錯。
學校消息多,似乎也有點兒配合着看重讀書人的傳統的意思。
研究學術本來要悠閑,這古城裡向來看重的讀書人正是那悠閑的讀書人。
我也愛北平的學術空氣。
自己也隻是一個悠閑的讀書人,并且最近也主編了一個帶學術性的副刊,不過還是覺得這麼多的這麼學術的副刊确是北平特有的閑味兒。
然而北平究竟有些和從前不一樣了。
說它“有”罷,它“有”貴重的古董玩器,據說現在主顧太少了。
從前買古董玩器送禮,可以巴結個一官半職的。
現在據說懂得愛古董玩器的就太少了。
禮還是得送,可是上了句古話,什麼人愛鈔,什麼人都愛鈔了。
這一來倒是簡單明了,不過不是老味道了。
古董玩器的冷落還不足奇,更使我注意的是中山公園和北海等名勝的地方,也蕭條起來了。
我剛回來的時候,天氣還不冷,有一天帶着孩子們去逛北海。
大禮拜的,漪瀾堂的茶座上卻隻寥寥的幾個人。
聽隔家茶座的夥計在向一位客人說沒有點心賣,他說因為客人少,不敢預備。
這些原是中等經濟的人物常到的地方;他們少來,大概是手頭不寬心頭也不寬了吧。
中等經濟的人家确乎是緊起來了。
一位老住北平的朋友的太太,原來是大家小姐,不會做家裡粗事,隻會做做詩,畫畫畫。
這回見了面,瞧着她可真忙。
她告訴我,傭人減少了,許多事隻得自己幹;她笑着說現在操練出來了。
她幫忙我捆書,既麻利,也還結實;想不到她真操練出來了。
這固然也是好事,可是北平到底不和從前一樣了。
窮得沒辦法的人似乎也更多了。
我太太有一晚九點來鐘帶着兩個孩子走進宣武門裡一個小胡同,剛進口不遠,就聽見一聲:“站住!”向前一看,十步外站着一個人,正在從黑色的上裝裡掏什麼,說時遲,那時快,順着燈光一瞥,掏出來的乃是一把明晃晃的尖刀!我太太大聲怪叫,趕緊轉身向胡同口跑,孩子們也跟着怪叫,跟着跑。
絆了石頭,母子三個都摔倒;起來回頭一看,那人也轉了身向胡同裡跑。
這個人穿得似乎還不寒塵,白白的臉,年輕輕的。
想來是剛走這個道兒,要不然,他該在胡同中間等着,等來人近身再喊“站住!”這也許真是到了無可奈何才來走險的。
近來報上常見路劫的記載,想來這種新手該不少罷。
從前自然也有路劫,可沒有聽說這麼多。
北平是不一樣了。
電車和公共汽車雖然不算快,三輪車卻的确比洋車快得多。
這兩種車子的競争是機械和人力的競争,洋車顯然落後。
洋車夫隻好更賤賣自己的勞力。
有一回雇三輪兒,出價四百元,三輪兒定要五百元。
一個洋車夫趕上來說,“我去,我去。
”上了車他向我說要不是三輪兒,這麼遠這個價他是不幹的。
還有在雇三輪兒的時候常有洋車夫趕上來,若是不理他,他會說,“不是一樣嗎?”可是,就不一樣!三輪車以外,自行車也大大的增加了。
騎自行車可以省下一大筆交通費。
出錢的人少,出力的人就多了。
省下的交通費可以幫補幫補肚子,雖然是小補,到底是小補啊。
可是現在北平街上可不是鬧着玩兒的,騎車不但得出力,有時候還得拼命。
按說北平的街道夠寬的,可是近來常出事兒。
我剛回來的一禮拜,就死傷了五六個人。
其中王振華律師就是在自行車上被撞死的。
這種交通的混亂情形,美國軍車自然該負最大的責任。
但是據報載,交通警察也很怕咱們自己的軍車。
警察卻不怕自行車,更不怕洋車和三輪兒。
他們對洋車和三輪兒倒是一視同仁,一個不順眼就拳腳一齊來。
曾在宣武門裡一個胡同口看見一輛三輪兒橫在口兒上和人講價,一個警察走來,不問三七二十一,抓住三輪車夫一頓拳打腳踢。
拳打腳踢倒從來如此,他卻罵得怪,他罵道,“×你有民主思想的媽媽!”那車夫挨着拳腳不說話,也是從來如此。
可是他也怪,到底是三輪車夫罷,在警察去後,卻向着背影責問道,“你有權利打人嗎?”這兒看出了時代的影子,北平是有點兒晃蕩了。
别提這些了,我是貪吃得了胃病的人,還是來點兒吃的。
在西南大家常談到北平的吃食,這呀那的,一大堆。
我心裡卻還惦記一樣不登大雅的東西,就是馬蹄兒燒餅夾果子。
那是一清早在胡同裡提着筐子叫賣的。
這回回來卻還沒有吃到。
打聽住家人,也說少聽見了。
這馬蹄兒燒餅用硬面做,用吊爐烤,薄薄的,卻有點兒韌,夾果子(就是脆而細的油條)最是相得益彰,也脆,也有咬嚼,比起有心子的芝麻醬燒餅有意思得多。
可是現在劈柴貴了,吊爐少了,做馬蹄兒并不能多賣錢,誰樂意再做下去!于是大家一律用芝麻醬燒餅來夾果子了。
芝麻醬燒餅厚,倒更管飽些。
然而,然而不一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