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二五章 尋歡作樂

關燈
諸葛明目光炯炯的望著那兩個番子,道:“李平、陳升,你們兩個誰都别争,今晚就由老夫分配,把江東二喬給你們,李平你就做姐夫,抱抱大喬,陳升則摟著小喬過夜,誰都不許有意見,聽到了沒有?” 那兩名番子應了聲,相互看了一眼,陳升突然笑著叫了一聲:“姐夫!” 李平忍住了笑,但叫了聲:“妹夫!” 此言—出,滿廳哄然大笑,尤其那幾個蘇州富商更是笑得都彎下了腰,捧著肚子,不知如何才好。

     那些東廠的番子狂笑不在話下,而随在喜娘身邊的一些龜奴也垂著頭低聲笑著,至於那幾名丫環則更是個個笑得花枝招展,幾乎折了腰。

     諸葛明也覺得這件事極為荒唐呵笑,忍不住摸了摸下巴上的短髭,開懷大笑起來。

     李承中在笑聲稍歇之際,冷不防的說了句:“李平、陳升,你們從今夜起便是連襟了,更應該相親相愛,不可以打甄妃的主意了!” 這句話一出口,又引起一陣爆笑,周大富等七名富商面成相觊了一陣,想起如果按照這幾位東廠官員的推論、那麼他們在歡喜閣嫖過許多的妓女,不僅是連襟,恐怕都早巳成為表兄弟了! 一想起不知誰穿過的“靴子”,成為歡場巾的表兄弟,誰又是表兄,誰又是表弟,每一個富商們都是面色詭谲怪異。

     他們相互看了一陣,全都覺得眼前一片豁然開朗,以往的一些莫名其妙的心結全部去除得一乾二淨、—起撫着肚子大笑起來。

     在一片笑聲之中,諸葛明拉著曹大成和周大富道:“兩位,單就你們能讓本官的屬下如此開心,便已是一樁大功,今後有什麼困難,盡管來找本官,我一定替你們設法解決。

    ” 有了諸葛明這句話,曹大成更是像吃了顆定心丸樣,安心不已,他彎腰阿谀道:“多承大人關照,小人就算肝腦塗地,也不足為報。

    ” 周大富也道:“隻要大人留在蘇州、不管多長的時間、小人們—定會盡心盡力的讓大人心滿意足!” 諸葛明颔首道:“好!很好!” 他的目光一閃,在其他五名富商身上閃過,道:“你們各位那是周老兄和曹老兄的結拜兄弟,等於也是我諸葛明的結拜兄弟,以後有什麼事。

    盡管來找我,隻要我能力聽及,一定替各位辦到……” 他的話聲稍頓,道:“尤其是有關官府方面,如果地方官員刁難你們,你們可找本官投訴。

    ” 那五位富商全部喜出望外,紛紛出言道謝,有人甚至當場跪了下來。

     諸葛明把那人拉了起來,一問之下,方知那名富商姓王,單名—個道字,是世居木渎鎮,從事銅器制作,作坊裡制造出來的香球及銅鎖,精巧無比,名滿江南。

     而王道有一位親戚住在常熟,亦同樣制作銅器,所制之嵌銀壺,銀瓶汝香爐等各種産品,更是成為士紳淑女們搶購的器皿,獲利極豐。

     喜娘領著這群人沿著回廊往開懷廳而去,一路之上,周大富又詳細地介紹了那五名富商的身家來曆。

     諸葛明也懶得記下他們的名字,隻知道其中一名富商居於蘇州東城,經營絲織業,有七間機房,員工上百人,另外三人則有從事漆器制作、銀器制作還有錫器制作的,所産制的器皿家具用品,都富盛名。

     口口口 根據王鏊所寫的《姑蘇志》中卷十四所提,正統至正德年間,蘇州的手工藝發展極速,其中如漆作、有退光、明光,又有剔紅、剔黑、彩漆等,工細且精美! 至於木渎鎮上的銀器制作,也到了工精且美,制品種類和花式繁複的藝術境界,非其他一般的銀器可比。

     而木渎鎮的銅器和錫作也已到達精工紅琢,接近完美的境界,成為當時名噪江南的精美成品。

     若是提到絲織業,則以蘇州東城最有名,在嘉靖年間的《吳邑志》中有這麼一段記載:绫錦紡紗羅袖絹,皆出自郡城關房,産兼兩邑,而東城為盛,比屋皆工纖作,轉貿四方,吳之大貿也。

     由此可見蘇州衣被天下之名,并非虛假。

     口口口 這些商人收容有特殊手工技藝的流亡工匠或逃戶,誰都有此難言之隐、往往受到地方官差的勒索,付出不少的金錢來賄賂地方官員,然而仍然頗為不堪其擾。

     此刻當他們聽到了諸葛明的交待,每一個商人都喜出望外,一路之上不斷地道謝,尤其是古州周大富的引介,讓他們認識了如此有力的靠山。

     須知當時的東、西廠爪牙,遍及天下,所管之事大至朝廷,小至地方上雞毛蒜皮的鬥毆,事無大小,隻要—插手,便無地方官員置啄的餘地。

     此時東廠的鎮撫大人能夠答應替他們解決閑難、比起一省巡撫來,更有價值得多,效用也更大,這表示著他們今後将會脫離地方官員及稅吏的騷擾,可以安心的擴大生産的範圍,可以更加大量的招募各地的優秀工匠,而不必計較所雇請工匠的身份是流民或者逃戶,自然查以提升作坊産品的水準和價值,牟取更高的利潤。

     這時大夥言談之際,走完了回廊,曲徑通幽的盡處,是數座以太湖石堆砌的假山,繞過假山,眼前豁然開朗,是一座會碧輝煌的大廳。

     行經假山石之際,諸葛明多打量了幾眼那一座座矗立的假山,曹大成讨好地道:“這裡幾座假山,都旭以太湖石壘壘而成的,而太湖石名聞天下,據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