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囑托調查
關燈
小
中
大
換句話說,就是他自己——斯特裡加,他已被逮捕了,這便是此時此地談論紛紛的話題。
斯特裡加完全給弄懵了。
警察固然會抓錯人,将一個清白無辜的人當成了罪犯,發生這種事一點也不奇怪,問題是警方逮捕的這個罪犯(斯特裡加比誰都更清楚這是個錯誤)與這隻小船的出現有什麼關系?就在昨天夜裡,小船都還拖在駁船的後面呢。
大概警方可能将會估計到他在這方面與本案有些牽連。
不過,主要的問題是如今已有另一個人代他受過了。
警方在懷疑那個人時,卻忽略了他。
這是事情的關鍵,其他都無足輕重。
斯特裡加有他特别的理由要在這個問題上弄個水落石出,确實再自然不過了。
從種種現象判斷,完全可以肯定,那個被他俘虜過的人就是這條小船的主人。
但這個陌生人到底是誰呢?他在平底駁船上被關押了一個星期後,居然這麼心甘情願地代替駁船的船長坐進了警方的監牢。
的确,斯特裡加不弄清這個問題,他是不會離開塞姆林的。
但他必須得有點耐性。
負責審理此案的法官伊紮爾-羅納先生看來沒有打算迅速着手進行預審工作。
三天過去了,依然無聲無息。
這種有意的延宕也是法官的方法之一。
根據他的經驗,先讓被告在孤獨中受上幾天折磨,是大有好處的。
隔離犯人可以大大挫傷他的銳氣,在單人牢房裡蹲上幾天,會使法官将要面對的對手萎靡不振,容易對付。
犯人被捕四十八小時後,伊紮爾-羅納先生向前來詢問罪件進展情況的卡爾-德拉戈什發表了上述看法。
偵探對上司的高論唯有臣服而已。
“那麼,法官先生,”他鬥膽問道,“您打算什麼時候第一次傳訊嫌疑犯呢?” “明天。
” “那我明天晚上再來聽審訊的結果吧。
我想,沒有必要向您重複我通緝拉德科的那些依據了吧?” “當然不必,”羅納先生說,“以前我們兩人談過的那些,我都牢牢記在腦子裡了,何況,我的筆記很完整。
” “不過,法官先生,請允許我再提一下我的請求,上次我曾冒昧向您提過的。
” “什麼請求?” “就是我不想在這次庭審中露面,至少在案情有新的突破之前。
我不是對您解釋過嗎,被告隻知道我叫傑格。
這對我們辦案或許是有利的。
要是我出庭對質,勢必要透露自己的真實身份。
但是,案情偵查還沒有進展到這一步,為了繼續緝拿同案犯,我覺得最好還是不要過早把這層紙捅破……” “那好吧。
”法官答應了。
塞爾熱-拉德科被囚禁在單人牢房内,一心隻盼着法庭早日審理他的案件。
這接踵而至的遭遇與上一樁飛來橫禍同樣令他百思不得其解,然而,他并沒有因此垂頭喪氣無精打采。
被捕時,他沒有試圖進行絲毫的反抗,隻是問他們為何拘捕他,卻沒有得到任何答複,便隻能聽憑警察把他押解到監獄裡。
他有什麼好害怕的呢?他們肯定是抓錯了人,隻要法庭一開審,事情就會真相大白。
糟糕的是,初審令人奇怪地遲遲拖着不進行。
拉德科受到最嚴密的監視,一個人孤單單地待在囚室過了一夜又一夜。
一個監獄的看守不時過來,從嵌在門上的監視孔裡偷偷地瞄他一眼。
這個看守是不是奉了伊紮爾-羅納先生之命,想觀察一下隔離措施的收效如何呢?若果真如此,那他走開時就不可能心滿意足了。
時間一小時一小時,一天又一天地流逝,但這個囚犯依舊那麼泰然自若,一點也看不出他内心的想法有何變化。
他坐在一張椅子上,雙手扶住膝蓋,目光低斂,面色冷峻,仿佛沉思着什麼。
他幾乎紋絲不動地坐在那兒,一點兒都沒有焦躁不安的樣子。
拉德科從第一分鐘起就決心保持鎮靜,任何東西都不能逼他走出平和的心。
不過,眼看光陰寸失,他甚至開始懷念起那個水上監牢了,那次盡管被囚禁,卻畢竟在慢慢向魯塞城靠近。
他被捕後的第三天,即九月十日,牢門終于打開了,看守叫他離開監牢。
四個荷槍實彈的士兵前後左右押着他穿過一條長長的走廊,登上數不盡的台階,然後過了一條馬路,走進位于監獄對面的法院。
街上擠滿了人,在由警察組成的人牆後面你擁我擠。
囚犯一出現,人群中便爆發出一陣陣憤怒的喧嘩,迫不及待地表達他們對這個窮兇極惡,長期逍遙法外的壞蛋的深仇大恨。
拉德科看到自己如此冤枉地成了衆矢之的,心裡難受極了,但是卻絲毫沒有形之于色。
他邁着沉着堅定的步子,走進了法院大廳。
在那裡,他又等了好一會,最後終于被帶到了法官的面前。
伊紮爾-羅納先生身材文弱瘦小,金色頭發,胡子稀稀落落,臉色泛黃,大概是肝火太旺。
他是個手段強硬的法官,要麼直截了當地肯定,要麼粗暴武斷地否定,對敵手連番猛擊。
這樣做,不僅是為了顯出他的自信,更是為了使人膽戰心驚。
法官做了一個手勢,讓看守全都退到後面。
拉德科站在房間的正中,等待着這位大人物開口訊問自己。
書記員坐在房間的一角,準備錄口供。
“您坐下。
”羅納先生突兀地說道。
拉德科遵命坐下了。
法官繼續道: “您的姓名?” “伊利亞-布魯什。
” “家庭住址?” “薩爾卡。
” “職業?” “漁民。
” “您撒謊!”法官大聲喝道,眼睛死死盯住被告。
拉德科臉色一紅,目光也随之一閃。
不過他成功地控制住了自己的情緒,保持冷靜,不發一言。
“您在撒謊,”羅納先生重複了一遍,“您叫拉德科,家在魯塞鎮。
” 領航員驚得打了個哆嗦。
這不是說,他的真
斯特裡加完全給弄懵了。
警察固然會抓錯人,将一個清白無辜的人當成了罪犯,發生這種事一點也不奇怪,問題是警方逮捕的這個罪犯(斯特裡加比誰都更清楚這是個錯誤)與這隻小船的出現有什麼關系?就在昨天夜裡,小船都還拖在駁船的後面呢。
大概警方可能将會估計到他在這方面與本案有些牽連。
不過,主要的問題是如今已有另一個人代他受過了。
警方在懷疑那個人時,卻忽略了他。
這是事情的關鍵,其他都無足輕重。
斯特裡加有他特别的理由要在這個問題上弄個水落石出,确實再自然不過了。
從種種現象判斷,完全可以肯定,那個被他俘虜過的人就是這條小船的主人。
但這個陌生人到底是誰呢?他在平底駁船上被關押了一個星期後,居然這麼心甘情願地代替駁船的船長坐進了警方的監牢。
的确,斯特裡加不弄清這個問題,他是不會離開塞姆林的。
但他必須得有點耐性。
負責審理此案的法官伊紮爾-羅納先生看來沒有打算迅速着手進行預審工作。
三天過去了,依然無聲無息。
這種有意的延宕也是法官的方法之一。
根據他的經驗,先讓被告在孤獨中受上幾天折磨,是大有好處的。
隔離犯人可以大大挫傷他的銳氣,在單人牢房裡蹲上幾天,會使法官将要面對的對手萎靡不振,容易對付。
犯人被捕四十八小時後,伊紮爾-羅納先生向前來詢問罪件進展情況的卡爾-德拉戈什發表了上述看法。
偵探對上司的高論唯有臣服而已。
“那麼,法官先生,”他鬥膽問道,“您打算什麼時候第一次傳訊嫌疑犯呢?” “明天。
” “那我明天晚上再來聽審訊的結果吧。
我想,沒有必要向您重複我通緝拉德科的那些依據了吧?” “當然不必,”羅納先生說,“以前我們兩人談過的那些,我都牢牢記在腦子裡了,何況,我的筆記很完整。
” “不過,法官先生,請允許我再提一下我的請求,上次我曾冒昧向您提過的。
” “什麼請求?” “就是我不想在這次庭審中露面,至少在案情有新的突破之前。
我不是對您解釋過嗎,被告隻知道我叫傑格。
這對我們辦案或許是有利的。
要是我出庭對質,勢必要透露自己的真實身份。
但是,案情偵查還沒有進展到這一步,為了繼續緝拿同案犯,我覺得最好還是不要過早把這層紙捅破……” “那好吧。
”法官答應了。
塞爾熱-拉德科被囚禁在單人牢房内,一心隻盼着法庭早日審理他的案件。
這接踵而至的遭遇與上一樁飛來橫禍同樣令他百思不得其解,然而,他并沒有因此垂頭喪氣無精打采。
被捕時,他沒有試圖進行絲毫的反抗,隻是問他們為何拘捕他,卻沒有得到任何答複,便隻能聽憑警察把他押解到監獄裡。
他有什麼好害怕的呢?他們肯定是抓錯了人,隻要法庭一開審,事情就會真相大白。
糟糕的是,初審令人奇怪地遲遲拖着不進行。
拉德科受到最嚴密的監視,一個人孤單單地待在囚室過了一夜又一夜。
一個監獄的看守不時過來,從嵌在門上的監視孔裡偷偷地瞄他一眼。
這個看守是不是奉了伊紮爾-羅納先生之命,想觀察一下隔離措施的收效如何呢?若果真如此,那他走開時就不可能心滿意足了。
時間一小時一小時,一天又一天地流逝,但這個囚犯依舊那麼泰然自若,一點也看不出他内心的想法有何變化。
他坐在一張椅子上,雙手扶住膝蓋,目光低斂,面色冷峻,仿佛沉思着什麼。
他幾乎紋絲不動地坐在那兒,一點兒都沒有焦躁不安的樣子。
拉德科從第一分鐘起就決心保持鎮靜,任何東西都不能逼他走出平和的心。
不過,眼看光陰寸失,他甚至開始懷念起那個水上監牢了,那次盡管被囚禁,卻畢竟在慢慢向魯塞城靠近。
他被捕後的第三天,即九月十日,牢門終于打開了,看守叫他離開監牢。
四個荷槍實彈的士兵前後左右押着他穿過一條長長的走廊,登上數不盡的台階,然後過了一條馬路,走進位于監獄對面的法院。
街上擠滿了人,在由警察組成的人牆後面你擁我擠。
囚犯一出現,人群中便爆發出一陣陣憤怒的喧嘩,迫不及待地表達他們對這個窮兇極惡,長期逍遙法外的壞蛋的深仇大恨。
拉德科看到自己如此冤枉地成了衆矢之的,心裡難受極了,但是卻絲毫沒有形之于色。
他邁着沉着堅定的步子,走進了法院大廳。
在那裡,他又等了好一會,最後終于被帶到了法官的面前。
伊紮爾-羅納先生身材文弱瘦小,金色頭發,胡子稀稀落落,臉色泛黃,大概是肝火太旺。
他是個手段強硬的法官,要麼直截了當地肯定,要麼粗暴武斷地否定,對敵手連番猛擊。
這樣做,不僅是為了顯出他的自信,更是為了使人膽戰心驚。
法官做了一個手勢,讓看守全都退到後面。
拉德科站在房間的正中,等待着這位大人物開口訊問自己。
書記員坐在房間的一角,準備錄口供。
“您坐下。
”羅納先生突兀地說道。
拉德科遵命坐下了。
法官繼續道: “您的姓名?” “伊利亞-布魯什。
” “家庭住址?” “薩爾卡。
” “職業?” “漁民。
” “您撒謊!”法官大聲喝道,眼睛死死盯住被告。
拉德科臉色一紅,目光也随之一閃。
不過他成功地控制住了自己的情緒,保持冷靜,不發一言。
“您在撒謊,”羅納先生重複了一遍,“您叫拉德科,家在魯塞鎮。
” 領航員驚得打了個哆嗦。
這不是說,他的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