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腦舞台

關燈
一 “這是誰?”真真用一臉傲氣堆出一副看不起人的神态,如果對方是正常人就會把這視為挑釁了。

     其時,我剛剛把一大紙杯可口可樂遞給坐在地上的他。

     他坐在巨大的綠色校訓牌下,衣衫褴褛,肮髒不堪,但還是能看出那是他出事當晚穿的衣服──綠色的t-恤,白色的褲子,據說他從不肯更換。

    當我們看到他時,他正一臉迷茫地反複念叨着牌子上的大字:“學為人師,行為世範;學為人師,行為世範……”“他是校園網絡裡真正的大哥大。

    ”我在說這話時禁不住肅然起敬。

     他是校内子弟,高中畢業後沒考上大學,現在正在複讀,是一名地道的校園網絡非法上網者。

    他一開始曾在網絡上自稱心理系本科生,但我知道他不是,因為我本人就身在心理系。

    但我沒有揭露他,這主要緣于我的愛才之心。

    他畢竟身手不凡,手頭擁有無數自己研制的電腦工具,而像我輩之流手裡隻有陳舊的“ch橋”──也就是“虛拟現實”頭盔──之類。

    所謂“虛拟現實”,就是利用電腦技術和帶有“眼罩”的特殊裝置實現人機聯網,準确地說就是以意識的形式進入電腦;它會使人覺得自己已進入電腦所展示的神奇世界,有一種極為真實的親臨其境感。

    這種“特殊裝置”有許多種,我的“ch橋”已顯落後。

     他的其他本領更令我們自愧弗如:他可以破解校内任何一家電子信箱的密碼,他可以更改校内任何一名師生員工的檔案,他可以調用校内任何單位數據庫裡的資料……因此在選舉校園網絡的no.1時,他理所當然地以壓倒多數票當選。

    不過他有一個原則,就是從不輕易幹涉正常的網絡秩序。

    我一向認為,這是大部分網絡高手自覺遵守的準則之一。

     按道理說他完全可以用他那教工父母的網号上機,但是他不,他堅持使用自己僞造的号碼。

    與其說他是出于虛榮,不如說是為了獲得一種認同。

    據不完全統計,在校園網絡裡至少有5%的号碼不是真的,而且這些人水平高超,是校計算中心多次圍捕後剩下的網絡精英。

     古話說常在河邊玩耍就不可能不弄濕了自己腳上的名牌皮鞋。

    去年秋天,正當銀杏葉剛剛泛黃的時候,計算中心發動了一次迅雷不及掩耳的突然兜捕──“冬季攻勢”。

    當時他正在玩聯網遊戲,與一名不知身份的高手公然叫陣比試高低。

     一般來說在這種攻勢到來之前非法者都會受到來自各個方面的通知,連我本人在計算中心都有幾個這類經常兜售販賣内幕消息的朋友,可以時不時地了解一下政策走向。

    但是他太要強了,一定要按照叫陣者規定的時間決鬥。

    結果直到“冬季攻勢”開始時他還在厮殺,據說及至他發現自己必須抽身而退時為時已晚,于是他來不及退出遊戲便倉促地率先切斷了“虛拟現實”頭盔與網絡的聯系,造成頭盔内部電壓失穩,電流紊亂,強烈刺激腦神經,結果當場便出現暈厥。

    後來經搶救無效,成了整個校園第一例cgp,即“電腦遊戲性癡呆症(computergamingpseudodementia)”。

     後來我們才知道,那名高手是計算中心的老師,現在正以其他身份繼續在校園網絡裡偵查巡視,令所有的僞号使用者聞風喪膽。

     我們猜想,那名老師自知不是他的對手,因此利用了“冬季攻勢”和他本人的虛榮。

     二 自從認識真真以來,我便經常有一個任務──陪她到圖書館借書。

     這是因為她不會使用館内的電腦檢索系統,卻又知道這比手工檢索要快許多,而且還堅決不肯學習。

    真真固執地認為,文科學生──尤其是搞理論的文科學生──學習電腦,會損害他們的抽象思維能力。

    我對她這個荒謬至極的理論不知嗤之以鼻了多少次,但她依然故我。

     她對電腦的唯一知識就是──“屏幕前面是不是應該加一個保護屏?”在路過第七教學樓的時候,我提議到“大腦”那裡去檢索。

    因為這時圖書館裡讀者衆多,終端台前人滿為患。

     在教七後面,嶄新的巨大電腦模型擠占了原來綠地裡的水池。

    無論是誰,隻要一進學校南門就能在校園全圖上找到它的位置,非常醒目。

    其實叫它“模型”是不準确的,它其實是一台被放大了的電腦,因為它真能像電腦一樣被操作。

    它是按照正常的電腦體積放大數倍制成的,被學校稱之為“巨型電腦屏幕”。

    但是正如第七教學樓被稱為“教七”,禮堂被稱為“五百座”,教工宿舍被稱為“四合院”,女生宿舍與新北新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