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關燈
,就化為一個小人,那就是地球人的來源。

     人是神制造出來的,這種神話傳說,中外都有,也不必深究。

    有趣的是,女娲并沒有照她自己的樣子來造人,而把人造得像如今這個樣子。

     像“山海經”、“淮南子”這類和古代神話有關的書籍,還記載了女娲這個神的一個十分特别的地方,就是她的形體不是固定的。

     山海經說她“人面蛇身,一日中七十變。

    ” 淮南子說:“此女娲所以七十化也。

    ” 七十個變化(後來的孫悟空七十二般變化,顯然是從此得到靈感,衍化而來的),也沒有詳細記載變化出來的是甚麼形狀,隻知道她的原形,肯定是人首蛇身。

     那麼,屈原當年提出的這個問題,是單問她的原形呢:還是包括了她的七十個變化的形體在内? 馮瑞想到這裡,已經産生了一定的興趣--一個本來人人皆知的問題,這時又有人提了出來,乍一看來,像是在開玩笑,但細細想來,卻可大堪咀嚼,這就有趣得很了。

     馮瑞繼續在電腦中找尋女娲的資料,發現這個女神,這是人類婚姻制度的始創者,是一個禖(媒),專門安排大量男女的會面,然後撮合他們,所以後來,道德夫子說她的行為“頗涉邪淫”。

    猜想起來,女娲安排的男女大會,很有點特地為性而舉行的盛會:“中春之月,令會男女,于是時也,奔者不禁。

    ”這是周禮上的明文記載,十分之性開放,上古的男女,比後來一大段時間受禮教束縛的男女幸福得多了! 看了一會有關女娲的史料,馮瑞再去看那微縮軟片,放大了的軟片,内容除了那個問題之外,還有一些十分古怪的圖案,看來像是從甚麼器具上拓下來的,拓工不是很精緻,所以有些模糊不清。

     不過,也還可以看得出,拓刻的圖案,都是盤紋。

    這一類面盤紋或曲紋,在中國古代的陶器中,都十分普遍,作為裝飾,沒有甚麼特别的意義。

     可是有了女娲這個概念在腦中,馮瑞一看到了那些圖案,就自然而然,想起了蛇的身子。

     蛇的身子,會經常盤起來,和圖案的盤紋一樣,是不是先民看到了盤身的蛇,才創造了盤紋圖案的呢? 而蛇身,又和女娲十分有關連,因為女娲的原始固定形體是人首蛇身的。

     在這微型軟片中,附上那麼多盤形圖案,又是甚麼意思呢?馮瑞想了一會,又把圖案輸入電腦,在電腦資料之中,去尋求相同的圖案,結果也和馮瑞一眼看到時所想到的差不多,這種圖案,最多被采用在周朝的器具上,包括許多玉器在内。

     除了盤形圖案之外,還有一個形狀十分奇特的圖形,卻不是拓下來,而是用一種十分細的畫筆畫出來的,那是一個狹長方形,一端是一個半圓,另一端相當尖,兩邊有許多長短不一的鋸齒,看上去,無以名之,根本不知是甚麼東西。

     馮瑞姑且把這個形狀,也輸入電腦,去尋找答案,得出來的結果,令得他啼笑皆非,螢光屏上出現了相似的圖形,解說是:中國婦女慣用的一種兩面密齒發梳,名稱是“篦節”。

     這種梳子,大約在三四十年前開始,已經沒有甚麼人使用了,也虧得電腦把它找了出來,看起來,形狀還真有點相似。

     馮瑞伸了一個懶腰,心中想:難道這是女娲所用的一把梳子?他這樣想著自覺有趣,打了一個哈哈。

     那老婦人說三天之後,再來和他聯絡,馮瑞以為會有甚麼複雜之極資料要搜尋,誰知道都是這樣的一個問題,看了看時間,隻花了三十分鐘,幾乎已解決了,但也可以說,再花上三年,也解決不了這個問題--連女娲都隻是傳說中的神,誰又知道她的形體是由哪一個用甚麼方法制造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