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關燈
裡。

    現在,連想要開掘,都不知如何着手,當初不知道是如何建造起來的! 而一個民族的殓葬文化,如果發展到了極緻,似乎會把這個民族的進步,一起送進了墳墓之中──很可哀,但也有許多事實,證明了這一點。

     單是石棺,也由于使用的石料不同,而花樣百出。

    中國的石椁,大都采用堅硬的花崗石,制造也隻求結實,不求花巧。

    有的巨大如小屋子,石質粗糙,有用石闆拼成的,也有用整塊石鑿成的。

     在西方,被普遍用來制造石棺的則是大理石。

    大理石棺不但制造精緻,而且,有許多簡直是稀世的藝術品──棺和藝術相結合,自然也可以視作是殓葬文化的一種。

     大理石棺的四周和棺蓋上,可以有極其精緻的雕刻。

    至于雕刻的内容,有的和棺中的死者有關,例如棺中是一員戰績彪炳的将軍,那麼,棺上的雕刻,就會是曾被他征服戰敗過的敵人。

     也有的,在棺上雕刻的是宗教故事、神話傳說,多姿多采之極。

    而這一類制作精美的石棺,大多數并不深埋地下──或許是由于它們太美麗了,所以不忍把它們隐藏在地底。

    它們大多數被放置在教堂特定的一角,或者是家族私人的石棺存放處,可以在供人欣賞的同時,思念棺中死者生前的豐功偉績。

     這一類精緻的石棺,有不少流落到了博物館,和私人收藏家的收藏室之中──什麼東西都有人收藏,棺也不會例外。

    工匠手藝的精巧,有時十分不可思議,這一類精美的石棺,棺蓋和棺身的契合,巧妙之極,妙到了若不是破壞石棺,一合上了之後,就再難打得開的程度。

     而既然石棺本身是如此精美的藝術品,随着時間的過去,更成為極具價值的古代藝術品,自然不會再有人去破壞它們。

     所以,絕大多數這樣的石棺之中,都有着屍體──這也達到了保存屍體的原始目的。

     原振俠在進入那博物館專收藏石棺的那一翼時,在入口處看到了一篇簡述石棺的介紹,給他的印象相當深。

    當然,這一些,全是有關石棺的普通常識,原振俠大都是早已知道了的。

     展出石棺的地方,一共有五層,下面四層,全是普通的展品。

    精品放在第五層,共分成三個展覽廳,展出的全是雕刻精美的大理石棺。

     原振俠信步浏覽,心中十分感慨,因為這些石棺,都變成了“無名棺”,是屬于甚麼人的,都已不可查考了。

    可以肯定的是,棺中的死者,當年必然不是泛泛無名之輩,但是随着時代的變遷,石棺既然來到了博物館,除了少數在棺上,詳細刻下了死者生平的之外,都沒有什麼特别可以辨認死者身分的文字留下來。

     或者是由于當時的殓葬者,太具自信心了,以為誰都會知道葬在棺中的是什麼人──在當時,或許确然如此,但是時間飛逝,世上的每一件事,都在不斷起變化,幾百年之後,石棺依然,棺中人是誰,就沒有人知道了。

     當原振俠進入第五層的時候,參觀的人并不多。

    他來到了第三間展出室,裡面有九具石棺陳列着。

    其中有一具特别大,棺的四周和棺蓋上,全是十分精美的天使雕像,有好幾十個。

     原振俠進來的時候,已經有兩個人在這具石棺之前,靠石棺很近。

    其中一個,不理有“不準觸摸”的警告牌,伸手在棺蓋上撫摸着。

     原振俠本來,也不會對别的參觀者多留意什麼的,可是那隻在棺蓋上撫摸的手,卻引起了他的注意。

    或者應該說,是這隻手上所戴的一枚戒指,引起了他的注意。

     那是一枚方形的紅寶石戒指,那顆紅寶石相當大,約有一公分見方。

    展出室中的光線不是很強烈,可是那隻手在緩緩移動之際,那戒指上的紅寶石,還是蕩起眩目的光采。

     原振俠心中喝了一聲采。

     他知道這種極品紅寶石的市場價值,非同小可。

    但是他立即想到的是:有一個人,和這樣的一枚戒指,應該可以聯在一起的,為何自己一下子,想不起那個人是什麼人了? 原振俠有點惱恨自己的記憶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