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關燈
等到三天之後,他們跑遍了上海各處,才定下心來,找到了一個收藏近代史中有關上海部分的機構,兩人又埋頭埋腦研究有關小刀會資料。

     在這三天之中,機構的主持人,看出這兩個老人大有來頭,對他們十分客氣,他們透露了要找小刀會詳盡資料的意願,那文史館的館長道“有一位文史委員會的會員,和兩位差不多年紀,專門研究小刀會的曆史,兩位是不是見一見他?” 白老大和哈山大喜:“我們應當去拜訪,請先代我們聯絡一下。

    ”。

     于是,三個老人,在一所可以列入國家一級保護文物的屋子中見面,互道慕之情——其實在這以前,誰也沒聽過誰的名字。

     那位老人家的名字是史道福。

    年事雖高(比哈山、白老大更老),可是身體硬朗,思路清楚,和哈山白老大,正是同一年代的人,到了他們這種年紀,能遇到同一時代的人,也是非常不容易的事,三個人講起上海的舊事來,忽然提到上海有一處地名叫“鄭家木橋”,三個人都異口同聲地道:“那裡其實有過一座木橋的。

    ” 三個人互望着,感到世界上知道在鄭家木橋真的曾有過一座木橋的人,可能已不超過十個,而他們三個居然能聚在一起,那真是難得之極,所以更加莫逆,真正的一見如故。

     可是雖然如此,史道福老人在那種每個入都懷疑另一個人的環境中生活得久了,心裡話,還是不會立即向别人說出來。

    他們先就小刀會的曆史,高談闊論了三天,然後,到了第四天,三個老人都略有酒意時,史道福才問:“兩位知道我為什麼會對小刀會的曆史感興趣嗎?” 白老大和哈山是何等樣人物,早就感到,在這三天之中,史老頭雖然和他們傾心相交,也提供了不少小刀會的曆史,可是總有點吞吞吐吐,有好幾次欲語又止的神情,落在兩人的眼中。

     兩人也私下商量過,一緻認為史道福的心中,另有秘密,未曾說出來。

     他們自己是老年人,自然知道老年人的心理,老人如果有心要隐藏什麼秘密的話,那除非他自己願意說出來,不然,沒有什麼人可以強迫他講。

    要是他自己不主動說,那麼這個秘密,也就永遠不為人知了!所以,哈山和白老大十分小心,絕不試探,唯恐打草驚蛇——雖然他們當時不知道史道福究竟有什麼秘密。

     直到那天,史道福這樣一問,哈山和白老大互望了一眼,白老大打了一句蘇白(蘇州話):“來哉!”意思是史道福快要說出他的秘密來了。

     哈山裝作若無其事:“不知道,如果你不方便說,不說也不要緊。

    ” 愈是叫别人不要說秘密,人家就愈是要說,這是人的通病,史道福也不例外,可是他又呷了一口酒,添了半天嘴唇,把口中的幾隻假牙拿下來再放上去,足足過了兩分鐘,哈山和白老大兩人都幾乎忍不住要罵髒話了,他才道:“我上代,和小刀會……有過一點糾葛,由于我上代……做了對不起人的事,不是很光采……這是一個大秘密,至少有七八十年沒人提起了!” 白老大和哈山等了半天,憋了一肚子氣,卻聽得他扭扭捏捏,講出了這一番話來,不禁又是好氣,又是好笑,哈山首先忍不住,發言“觸黴頭”:“是不是你上代曾經告過密,把小刀會送到官府去過?” 上海話之中,說話“觸人黴頭”的意思,就是不客氣,不說好聽的話,故意令對方難堪,再俚俗一點,可以說成“煤球一噸一噸倒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