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關燈
小
中
大
第三部一個瘦削的東方少年
旁人看來,他們的行為可能很虛幻、很無稽,那是因為旁人連了解這一點的知識都不夠。
這塊大石頭的出現是那麼神秘,自然會有更神秘的事蘊藏着。
布平不以為自己能發掘這種進一步的神秘,但是他卻希望,可以在這件神秘的事件中,有多些接觸。
恩吉去了相當久才回來,向布平作了一個手勢:“這次,你可别一進去就出來。
” 布平連聲答應:“當然,當然。
” 恩吉忽然歎了一聲,沒有再說甚麼,看起來憂慮重重,又帶着布平,向前走去。
走出了幾十步,他才道:“要是那些大師,全都參悟不透來自靈界的信息的話,隻怕……隻怕……” 布平聽出恩吉的語氣之中,有着極度的擔憂,他道:“那也不要緊,反正那些大師,平日也隻是靜思,現在還不是一樣?” 布平所說的話,倒是實情,生命對于大師們的唯一意義,就是去想通一個或幾個問題,歲月對他們沒有甚麼特别意思,反正他們一直在思索。
就算有了結果,有時也沒有意義,因為深奧的答案,同樣深奧,無法用人類的語言來表達,即使表達了,也不是普通人所能領悟。
有了答案之後,領悟的也隻是他們自己。
恩吉聽了布平的話,瞪了他一眼:“這次情形不同,貢雲大師說,來自靈界的信息有期限,過了期限,仍然不能參悟,這個萬載難逢的機會,就永遠消失了。
” 布平“啊”地一聲,也知道恩吉的擔憂有道理。
第一,靜思若是有期限,就會大大影響思考者的睿智,使他們的智慧,打了折扣。
第二,要是他們終于未能參悟到甚麼的話,那麼,大師們就會懊喪萬分,說不定為此喪失了一切智慧,這自然是大損失。
布平沒有再說甚麼,他也根本沒有想到自己能幫上甚麼忙。
一切和他第一次來的時候,并沒有甚麼改變,依然是那麼靜,所有看到的人,都靜止不動,山中的風聲,一陣陣傳來,慘淡的月光,增添着神秘的氣氛。
布平走進了禅房,禅房中的幾個人,甚至連姿勢都未曾變過。
布平的進出,也未曾引起那幾個大師的注意,布平沒有發出任何聲響,到禅房的一角坐下來。
他盤腿而坐,那不是正宗的參禅姿勢,他隻是知道自己一坐可能坐上很久,所以便用了一個較為舒适,可以持久的姿勢。
他是一個攀山家,有一種特殊的本領,就是在十分惡劣的環境之下,盡量使自己活得舒服。
例如高山上空氣稀薄,氧氣少,普通人就十分痛苦,但像布平這樣卓絕的攀山家,卻可以控制自己的呼吸,使自己适應這種環境。
布平也能在特殊的嚴寒下使自己的身體,盡量維持活下去必需的溫度。
這種特殊的求生能力,和大師長年累月的靜坐,很有點相似,所以布平自信,自己維持同一個姿勢,坐上七八個小時,甚至更長,都不成問題,領悟力怎樣,他不敢說,但是在耐力方面,他至少不會比那幾位修行多年的大師更差。
他的眼睛漸漸适應了黯淡的光線,那塊大石離他大約有三公尺,他可以看得十分清楚,至少是向着他的那一面,他看得十分清楚。
于是,他就盯着那塊大石看。
那塊大石神秘地出現在院子,又神秘地移動到貢雲大師的禅房,可是看起來,實實在在,那隻是一塊普通的石頭。
作為一個攀山家,專業知識之一,是必須對各種不同的石頭,有深刻的認識,那十分重要,不然,把釘子釘進了石灰岩,就可能在攀登的過程之中,自千仞峭壁上掉下去,粉身碎骨。
因為石灰岩的硬度,按照普氏系數岩石堅固程度,系數隻有一點五到二,不足以承受太重的重量。
單是石灰岩,就有好多種,白雲質石灰岩和矽質石灰岩就大不相同。
碳酸岩和碳酸鹽岩又有質地上的差别,亮晶粒屑灰岩和微晶粒屑灰岩的分别,即使是礦石專家,也要在放大鏡下才能分辨得出,但是爬山專家卻必須一眼就可以分得出來。
哪種石頭屬于玄武岩,哪種是磷酸岩,花崗岩、碧雲岩之間有何不同,石英岩有甚麼特徵……等等,都是相當深奧的學問。
也别以為那些學問可以憑經驗得來,不是的,那是專門的學問。
岩石學的範圍極廣,早已分類為火沉岩岩石學、沉積岩岩石
這塊大石頭的出現是那麼神秘,自然會有更神秘的事蘊藏着。
布平不以為自己能發掘這種進一步的神秘,但是他卻希望,可以在這件神秘的事件中,有多些接觸。
恩吉去了相當久才回來,向布平作了一個手勢:“這次,你可别一進去就出來。
” 布平連聲答應:“當然,當然。
” 恩吉忽然歎了一聲,沒有再說甚麼,看起來憂慮重重,又帶着布平,向前走去。
走出了幾十步,他才道:“要是那些大師,全都參悟不透來自靈界的信息的話,隻怕……隻怕……” 布平聽出恩吉的語氣之中,有着極度的擔憂,他道:“那也不要緊,反正那些大師,平日也隻是靜思,現在還不是一樣?” 布平所說的話,倒是實情,生命對于大師們的唯一意義,就是去想通一個或幾個問題,歲月對他們沒有甚麼特别意思,反正他們一直在思索。
就算有了結果,有時也沒有意義,因為深奧的答案,同樣深奧,無法用人類的語言來表達,即使表達了,也不是普通人所能領悟。
有了答案之後,領悟的也隻是他們自己。
恩吉聽了布平的話,瞪了他一眼:“這次情形不同,貢雲大師說,來自靈界的信息有期限,過了期限,仍然不能參悟,這個萬載難逢的機會,就永遠消失了。
” 布平“啊”地一聲,也知道恩吉的擔憂有道理。
第一,靜思若是有期限,就會大大影響思考者的睿智,使他們的智慧,打了折扣。
第二,要是他們終于未能參悟到甚麼的話,那麼,大師們就會懊喪萬分,說不定為此喪失了一切智慧,這自然是大損失。
布平沒有再說甚麼,他也根本沒有想到自己能幫上甚麼忙。
一切和他第一次來的時候,并沒有甚麼改變,依然是那麼靜,所有看到的人,都靜止不動,山中的風聲,一陣陣傳來,慘淡的月光,增添着神秘的氣氛。
布平走進了禅房,禅房中的幾個人,甚至連姿勢都未曾變過。
布平的進出,也未曾引起那幾個大師的注意,布平沒有發出任何聲響,到禅房的一角坐下來。
他盤腿而坐,那不是正宗的參禅姿勢,他隻是知道自己一坐可能坐上很久,所以便用了一個較為舒适,可以持久的姿勢。
他是一個攀山家,有一種特殊的本領,就是在十分惡劣的環境之下,盡量使自己活得舒服。
例如高山上空氣稀薄,氧氣少,普通人就十分痛苦,但像布平這樣卓絕的攀山家,卻可以控制自己的呼吸,使自己适應這種環境。
布平也能在特殊的嚴寒下使自己的身體,盡量維持活下去必需的溫度。
這種特殊的求生能力,和大師長年累月的靜坐,很有點相似,所以布平自信,自己維持同一個姿勢,坐上七八個小時,甚至更長,都不成問題,領悟力怎樣,他不敢說,但是在耐力方面,他至少不會比那幾位修行多年的大師更差。
他的眼睛漸漸适應了黯淡的光線,那塊大石離他大約有三公尺,他可以看得十分清楚,至少是向着他的那一面,他看得十分清楚。
于是,他就盯着那塊大石看。
那塊大石神秘地出現在院子,又神秘地移動到貢雲大師的禅房,可是看起來,實實在在,那隻是一塊普通的石頭。
作為一個攀山家,專業知識之一,是必須對各種不同的石頭,有深刻的認識,那十分重要,不然,把釘子釘進了石灰岩,就可能在攀登的過程之中,自千仞峭壁上掉下去,粉身碎骨。
因為石灰岩的硬度,按照普氏系數岩石堅固程度,系數隻有一點五到二,不足以承受太重的重量。
單是石灰岩,就有好多種,白雲質石灰岩和矽質石灰岩就大不相同。
碳酸岩和碳酸鹽岩又有質地上的差别,亮晶粒屑灰岩和微晶粒屑灰岩的分别,即使是礦石專家,也要在放大鏡下才能分辨得出,但是爬山專家卻必須一眼就可以分得出來。
哪種石頭屬于玄武岩,哪種是磷酸岩,花崗岩、碧雲岩之間有何不同,石英岩有甚麼特徵……等等,都是相當深奧的學問。
也别以為那些學問可以憑經驗得來,不是的,那是專門的學問。
岩石學的範圍極廣,早已分類為火沉岩岩石學、沉積岩岩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