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結束漫遊
關燈
小
中
大
as)于1983年拍出絕佳電影版時,我還是覺得非常不可思議,因為他竟然能用航海家号拍到真正木星衛星近攝影像(其中某些經過原始出處“噴射推進實驗室”計算機處理)。
然而,當時我們還期待雄心萬丈伽利略任務能傳回更佳影像,因為它将在為期數月任務中詳細探查所有主要衛星。
對于這片新疆界認識,過去僅來自于短暫飛掠,這次将能大大拓展——而我也再沒有借口不寫《2061:太空漫遊》。
唉——到木星途中,卻發生悲劇。
原本打算于1986年自航天飛機上發射伽利略号——但挑戰者号災難排除那項選擇,同時我們很快就清楚看出,想要得到關于伊奧、歐羅巴、甘尼米與卡利斯托新信息,至少還要再等十年。
我決定不再等,而哈雷彗星返回内太陽系(1985年),更提供一個令人無法抗拒主題。
2061年,彗星将再度出現,那将是《2061:太空漫遊》大好時機,不過我并不确定自己幾時才寫得出來。
我向出版社請求預付一筆頗卑微預付款。
這裡面有太多感傷,所以容我引用《2061:太空漫遊》中獻詞: 本書為紀念特怪特派總編輯朱迪-琳·裡, 她以一塊錢買下本書版權, ——但搞不清楚花這個錢值不值得。
這一系列四本科學小說,寫于科技(尤其是在太空探索方面)與政治發展最令人屏息30年間,顯然很難毫無矛盾。
但就像我為《2061》所寫引言,“正如《2010:太空漫遊》不是《2001:太空漫遊》續篇,本書也不是《2010:太空漫遊》續篇。
這幾本書應該說是同一主題變奏曲,裡面有許多相同人物和情節,但不一定發生在同一個宇宙裡。
”如果你想看看不同媒體優秀模拟作品,就聽聽安魯·韋伯與拉赫曼尼諾夫對同樣一小段帕格尼尼音符诠釋吧。
所以這部《3001:太空漫遊》抛去前輩許多元素,但發展出其他——我希望也是更重要——而細節也更棒元素。
早期幾部書讀者,若對這樣改頭換面覺得困惑難解,我希望能勸他們不要寄憤怒抨擊投書給我,就讓我借用某位美國總統頗親切評語吧:“别傻,這是小說嘛!” 而這也全都是我自己創作,如果你還沒發現話。
不過我更享受與簡特瑞·李(GentryLee)、麥可·庫布-麥道威(MichaelKube-McDowell),還有已故麥克·麥奎(MikeMcQuay)合作——如果将來我還有什麼大得自己無法掌握計劃,一定會毫不猶豫去找這一行最棒槍手——但這一本《3001:太空漫遊》必須是一項獨力完成工作。
所以每一個字都是我自己心血:呃,幾乎每個字。
我必須承認自己是在科倫坡電話号碼簿上找到“席瑞格納納山潘達摩爾西教授”(見本書第三十五章)這個名字;希望這個名字目前主人不反對我借用。
另外我也從《牛津英語辭典》中借幾個字詞。
而你們可知道——讓我又驚又喜是,我發現他們從我書裡引用超過66處,用以解釋某些字詞意義與用法! 親愛《牛津英語大辭典》,如果你在這幾頁裡發現什麼可用例證,再一次——别客氣,盡管用。
很抱歉,我在這篇文章中小小吹噓一番(大概有十項吧!)。
但它們引人注目原因似乎太重要,因而無法忽略。
最後,對于許多我佛教、基督教、印度教、猶太教還有穆斯林朋友們,我要跟你們保證,不論“機會”賜與你們宗教為何,宗教對你們心靈平靜(還有一如目前西方醫藥科學心不甘情不願承認,身體平靜)所作出貢獻,我是真心誠意覺得高興。
神智不清但快樂,或許要比神智清楚但不快樂要好,但最好還是神智清楚又快樂吧。
我們後代子孫是否能達到這項目标,将是未來最大挑戰。
事實上,這說不定還會決定我們是否有未來。
注釋: ①在太陽系中搜尋外星産品,應該是絕對合理科學分支(“球外考古學”?)可惜,由于有人宣稱早已發現這類證據,因而使得這門科學備受質疑——而且還遭到NASA可以打擊!竟然有人相信這些鬼話,那才真是不可思議:要說航天總署刻意假造E制造物品,好解決他們預算問題,那還比較有可能!(交給你,NASA大老闆……) ②位于謝柏頓(Shepperton)。
在威爾斯(H.G.Wells)經典作品《世界大戰》(WaroftheWorlds)中,火星人曾經在頗具戲劇張力一幕中摧毀雪柏頓。
③這艘宇宙飛船也運用《2001》書中發現号飛近木星時利用所謂“彈弓”,也就是“重力輔助”操作。
然而,當時我們還期待雄心萬丈伽利略任務能傳回更佳影像,因為它将在為期數月任務中詳細探查所有主要衛星。
對于這片新疆界認識,過去僅來自于短暫飛掠,這次将能大大拓展——而我也再沒有借口不寫《2061:太空漫遊》。
唉——到木星途中,卻發生悲劇。
原本打算于1986年自航天飛機上發射伽利略号——但挑戰者号災難排除那項選擇,同時我們很快就清楚看出,想要得到關于伊奧、歐羅巴、甘尼米與卡利斯托新信息,至少還要再等十年。
我決定不再等,而哈雷彗星返回内太陽系(1985年),更提供一個令人無法抗拒主題。
2061年,彗星将再度出現,那将是《2061:太空漫遊》大好時機,不過我并不确定自己幾時才寫得出來。
我向出版社請求預付一筆頗卑微預付款。
這裡面有太多感傷,所以容我引用《2061:太空漫遊》中獻詞: 本書為紀念特怪特派總編輯朱迪-琳·裡, 她以一塊錢買下本書版權, ——但搞不清楚花這個錢值不值得。
這一系列四本科學小說,寫于科技(尤其是在太空探索方面)與政治發展最令人屏息30年間,顯然很難毫無矛盾。
但就像我為《2061》所寫引言,“正如《2010:太空漫遊》不是《2001:太空漫遊》續篇,本書也不是《2010:太空漫遊》續篇。
這幾本書應該說是同一主題變奏曲,裡面有許多相同人物和情節,但不一定發生在同一個宇宙裡。
”如果你想看看不同媒體優秀模拟作品,就聽聽安魯·韋伯與拉赫曼尼諾夫對同樣一小段帕格尼尼音符诠釋吧。
所以這部《3001:太空漫遊》抛去前輩許多元素,但發展出其他——我希望也是更重要——而細節也更棒元素。
早期幾部書讀者,若對這樣改頭換面覺得困惑難解,我希望能勸他們不要寄憤怒抨擊投書給我,就讓我借用某位美國總統頗親切評語吧:“别傻,這是小說嘛!” 而這也全都是我自己創作,如果你還沒發現話。
不過我更享受與簡特瑞·李(GentryLee)、麥可·庫布-麥道威(MichaelKube-McDowell),還有已故麥克·麥奎(MikeMcQuay)合作——如果将來我還有什麼大得自己無法掌握計劃,一定會毫不猶豫去找這一行最棒槍手——但這一本《3001:太空漫遊》必須是一項獨力完成工作。
所以每一個字都是我自己心血:呃,幾乎每個字。
我必須承認自己是在科倫坡電話号碼簿上找到“席瑞格納納山潘達摩爾西教授”(見本書第三十五章)這個名字;希望這個名字目前主人不反對我借用。
另外我也從《牛津英語辭典》中借幾個字詞。
而你們可知道——讓我又驚又喜是,我發現他們從我書裡引用超過66處,用以解釋某些字詞意義與用法! 親愛《牛津英語大辭典》,如果你在這幾頁裡發現什麼可用例證,再一次——别客氣,盡管用。
很抱歉,我在這篇文章中小小吹噓一番(大概有十項吧!)。
但它們引人注目原因似乎太重要,因而無法忽略。
最後,對于許多我佛教、基督教、印度教、猶太教還有穆斯林朋友們,我要跟你們保證,不論“機會”賜與你們宗教為何,宗教對你們心靈平靜(還有一如目前西方醫藥科學心不甘情不願承認,身體平靜)所作出貢獻,我是真心誠意覺得高興。
神智不清但快樂,或許要比神智清楚但不快樂要好,但最好還是神智清楚又快樂吧。
我們後代子孫是否能達到這項目标,将是未來最大挑戰。
事實上,這說不定還會決定我們是否有未來。
注釋: ①在太陽系中搜尋外星産品,應該是絕對合理科學分支(“球外考古學”?)可惜,由于有人宣稱早已發現這類證據,因而使得這門科學備受質疑——而且還遭到NASA可以打擊!竟然有人相信這些鬼話,那才真是不可思議:要說航天總署刻意假造E制造物品,好解決他們預算問題,那還比較有可能!(交給你,NASA大老闆……) ②位于謝柏頓(Shepperton)。
在威爾斯(H.G.Wells)經典作品《世界大戰》(WaroftheWorlds)中,火星人曾經在頗具戲劇張力一幕中摧毀雪柏頓。
③這艘宇宙飛船也運用《2001》書中發現号飛近木星時利用所謂“彈弓”,也就是“重力輔助”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