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有計劃的冒險

關燈
飛航離開地球後還隻走了三十天的航程;然而大衛·鮑曼有時卻發現很難設想除了“發現号”這小小的封閉世界之外,他還曾在其他世界裡生存過。

    他那些年的訓練,他以前去月球和火星所執行的任務,都似乎是别人的經曆,是隔世的事。

     它是在五年前作為“木星計劃”開始的——遠征這顆大的行星的第一次載人的往返飛行。

    承擔這兩年航程的飛船本來已快準備就緒,可是,相當突然地,任務的性質改變了。

     “發現号”仍然要去木星;但它将不在那裡停留。

    在它穿越範圍廣闊的木星衛星體系時連速度也不稍減。

    相反——它将利用那顆巨星的引力作為一個投射器。

    把它自己甩得離太陽更遠。

    它将象一顆慧星,突入太陽系的外層,最後到達土星環的燦爛境界。

     它将永不回轉。

     對于“發現号”來講,這是一次單程飛行——然而,它的機組人員井無意自殺。

    如果一切順利,他們将在七年内返回地球,其中五年——在那漫漫長夜似的空際隻不過是一瞬間——他們将完全進入冬眠,等待尚待建造的“發現二号”來把他們救回。

     這個“救”字在一切字航機構的聲明和文件中都是小心地避而不用的,因為它含有一點計劃失敗的意思;經過批準的說法是“重獲”。

    如果真的出了毛病,在那遠離地球十億英裡的地方,肯定是沒有任何救援的希望的。

     它也象一切進人未知世界的旅程一樣,乃是個有計劃的冒險。

    但是,半個世紀之久的研究證明,使人進入人為的冬眠是完全保險的,從而在宇宙航行中打開了新的可能境界。

    然而,在執行這次任務之前,還不曾充分利用過這種可能。

     在進人最後環繞土星運轉的軌道之前,機組的三名工作人員無需工作,他們将在外出的整個單程中處于睡眠狀态。

    這樣,可以節省成噸的食物及其他消費品;而且,和節約同樣重要的是,調查組不緻因為十個月的旅程而疲憊不堪,卻能夠在開始行動時精神抖擻,反應靈活。

     “發現号”将進入環繞土星的一條停靠軌道,成為那顆巨大行星的一個新的月球。

    它将沿着一條長達二百萬英裡的橢圓軌道來回運行,忽而接近土星,忽而橫跨土星的那個主要月球的軌道。

    他們将有一百天的時間去測繪和研究相當于八十個地球的面積的這另一個世界,它至少有十五個已知的衛星,其中一個大小同水星相仿。

     那裡的奇境大概夠研究幾百年;這次探險隻能做一次初步偵察。

    偵察所發現的都将通過無線電發回地球;即使探險人員水遠回不去,他們的發現也不緻丢失。

     在一百天結束時,“發現号”将要關閉。

    全體機組人員都将進入冬眠;隻有主要系統繼續運轉,由飛船的不知疲倦的電腦統一指揮。

    飛船将圍繞土星運行,其軌道是完全計算準确的,一千年以後人們也會知道在哪裡能找到它。

    但是,根據現有計劃,僅僅五年之後“發現二号”就将抵達。

    即使六、七、八年過去,飛船上睡眠中的乘員也不會察覺出來。

    因為對他們全體來說,時鐘已經停止——正象這時對于懷特黑德、卡明斯基和亨特三人一樣。

     有時候,鮑曼作為“發現号”的首席機長,看到處于冬眠狀态中失去知覺的三名同事那麼甯靜,心裡頗為羨慕。

    他們毫不感到無聊,也解脫掉一切責任,在到達土星之前,外界對他們是不存在的。

     但是,外界卻通過生理感應器觀察着他們。

    在控制台上大量儀器之間,有五塊位置不明顯的小塊鑲闆,上面分寫着五人的名字:亨特、懷特黑德、卡明斯基、普爾和鮑曼。

    後兩塊是空白沉寂的,它們要在一年以後才啟用;其他幾塊上面則顯示着星狀小綠燈,說明一切正常;每塊闆上還有一個小屏幕,用發光的一條條曲線記錄出脈搏、呼吸和大腦活動的均勻節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