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猜測

關燈
相信他們沒有被密切監視。

    驅逐艦沒有那種裝備。

    這樣他就不必在選擇他的閱讀材料時還要留心教官們會知道他選什麼。

     他沒有閱讀軍事史或者任何理論書籍。

    他曾閱讀過所有主流作家和多數二流作家的作品,那些主戰役前後和戰役中的相關作品。

    他把它們記在腦子裡,一旦需要就可立刻使用。

    他的記憶中缺少都是那些整體概念。

    整個世界是怎麼運轉的,政治、社會、經濟還有曆史。

    在不戰争的時候他們做什麼。

    戰争是如何開始和結束的。

    勝利和失敗是對他們有什麼影響。

    同盟是如何形成和被打破的。

     而且,所有信息中最重要,也最難找到的是:現在的世界是在向哪個方向發展。

    驅逐艦艦載的圖書館裡隻有那些流行的信息,那些在他們最後停泊在星際發射站——ISL——那裡可以下載文件目錄——在那裡下載的官方文件。

    比恩可以提出更多的資料請求,但是那些請求會使圖書館計算機提交正式請求而且用到可以被查證的通訊帶寬。

    那會被人注意到,然後人們就會疑慮為什麼這個孩子在學習根本與他無關的東西。

     然而,根據他在艦上能夠找到的資料,他還是有可能拼出地球上的基本局勢,也可以做出某些結論來的。

    在第一次入侵以前的幾年中,不同的權利集團依托不同的地理位置被組建,通過使用一些恐怖主義手段、“外科手術”般的攻擊、軍事行動限制、經濟制裁、聯合抵制、禁運等等,他們來通過上述手段來獲取利益或者給某些國家或意識形态的組織來發出嚴重警告。

    當蟲族出現的時候,中國正開始成為地球上的優勢力量,經濟上、軍事上正通過民主政治最終結合起來。

    北美和歐洲的角色是中國的“老大哥”,但是經濟的平衡最後還是改變了。

     那就是比恩看到推動曆史的力量顯然是複興的俄羅斯帝國。

    中國人隻是認為中國才是宇宙的中心,而俄國人,他們被一群野心勃勃的政治家和軍閥領導着,感覺到曆史是在騙取他們的合法土地,他們占據那裡一個又一個世紀,現在該是結束的時候了。

    因此俄國被迫建立新華沙公約,包括了邊界曾經屬于蘇聯的部分鄰國——超出那個範圍的希臘這次也是同盟,并且還脅迫土耳其保持中立。

    歐洲處在被壓制的邊緣,俄國在夢想把霸權從太平洋一直延伸到大西洋,最後聯結起來。

     然後蟻族來了,破壞了整個中國,留下了一億的屍體。

    幾乎在一夜之間,陸基軍隊被看成毫無意義,國際之間的競争被控制了。

     但那隻是表面現象。

    實際上,俄羅斯使用了他們的文官統治來建立貫穿整個艦隊的官僚網絡。

    每件事都是為了适合在蟲族被擋住以後——或以前的巨大權利遊戲,如果他們認為那是他們的優勢的話。

    奇妙的是,那些俄羅斯人甯可公開他們的意圖——他們總是這樣。

    他們沒有精明的天才,但是他們總是通過驚人地頑強來建立一切。

    他們可以為任何事情花十年去談判。

    同時,他們幾乎滲透了整個艦隊。

    那些忠誠于将軍的步兵力量被隔離,不能到達需要的地方,因為沒有船會去承載他們。

     顯然,在蟲族戰争結束後,俄羅斯可以在一小時内準備好支配艦隊的計劃,并籍此來控制世界。

    那是他們的命運。

    北美和以往一樣自鳴得意,确信命運會想他們希望的方向發展。

    隻有極少數煽動者看到了危險所在。

    中國和穆斯林世界都對這種危險非常警覺,即使他們無論如何也不可能冒着有可能會打破抵禦蟲族的聯盟的危險來采取行動。

     比恩學的越多,越希望他不必去戰術學校。

    這場戰争将屬于安德和他的朋友。

    雖然比恩和他們一樣喜愛安德,而且會高興地和他們一起為擊敗蟲族服務,但實際上他們根本不需要他。

    需要他的是下一場戰争,其目的是支配世界的戰争,那令他心馳神往。

    俄羅斯是“可以”被阻止的,如果準備方案正确的話。

     但是随後,他問自己:他們“應該”被阻止麼?快速、血腥、但有效的出擊可以讓世界被領導在一個單一政府之下——那意味着人類之間戰争的結束,不是麼?而且在那樣一個和平的思潮中,所有的國家都放棄戰争不是更好麼? 于是,比恩就在制訂他用來制止俄羅斯的計劃同時,試着評估世界性的俄羅斯帝國會是什麼局面。

     他最後的結論是,那不會持久。

    因為俄羅斯的國家精神,也養育了令人驚訝的腐敗天才,那種對個人權利的理性讓腐敗成為一種生活方式。

    他們的傳統制度根本不能勝任世界政府的責任。

    中國的機構和價值觀才是最有活力的。

    但是即使是中國,對于超越國家利益的真正的世界政府來說,也不過是一個可憐的替代品。

    錯誤建立的世界政府會被自己的重量壓垮。

     比恩渴望能和别人談論這些事情——和尼可拉,甚至教官。

    他的思路總是在原地打轉,這讓他的思維緩慢了——沒有外界的沖擊是很難自由地破壞現有假設的。

    一個人的時候,想的隻能是自己的問題;那很少有人對自己本身的意見感到驚訝。

    但是他還是進展着,很慢,就在航行期間,還有以後在戰鬥學校的幾個月。

     使用不同的艦艇進行短程航行以及詳細巡航戰術真的讓人厭煩。

    比恩很厭惡,它們似乎隻是給那些年紀大的人設計的,那對他來說幾乎毫無意義——你們為什麼要在飛船上訓練那些實際上不會被用在戰鬥中的指揮官呢?但是那些教官們對他的意見報以輕蔑的态度,他們說飛船就是飛船,在長期的航行中,最新的船必須被派到太陽系的最外側服務。

    訓練孩子們一點也不多餘。

     他們隻被教導了很少的駕駛技術,因為他們不是訓練來駕駛飛船的,隻是在戰鬥中指揮他們。

    他們必須明白武器是怎麼工作的,飛船是怎麼移動的,他們可以期待什麼,他們的局限性是什麼。

    很多都是機械的學習……但那正好是比恩即便睡着也可以完成的事情,他能夠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