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三言兩語話十一年
關燈
小
中
大
草不生的海岸,是否也會如此呢?即使我們的給養再豐足,總有一天要枯竭的。
而冬季來臨的時候,大龜難道不會向較低緯度地區轉移麼?…… 還有一件事是确切無疑的,那就是直到七個月以前,威廉·蓋伊船長手下從克羅克—克羅克伏擊戰中安全無恙脫險的人,還一個都沒有損失。
這全靠他們體質強壯,吃苦耐勞,意志堅強……可歎!他們不久又要大禍臨頭了! 五月份來到了——這裡的五月相當于北半球的十一月——在紮拉爾的海面上,冰塊已經開始漂浮,水流将它們帶往北方。
有一天,七個人當中有一個沒有回到岩洞。
叫他,等他,開始尋找他……都是枉然……一定是出了什麼意外,堕水淹死了。
再也沒有回來……大概永遠不會回來了。
這人就是“珍妮”号的大副、威廉·蓋伊的忠實戰友帕特森。
一個人死了,一位出色的人死了,在這些勇士的心頭引起怎樣的哀痛啊?……難道這不正是預示着即将來到的災難麼?…… 威廉·蓋伊還不知道事情真相,我們于是告訴了他:帕特森落在一塊浮冰表面上被帶走,出事的具體情形如何,恐怕永遠也無從得知了。
在冰塊上,他很快就被餓死。
後來這塊浮冰抵達愛德華太子島附近,受到更溫暖的海水侵蝕,即将融化。
就在這時水手長在冰塊上發現了“珍妮”号大副的屍體…… 當蘭·蓋伊船長講述到怎樣在他不幸的戰友口袋裡找到了筆記,多虧了這些筆記,“哈勒布雷納”号才向南極海洋進發時,他的哥哥情不自禁潸然淚下…… 緊接着這第一樁不幸,其他的災難接踵而至。
“珍妮”号的七名幸存者隻剩下了六名。
不久他們淪落到逃命的地步,此後就隻剩下四個人了。
就在帕特森失蹤後剛剛五個月,十月中旬,一次地震使紮拉爾島天翻地覆,同時西南部的群島也幾乎完全傾覆。
這次大地震蕩的劇烈程度,是常人無法想象的。
我們從雙桅帆船上駕小艇出發,在阿瑟·皮姆指出的石崖靠岸,總算得以判斷一二。
威廉·蓋伊和他的五位同伴,如果沒有辦法逃離這個島嶼,他們肯定很快就要喪生。
現在這個島嶼拒絕養育他們了! 過了兩天,距他們的岩洞幾百杜瓦茲處,水流送來一艘小船,這是從西南方的群島上卷到海面上來的。
威廉·蓋伊、羅伯茨、科文、特裡因科、福布斯和賴克斯頓,将小船上盡量裝滿給養,等不及二十四小時,便上船逃離已變得無法居住的島嶼。
不幸,海上狂風大作,這是由于地震擾亂了地層深處和天空深處而引起的。
與狂風搏鬥根本不可能,于是大風将小船抛向南方,順水流漂去。
我們的冰山也是順這股水流一直漂到這哈勒布雷納地沿海的。
足足兩個半月的時間,這些可憐的人就這樣穿過自由流動的海洋,始終無法改變他們的航向。
到了今年,一八四○年的一月二日,他們才隐約望見一塊陸地——正是在東面瀕臨珍妮灣的那塊陸地。
我們已經辨認出,這塊陸地距離哈勒布雷納地不到五十海裡。
是的!我們越過整個南極地區千裡迢迢尋找的人,我們已經不再指望能夠再度相見的人,原來與我們近在咫尺! 與我們所在位置相比,威廉·蓋伊小船的靠岸地點是在大東南。
那裡,與紮拉爾島相比,真是天壤之别,而與哈勒布雷納地卻極為相似!土壤不宜耕種,沙石遍地,沒有樹木,沒有灌木,沒有任何植物!他們的給養幾乎消耗殆盡,威廉·蓋伊及其同伴很快便陷于極為凄慘的境地,福布斯和賴克斯頓兩個人死掉了…… 在這海岸上,他們注定要餓死。
其餘四個人,威廉·蓋伊、羅伯茨、科文和特裡因科,再也不想在這多呆一天!他們攜帶着所剩無幾的給養,上了小船,再一次順水漂流。
由于沒有儀器,他們竟至無法測定自己的位置。
他們就在這種情況下航行了二十五天,給養耗盡。
就在他們四十八小時滴水未進,躺在船底,動彈不得,瀕臨死亡的時候,他們的小船出現在哈勒布雷納地附近。
就在這時,水手長遠遠望見了小船,德克·彼得斯躍入海中追趕,操縱小船,将它拖回岸邊。
混血兒一上船,就認出了那是“珍妮”号的船長和水手羅伯茨、特裡因科和科文。
一查看,他們都還有口氣。
他操起短槳,朝陸地劃過來。
到了離岸隻有一鍊之地時,他托起威廉·蓋伊的頭部,喊道: “活着……還活着!”聲音極為洪亮,一直傳到我們耳邊。
現在,在這天涯海角的哈勒布雷納地,兩兄弟終于團聚了。
而冬季來臨的時候,大龜難道不會向較低緯度地區轉移麼?…… 還有一件事是确切無疑的,那就是直到七個月以前,威廉·蓋伊船長手下從克羅克—克羅克伏擊戰中安全無恙脫險的人,還一個都沒有損失。
這全靠他們體質強壯,吃苦耐勞,意志堅強……可歎!他們不久又要大禍臨頭了! 五月份來到了——這裡的五月相當于北半球的十一月——在紮拉爾的海面上,冰塊已經開始漂浮,水流将它們帶往北方。
有一天,七個人當中有一個沒有回到岩洞。
叫他,等他,開始尋找他……都是枉然……一定是出了什麼意外,堕水淹死了。
再也沒有回來……大概永遠不會回來了。
這人就是“珍妮”号的大副、威廉·蓋伊的忠實戰友帕特森。
一個人死了,一位出色的人死了,在這些勇士的心頭引起怎樣的哀痛啊?……難道這不正是預示着即将來到的災難麼?…… 威廉·蓋伊還不知道事情真相,我們于是告訴了他:帕特森落在一塊浮冰表面上被帶走,出事的具體情形如何,恐怕永遠也無從得知了。
在冰塊上,他很快就被餓死。
後來這塊浮冰抵達愛德華太子島附近,受到更溫暖的海水侵蝕,即将融化。
就在這時水手長在冰塊上發現了“珍妮”号大副的屍體…… 當蘭·蓋伊船長講述到怎樣在他不幸的戰友口袋裡找到了筆記,多虧了這些筆記,“哈勒布雷納”号才向南極海洋進發時,他的哥哥情不自禁潸然淚下…… 緊接着這第一樁不幸,其他的災難接踵而至。
“珍妮”号的七名幸存者隻剩下了六名。
不久他們淪落到逃命的地步,此後就隻剩下四個人了。
就在帕特森失蹤後剛剛五個月,十月中旬,一次地震使紮拉爾島天翻地覆,同時西南部的群島也幾乎完全傾覆。
這次大地震蕩的劇烈程度,是常人無法想象的。
我們從雙桅帆船上駕小艇出發,在阿瑟·皮姆指出的石崖靠岸,總算得以判斷一二。
威廉·蓋伊和他的五位同伴,如果沒有辦法逃離這個島嶼,他們肯定很快就要喪生。
現在這個島嶼拒絕養育他們了! 過了兩天,距他們的岩洞幾百杜瓦茲處,水流送來一艘小船,這是從西南方的群島上卷到海面上來的。
威廉·蓋伊、羅伯茨、科文、特裡因科、福布斯和賴克斯頓,将小船上盡量裝滿給養,等不及二十四小時,便上船逃離已變得無法居住的島嶼。
不幸,海上狂風大作,這是由于地震擾亂了地層深處和天空深處而引起的。
與狂風搏鬥根本不可能,于是大風将小船抛向南方,順水流漂去。
我們的冰山也是順這股水流一直漂到這哈勒布雷納地沿海的。
足足兩個半月的時間,這些可憐的人就這樣穿過自由流動的海洋,始終無法改變他們的航向。
到了今年,一八四○年的一月二日,他們才隐約望見一塊陸地——正是在東面瀕臨珍妮灣的那塊陸地。
我們已經辨認出,這塊陸地距離哈勒布雷納地不到五十海裡。
是的!我們越過整個南極地區千裡迢迢尋找的人,我們已經不再指望能夠再度相見的人,原來與我們近在咫尺! 與我們所在位置相比,威廉·蓋伊小船的靠岸地點是在大東南。
那裡,與紮拉爾島相比,真是天壤之别,而與哈勒布雷納地卻極為相似!土壤不宜耕種,沙石遍地,沒有樹木,沒有灌木,沒有任何植物!他們的給養幾乎消耗殆盡,威廉·蓋伊及其同伴很快便陷于極為凄慘的境地,福布斯和賴克斯頓兩個人死掉了…… 在這海岸上,他們注定要餓死。
其餘四個人,威廉·蓋伊、羅伯茨、科文和特裡因科,再也不想在這多呆一天!他們攜帶着所剩無幾的給養,上了小船,再一次順水漂流。
由于沒有儀器,他們竟至無法測定自己的位置。
他們就在這種情況下航行了二十五天,給養耗盡。
就在他們四十八小時滴水未進,躺在船底,動彈不得,瀕臨死亡的時候,他們的小船出現在哈勒布雷納地附近。
就在這時,水手長遠遠望見了小船,德克·彼得斯躍入海中追趕,操縱小船,将它拖回岸邊。
混血兒一上船,就認出了那是“珍妮”号的船長和水手羅伯茨、特裡因科和科文。
一查看,他們都還有口氣。
他操起短槳,朝陸地劃過來。
到了離岸隻有一鍊之地時,他托起威廉·蓋伊的頭部,喊道: “活着……還活着!”聲音極為洪亮,一直傳到我們耳邊。
現在,在這天涯海角的哈勒布雷納地,兩兄弟終于團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