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營地
關燈
小
中
大
這時,傑姆·韋斯特剛剛測了幾處方位标,他說道:
“耐心等待一會,再作決定吧!不出一個小時,這個問題就有定局了。
我覺得我們前進的速度已經放慢,可能漩流已經斜着将我們帶往岸邊……” “我也這麼看,”水手長鄭重聲明,“我們這漂浮的車輛現在沒停下,也差不多了!……好像是在打轉轉……” 傑姆·韋斯特和赫利格利沒有搞錯。
不知何故,反正冰山有走出它一向跟随的水流的趨勢。
借助于向沿岸而來的漩流作用,冰山用回轉運動代替了漂流運動。
走在我們前面的幾座冰山,剛才已在岸邊淺灘處擱淺了。
所以,是否有必要将小艇放入海中這個問題,已經無需讨論了。
随着我們不斷接近陸地,荒涼的景象更加引人注目。
想到要在這裡度過六個月的冬季,恐怕意志最堅強的人,也會心驚膽戰。
下午五點左右,冰山已進入海岸一處深邃的小灣。
小灣右側盡頭處是長長的岬角,冰山不久就靠住岬角停住了。
“登陸了!……登陸了!……” 人們異口同聲呼喊起來。
船員已經走下冰山山坡,這時忽聽得傑姆·韋斯特指揮道: “等待命令!” 有些猶疑——尤其是赫恩和他的好幾個夥伴。
接着,遵守紀律的本能占了上風。
最後,全體人員都排列在蘭·蓋伊船長的周圍。
冰山與岬角相接,無需将小艇放入海中。
蘭·蓋伊船長、水手長和我,先于别人,首批離開營地。
我們的雙腳踏上這剛剛發現的土地——顯然對人類的足迹來說,它還是處女地。
火山形成的地表遍布着碎石塊、碎熔岩塊、黑曜岩、輕石、火山岩渣。
過了一條狹長的沙灘,逐漸上坡,通向高聳而陡峭的小丘腳下。
小丘距海岸半海裡,構成海岸的遠景。
有一座小山海拔一千二百法尺左右。
我們覺得登上這座山比較合适。
站在山頂,無論是地上,還是海上,大片空間可以一覽無餘。
要在崎岖不平、無任何植被覆蓋的土地上步行二十分鐘。
沒有任何景物可以使你聯想到紮拉爾島被地震摧毀之前的景色。
阿瑟·皮姆提到的肥美的草原,茂密的森林,流水奇異的小河,陡峭粘滑的土地,掘有古埃及象形文字迷宮的塊滑石高原,這裡都沒有。
到處是火成岩、硬化了的熔岩、化成粉末的火山岩渣、灰白的火山灰,就連最不苛求的原始植物生長所需的腐殖土也不存在。
蘭·蓋伊船長、水手長和我,不無困難、不無危險地終于攀上小山。
我們花了足足一個小時的時間。
雖然天色已晚,随之而來的卻不是黑暗,太陽還沒有消失在南極洲的地平線後面。
站在小山山頂,放眼望去,視野可達三十到三十五海裡以外,出現在我們眼前的景色是: 後面,伸展着自由流動的大海,夾帶着為數衆多的其他浮動冰山,其中幾座最近剛剛堆積在岸邊附近,使海岸變得幾乎無法靠近了。
西面,是地形起伏十分劇烈的陸地,一望無際。
東面,廣闊無垠的大海沐浴着它。
我們是在一個大島嶼上還是在南極大陸上,這個問題尚無法解決。
蘭·蓋伊船長用航海望遠鏡向東方更仔細地了望,他覺得隐約可見幾處模糊的輪廓,在海面薄霧中朦朦胧胧顯現出來。
“你們看,”他說道。
水手長和我,相繼接過望遠鏡,仔細了望。
“我覺得,”赫利格利說,“那邊好像是海岸……” “我也這麼想,”我答道。
“這肯定是一個海峽,漂浮的冰山就是穿過這個海峽把我們帶到這裡來的。
”蘭·蓋伊船長作出結論說。
“是一個海峽,”水手長補充道,”水流沿海峽先是從北向南走,然後再從南向北走……” “如此說來,海峽将南極大陸一分為二了?……”我問道。
“這是毫無疑問的,”蘭·蓋伊船長回答道。
“啊!如果我們的‘哈勒布雷納’号還在,該多麼好!”赫利格利大叫起來。
是的……乘坐雙桅船——甚至就搭乘這冰山也好,現在冰山就像遇險失去操縱的船隻一般停在岸邊——我們本來還可以北上幾百海裡……說不定可以直到大浮冰……說不定可以直到極圈……說不定可以直到最近的陸地!……可是現在,我們隻有一艘不堪一擊的小艇,最多容納十一、二個人,而我們一共是二十三個人!…… 我們隻好下山返回岸邊,回到營地,把帳篷搬運到岸上,采取過冬的各種措施。
看來客觀情況将迫使我們在這裡過冬了。
毋庸贅言,地上絲毫沒有人類的足迹,也沒有任何有人居住的遺迹。
這塊土地,最新的地圖上稱之為“尚未探查的地區”。
現在看來,可以肯定,“珍妮”号的幸存者并不曾踏上這塊土地。
我還要補充一句,不僅是他們,任何人都不曾涉足這裡。
所以,在這一海岸上,德克·彼得斯恐怕還是不會找到阿瑟·皮姆的蹤迹。
還有一點,可以證明,就是這一帶僅有的動物見了我們,毫不驚
我覺得我們前進的速度已經放慢,可能漩流已經斜着将我們帶往岸邊……” “我也這麼看,”水手長鄭重聲明,“我們這漂浮的車輛現在沒停下,也差不多了!……好像是在打轉轉……” 傑姆·韋斯特和赫利格利沒有搞錯。
不知何故,反正冰山有走出它一向跟随的水流的趨勢。
借助于向沿岸而來的漩流作用,冰山用回轉運動代替了漂流運動。
走在我們前面的幾座冰山,剛才已在岸邊淺灘處擱淺了。
所以,是否有必要将小艇放入海中這個問題,已經無需讨論了。
随着我們不斷接近陸地,荒涼的景象更加引人注目。
想到要在這裡度過六個月的冬季,恐怕意志最堅強的人,也會心驚膽戰。
下午五點左右,冰山已進入海岸一處深邃的小灣。
小灣右側盡頭處是長長的岬角,冰山不久就靠住岬角停住了。
“登陸了!……登陸了!……” 人們異口同聲呼喊起來。
船員已經走下冰山山坡,這時忽聽得傑姆·韋斯特指揮道: “等待命令!” 有些猶疑——尤其是赫恩和他的好幾個夥伴。
接着,遵守紀律的本能占了上風。
最後,全體人員都排列在蘭·蓋伊船長的周圍。
冰山與岬角相接,無需将小艇放入海中。
蘭·蓋伊船長、水手長和我,先于别人,首批離開營地。
我們的雙腳踏上這剛剛發現的土地——顯然對人類的足迹來說,它還是處女地。
火山形成的地表遍布着碎石塊、碎熔岩塊、黑曜岩、輕石、火山岩渣。
過了一條狹長的沙灘,逐漸上坡,通向高聳而陡峭的小丘腳下。
小丘距海岸半海裡,構成海岸的遠景。
有一座小山海拔一千二百法尺左右。
我們覺得登上這座山比較合适。
站在山頂,無論是地上,還是海上,大片空間可以一覽無餘。
要在崎岖不平、無任何植被覆蓋的土地上步行二十分鐘。
沒有任何景物可以使你聯想到紮拉爾島被地震摧毀之前的景色。
阿瑟·皮姆提到的肥美的草原,茂密的森林,流水奇異的小河,陡峭粘滑的土地,掘有古埃及象形文字迷宮的塊滑石高原,這裡都沒有。
到處是火成岩、硬化了的熔岩、化成粉末的火山岩渣、灰白的火山灰,就連最不苛求的原始植物生長所需的腐殖土也不存在。
蘭·蓋伊船長、水手長和我,不無困難、不無危險地終于攀上小山。
我們花了足足一個小時的時間。
雖然天色已晚,随之而來的卻不是黑暗,太陽還沒有消失在南極洲的地平線後面。
站在小山山頂,放眼望去,視野可達三十到三十五海裡以外,出現在我們眼前的景色是: 後面,伸展着自由流動的大海,夾帶着為數衆多的其他浮動冰山,其中幾座最近剛剛堆積在岸邊附近,使海岸變得幾乎無法靠近了。
西面,是地形起伏十分劇烈的陸地,一望無際。
東面,廣闊無垠的大海沐浴着它。
我們是在一個大島嶼上還是在南極大陸上,這個問題尚無法解決。
蘭·蓋伊船長用航海望遠鏡向東方更仔細地了望,他覺得隐約可見幾處模糊的輪廓,在海面薄霧中朦朦胧胧顯現出來。
“你們看,”他說道。
水手長和我,相繼接過望遠鏡,仔細了望。
“我覺得,”赫利格利說,“那邊好像是海岸……” “我也這麼想,”我答道。
“這肯定是一個海峽,漂浮的冰山就是穿過這個海峽把我們帶到這裡來的。
”蘭·蓋伊船長作出結論說。
“是一個海峽,”水手長補充道,”水流沿海峽先是從北向南走,然後再從南向北走……” “如此說來,海峽将南極大陸一分為二了?……”我問道。
“這是毫無疑問的,”蘭·蓋伊船長回答道。
“啊!如果我們的‘哈勒布雷納’号還在,該多麼好!”赫利格利大叫起來。
是的……乘坐雙桅船——甚至就搭乘這冰山也好,現在冰山就像遇險失去操縱的船隻一般停在岸邊——我們本來還可以北上幾百海裡……說不定可以直到大浮冰……說不定可以直到極圈……說不定可以直到最近的陸地!……可是現在,我們隻有一艘不堪一擊的小艇,最多容納十一、二個人,而我們一共是二十三個人!…… 我們隻好下山返回岸邊,回到營地,把帳篷搬運到岸上,采取過冬的各種措施。
看來客觀情況将迫使我們在這裡過冬了。
毋庸贅言,地上絲毫沒有人類的足迹,也沒有任何有人居住的遺迹。
這塊土地,最新的地圖上稱之為“尚未探查的地區”。
現在看來,可以肯定,“珍妮”号的幸存者并不曾踏上這塊土地。
我還要補充一句,不僅是他們,任何人都不曾涉足這裡。
所以,在這一海岸上,德克·彼得斯恐怕還是不會找到阿瑟·皮姆的蹤迹。
還有一點,可以證明,就是這一帶僅有的動物見了我們,毫不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