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迷霧之中
關燈
小
中
大
的高度。
而濃霧遠遠超過這個高度。
我估計,恐怕要到比冰山高出五十杜瓦茲左右的地方才能重見光明。
到晚上八時左右,半濃縮的迷霧已經相當緻密,以緻你邁步向前時感到有一種阻力。
仿佛空氣的組成已經改變,要從氣态變成固态一般。
這時,我不由得想起紮拉爾島的怪現象,那奇異的流水,水分子服從着一種特殊的凝聚力…… 想分辨出濃霧對羅盤是否有某種作用,是不可能的。
我知道,氣象學家早已研究過這個問題,他們認為可以肯定,這種作用對磁針沒有任何影響。
我還要補充一句,自從我們将南極抛在身後以來,羅盤的指示已經無法相信。
估計我們正向磁極前進。
羅盤接近磁極,已經完全失去控制。
所以,已無法确定冰山的方向。
雖然那時節太陽還沒有降到地平線以下,但是到晚上九時,這一海域已沉浸在相當深沉的黑暗之中。
蘭·蓋伊船長要了解是否所有的人都已回到營房,以防他們發生任何意外,進行點名。
每個人,叫到名字時答應,然後便回到帳篷内自己的鋪位上去。
帳篷内提燈被霧氣籠罩着,發出微弱的光芒,甚至完全沒有光亮了。
叫到混血兒的名字,水手長用他那洪亮的聲音又重複了數次。
沒人答應。
這是唯一點名不到的人。
赫利格利等了幾分鐘。
德克·彼得斯沒有出現。
他仍留在小艇邊麼?很可能。
但是毫無用處,這種大霧天氣,小艇沒有被搶走的危險。
“誰都整天沒有看見德克·彼得斯麼?……”蘭·蓋伊船長問道。
“誰都沒看見,”水手長回答。
“午飯時也沒見麼?……” “沒有,船長。
可是他大概已經沒有幹糧了。
” “那麼,他可能遭到不幸了?……” “不要擔心!”水手長高聲說道,“在這裡,德克·彼得斯是如魚得水。
在迷霧之中,他也不會比一隻極熊更不适宜!頭一次他已經撿了一條命……這第二次他也會死裡逃生的!” 我任憑水手長信口開河。
混血兒離群索居的原因,我心裡一清二楚。
即使德克·彼得斯執意不應——水手長的喊聲他應該聽得到——,也根本不可能去尋找他的蹤迹。
這一夜,我相信,沒有一個人——大概恩迪科特除外——能夠入睡。
帳篷裡缺少氧氣,感到氣悶。
而且,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有一種特殊的感覺,一種奇異的預感在心中翻騰。
仿佛我們的處境就要發生變化,也許好轉,也許惡化——假如還能比現在更加惡劣的話。
一夜過去,平安無事。
清晨六時,每人都走出帳篷,呼吸比較清新的空氣。
氣象狀況與前一天相同,漫天大霧濃度異常。
可以看到氣壓表重又上升——上升得太快了,真的,這種升高不可靠。
水銀柱指示着30.2法寸(767毫米)。
這不自從“哈勒布雷納”号越過極圈以來,水銀柱達到的最高數字。
其他的迹象也顯露出來,我們必須予以重視。
風力加大——自我們越過南極後,這是南風了——,不久就變成了疾風,用水手們的行話來說,這叫“縮帆風”。
氣流掃過空間,外面的聲音聽得更真切些了。
九點左右,冰山突然摘掉了它的霧氣睡帽。
景物變化之神速,簡直無法描述!在更短的時間内,一根魔棒也創造不出更成功的奇迹!頃刻間,直到最遙遠的天際,晴空如洗。
大海被傾斜的陽光照亮,重又出現在我們面前。
太陽隻比海面高出幾度了。
波濤洶湧,雪白的浪花翻騰,蕩滌着我們冰山的底部。
在風和水流的雙重作用下,我們的冰山以浮動山巒的高速度向東北東方向漂流而去。
“陸地!” 從移動小島的頂峰傳來這一聲呼喊。
我們擡頭望去,隻見在冰塊的頂巅,現出德克·彼得斯的身影,手伸向北方。
混血兒沒有弄鍺。
陸地!這一次……是真的!……這是陸地,在三四海裡開外的地方,展現出遙遠的烏黑的山峰。
上午十點和中午進行了兩次測量,得到的結果是: 緯度:南緯86度12分。
經度:東經114度17分。
冰山位于越過南極将近4度的地方。
我們的雙桅船本來循“珍妮”号的航路走,走的是西經。
現在我們已經走到東經來了。
而濃霧遠遠超過這個高度。
我估計,恐怕要到比冰山高出五十杜瓦茲左右的地方才能重見光明。
到晚上八時左右,半濃縮的迷霧已經相當緻密,以緻你邁步向前時感到有一種阻力。
仿佛空氣的組成已經改變,要從氣态變成固态一般。
這時,我不由得想起紮拉爾島的怪現象,那奇異的流水,水分子服從着一種特殊的凝聚力…… 想分辨出濃霧對羅盤是否有某種作用,是不可能的。
我知道,氣象學家早已研究過這個問題,他們認為可以肯定,這種作用對磁針沒有任何影響。
我還要補充一句,自從我們将南極抛在身後以來,羅盤的指示已經無法相信。
估計我們正向磁極前進。
羅盤接近磁極,已經完全失去控制。
所以,已無法确定冰山的方向。
雖然那時節太陽還沒有降到地平線以下,但是到晚上九時,這一海域已沉浸在相當深沉的黑暗之中。
蘭·蓋伊船長要了解是否所有的人都已回到營房,以防他們發生任何意外,進行點名。
每個人,叫到名字時答應,然後便回到帳篷内自己的鋪位上去。
帳篷内提燈被霧氣籠罩着,發出微弱的光芒,甚至完全沒有光亮了。
叫到混血兒的名字,水手長用他那洪亮的聲音又重複了數次。
沒人答應。
這是唯一點名不到的人。
赫利格利等了幾分鐘。
德克·彼得斯沒有出現。
他仍留在小艇邊麼?很可能。
但是毫無用處,這種大霧天氣,小艇沒有被搶走的危險。
“誰都整天沒有看見德克·彼得斯麼?……”蘭·蓋伊船長問道。
“誰都沒看見,”水手長回答。
“午飯時也沒見麼?……” “沒有,船長。
可是他大概已經沒有幹糧了。
” “那麼,他可能遭到不幸了?……” “不要擔心!”水手長高聲說道,“在這裡,德克·彼得斯是如魚得水。
在迷霧之中,他也不會比一隻極熊更不适宜!頭一次他已經撿了一條命……這第二次他也會死裡逃生的!” 我任憑水手長信口開河。
混血兒離群索居的原因,我心裡一清二楚。
即使德克·彼得斯執意不應——水手長的喊聲他應該聽得到——,也根本不可能去尋找他的蹤迹。
這一夜,我相信,沒有一個人——大概恩迪科特除外——能夠入睡。
帳篷裡缺少氧氣,感到氣悶。
而且,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有一種特殊的感覺,一種奇異的預感在心中翻騰。
仿佛我們的處境就要發生變化,也許好轉,也許惡化——假如還能比現在更加惡劣的話。
一夜過去,平安無事。
清晨六時,每人都走出帳篷,呼吸比較清新的空氣。
氣象狀況與前一天相同,漫天大霧濃度異常。
可以看到氣壓表重又上升——上升得太快了,真的,這種升高不可靠。
水銀柱指示着30.2法寸(767毫米)。
這不自從“哈勒布雷納”号越過極圈以來,水銀柱達到的最高數字。
其他的迹象也顯露出來,我們必須予以重視。
風力加大——自我們越過南極後,這是南風了——,不久就變成了疾風,用水手們的行話來說,這叫“縮帆風”。
氣流掃過空間,外面的聲音聽得更真切些了。
九點左右,冰山突然摘掉了它的霧氣睡帽。
景物變化之神速,簡直無法描述!在更短的時間内,一根魔棒也創造不出更成功的奇迹!頃刻間,直到最遙遠的天際,晴空如洗。
大海被傾斜的陽光照亮,重又出現在我們面前。
太陽隻比海面高出幾度了。
波濤洶湧,雪白的浪花翻騰,蕩滌着我們冰山的底部。
在風和水流的雙重作用下,我們的冰山以浮動山巒的高速度向東北東方向漂流而去。
“陸地!” 從移動小島的頂峰傳來這一聲呼喊。
我們擡頭望去,隻見在冰塊的頂巅,現出德克·彼得斯的身影,手伸向北方。
混血兒沒有弄鍺。
陸地!這一次……是真的!……這是陸地,在三四海裡開外的地方,展現出遙遠的烏黑的山峰。
上午十點和中午進行了兩次測量,得到的結果是: 緯度:南緯86度12分。
經度:東經114度17分。
冰山位于越過南極将近4度的地方。
我們的雙桅船本來循“珍妮”号的航路走,走的是西經。
現在我們已經走到東經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