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夢幻中的聲音

關燈
是大腦混亂的緣故…… 我一躍跳下床來,推開艙室一扇窗子的護窗闆…… 我四下了望。

     雙桅船尾部空曠無人——隻有亨特,站在舵輪旁,眼睛盯着羅經櫃。

     我隻能再睡下。

    于是我再度上床。

    雖然耳邊仿佛又數次響起阿瑟·皮姆的名字,我仍然睡到清晨。

     待我起床時,夜間這段插曲留下的印象已極其模糊,轉瞬即逝,很快就消逝得無影無蹤了。

     蘭·蓋伊船長經常和我一起反複閱讀阿瑟·皮姆的自述。

    ——請注意,我說的是反複閱讀——,仿佛這是“哈勒布雷納”号的航海日記。

    這一天,當我們又一次重讀的時候,我注意到在一月十日這個日期下,提到以下的事實: 下午,發生了一起事故,非常令人遺憾。

    而且恰巧是在我們正在航行的這部分海面上。

    一個原籍紐約的美國人,叫彼得·弗蘭登堡,是“珍妮”号船員中最優秀的水手之一,在兩片冰之間滑倒,失足落水,未能被救起。

     這是那次凄慘遠征的第一個犧牲者,此後還有多少人要列入不幸的雙桅船死難者名單之中呢? 這時蘭·蓋伊船長和我注意到,根據阿瑟·皮姆的說法,一月十日那天白天天氣奇寒,氣溫狀況反常,東北方向來的狂風持續不斷,雪雹交加。

     那時候,大浮冰高聳在遙遠的南天——這說明“珍妮”号當時還沒有從西方繞過大浮冰。

    根據阿瑟·皮姆的自述,“珍妮”号一月十四日才繞過大浮冰。

    “浮冰完全消失”的海洋一直伸展到天邊,水流時速半海裡。

    氣溫為華氏34度(攝氏零上1度11分),并迅速上升為華氏51度(攝氏零上10度56分)。

     這正是“哈勒布雷納”号此刻享受到的溫度。

    正如阿瑟·皮姆一樣,很可以說,“沒有一個人懷疑抵達南極的可能性!” 那一天,“珍妮”号船長測量結果是他們位于緯度81度21分、經度42度5分。

    這也正是我們船隻十二月二十日上午的所在位置,弧度隻差幾分。

    那麼,我們徑直向貝尼小島駛去,不出二十四小時,小島就會在望了。

     在這一海域航行過程中,沒有任何意外事件要向大家叙述。

    我們的船上沒有發生任何特殊事件,而“珍妮”号的日記,在一月十七日這個日期,卻記載着數起相當離奇的事情。

    最主要的一件事如下所述,它倒給阿瑟·皮姆及其夥伴德克·彼得斯提供了一個機會,以顯示他們的忠心耿耿和勇敢無畏。

     将近下午三點鐘,桅頂了望員辨認出一塊飄流的浮冰——這證明,在自由流動的海洋表面上又出現了冰塊。

    浮冰上歇息着一頭軀體極為龐大的野獸。

    威廉·蓋伊船長叫人在最大的艇上備好武器,阿瑟·皮姆、德克·彼得斯和“珍妮”号的大副上了小艇。

    這大副就是不幸的帕特森,我們在愛德華太子島與特裡斯坦達庫尼亞群島之間收容了他的屍體。

     野獸是一隻北極熊,最長部分有十五法尺,毛粗糙,“鬈曲而緻密”,全身雪白。

    鼻部呈圓形,與獒狗相似。

    連中數槍卻不倒地。

    然後這怪獸縱身躍入海中,朝小艇遊來。

    怪獸如果俯身上艇,小艇必然傾覆。

    德克·彼得斯猛撲上去,将短刀插入它的脊髓。

    大熊将混血兒卷走。

    人們扔下一根繩索,才幫助他回到艇上。

     人們把大熊拖到“珍妮”号甲闆上。

    除了軀體極為龐大以外,這獸倒也不見任何反常之處。

    可以将其歸入阿瑟·皮姆指出的南極區域怪異四足獸之列。

     閑話少叙,言歸正傳。

    還是回到我們的“哈勒布雷納”号上來吧。

     北風已停止,且一直不再吹來。

    隻靠水流使雙桅船向南移動。

     速度減慢,我們心情焦急,覺得這簡直難以忍受。

     終于,二十一日,測出方位為緯度82度50分,經度為42度20分。

     貝尼小島——如果存在的話——應該不遠了…… 是的!……這個小島果然存在……而且正在阿瑟·皮姆指出的位置上。

    将近傍晚六時,一個船員高聲叫喊,宣布左舷前方有一片陸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