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關燈
小
中
大
用繩索來作缰繩。
米歇爾-斯特羅哥夫和娜迪娅都沒有行李,一個是要趕時間,另一個身上帶的盤纏十分有限,因而他們兩個都想輕裝上路。
在這種條件下,湊巧馬車不能既載行李又載人,因為這種馬車隻适合兩個人乘坐,馬車夫除外。
馬車夫一般坐在他的狹長的凳上,用一種不可思議的辦法來保持平衡。
馬車每隔一段就換一個馬車夫,第一個駕車的馬車夫和那些馬匹一樣來自西伯利亞,也一樣一頭蓬松的頭發散落在前額上,頭上戴着一頂邊沿卷起的帽子,身上紮着紅腰帶,衣服上鑲着交叉的飾邊,紐扣上還印着皇室的标記。
這個馬車夫一邊走到馬匹前,一邊對車上的乘客投以極其驚詫的目光,沒有行李!要是有行李,他又該把行李堆到哪裡去呢?他們看上去比較寒酸,因而馬車夫顯然有些瞧不起他們。
“嘿,你們這對烏鴉。
”他說,也不在意别人是否聽到他的話,“烏鴉們,每俄裡6戈比。
” “不,是一對鷹。
”米歇爾說,他很懂馬車夫的行話,“是鷹,聽見了嗎,每俄裡九戈比,還加上小費。
” 馬車夫聽到後馬上愉快地打響了馬鞭。
在俄羅斯車夫們的行話裡,烏鴉指那些吝啬鬼和窮人。
這些人到驿站隻肯出每俄裡兩三個戈比的價;而鷹是指那些不在乎花錢的人,更不用說慷慨的小費了。
所以烏鴉不能要求飛得像鷹一樣快。
娜迪娅和米歇爾很快在車上坐好了,随身帶的盒子裡放着一些食品,以備他們路途耽擱而不能及時到達下一個驿站時食用。
驿站是國家管轄的,因此設施供給都很舒适。
車頂蓋被拉上了,因為這時熱得讓人受不了。
12點時,馬車在三匹馬的牽引下離開了白爾姆,身後揚起一陣灰塵。
車夫駕馭馬匹快速奔馳的技術真有些讓車上的人驚訝,如果換了别的乘客,既不是俄羅斯人又不是西伯利亞人的話,對這種駕車的方式會很不習慣的。
領頭馬比其他的馬個頭大一些,它一直不停地穩步奔跑,不管是上坡還是下坡步伐都很均勻。
其他兩匹馬好像隻知道一個勁地飛奔,雖然行進中偶爾也會不協調地騰越兩下,然而馬車夫從來不去碰它們,隻打響驚馬的馬鞭催促馬匹趕路。
但是他用了很多好詞語,卻也濫用曆法上那些聖人們的名字來稱贊他的牲口們。
當馬匹溫順地盡職盡責的時候,用來做僵繩的繩子似乎對這些精神飽滿的馬匹沒什麼作用,但馬車夫用沙啞的聲音喊:“‘那普拉沃’,往右走,‘那來沃’往左走!”這些話似乎比缰繩和馬籠頭都更管用。
車夫根據情況用的這些愛稱聽起來多麼親切! “繼續往前走,小鴿子!”馬車夫會說,“往前飛,美麗的小燕子!飛起來,我的小信鴿!待在左邊,我的老兄!快,小老弟,呆在右邊!” 但一旦步伐慢下來,這些牲口們馬上就會遭到車夫的侮辱責罵。
它們很有靈性,似乎能聽懂其中的含義。
“走呀,讨厭的蝸牛!該死,這麼慢!你這該死的懶富生,我要活活把你烘死!你這烏龜!” 總之,不管是不是由于這種趕車的方法,馬車一路以每小時12到14英裡的速度前進。
與其說這要求車夫要有強壯的手臂,倒不如說要有一副力氣足的嗓門。
米歇爾-斯特羅哥夫已經習慣了這種車以及這種旅行的方式,不論是搖晃還是颠簸都不影響他。
他知道俄羅斯的車夫從不設法去避開路上偶爾碰上的石頭、坑窪或倒下的樹木或溝坎。
他已習慣了這一切,但娜迪娅有可能在車颠簸時碰傷,但她不會叫苦。
有一陣子娜迪娅一言不發,可能這時她心裡隻有那一個念頭,抵達她此行的目的地。
她說:“我算了一下,從白爾姆到葉卡特琳堡有300俄裡對嗎?哥哥。
” “很正确,娜迪娅。
”米歇爾回答,“如果我們到了葉卡特琳堡,我們就已經在烏拉爾山那面的山腳下了。
” “翻過山脈要多長時間?” “48小時,因為我們會日夜兼程趕路。
”他又加上一句,“娜迪娅,我說是日夜兼程,因為我一刻也不能停留,必須中途不休息地朝伊爾庫次克前進。
” “我不會耽擱你,哥哥,一小時也不會耽擱,我們就這樣日夜兼程地趕路好了。
” “那麼,娜迪娅,隻要鞑靼人入侵後道路還通暢,我們20天就可以趕到。
” “你以前經曆過這樣的行程嗎?”娜迪娅問。
“經曆過很多次。
” “冬天,我們本可以走得更快更安全,不是嗎?” “是的,快得多,但你也會多受些風雪霜凍之苦。
” “這沒什麼,冬天是俄羅斯的朋友。
” “是的,娜迪娅。
但一個人要有多麼好的體格才經受得住這樣的友誼呀!西伯利亞平原上的氣溫有時會降到零下40多度,我曾碰到過這樣的惡劣的情況!我身上雖然穿着鹿皮大衣,但冷氣都鑽到心裡去
米歇爾-斯特羅哥夫和娜迪娅都沒有行李,一個是要趕時間,另一個身上帶的盤纏十分有限,因而他們兩個都想輕裝上路。
在這種條件下,湊巧馬車不能既載行李又載人,因為這種馬車隻适合兩個人乘坐,馬車夫除外。
馬車夫一般坐在他的狹長的凳上,用一種不可思議的辦法來保持平衡。
馬車每隔一段就換一個馬車夫,第一個駕車的馬車夫和那些馬匹一樣來自西伯利亞,也一樣一頭蓬松的頭發散落在前額上,頭上戴着一頂邊沿卷起的帽子,身上紮着紅腰帶,衣服上鑲着交叉的飾邊,紐扣上還印着皇室的标記。
這個馬車夫一邊走到馬匹前,一邊對車上的乘客投以極其驚詫的目光,沒有行李!要是有行李,他又該把行李堆到哪裡去呢?他們看上去比較寒酸,因而馬車夫顯然有些瞧不起他們。
“嘿,你們這對烏鴉。
”他說,也不在意别人是否聽到他的話,“烏鴉們,每俄裡6戈比。
” “不,是一對鷹。
”米歇爾說,他很懂馬車夫的行話,“是鷹,聽見了嗎,每俄裡九戈比,還加上小費。
” 馬車夫聽到後馬上愉快地打響了馬鞭。
在俄羅斯車夫們的行話裡,烏鴉指那些吝啬鬼和窮人。
這些人到驿站隻肯出每俄裡兩三個戈比的價;而鷹是指那些不在乎花錢的人,更不用說慷慨的小費了。
所以烏鴉不能要求飛得像鷹一樣快。
娜迪娅和米歇爾很快在車上坐好了,随身帶的盒子裡放着一些食品,以備他們路途耽擱而不能及時到達下一個驿站時食用。
驿站是國家管轄的,因此設施供給都很舒适。
車頂蓋被拉上了,因為這時熱得讓人受不了。
12點時,馬車在三匹馬的牽引下離開了白爾姆,身後揚起一陣灰塵。
車夫駕馭馬匹快速奔馳的技術真有些讓車上的人驚訝,如果換了别的乘客,既不是俄羅斯人又不是西伯利亞人的話,對這種駕車的方式會很不習慣的。
領頭馬比其他的馬個頭大一些,它一直不停地穩步奔跑,不管是上坡還是下坡步伐都很均勻。
其他兩匹馬好像隻知道一個勁地飛奔,雖然行進中偶爾也會不協調地騰越兩下,然而馬車夫從來不去碰它們,隻打響驚馬的馬鞭催促馬匹趕路。
但是他用了很多好詞語,卻也濫用曆法上那些聖人們的名字來稱贊他的牲口們。
當馬匹溫順地盡職盡責的時候,用來做僵繩的繩子似乎對這些精神飽滿的馬匹沒什麼作用,但馬車夫用沙啞的聲音喊:“‘那普拉沃’,往右走,‘那來沃’往左走!”這些話似乎比缰繩和馬籠頭都更管用。
車夫根據情況用的這些愛稱聽起來多麼親切! “繼續往前走,小鴿子!”馬車夫會說,“往前飛,美麗的小燕子!飛起來,我的小信鴿!待在左邊,我的老兄!快,小老弟,呆在右邊!” 但一旦步伐慢下來,這些牲口們馬上就會遭到車夫的侮辱責罵。
它們很有靈性,似乎能聽懂其中的含義。
“走呀,讨厭的蝸牛!該死,這麼慢!你這該死的懶富生,我要活活把你烘死!你這烏龜!” 總之,不管是不是由于這種趕車的方法,馬車一路以每小時12到14英裡的速度前進。
與其說這要求車夫要有強壯的手臂,倒不如說要有一副力氣足的嗓門。
米歇爾-斯特羅哥夫已經習慣了這種車以及這種旅行的方式,不論是搖晃還是颠簸都不影響他。
他知道俄羅斯的車夫從不設法去避開路上偶爾碰上的石頭、坑窪或倒下的樹木或溝坎。
他已習慣了這一切,但娜迪娅有可能在車颠簸時碰傷,但她不會叫苦。
有一陣子娜迪娅一言不發,可能這時她心裡隻有那一個念頭,抵達她此行的目的地。
她說:“我算了一下,從白爾姆到葉卡特琳堡有300俄裡對嗎?哥哥。
” “很正确,娜迪娅。
”米歇爾回答,“如果我們到了葉卡特琳堡,我們就已經在烏拉爾山那面的山腳下了。
” “翻過山脈要多長時間?” “48小時,因為我們會日夜兼程趕路。
”他又加上一句,“娜迪娅,我說是日夜兼程,因為我一刻也不能停留,必須中途不休息地朝伊爾庫次克前進。
” “我不會耽擱你,哥哥,一小時也不會耽擱,我們就這樣日夜兼程地趕路好了。
” “那麼,娜迪娅,隻要鞑靼人入侵後道路還通暢,我們20天就可以趕到。
” “你以前經曆過這樣的行程嗎?”娜迪娅問。
“經曆過很多次。
” “冬天,我們本可以走得更快更安全,不是嗎?” “是的,快得多,但你也會多受些風雪霜凍之苦。
” “這沒什麼,冬天是俄羅斯的朋友。
” “是的,娜迪娅。
但一個人要有多麼好的體格才經受得住這樣的友誼呀!西伯利亞平原上的氣溫有時會降到零下40多度,我曾碰到過這樣的惡劣的情況!我身上雖然穿着鹿皮大衣,但冷氣都鑽到心裡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