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馬蒂亞斯·桑道夫伯爵
關燈
小
中
大
朋友們,無不對此交口稱贊。
過去,在阿爾特納克城堡裡,有歡聲、笑語,熱鬧激動。
德蘭斯瓦尼亞的獵人們,總愛登上喀爾巴阡山脈的這座峻嶺,彙集狩獵。
桑道夫伯爵生性好鬥,在政治舞台上無從施展,隻得借危險的大型圍獵,來驅散内心的郁悶。
他置身時局之外,卻密切關注着形勢的發展。
他要麼學習。
要麼享受财富所允許的輕松安逸,似乎安于這種生活。
那時,伯爵夫人蕾娜-桑道夫尚還健在。
她是阿特爾納克城堡聚會的靈魂。
可就在這故事發生的前十五個月,年輕貌美的她不幸暴斃,隻留下一個小女兒,現在剛滿兩歲。
桑道夫伯爵遭受這突至的打擊,變得落落寡歡,無所慰藉。
城堡也就此沉寂、荒蕪了。
從那一天起,沉痛君臨,它的主人過着一種形同隐修的生活。
他全副生命傾注在女兒身上,這個孩子,由管家的妻子羅絲娜-郎代克照料着。
這位年輕賢良的女人,全心全意地養育着伯爵的唯一繼承人,像是她再世的母親。
在他夫人去世的頭幾個月裡,伯爵寸步不離城堡。
他靜思冥想,生活在昔日的回憶中。
随之,他想到了自己的祖國,她在歐洲所處的屈辱地位,才慢慢地從悲痛中振作起來。
其實,一八五九年爆發的法意戰争①,已經給予奧匈帝國的強盛以可怕的一擊。
①1859年4月,法意對奧宣戰,最後,奧軍戰敗,被迫撤出輪巴底,退守威尼斯。
這一擊并未完結,七年之後,也就是一八六六年,薩多瓦之戰①更是一記重創。
戰争不僅使奧地利喪失了它在意大利的屬地,還令它淪為德國的附屬國。
這樣一個戰敗國,竟仍然妄圖奴制匈牙利。
匈牙利人的憤慨再也無法壓抑,他們的民族尊嚴受到了侮辱。
對他們來說,即使居斯托紮和利薩之戰②的勝利,也無法為薩多瓦的戰敗雪恥。
①1866年,普魯士對奧宣戰,薩多瓦為捷克西部一市鎮,普軍在此大敗意軍,戰争結果,奧大敗,普魯士基本統一了德意志。
②居斯托紮,意大利一市鎮,1866年,奧于此擊敗意大利。
利薩,南斯拉夫一海島,1866年,奧于此海戰擊敗意大利。
第二年,桑道夫伯爵仔細地研究了政治形勢,認為發動一場獨立運動将可能成功。
行動的時刻來到了。
就在這一年——一八六七年的五月三日,伯爵擁抱了自己的女兒,将她托付給羅絲娜-郎代克精心照料,便離開了阿爾特納克城堡,動身前往佩斯。
在那兒,他與朋友們和獨立運動的擁護者建立了聯系,進行了初步的部署;而後,又過了幾天,他來到特裡埃斯特,靜候事變。
那兒将成為起義的指揮中心。
集中在伯爵手中的情報将從那兒散發到各地。
在這座城市裡,密謀起義的首領或許還不太受懷疑,可以比較完全,尤其是比較自由地采取行動,便于把這場愛國主義事業成功地進行到底。
在特裡埃斯特,桑道夫伯爵有兩個最知心的朋友,和他懷着同樣的抱負,決心追随伯爵,将獨立運動進行到底。
一個是拉蒂斯拉-紮特馬爾,一個是埃蒂安-巴托裡教授,他們都是名門出身的馬紮爾人,比桑道夫年長十多歲,幾乎沒什麼财産。
紮特馬爾從多瑙河彼岸裡帕多川的一個小莊園獲取一點微薄的收入;巴托裡僅靠在特裡埃斯特教授物理維生。
紮特馬爾的住所,就是薩卡尼和齊羅納剛剛在阿克道托大街上辨識出的那座,——這是幢簡樸的屋舍,桑道夫伯爵離開自己的城堡之後,也就是說直到預計的起義結束之前的這段時期,紮特馬爾把此房交給他使用。
這房裡唯一一個人隻有五十五歲的匈牙利人鮑立克,他像桑道夫自己的管家郎代克一樣,對主人忠心耿耿。
埃蒂安-巴托裡教授在斯特拉鎮大街擁有一幢同樣不起眼的住房,幾乎和紮特馬爾伯爵的房子位于同一街區。
就在這所屋子裡,伴着他的夫人和當時八歲的兒子,巴托裡消磨了他的一生。
巴托裡教授原是十六世紀德蘭斯瓦尼亞王國馬紮爾親王的後裔。
後來由于家族的分枝日趨繁雜,這種親緣關系便逐漸疏遠而失去聯系,難怪人們感到驚奇,布拉迪斯拉發科學院的一個普通教授竟是王室的後裔。
盡管帶着這種難堪,巴托裡仍是位一流的學者;雖然離群索居,卻還成就卓然。
他就像作繭自縛的春蠶,默默無聞,克己為人。
然而,由于他毫不掩藏自己的政治主張,終于有一天被迫辭職,從此,靠着患難中他妻子的全力支持,成為特裡埃斯
過去,在阿爾特納克城堡裡,有歡聲、笑語,熱鬧激動。
德蘭斯瓦尼亞的獵人們,總愛登上喀爾巴阡山脈的這座峻嶺,彙集狩獵。
桑道夫伯爵生性好鬥,在政治舞台上無從施展,隻得借危險的大型圍獵,來驅散内心的郁悶。
他置身時局之外,卻密切關注着形勢的發展。
他要麼學習。
要麼享受财富所允許的輕松安逸,似乎安于這種生活。
那時,伯爵夫人蕾娜-桑道夫尚還健在。
她是阿特爾納克城堡聚會的靈魂。
可就在這故事發生的前十五個月,年輕貌美的她不幸暴斃,隻留下一個小女兒,現在剛滿兩歲。
桑道夫伯爵遭受這突至的打擊,變得落落寡歡,無所慰藉。
城堡也就此沉寂、荒蕪了。
從那一天起,沉痛君臨,它的主人過着一種形同隐修的生活。
他全副生命傾注在女兒身上,這個孩子,由管家的妻子羅絲娜-郎代克照料着。
這位年輕賢良的女人,全心全意地養育着伯爵的唯一繼承人,像是她再世的母親。
在他夫人去世的頭幾個月裡,伯爵寸步不離城堡。
他靜思冥想,生活在昔日的回憶中。
随之,他想到了自己的祖國,她在歐洲所處的屈辱地位,才慢慢地從悲痛中振作起來。
其實,一八五九年爆發的法意戰争①,已經給予奧匈帝國的強盛以可怕的一擊。
①1859年4月,法意對奧宣戰,最後,奧軍戰敗,被迫撤出輪巴底,退守威尼斯。
這一擊并未完結,七年之後,也就是一八六六年,薩多瓦之戰①更是一記重創。
戰争不僅使奧地利喪失了它在意大利的屬地,還令它淪為德國的附屬國。
這樣一個戰敗國,竟仍然妄圖奴制匈牙利。
匈牙利人的憤慨再也無法壓抑,他們的民族尊嚴受到了侮辱。
對他們來說,即使居斯托紮和利薩之戰②的勝利,也無法為薩多瓦的戰敗雪恥。
①1866年,普魯士對奧宣戰,薩多瓦為捷克西部一市鎮,普軍在此大敗意軍,戰争結果,奧大敗,普魯士基本統一了德意志。
②居斯托紮,意大利一市鎮,1866年,奧于此擊敗意大利。
利薩,南斯拉夫一海島,1866年,奧于此海戰擊敗意大利。
第二年,桑道夫伯爵仔細地研究了政治形勢,認為發動一場獨立運動将可能成功。
行動的時刻來到了。
就在這一年——一八六七年的五月三日,伯爵擁抱了自己的女兒,将她托付給羅絲娜-郎代克精心照料,便離開了阿爾特納克城堡,動身前往佩斯。
在那兒,他與朋友們和獨立運動的擁護者建立了聯系,進行了初步的部署;而後,又過了幾天,他來到特裡埃斯特,靜候事變。
那兒将成為起義的指揮中心。
集中在伯爵手中的情報将從那兒散發到各地。
在這座城市裡,密謀起義的首領或許還不太受懷疑,可以比較完全,尤其是比較自由地采取行動,便于把這場愛國主義事業成功地進行到底。
在特裡埃斯特,桑道夫伯爵有兩個最知心的朋友,和他懷着同樣的抱負,決心追随伯爵,将獨立運動進行到底。
一個是拉蒂斯拉-紮特馬爾,一個是埃蒂安-巴托裡教授,他們都是名門出身的馬紮爾人,比桑道夫年長十多歲,幾乎沒什麼财産。
紮特馬爾從多瑙河彼岸裡帕多川的一個小莊園獲取一點微薄的收入;巴托裡僅靠在特裡埃斯特教授物理維生。
紮特馬爾的住所,就是薩卡尼和齊羅納剛剛在阿克道托大街上辨識出的那座,——這是幢簡樸的屋舍,桑道夫伯爵離開自己的城堡之後,也就是說直到預計的起義結束之前的這段時期,紮特馬爾把此房交給他使用。
這房裡唯一一個人隻有五十五歲的匈牙利人鮑立克,他像桑道夫自己的管家郎代克一樣,對主人忠心耿耿。
埃蒂安-巴托裡教授在斯特拉鎮大街擁有一幢同樣不起眼的住房,幾乎和紮特馬爾伯爵的房子位于同一街區。
就在這所屋子裡,伴着他的夫人和當時八歲的兒子,巴托裡消磨了他的一生。
巴托裡教授原是十六世紀德蘭斯瓦尼亞王國馬紮爾親王的後裔。
後來由于家族的分枝日趨繁雜,這種親緣關系便逐漸疏遠而失去聯系,難怪人們感到驚奇,布拉迪斯拉發科學院的一個普通教授竟是王室的後裔。
盡管帶着這種難堪,巴托裡仍是位一流的學者;雖然離群索居,卻還成就卓然。
他就像作繭自縛的春蠶,默默無聞,克己為人。
然而,由于他毫不掩藏自己的政治主張,終于有一天被迫辭職,從此,靠着患難中他妻子的全力支持,成為特裡埃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