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喬遷新居
關燈
小
中
大
這個岩洞,不但光線充足,而且溫暖如春,确實是一個理想的住所。
為數不多的加利亞居民全都可以在這裡安頓下來。
除人而外,上尉的兩匹馬和其它一定數量的牲畜也可在這裡安全過冬——但願那漫長的冬天會有結束的時候。
大家很快就弄清楚,在這個大岩洞的四周,有二十幾條密如蛛網的地道,這些地道一直伸展到很遠的地方,而且都很溫暖,好象山中有許多“毛細管”把熱量傳遍四面八方。
因此,隻要火山不停止活動,無論外面的氣溫降到怎樣的程度,加利亞人在這樣深的地下,是可以高枕無憂、逍遙自在的。
正如鐵馬什夫伯爵所說,他們乘多布裡納号環遊加利亞海時,除這個火山外,并未發現其它的火山。
要是加利亞内部的熱量隻通過這一個火山口向外排放,那麼這座火山的活動将可延續幾個世紀而不會停息。
必須抓緊時間搬遷,一分一秒也不能放松。
趁着多布裡納号尚能航行之際,趕緊回到古爾比島去,把島上的居民和牲畜遷移到這兒來,把糧食和飼料也搬過來,以便在這個“溫暖之鄉”——用這個名稱來稱呼它是再恰當不過了——長期定居下來。
小艇當天就回到了古爾比島。
第二天,搬遷工作就開始了。
這次到那邊去過冬必須作長期打算,各方面都要考慮周到。
已經到來的冬天可能會長得不得了,甚至比地球兩極的半年冬天和黑夜還要長得多。
因為在加利亞這個星球上,究竟什麼時候才會冰消雪融、冬去春來,誰也說不上來。
更确切地說,誰也不知道它在什麼時候經過遠日點,開始它接近太陽的回程。
而且,它究竟是否在沿着一條橢圓形軌道運動,終有一天要回到太陽附近來,也很難說呢! 上尉塞爾瓦達克把他們的最新發現告訴了大家。
當他提到“溫暖之鄉”這個名稱時,小尼娜和西班牙人都情不自禁地歡呼了起來。
上帝把人間的事情安排得這樣美好,大家都由衷地對此表示感謝。
此後三天,多布裡納号在古爾比島和“溫暖之鄉”之間來回跑了三趟。
首先,把剛剛收割下來的飼料和糧食運了過去。
這些飼料和糧食就放在地道的盡頭儲藏起來。
3月15日,他們又把五十來隻牛、羊、豬運了過去,以便将來用于繁殖。
所餘牲畜,不久就會凍死,所以将盡量宰殺,好在天氣這樣冷,長期存放是沒有問題的。
這些大量的儲備,足可保證他們度過一定的歲月,至少對目前這一點人來說,短期内是不會鬧糧荒的。
至于飲水問題,那也很好解決。
當然,這裡指的是淡水。
不過談水永遠也不會缺。
古爾比島上溪流縱橫,還有蓄水池。
夏天當然不愁沒有水;但即使是冬天也不成問題。
海水一結冰,鹽分便會消失,更是取之不盡了。
當大家都在古爾比島為搬遷而緊張地忙碌時,塞爾瓦達克上尉、鐵馬什夫伯爵和普羅科普二副也在忙着整理“溫暖之鄉”的新居。
時間越來越緊迫。
已經結起的冰,即使在正午的陽光下也不會融化了。
必須趕在大海封凍之前,把東西全部搬完,免得日後從冰面上搬運就相當艱難了。
新居的發掘工作做得十分出色。
大家又發現了一些新的地道。
這個山洞簡直象是一個巨大的蜂巢,周圍的“蜂房”密密麻麻。
辛勤的蜜蜂,即那些終日奔忙的加利亞人們,可以在這裡找到寬敞的住房,享受舒适的環境。
大家給這些密如蛛網的地道起了個名字,把它叫做“尼娜蜂巢”。
除精心安置外,塞爾瓦達克等人首先想到的是如何把熔岩中的熱量利用于日常生活。
他們把細小的岩流引到指定的地方,把多布裡納号上的炊具拿來,利用熔岩的熱量給大家做飯。
這樣,烹調名師莫歇爾便可在這别具一格的爐竈上大顯身手了。
“嗨!”本一佐夫風趣地說,“要是舊大陸家家戶戶都用這種不花分文的玩意兒來做飯,那該是多大的進步!” 塞爾瓦達克把那個大岩洞作為公共活動場所,裡面放了從多布裡納号和古爾比島的茅屋裡搬來的家具。
大家還把多布裡納号上的布機取下來,放在四周的地洞裡,以備各種用途。
船上的那個小圖書館,藏有不少法文和俄文圖書,當然也搬了來,放在大廳裡。
航海圖則挂在石壁上。
我們在前面已經說過
為數不多的加利亞居民全都可以在這裡安頓下來。
除人而外,上尉的兩匹馬和其它一定數量的牲畜也可在這裡安全過冬——但願那漫長的冬天會有結束的時候。
大家很快就弄清楚,在這個大岩洞的四周,有二十幾條密如蛛網的地道,這些地道一直伸展到很遠的地方,而且都很溫暖,好象山中有許多“毛細管”把熱量傳遍四面八方。
因此,隻要火山不停止活動,無論外面的氣溫降到怎樣的程度,加利亞人在這樣深的地下,是可以高枕無憂、逍遙自在的。
正如鐵馬什夫伯爵所說,他們乘多布裡納号環遊加利亞海時,除這個火山外,并未發現其它的火山。
要是加利亞内部的熱量隻通過這一個火山口向外排放,那麼這座火山的活動将可延續幾個世紀而不會停息。
必須抓緊時間搬遷,一分一秒也不能放松。
趁着多布裡納号尚能航行之際,趕緊回到古爾比島去,把島上的居民和牲畜遷移到這兒來,把糧食和飼料也搬過來,以便在這個“溫暖之鄉”——用這個名稱來稱呼它是再恰當不過了——長期定居下來。
小艇當天就回到了古爾比島。
第二天,搬遷工作就開始了。
這次到那邊去過冬必須作長期打算,各方面都要考慮周到。
已經到來的冬天可能會長得不得了,甚至比地球兩極的半年冬天和黑夜還要長得多。
因為在加利亞這個星球上,究竟什麼時候才會冰消雪融、冬去春來,誰也說不上來。
更确切地說,誰也不知道它在什麼時候經過遠日點,開始它接近太陽的回程。
而且,它究竟是否在沿着一條橢圓形軌道運動,終有一天要回到太陽附近來,也很難說呢! 上尉塞爾瓦達克把他們的最新發現告訴了大家。
當他提到“溫暖之鄉”這個名稱時,小尼娜和西班牙人都情不自禁地歡呼了起來。
上帝把人間的事情安排得這樣美好,大家都由衷地對此表示感謝。
此後三天,多布裡納号在古爾比島和“溫暖之鄉”之間來回跑了三趟。
首先,把剛剛收割下來的飼料和糧食運了過去。
這些飼料和糧食就放在地道的盡頭儲藏起來。
3月15日,他們又把五十來隻牛、羊、豬運了過去,以便将來用于繁殖。
所餘牲畜,不久就會凍死,所以将盡量宰殺,好在天氣這樣冷,長期存放是沒有問題的。
這些大量的儲備,足可保證他們度過一定的歲月,至少對目前這一點人來說,短期内是不會鬧糧荒的。
至于飲水問題,那也很好解決。
當然,這裡指的是淡水。
不過談水永遠也不會缺。
古爾比島上溪流縱橫,還有蓄水池。
夏天當然不愁沒有水;但即使是冬天也不成問題。
海水一結冰,鹽分便會消失,更是取之不盡了。
當大家都在古爾比島為搬遷而緊張地忙碌時,塞爾瓦達克上尉、鐵馬什夫伯爵和普羅科普二副也在忙着整理“溫暖之鄉”的新居。
時間越來越緊迫。
已經結起的冰,即使在正午的陽光下也不會融化了。
必須趕在大海封凍之前,把東西全部搬完,免得日後從冰面上搬運就相當艱難了。
新居的發掘工作做得十分出色。
大家又發現了一些新的地道。
這個山洞簡直象是一個巨大的蜂巢,周圍的“蜂房”密密麻麻。
辛勤的蜜蜂,即那些終日奔忙的加利亞人們,可以在這裡找到寬敞的住房,享受舒适的環境。
大家給這些密如蛛網的地道起了個名字,把它叫做“尼娜蜂巢”。
除精心安置外,塞爾瓦達克等人首先想到的是如何把熔岩中的熱量利用于日常生活。
他們把細小的岩流引到指定的地方,把多布裡納号上的炊具拿來,利用熔岩的熱量給大家做飯。
這樣,烹調名師莫歇爾便可在這别具一格的爐竈上大顯身手了。
“嗨!”本一佐夫風趣地說,“要是舊大陸家家戶戶都用這種不花分文的玩意兒來做飯,那該是多大的進步!” 塞爾瓦達克把那個大岩洞作為公共活動場所,裡面放了從多布裡納号和古爾比島的茅屋裡搬來的家具。
大家還把多布裡納号上的布機取下來,放在四周的地洞裡,以備各種用途。
船上的那個小圖書館,藏有不少法文和俄文圖書,當然也搬了來,放在大廳裡。
航海圖則挂在石壁上。
我們在前面已經說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