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準備過冬

關燈
使他們不得不從奧蘭原先所在的緯度上繞過去。

    到了那邊後,他們看到了一座高山,山頂正冒着濃煙。

    顯然,那滾滾濃煙已被熾熱的火光或岩漿所代替,這火光如今映紅了南邊的天際和夜空的雲朵。

     “你說得很對,上尉。

    ”普羅科普說。

    “是的,是火山,我們明天就去看看。

    ” 他們立即踏上了歸途。

    回到那間茅屋後,他們将明天的打算隻對鐵馬什夫伯爵講了講。

     “我同你們一起去。

    ”伯爵說。

    “咱們可以乘多布裡納号去。

    ” “我看不必動用多布裡納号。

    ”普羅科普說。

    “天氣這樣好,三十多公裡的路程乘小艇去便完全可以了。

    ” “那就随你們的便吧。

    ”鐵馬什夫伯爵說。

     同許多豪華的雙桅機帆遊樂船一樣,多布裡納号上也配備了一條行速很快的小艇。

    其螺旋槳由一個功率很大的小鍋爐帶動。

    普羅科普覺得,由于登陸地點不明,還是乘輕便的小艇去為好,屆時可以在小海灣裡自由自在地尋找登陸地點。

     第二天,3月11日,小艇裝上多布裡納号剩下的煤,載着他們三人離開了謝利夫港。

    本一佐夫對他們這次火山之行一無所知,見他們匆匆離去,大為驚訝。

    不過,他現在可以擔任代理總督,在島上行使全權,這對他倒是一件十分榮耀的事。

     三十公裡路程,他們隻用了不到三小時便到了。

    海岬的頂端火光沖天,熔岩大量地從火山口噴發出來。

    這熊熊大火是不是加利亞從地球上帶來的氧氣同這些噴射物混合後形成的?否則這座火山會不會象月亮上的火山一樣,本身目有氧氣來源? 小艇沿着海岸尋找登陸點。

    半小時後,終于找到一個很小的海灣,海灣為群山環抱,是一個理想的避風港,将來多布裡納号和漢沙号也可在這裡停靠。

     小艇在一個地方靠了岸。

    不遠處的山那邊,從火山口噴出的熔岩沿着山坡傾入大海。

    塞爾瓦達克他們一上岸。

    便感到這裡的氣溫明顯高于别處。

    看來上尉這些天來所苦惱的問題終于可以解決了。

    隻要能在附近找到一個較大的岩洞,讓大家住進去,就不愁無法度過漫長的嚴冬了。

     他們在山腳下,山坡上到處尋找,敏捷地認一個山岩跳到另一個山岩。

    腳下碰到的岩石,毫無例外,都是六面棱柱形結構,似乎整個加利亞都是由這種岩石形成的。

     天公不負苦心人。

    在一座頂端象塔尖一樣直沖雲霄的大山岩後面,山腰上忽然出現了一個洞口,潤口離海平面約二十米左右。

    洞内似乎有一條曲拆的地道,他們立即鑽了進去。

     洞内黑黝黝的,他們隻好沿着石壁,摸索前進。

    熔岩噴湧時發出的雷鳴聲,這裡聽得十分清晰,可見這條地道距火山口不遠。

    他們最擔心的是,灼熱的石壁,突然橫亘在他們面前,使他們無法繼續前進。

     但塞爾瓦達克信心十足,毫不動搖,這種精神也深深感染了伯爵和普羅科普。

     “往前走!”他叫道。

    “我們隻有尋求特殊的辦法來對付這特殊的環境!這裡有現成的‘火爐’。

    大自然為我們提供了意想不到的優越條件。

    天呀!可以不用燒柴,無須花任何代價!” 地道裡的溫度至少有15℃。

    他們把手放在石壁上,感到石壁相當燙手。

    似乎這種岩石是由某種金屬構成的,可以傳熱。

     “你們看到沒有,”塞爾瓦達克說。

    “這玩意兒可是個極好的傳熱器呢!” 不久,前方明亮起來,接着是一個很大的洞袕。

    洞内溫度很高,但人完全可以呆得住。

     在如此深的地洞裡,哪裡來的亮光和這樣高的溫度呢?這是因為在岩流傾瀉而下、面向大海的山坡上,有一個洞口,地洞裡的光和熱便是從這個洞口傳進來的。

    人們站在這裡,簡直象是站在幾昂洞口觀看尼亞膽拉瀑布一樣。

    所不同的是,從這個洞口看到的瀑布不是一條水流,而是一條火流。

     “啊,謝天謝地!”塞爾瓦達克如釋重負地叫道,“這真是一個絕妙的去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