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兩位英國軍官
關燈
小
中
大
是根據太陽升起一次為一天來确定的,因此不管這一天是長還是短,你們應該繼續領原來的薪饷。
我們英國是個富有的國家,不在乎這點錢。
” “謝謝長官,”十位士兵同聲說道。
皮姆于是轉向奧利方少校。
奧利方少校看看這位下級軍官問道: “你的第二項要求是什麼?” “長官,”皮姆說,“如今白天的時間已經縮短一半,我們應該吃兩餐,還是仍舊吃四餐?” 少校考慮了一會兒,向準将點了點頭,那意思是說,下士是一個很有頭腦的人。
随後,他對這位下士說: “我們軍隊裡的規章制度,不應該因外界的變化而有所改變。
你們每天仍舊吃四餐好了,可以一個半小時吃一次。
我們英國是個富有的國家,不用管自然界發生的變化。
” “謝謝長官,”十位士兵大聲回答說。
随後,他們在下士的帶領下,轉過身,邁着整齊的步伐,退出了準将的房間。
對于眼下的尴尬處境,他們把希望完全寄托在英國會上是非常對的,因為英國是決不會抛棄他們的。
不過,他們焦急期待的援救人員至今尚未來到,這大概是因為英國目前正忙于一件重大的事情。
但也可能是住在北邊的人,不知道南邊發生的事情。
不過,按照舊曆計算,自從去年12月31日夜間發生大變動以來,四十九天已經過去了,卻一艘英國船也沒有來到。
這一帶海岸原是世界上最繁忙的海域之一,現在卻一隻船影也見不到。
對于這種情況,島上的英國人仍舊若無其事,沒有一點煩惱和憂愁的樣子。
大家都象在常一樣,守在自己的崗位上。
準将和少校也常常去檢閱士兵的隊伍。
這種安閑的日子,他們過得十分稱心,眼見得一天天胖了起來。
總之,他們在這個小島上過得很舒适。
兩位軍官由于彼此的性格和情趣十分相投,在各方面都配合得很好。
況且這些英國人隻要一離開本國,便會感到自由自在,用不着再象他們在國内時那樣,總是裝扮成一副道貌岸然的樣子。
對于那些失蹤的官兵,他們的心中倒也有一種懷念之情,不過也僅僅是懷念而已。
災害發生之前,他們原來是一千一百九十五人,如今隻卻有十三人了,就是說一千一百八十二人已經不知去向。
這件事,他們已寫在報告上。
上面說過,這些英國人所占的這個小島,原是一座大山,海拔二千四百米。
看來這個小島是這一帶海面唯一可以立腳的地方了。
但也不盡然。
南邊二十公裡的海面上還有一個類似的小島。
該島可能是上述那座大山的餘脈沉入海底後形成的。
這個島上有沒有人居住?或者說,災害發生後,有沒有人逃到那裡去安生?這是兩位軍官在下棋的間隙時時考慮的問題。
他們對該島十分重視,一天,天氣晴朗,他們倆乘了那條小船,越過海面,去走了一趟,在那裡呆了一天半之後方才回來。
他們到那裡去是受人道主義的驅使還是出于其它目的?誰也無法知道。
他們倆獨往獨來。
回來後,對那裡的情況一直守口如瓶,連皮姆下士也沒告訴。
雖然如此,皮姆下土仍從一些迹象中看出,他們對這次小島之行是滿意的。
奧利方少校還起草了一封信,信寫好後,由莫爾菲準将簽了名,井蓋了第三十三團的圖章,打算一有船從此經過,更請他們捎走。
信封上寫的地址是。
聯合王國 海軍大臣 費爾法克斯海軍上将 可是附近的海面上始終沒有船隻出現,直到2月18日,那封信仍未發出。
這天早晨,莫爾菲準将醒來後問奧利方少校: “今天是我們英國人的大喜日子。
” “是的,今天是國王陛下的誕辰。
” “我覺得,”莫爾菲準将又說,“我們目前的環境雖然很特殊,但仍應舉行一點慶祝儀式。
” “我也這樣想。
”奧利方少校說。
“國王陛下至今未派人來,一定有什麼道理。
” “是的。
” “
我們英國是個富有的國家,不在乎這點錢。
” “謝謝長官,”十位士兵同聲說道。
皮姆于是轉向奧利方少校。
奧利方少校看看這位下級軍官問道: “你的第二項要求是什麼?” “長官,”皮姆說,“如今白天的時間已經縮短一半,我們應該吃兩餐,還是仍舊吃四餐?” 少校考慮了一會兒,向準将點了點頭,那意思是說,下士是一個很有頭腦的人。
随後,他對這位下士說: “我們軍隊裡的規章制度,不應該因外界的變化而有所改變。
你們每天仍舊吃四餐好了,可以一個半小時吃一次。
我們英國是個富有的國家,不用管自然界發生的變化。
” “謝謝長官,”十位士兵大聲回答說。
随後,他們在下士的帶領下,轉過身,邁着整齊的步伐,退出了準将的房間。
對于眼下的尴尬處境,他們把希望完全寄托在英國會上是非常對的,因為英國是決不會抛棄他們的。
不過,他們焦急期待的援救人員至今尚未來到,這大概是因為英國目前正忙于一件重大的事情。
但也可能是住在北邊的人,不知道南邊發生的事情。
不過,按照舊曆計算,自從去年12月31日夜間發生大變動以來,四十九天已經過去了,卻一艘英國船也沒有來到。
這一帶海岸原是世界上最繁忙的海域之一,現在卻一隻船影也見不到。
對于這種情況,島上的英國人仍舊若無其事,沒有一點煩惱和憂愁的樣子。
大家都象在常一樣,守在自己的崗位上。
準将和少校也常常去檢閱士兵的隊伍。
這種安閑的日子,他們過得十分稱心,眼見得一天天胖了起來。
總之,他們在這個小島上過得很舒适。
兩位軍官由于彼此的性格和情趣十分相投,在各方面都配合得很好。
況且這些英國人隻要一離開本國,便會感到自由自在,用不着再象他們在國内時那樣,總是裝扮成一副道貌岸然的樣子。
對于那些失蹤的官兵,他們的心中倒也有一種懷念之情,不過也僅僅是懷念而已。
災害發生之前,他們原來是一千一百九十五人,如今隻卻有十三人了,就是說一千一百八十二人已經不知去向。
這件事,他們已寫在報告上。
上面說過,這些英國人所占的這個小島,原是一座大山,海拔二千四百米。
看來這個小島是這一帶海面唯一可以立腳的地方了。
但也不盡然。
南邊二十公裡的海面上還有一個類似的小島。
該島可能是上述那座大山的餘脈沉入海底後形成的。
這個島上有沒有人居住?或者說,災害發生後,有沒有人逃到那裡去安生?這是兩位軍官在下棋的間隙時時考慮的問題。
他們對該島十分重視,一天,天氣晴朗,他們倆乘了那條小船,越過海面,去走了一趟,在那裡呆了一天半之後方才回來。
他們到那裡去是受人道主義的驅使還是出于其它目的?誰也無法知道。
他們倆獨往獨來。
回來後,對那裡的情況一直守口如瓶,連皮姆下士也沒告訴。
雖然如此,皮姆下土仍從一些迹象中看出,他們對這次小島之行是滿意的。
奧利方少校還起草了一封信,信寫好後,由莫爾菲準将簽了名,井蓋了第三十三團的圖章,打算一有船從此經過,更請他們捎走。
信封上寫的地址是。
聯合王國 海軍大臣 費爾法克斯海軍上将 可是附近的海面上始終沒有船隻出現,直到2月18日,那封信仍未發出。
這天早晨,莫爾菲準将醒來後問奧利方少校: “今天是我們英國人的大喜日子。
” “是的,今天是國王陛下的誕辰。
” “我覺得,”莫爾菲準将又說,“我們目前的環境雖然很特殊,但仍應舉行一點慶祝儀式。
” “我也這樣想。
”奧利方少校說。
“國王陛下至今未派人來,一定有什麼道理。
” “是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