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馬紐艾爾·阿桑松先生最後的提醒
關燈
小
中
大
自從“讓”變成了“讓娜”,被從奧裡諾科河中救起的凱爾默上校的女兒再也不能繼續謊稱是馬夏爾中士的侄子的那一天起,雅克-艾洛赫就産生了一種特殊的感情,對此我們還用得着再多說嗎?
對這種感情的性質,讓娜是不可能不明白的。
她今年實際上已經22歲了,但穿上少年的衣服看上去也就十六七。
她能看出對方的心意也是再自然不過的事。
而被同伴稱為“對這類事情一竅不通”的熱爾曼-帕泰爾納,對雅克-艾洛赫思想感情的發展過程也看得很清楚。
他知道,如果去對同伴說:“雅克,你愛上讓娜-德-凱爾默小姐了”的話,等待自己的回答肯定是:“我可憐的朋友,你對這類事情一竅不通!” 為此,熱爾曼-帕泰爾納一直在尋找時機表明一下自己對這個問題的看法——哪怕隻是為了以自身為例來證明,不管是博物學家還是其他有學問的“某某家”,對于世上所聲稱的難以言傳的那種感情,并不是一竅不通! 至于馬夏爾中士,一路上接踵而來的事件讓他倒黴透了,秘密被戳穿,計劃泡了湯,本來掩飾得天衣無縫,該死的“秋巴斯科”一刮把什麼都毀了,他再也無法聲稱是讓-德-凱爾默的叔叔,因為男孩成了女孩,且跟他沒任何親屬關系。
想到這些,他會産生什麼念頭呢? 他心底是很窩火的——生自己的氣,生所有人的氣,刮風的時候本來可以防止讓掉到河裡去,事情發生後,他本來應該自己跳下去,而不是由另一個人把讓救上來。
這個雅克-艾洛赫幹嗎要幫忙呢?關他什麼事?可是,他又做了件好事,因為如果沒有他,他……不,她……肯定會沒命的。
當然了,可以相信事态不會進一步嚴重,秘密迄今都保守得很嚴。
馬夏爾觀察了讓娜的救命者一段時間,他的态度始終很有分寸,沒有任何可疑之處,但願當他和他的上校重新面對面時,上校不要指責他什麼。
可憐的馬夏爾中士! 一大早,讓就把他叫醒了:馬紐艾爾父子3人已經等在屋外了。
他們的兩名同胞一刻鐘之前從船上走出,幾乎同時趕到。
大家見面互緻早安。
雅克-艾洛赫說“加裡内塔”的修補工作進展順利,第二天就可出航了。
一行人随即朝橡膠園走去。
割膠工們也已經趕到工作地點了。
說是橡膠園,其實是一片很大的雜生林,隻是在割膠的季節把其中的橡膠樹标出來而已。
說“割膠”也并不是去砍,而是“擠汁”,在樹皮上劃個口子,就和澳大利亞某些地區采集多汁樹木的汁液方法一樣。
割膠工們開始忙碌起來的時候,馬紐艾爾帶領着客人們走進了蔽日的橡膠林。
來客中最好奇,對此項活動最感興趣的一個——還能是誰呢?當然是博物學家熱爾曼-帕泰爾納。
他要湊上前去仔細看個明白,熱心的專員則是有問必答。
采膠的方法再簡單不過了。
首先,每名工人手握一把鋒利異常的小斧,把分配給他的以“台”為單位的一百來棵橡膠樹的樹皮上都劃出數道口子。
“切口的數目有什麼限制嗎?”熱爾曼-帕泰爾納問。
“4條到12條,要看樹幹的粗細而定,”馬紐艾爾先生說,“切口的技術是大有講究的,在樹皮上劃的深度要恰到好處。
” “那麼說,”熱爾曼-帕泰爾納說,“這不應比做截肢,而應比做放血。
” 口子切好之後,汁液就順着樹幹流入了一個小罐子,罐子的位置安放得十分巧妙,可以一滴不廢地把汁液全部接入其中。
“樹汁能流多長時間?”熱爾曼-帕泰爾納問。
“6到7天。
”馬紐艾爾答道。
雅克-艾洛赫和同伴們在橡膠林裡轉了大半個上午,馬夏爾中士打了個貼切的比方,說割膠工們的舉動就仿佛在酒桶上鑽洞取酒一般。
700株橡膠樹接受了“靜脈切開放血”似的手術,保證了又一次橡膠大豐收。
大家趕回主人家吃午飯。
饑腸辘辘的衆人吃得格外盡興,馬紐艾爾的兩個兒子帶人到附近林子裡打獵,獵物由他們的母親監督烹調,味道美極了。
由兩名工人早上在奧裡諾科河邊釣上或射中的魚也鮮嫩可口。
農場上出産的水果和蔬菜也讓人百吃不厭,尤其是年年豐收的菠蘿。
熱爾曼-帕泰爾納參觀了
她今年實際上已經22歲了,但穿上少年的衣服看上去也就十六七。
她能看出對方的心意也是再自然不過的事。
而被同伴稱為“對這類事情一竅不通”的熱爾曼-帕泰爾納,對雅克-艾洛赫思想感情的發展過程也看得很清楚。
他知道,如果去對同伴說:“雅克,你愛上讓娜-德-凱爾默小姐了”的話,等待自己的回答肯定是:“我可憐的朋友,你對這類事情一竅不通!” 為此,熱爾曼-帕泰爾納一直在尋找時機表明一下自己對這個問題的看法——哪怕隻是為了以自身為例來證明,不管是博物學家還是其他有學問的“某某家”,對于世上所聲稱的難以言傳的那種感情,并不是一竅不通! 至于馬夏爾中士,一路上接踵而來的事件讓他倒黴透了,秘密被戳穿,計劃泡了湯,本來掩飾得天衣無縫,該死的“秋巴斯科”一刮把什麼都毀了,他再也無法聲稱是讓-德-凱爾默的叔叔,因為男孩成了女孩,且跟他沒任何親屬關系。
想到這些,他會産生什麼念頭呢? 他心底是很窩火的——生自己的氣,生所有人的氣,刮風的時候本來可以防止讓掉到河裡去,事情發生後,他本來應該自己跳下去,而不是由另一個人把讓救上來。
這個雅克-艾洛赫幹嗎要幫忙呢?關他什麼事?可是,他又做了件好事,因為如果沒有他,他……不,她……肯定會沒命的。
當然了,可以相信事态不會進一步嚴重,秘密迄今都保守得很嚴。
馬夏爾觀察了讓娜的救命者一段時間,他的态度始終很有分寸,沒有任何可疑之處,但願當他和他的上校重新面對面時,上校不要指責他什麼。
可憐的馬夏爾中士! 一大早,讓就把他叫醒了:馬紐艾爾父子3人已經等在屋外了。
他們的兩名同胞一刻鐘之前從船上走出,幾乎同時趕到。
大家見面互緻早安。
雅克-艾洛赫說“加裡内塔”的修補工作進展順利,第二天就可出航了。
一行人随即朝橡膠園走去。
割膠工們也已經趕到工作地點了。
說是橡膠園,其實是一片很大的雜生林,隻是在割膠的季節把其中的橡膠樹标出來而已。
說“割膠”也并不是去砍,而是“擠汁”,在樹皮上劃個口子,就和澳大利亞某些地區采集多汁樹木的汁液方法一樣。
割膠工們開始忙碌起來的時候,馬紐艾爾帶領着客人們走進了蔽日的橡膠林。
來客中最好奇,對此項活動最感興趣的一個——還能是誰呢?當然是博物學家熱爾曼-帕泰爾納。
他要湊上前去仔細看個明白,熱心的專員則是有問必答。
采膠的方法再簡單不過了。
首先,每名工人手握一把鋒利異常的小斧,把分配給他的以“台”為單位的一百來棵橡膠樹的樹皮上都劃出數道口子。
“切口的數目有什麼限制嗎?”熱爾曼-帕泰爾納問。
“4條到12條,要看樹幹的粗細而定,”馬紐艾爾先生說,“切口的技術是大有講究的,在樹皮上劃的深度要恰到好處。
” “那麼說,”熱爾曼-帕泰爾納說,“這不應比做截肢,而應比做放血。
” 口子切好之後,汁液就順着樹幹流入了一個小罐子,罐子的位置安放得十分巧妙,可以一滴不廢地把汁液全部接入其中。
“樹汁能流多長時間?”熱爾曼-帕泰爾納問。
“6到7天。
”馬紐艾爾答道。
雅克-艾洛赫和同伴們在橡膠林裡轉了大半個上午,馬夏爾中士打了個貼切的比方,說割膠工們的舉動就仿佛在酒桶上鑽洞取酒一般。
700株橡膠樹接受了“靜脈切開放血”似的手術,保證了又一次橡膠大豐收。
大家趕回主人家吃午飯。
饑腸辘辘的衆人吃得格外盡興,馬紐艾爾的兩個兒子帶人到附近林子裡打獵,獵物由他們的母親監督烹調,味道美極了。
由兩名工人早上在奧裡諾科河邊釣上或射中的魚也鮮嫩可口。
農場上出産的水果和蔬菜也讓人百吃不厭,尤其是年年豐收的菠蘿。
熱爾曼-帕泰爾納參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