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在達納科的兩日停留
關燈
小
中
大
瓦爾戴斯使用,有了他們的幫忙,兩天就能解決問題。
上午7點。
陰天,但雲層很高,不會下雨,氣溫也較适宜,不超過27℃。
一行人穿過枝葉茂密的樹叢,朝離左岸約500米的村子走去。
馬紐艾爾-阿桑松、雅克-艾洛赫和讓走在前頭,後面跟着馬夏爾中士和熱爾曼-帕泰爾納。
他們腳下的路寬寬的,修整養護得很好。
一邊走着,一邊由專員向旅客們展示種植園豐富的出産。
芒果樹、檸檬樹、香蕉樹、可可樹、“木斧”科的棕榈樹——馬夏爾覺得這個名字起得十分恰當,一直延伸到河岸邊。
再過去是大片的豐産香蕉園、玉米田、木薯地、甘蔗林和煙葉場。
當然,不能忘了種植園的主角——大戟科的橡膠樹,以及頓加香豆矮木,結出的果實叫做“薩拉皮亞”。
馬紐艾爾先生不止一次地說: “如果你們的同胞再到這兒來重遊一番的話,他會看到達納科種植園發生了多麼巨大的變化,而我們的村子,也已經成為本地區最大的村莊之一。
” “比埃斯梅臘爾達還大嗎?”雅克-艾洛赫問道。
埃斯梅臘爾達是再往上遊去的一個地方。
“當然了,那個小鎮子已經被廢棄了,”專員答道,“而達納科正處于蓬勃發展之中,等你們到了埃斯梅臘爾達,你們自己會做出判斷的。
再者,馬裡基塔雷族印第安人勤勞而靈巧,你們看見就知道了,他們的房子比奧裡諾科河中遊馬坡尤人和皮亞羅阿人的房子舒适多了。
” “不過,”雅克-艾洛赫說,“我們在烏爾巴納的時候,認識了一個叫米拉巴爾的先生。
” “我知道我知道!”馬紐艾爾-阿桑松說,“他是提格拉牧場的主人,一人很有頭腦的人,我聽過不少對他的贊譽。
可是不管怎麼說,他的牧場永遠發展不成鎮子,而我們馬上就要到達的達納科村有一天卻會成為一個市鎮。
” 也許,專員對米拉巴爾先生有一點嫉妒。
“其實有什麼好嫉妒的呢?”雅克-艾洛赫心中暗想。
難怪馬紐艾爾-阿桑松淡起達納科村時那麼自豪,他說的倒是實際情況。
這時,村裡共有約50座房子,印第安人住處的慣常名稱“茅舍”對它們顯然是不合适的。
房子一座座都呈圓錐——圓柱形,屋頂鋪了厚厚的幾層棕榈葉,最上面還做了一個尖尖的吊墜裝飾品,房子的牆壁用枝條交纏得緊緊的,然後用泥灰漿塗抹,幹了以後裂得一道一道的,仿佛房子是磚砌的一樣。
房子前後各開了一扇門;裡面不是隻有一大間,而是中間一個日常活動室,兩這各有一間供家庭成員使用的卧室。
這對于一家男女老少雜居的印第安人來說實在是一大進步。
家具陳設方面亦是如此,雖然也仍是些衣櫃、桌子、闆凳、籃筐、吊床之類的基礎用品,但也已開始追求盡可能的舒适。
旅客們從村子裡一路走過,把達納科的男女居民都觀察了一番,因為這兒的婦女和兒童并不會在陌生人來臨時跑掉。
男人們相貌堂堂,體質強健,和從前那種隻在腰間纏塊布的裝束比起來,他們現在的模樣似乎少了很多“地方色彩”。
婦女們也一樣,從前,她們隻穿着一條圍裙,其上綴着玻璃珠,用一根珠串腰帶松松地系在胯上。
現在呢,村民們的裝束已經和混血或者開化了的印第安人沒什麼區别了,絲毫不會再讓人感到有失體面。
男人們大多穿着披風,婦女們也都裹得嚴嚴實實,隻有手臂和腿上一串串的镯子顯示出了她們的性别。
進村走了大約有一百步,專員帶着客人們向左拐去,兩分鐘後,他們停在了達納科最大的一座房子前。
這是一座兩倍于普通房屋,或者說是由兩座普通房屋并列連通而成的住宅。
建得很高大,有門有窗。
房子周圍築了一道枝條籬笆,其外又國了一圈栅欄,使房前形成了一個小院兒。
屋兩旁綠樹成蔭,各搭了一列草棚,放置農具或作為畜欄。
整個宅子的情形即如此。
客人們被引入了其中一間屋子的第一個房間。
馬紐艾爾-阿桑松的妻子也出來迎接,她是巴西印第安人與一名黑人婦女的混血。
主人的兩個兒子也在場,一個25歲,一個30歲,皮膚比他們父母淺淡一些,身強力壯,一副快活的神情。
雅克-艾洛赫及其同伴們受到了熱情接待。
主人全家都會講西班牙語,因此交談毫不費力。
“因為‘加裡内塔’要兩天才能修好,中士和他的侄子要在我們家住,”馬紐艾爾對妻子說,“你給他們準備一個房間,或者兩個,看他們的意思辦。
” “兩個,如果您方便的話。
”馬夏爾中士說。
“兩個,行啊,”專員說,“要是艾洛赫先生和他的朋友也願在這兒住的話……” “非常感謝,馬紐艾爾先生,”熱爾曼-帕泰爾納答道,“我們的船,‘莫裡切’,狀态好得很,我們不想麻煩您了,我們今晚就回船上睡。
” “随你們的便,先生們,”專員說,“你們在這兒住對我們沒什麼不便,但我們完全尊重
上午7點。
陰天,但雲層很高,不會下雨,氣溫也較适宜,不超過27℃。
一行人穿過枝葉茂密的樹叢,朝離左岸約500米的村子走去。
馬紐艾爾-阿桑松、雅克-艾洛赫和讓走在前頭,後面跟着馬夏爾中士和熱爾曼-帕泰爾納。
他們腳下的路寬寬的,修整養護得很好。
一邊走着,一邊由專員向旅客們展示種植園豐富的出産。
芒果樹、檸檬樹、香蕉樹、可可樹、“木斧”科的棕榈樹——馬夏爾覺得這個名字起得十分恰當,一直延伸到河岸邊。
再過去是大片的豐産香蕉園、玉米田、木薯地、甘蔗林和煙葉場。
當然,不能忘了種植園的主角——大戟科的橡膠樹,以及頓加香豆矮木,結出的果實叫做“薩拉皮亞”。
馬紐艾爾先生不止一次地說: “如果你們的同胞再到這兒來重遊一番的話,他會看到達納科種植園發生了多麼巨大的變化,而我們的村子,也已經成為本地區最大的村莊之一。
” “比埃斯梅臘爾達還大嗎?”雅克-艾洛赫問道。
埃斯梅臘爾達是再往上遊去的一個地方。
“當然了,那個小鎮子已經被廢棄了,”專員答道,“而達納科正處于蓬勃發展之中,等你們到了埃斯梅臘爾達,你們自己會做出判斷的。
再者,馬裡基塔雷族印第安人勤勞而靈巧,你們看見就知道了,他們的房子比奧裡諾科河中遊馬坡尤人和皮亞羅阿人的房子舒适多了。
” “不過,”雅克-艾洛赫說,“我們在烏爾巴納的時候,認識了一個叫米拉巴爾的先生。
” “我知道我知道!”馬紐艾爾-阿桑松說,“他是提格拉牧場的主人,一人很有頭腦的人,我聽過不少對他的贊譽。
可是不管怎麼說,他的牧場永遠發展不成鎮子,而我們馬上就要到達的達納科村有一天卻會成為一個市鎮。
” 也許,專員對米拉巴爾先生有一點嫉妒。
“其實有什麼好嫉妒的呢?”雅克-艾洛赫心中暗想。
難怪馬紐艾爾-阿桑松淡起達納科村時那麼自豪,他說的倒是實際情況。
這時,村裡共有約50座房子,印第安人住處的慣常名稱“茅舍”對它們顯然是不合适的。
房子一座座都呈圓錐——圓柱形,屋頂鋪了厚厚的幾層棕榈葉,最上面還做了一個尖尖的吊墜裝飾品,房子的牆壁用枝條交纏得緊緊的,然後用泥灰漿塗抹,幹了以後裂得一道一道的,仿佛房子是磚砌的一樣。
房子前後各開了一扇門;裡面不是隻有一大間,而是中間一個日常活動室,兩這各有一間供家庭成員使用的卧室。
這對于一家男女老少雜居的印第安人來說實在是一大進步。
家具陳設方面亦是如此,雖然也仍是些衣櫃、桌子、闆凳、籃筐、吊床之類的基礎用品,但也已開始追求盡可能的舒适。
旅客們從村子裡一路走過,把達納科的男女居民都觀察了一番,因為這兒的婦女和兒童并不會在陌生人來臨時跑掉。
男人們相貌堂堂,體質強健,和從前那種隻在腰間纏塊布的裝束比起來,他們現在的模樣似乎少了很多“地方色彩”。
婦女們也一樣,從前,她們隻穿着一條圍裙,其上綴着玻璃珠,用一根珠串腰帶松松地系在胯上。
現在呢,村民們的裝束已經和混血或者開化了的印第安人沒什麼區别了,絲毫不會再讓人感到有失體面。
男人們大多穿着披風,婦女們也都裹得嚴嚴實實,隻有手臂和腿上一串串的镯子顯示出了她們的性别。
進村走了大約有一百步,專員帶着客人們向左拐去,兩分鐘後,他們停在了達納科最大的一座房子前。
這是一座兩倍于普通房屋,或者說是由兩座普通房屋并列連通而成的住宅。
建得很高大,有門有窗。
房子周圍築了一道枝條籬笆,其外又國了一圈栅欄,使房前形成了一個小院兒。
屋兩旁綠樹成蔭,各搭了一列草棚,放置農具或作為畜欄。
整個宅子的情形即如此。
客人們被引入了其中一間屋子的第一個房間。
馬紐艾爾-阿桑松的妻子也出來迎接,她是巴西印第安人與一名黑人婦女的混血。
主人的兩個兒子也在場,一個25歲,一個30歲,皮膚比他們父母淺淡一些,身強力壯,一副快活的神情。
雅克-艾洛赫及其同伴們受到了熱情接待。
主人全家都會講西班牙語,因此交談毫不費力。
“因為‘加裡内塔’要兩天才能修好,中士和他的侄子要在我們家住,”馬紐艾爾對妻子說,“你給他們準備一個房間,或者兩個,看他們的意思辦。
” “兩個,如果您方便的話。
”馬夏爾中士說。
“兩個,行啊,”專員說,“要是艾洛赫先生和他的朋友也願在這兒住的話……” “非常感謝,馬紐艾爾先生,”熱爾曼-帕泰爾納答道,“我們的船,‘莫裡切’,狀态好得很,我們不想麻煩您了,我們今晚就回船上睡。
” “随你們的便,先生們,”專員說,“你們在這兒住對我們沒什麼不便,但我們完全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