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米蓋爾先生和他的兩名同事
關燈
小
中
大
水位。
這裡1月到5月是幹季,和雨季比較起來,水位差異是相當大的。
根據最新的普查結果,玻利瓦爾城的人口在1.1萬到1.3萬之間。
它與奧裡諾科河左岸的索雷達鎮形成了一個整體,從阿拉梅達廣場一直延伸到“幹狗”區,之所以有這麼一個奇怪的名字是因為該區的地勢比其他區都低,經常被突如其來的奧裡諾科河的漲潮所淹。
市内有一條穿越全市的大道,兩旁是公共建築,琳琅滿目的店鋪和帶頂棚的長廊。
一座頁岩質的小山包俯瞰着市區,房屋依山而建。
一座座農舍散布在郁郁蔥蔥的大樹下,由于水位的改變,潮漲潮落,在上下遊都形成了一些小型的湖泊。
碼頭上熙熙攘攘,來來往往的帆船、汽船顯示出此地河道的發達,而陸地運輸也毫不遜色。
所有這一切都叫人目不暇接,心曠神怡。
索雷達鎮通了鐵路,從而把玻利瓦爾城與委内瑞拉首都加拉加斯連接起來。
這極大地促進了牛皮、鹿皮、咖啡、棉花、靛青、可可和煙草出口的發展。
這是繼1840年在育魯阿烏裡谷發現并開采含金石英礦後,出口業的又一次長足進步。
所以,三位委内瑞拉地理學會的專家将去考察奧裡諾科河及其西南部兩支流的消息轟動了全國。
委内瑞拉人天生性格外向,活潑熱情,極易沖動。
報紙也參與進來,三條河流各有支持者。
廣大群衆的熱情也被點燃了。
仿佛再不為這幾條河流讨個公道的話,它們就要改道流往别國去了似的! 逆流而上的這次航程是否會有危險呢?是的,對于孤立無援的旅行者來說,危險是存在的。
這個關鍵問題似乎應由政府主動出面解決。
委内瑞拉有25萬軍隊,真正派上過用場的從未超出過十分之一,現在不正是時候嗎,應該撥給探險者們一支6000人的部隊,在它的總指揮部光是将軍就有7000人。
還沒算高級軍官。
反正在以介紹各國人文風情而聞名的埃利塞-萊克呂斯的地理書上是這麼寫的。
但是米蓋爾、費裡佩和瓦裡納斯并沒提出這些要求。
他們自己出資進行這次探險,旅伴則是到沿途兩岸去找當地的農民、平原人、船員和向導。
他們将完全像以往的探險者那樣行動。
何況他們的目的地是阿塔巴布和瓜維亞雷的彙合處聖費爾南多,等到了聖費爾南多他們就不再往前走了,因此不必太擔心受到印第安人的襲擊,因為印第安人的活動範圍還要往更上遊的方向去。
印第安部落是獨立的,極難管束,人們把該地區的一些屠殺和搶劫歸咎于他們也不是沒有道理,因為以前加勒比人居住在此的時候并沒發生過這種事。
在聖費爾南多的下遊,梅塔河河口處附近,但願他們不要遇上不守法紀的瓜依布人,也不要落到奎瓦人手裡,他們的兇殘是盡人皆知的,在哥輪比亞進行的一系列暗殺活動使他們臭名昭著,逃循到奧裡諾科河一帶。
一個月前,兩名法國人從玻利瓦爾城出發,他們溯奧裡諾科河而上,經過梅塔河河口,進入了奎瓦人和瓜依布人的地盤,此後就再沒聽到他們的下落,玻利瓦爾城的人都為他們捏着一把汗。
奧裡諾科河上遊地區确實極為可怕。
這麼偏遠的地區委内瑞拉政府也是鞭長莫及,當地沒有任何商業活動,是土著部落的天下。
河流以西以北的印第安人以農業為生,過着定居生活,民風還算溫和淳樸,但奧裡諾科大區草原上的印第安人可就不同了,他們毫無信義,殺人不眨眼,以搶劫為生,以擄掠為樂。
有沒有可能在将來的某一天管束住這些生性野蠻難馴的族類呢?對平原上的野獸不管用的方法,用在奧裡諾科河上遊平原的居民身上會生效嗎?一些勇敢的傳教士曾經做過嘗試,但收效甚微。
其中有一名法國人,原是海外傳教團成員,已經在上遊地區待了好幾年了。
他的勇氣和信仰得到回報了嗎?……他是否已經教化了這些野蠻之衆,使他們皈依了天主教?……此前的任何努力都未能打動他們那頑固不化的腦瓜,人們是否有理由相信,聖塔——胡安娜傳教地這名英勇的傳教士已經把這些印第安人吸引在了自己的周圍?…… 總的說來,米蓋爾和他的兩個同事是不會跑到羅賴馬高原這麼遠的地方去盲目冒險的。
不過若是為了地理事業的需要,他們也會毫不猶豫地繼續前行,去探尋奧裡諾科、瓜維亞雷或阿塔巴布的源頭。
他們的朋友們當然都希望源頭問題在三河交彙處就能解決,免得他們進一步冒險。
而且大部分人都認為這樣的探險對了解奧裡諾科河是有幫助的,它一路接納了300條支流的水源,行程2500公裡,在河口處,浩蕩的河水分别從50條支流彙入大西洋。
這裡1月到5月是幹季,和雨季比較起來,水位差異是相當大的。
根據最新的普查結果,玻利瓦爾城的人口在1.1萬到1.3萬之間。
它與奧裡諾科河左岸的索雷達鎮形成了一個整體,從阿拉梅達廣場一直延伸到“幹狗”區,之所以有這麼一個奇怪的名字是因為該區的地勢比其他區都低,經常被突如其來的奧裡諾科河的漲潮所淹。
市内有一條穿越全市的大道,兩旁是公共建築,琳琅滿目的店鋪和帶頂棚的長廊。
一座頁岩質的小山包俯瞰着市區,房屋依山而建。
一座座農舍散布在郁郁蔥蔥的大樹下,由于水位的改變,潮漲潮落,在上下遊都形成了一些小型的湖泊。
碼頭上熙熙攘攘,來來往往的帆船、汽船顯示出此地河道的發達,而陸地運輸也毫不遜色。
所有這一切都叫人目不暇接,心曠神怡。
索雷達鎮通了鐵路,從而把玻利瓦爾城與委内瑞拉首都加拉加斯連接起來。
這極大地促進了牛皮、鹿皮、咖啡、棉花、靛青、可可和煙草出口的發展。
這是繼1840年在育魯阿烏裡谷發現并開采含金石英礦後,出口業的又一次長足進步。
所以,三位委内瑞拉地理學會的專家将去考察奧裡諾科河及其西南部兩支流的消息轟動了全國。
委内瑞拉人天生性格外向,活潑熱情,極易沖動。
報紙也參與進來,三條河流各有支持者。
廣大群衆的熱情也被點燃了。
仿佛再不為這幾條河流讨個公道的話,它們就要改道流往别國去了似的! 逆流而上的這次航程是否會有危險呢?是的,對于孤立無援的旅行者來說,危險是存在的。
這個關鍵問題似乎應由政府主動出面解決。
委内瑞拉有25萬軍隊,真正派上過用場的從未超出過十分之一,現在不正是時候嗎,應該撥給探險者們一支6000人的部隊,在它的總指揮部光是将軍就有7000人。
還沒算高級軍官。
反正在以介紹各國人文風情而聞名的埃利塞-萊克呂斯的地理書上是這麼寫的。
但是米蓋爾、費裡佩和瓦裡納斯并沒提出這些要求。
他們自己出資進行這次探險,旅伴則是到沿途兩岸去找當地的農民、平原人、船員和向導。
他們将完全像以往的探險者那樣行動。
何況他們的目的地是阿塔巴布和瓜維亞雷的彙合處聖費爾南多,等到了聖費爾南多他們就不再往前走了,因此不必太擔心受到印第安人的襲擊,因為印第安人的活動範圍還要往更上遊的方向去。
印第安部落是獨立的,極難管束,人們把該地區的一些屠殺和搶劫歸咎于他們也不是沒有道理,因為以前加勒比人居住在此的時候并沒發生過這種事。
在聖費爾南多的下遊,梅塔河河口處附近,但願他們不要遇上不守法紀的瓜依布人,也不要落到奎瓦人手裡,他們的兇殘是盡人皆知的,在哥輪比亞進行的一系列暗殺活動使他們臭名昭著,逃循到奧裡諾科河一帶。
一個月前,兩名法國人從玻利瓦爾城出發,他們溯奧裡諾科河而上,經過梅塔河河口,進入了奎瓦人和瓜依布人的地盤,此後就再沒聽到他們的下落,玻利瓦爾城的人都為他們捏着一把汗。
奧裡諾科河上遊地區确實極為可怕。
這麼偏遠的地區委内瑞拉政府也是鞭長莫及,當地沒有任何商業活動,是土著部落的天下。
河流以西以北的印第安人以農業為生,過着定居生活,民風還算溫和淳樸,但奧裡諾科大區草原上的印第安人可就不同了,他們毫無信義,殺人不眨眼,以搶劫為生,以擄掠為樂。
有沒有可能在将來的某一天管束住這些生性野蠻難馴的族類呢?對平原上的野獸不管用的方法,用在奧裡諾科河上遊平原的居民身上會生效嗎?一些勇敢的傳教士曾經做過嘗試,但收效甚微。
其中有一名法國人,原是海外傳教團成員,已經在上遊地區待了好幾年了。
他的勇氣和信仰得到回報了嗎?……他是否已經教化了這些野蠻之衆,使他們皈依了天主教?……此前的任何努力都未能打動他們那頑固不化的腦瓜,人們是否有理由相信,聖塔——胡安娜傳教地這名英勇的傳教士已經把這些印第安人吸引在了自己的周圍?…… 總的說來,米蓋爾和他的兩個同事是不會跑到羅賴馬高原這麼遠的地方去盲目冒險的。
不過若是為了地理事業的需要,他們也會毫不猶豫地繼續前行,去探尋奧裡諾科、瓜維亞雷或阿塔巴布的源頭。
他們的朋友們當然都希望源頭問題在三河交彙處就能解決,免得他們進一步冒險。
而且大部分人都認為這樣的探險對了解奧裡諾科河是有幫助的,它一路接納了300條支流的水源,行程2500公裡,在河口處,浩蕩的河水分别從50條支流彙入大西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