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關燈
地知道,他隻有一條出路:把那些鑽石、金銀珠寶之類的财産集中起來,把它們帶到國外去。

    在亞曆山大港居住時,他有幾個絕對可靠的外國朋友。

    一切都辦得機智、謹慎、絕密周到。

    至于他們是哪國人,是幹什麼的,隻有總督自己才知道。

     用3隻象似西班牙酒壇的橡木桶,用兩層包皮,外用鐵箍釘紮。

    3隻木桶絕對秘密地送上了船,總督由鄒船長伴駕,終于踏上了艱險的征途。

    從開羅一直到亞曆山大港,一直有船跟蹤,其後似有盯梢監視。

     5天後,船到了拉塔基港。

    在那兒,卡米爾克選擇了阿勒坡栖身。

    現在,他住在叙利亞,從前的将軍阿勃達拉已成為聖-讓總督,在他的保護下,卡米爾克對他堂弟有什麼可在乎的呢?無論副國王有多麼膽大妄為,難道還敢在許勃裡莫宮廷管轄區内奈何卡米爾克嗎? 但1930年,穆罕默德-阿裡與土耳其宮廷的關系日趨破裂:否認對馬赫穆德的從屬關系,置叙利亞于埃及的統治之下,登上了土耳其帝國的君主寶座。

    這種想入非非,對野心勃勃的副國王并不過份,至于以什麼借口,那是水到渠成的問題。

     受阿裡代理人虐待的埃及農民,在阿勃達拉的保護下,紛紛逃到叙利亞。

    副國王阿裡要求引渡他們回國,聖-讓總督不同意,阿裡又要求土耳其宮廷授權以武力讨伐阿勃達拉。

    馬赫穆德國王開始答複:農民歸土耳其,不同意歸還給副國王。

    但時過不久,土耳其宮廷便同意了他的要求。

    此舉為的是安撫副國王,也是出于自身的利益。

     依普拉金率3萬2千人,22艘戰船,準備出征叙利亞,但霍亂的流行,延遲了他的行期。

    這就給卡米爾克有足夠的時間,思考埃及人在叙利亞登陸之後發生危險的種種對策。

     已接近暮年的他,飽經51年的滄桑,他早已失去往日的遐想,有的是,心灰意冷、疲憊不堪,隻求在阿勒坡這個甯靜的城市安度晚年,但樹欲靜則風不止。

     依普拉金即将侵犯叙利亞,此刻待在阿勒坡合适嗎?誠然,這次軍事行動就是針對聖-讓總督的,但當阿勃克拉占領以後,那野心勃勃的副國王能就此止步嗎?繼聖-讓之後,大馬士革、西頓、阿勒坡,這些城市能不令人擔心被依普拉金的部隊侵占嗎?此次,卡米爾克采取了果斷措施,别人咬牙切齒地恨的其實不是他,而是他的财産。

    他的堂弟早已虎視眈眈,千方百計想搶到他的财産,即使與副國王坐地分贓,他得其中一小部分,他也會照辦的,必須把這筆财寶埋藏起來。

    放在一個誰也發現不了的地方,不久,他擔心的事果真發生了。

    卡米爾克總督決定離開他如此眷戀的東方國度,與叙利亞絕對安全時,再取回财富定居于此。

     鄒船長,盡全力支持卡米爾克總督的計劃。

    并協助他安全實施,行動絕密,永遠不會被人發現。

    為此,買了一隻雙桅杆帆船,配備沒有任何聯系的,各不相同國籍船員若幹。

    橡木桶上船後,沒有任何人對此懷疑。

    4月13日,卡米爾克随雙桅杆帆船,由拉塔基港駛入大海。

     我們知道,他的目标是搜尋一座隻有他和船長才知道的小島。

    關鍵是讓所有船上的人均要迷失方向,弄不清船在何處,駛向何方?15個月來,船長就是這樣躁作的:航船時而西,時而東,進入地中海,又駛出地中海。

    忽而轉舵向北,驟然又回頭向南,它邀遊在古大陸的所有海洋上。

    當找到小島時,它已不在歐洲,可以絕對肯定的說,那無名号船,先後經曆了完全不同的地帶,截然不同的氣候,再優秀的水手,也無法弄清現在是什麼地方,船上裝有足夠幾年受用的給養,隻有在淡水場才靠岸、加滿淡水立即離開。

     前面提到,卡米爾克總督為探尋那合格的無名小島,已航行很久時間,他急切盼望找到小島,就在他準備沉沒那3木桶财寶的時候,小島終于出現了。

     這些有關埃及和叙利亞的曆史事件,在此提及是為了表明其故事是建立在堅實的曆史基礎上的。

    否則那故事情節的發展如此離奇,過于嚴肅的開場白會使讀者難以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