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關燈
第二章必須解釋的有關曆史事件 穆罕默德-阿裡①,這位在近年曆史上,曾是顯赫一時的土耳其總督。

    這裡要說的就是現代埃及的締造者與雙桅杆帆船上的那位“閣下”之間不愉快的關系。

     ①此人曾在奧斯曼帝國統治下的埃及的土耳其總督。

     那時,阿裡尚未借助于他兒子依普拉金的軍隊征服巴勒斯坦和叙利亞。

    這裡還是屬于馬赫穆德土耳其國王的管轄範圍。

    穆罕默德-阿裡與土耳其國王馬赫穆德非常要好,阿裡給土耳其國王實質性援助,為的是控制莫裡②,打消希臘這個小王國獨立的野心。

     ②莫裡是希臘版圖,是南端最大的一個島。

     幾年來,阿裡父子在他們管轄的領地,安分守己。

    但作為附屬國,充其量也隻不過是土耳其朝廷的臣民,怎能壓抑得住他們的野心。

    他們正尋找機會,準備割斷幾個世紀以來與土耳其的緊密關系。

     那時,埃及有一位世代相傳的富翁,他家财萬貫,顯赫有名。

    他住在開羅,名叫卡米爾克,他就是雙桅杆帆船船長尊稱的那位“閣下”。

     這位閣下頗有學識,對數學及實踐科學有極深的造詣,并極富于幻想。

    特别傾心于東方文明,盡管他是土生土長的埃及人,心卻向着土耳其。

    他深知馬赫穆德抵抗西歐侵略者的決心比阿裡大得多,所以他全心全意地投入戰鬥。

    他于1780年生于一個軍人家庭,20歲參加梯紮爾部隊,由于作戰英勇,很快晉升為軍官,當了地方總督。

    1799年,他冒着傾家蕩産、失去自由甚至流血犧牲的危險,英勇出擊拿破侖的軍隊。

    格雷伯爾、赫尼埃和拉諾。

    米哈等将軍都參加了那支法國遠征軍。

     在埃爾-阿裡斯戰役之後,他和土耳其人一起當了俘虜。

    但隻要他保證不再拿起武器抵抗法軍,是可以獲釋的。

    然而,他總想有一天會時來運轉,依靠他那無法令人相信的财寶鬥争到底。

    他意志堅韌、頑強、決不妥協。

    他終于逃跑了,在以後的兩個種族沖突中表現更為堅強。

     3月6日雅法陷落,他又成了俘虜,投降的條件是保證他們生命安全。

    在4千俘虜中,大多數是阿爾巴尼亞和阿赫諾特人。

    拿破侖對這群人感到十分棘手,然而他,無毒不丈夫,下令全部槍決。

     這可不象上次對待埃爾-阿裡斯戰役的俘虜,隻要許諾不再服役,便可獲釋回家,這次要全部處死。

    戰俘們倒在沙灘的血泊中。

    其中未擊中的人還以為得到寬恕,他們便跑向海岸,可還是遭遇死神。

     唯有卡米爾克卻虎口餘生。

    這要感謝那些心地善良的法國人,他們非常憎恨聳人聽聞的大屠殺,他們在夜間救了好幾個還活着的俘虜。

    一個商船上的水手救起了卡米爾克總督。

    他中了彈,傷勢很重,水手把他送到安全的地方,照顧他,為他治療。

     卡米爾克豈能忘記這救命之恩?決不會……他後來如何報答救命恩人,又是在什麼情況下報答的?這就是既真實而又離奇的故事的主線。

     三個月後,卡米爾克得以康複。

     此時,聖-讓總督已擊敗拿破侖的遠征軍。

    在大馬士革總督阿勒達拉的指揮下,土耳其部隊于4月4日也通過約旦;另一方面:西特涅-史密斯的英國艦船也開到叙利亞水域。

    因此,盡管拿破侖的幹将格雷貝午率茹諾師團在大搶爾山戰役中摧垮了土耳其人,當他再去威脅駐阿克的聖-讓時已太晚了。

    一支有萬餘人的救兵已到達,加之鼠疫的流行,5月20日,拿破侖決定撤兵。

     卡米爾克認為,他可以冒險回到叙利亞,但回到埃及,那早已混亂不堪的國度才是最大的冒險。

    必須耐心等待,為此他整整等了5年。

     在埃及,憑藉他的财産,他可以生活得很好。

    這期間,土耳其的政治舞台上出現了一個原為普通人家的兒子,嶄露頭角。

    1799年阿爾基爾戰役中,他英勇善戰,他唆使馬本裡克人造反,反對考斯赫夫的繼承人吉爾斯西德,終于在1806年取得叙勃裡木宮廷的同意,他自立為副國王。

     兩年前,梯劄爾去世,卡米爾克失去了保護人,他看到自己孤身一人,就不想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