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關燈
達爾隻有為數不多的房舍,有的坐落在隻能算作小道的道路兩旁,有的分散在附近的山丘上。

    這些房舍面向維斯特夫若赫達爾的狹窄河谷,背靠北部山丘。

    馬昂河就從山丘腳下流過。

    這些房舍組成一個莊園,這種莊園在當地是常見的,不是屬于一個地主就是屬于一家佃戶。

    房舍加在一起,如果稱不上市鎮,起碼也算是村莊。

    小教堂建于一八五五年,後部的圓室開有兩扇不大的彩畫玻璃窗,不遠處,四角形鐘樓挺立在樹叢中,整個教堂都是木頭結構的。

    流向馬昂河的各條溪水上架設着菱形結構的木橋,木頭接合處塞滿了長滿青苔的石塊。

    稍遠處以水流為動力的一二個簡陋的鋸木廠傳來吱吱嘎嘎的響聲。

    鋸木廠隻有兩個水輪,一個用來操縱鋸子,另一個用來帶動主軸或厚木闆。

    遠遠看去,教堂、鋸木廠、房舍、木屋全都沐浴在綠色的薄霧中,松柏覆蓋處呈灰暗色,桦樹覆蓋處則呈青綠色。

    這裡就是風光明媚的達爾山村。

    它的房舍秀麗别緻,有的牆上塗了柔和的顔色——嫩綠或粉紅色,有的塗了金黃或深紅的鮮豔色彩。

    桦樹皮屋頂上長着綠茵茵的小草―到了秋天還要将它割掉―而且還點綴着朵朵野花。

    這裡的一切都賞心悅目,可真是世上最迷人的地方。

    總而言之,達爾是在特勒瑪克,而特勒瑪克是在挪威,它的景色猶如瑞士,而且群山腳下還有幾千個峽灣,峽灣裡海浪在咆哮翻騰。

     特勒瑪克位于挪威的貝爾根與克裡斯蒂亞尼亞之間的大曲頸瓶地段的凸出部分,屬于巴斯貝爾省管轄,這兒有高山和冰川,恰似瑞士,又不是瑞士。

    它有北美壯觀的瀑布,可這裡并非北美。

    它的風光以及塗有顔色的房舍,成群結隊穿着古裝的居民,好象荷蘭的某些村鎮,然而這裡又不是荷蘭。

    特勒瑪克勝過它們,特勒瑪克就是特勒瑪克。

    它的自然美景也許是世間獨一無二的。

    作者愉快地訪問了這個地區,遇有機會他就乘坐騷站馬車遍遊各地。

    他得到的印象是此地景色迷人,充滿詩意,并且至今記憶猶新;為此,他打算在這個平凡的故事中多多加以描述。

    故事發生在一八六二年。

    當時挪威還沒有縱橫交錯的鐵路,不豪現在這樣可以從斯德哥爾摩經克裡斯蒂亞尼亞直達特隆赫姆。

    現在已有一條巨大的鐵路幹線把這兩個斯堪的納維亞國家連接在一起,雖然兩國沒有共同生活的習慣。

    坐火車雖比坐馬車快得多,但關在車廂裡的旅客卻失掉了觀賞古道兩旁奇異風光的機會,也不可能通過稀奇的哥達運河橫穿瑞典南部。

    哥達運河的汽船沿河閘節節上升,可達三百尺的高度。

    總之,旅客既不能觀賞特羅爾丹瀑布,也沒有機會在德拉芒、貢斯堡逗留,更看不到特勒瑪克的種種奇觀。

     在那個時代,鐵路還處在研究階段。

    約過二十年後才有可能在四十小時内從東海岸穿越斯堪的納維亞王國到達西海岸,如果再買上一張去斯匹次培根群島的來回票,則可直達北角。

     然而,正是那個時代,而且由來已久,達爾成了吸引國内外遊客的一個旅遊中心。

    國内遊客多數是克裡斯蒂亞尼亞的大學生。

    從達爾出發,遊客們可以漫遊特勒瑪克和阿爾當瑞整個地區,可以沿着維斯特弗若赫達爾河谷到達姆若斯湖和坦恩湖地區,可以沿河而上直達奇妙的容甘瀑布。

    當然,在這個山村裡隻有一家旅店;不過,旅店有四間客房,就可算是本地可以找到的最引人注目、最為舒适的同時也是最有聲望的旅店了。

    一句話,那就是漢森太太經營的旅店。

     紫紅的護牆闆下方嵌着牢固的花崗石,護牆闆下擺着幾條長凳。

    房梁和牆上的衫木闆随着歲月的流逝已經發硬,硬得連斧子也砍不動。

    橫疊在一起的粗制的梁柱之間,有個縫隙接合處,形如密封墊圈,上面的泥灰已長了青苔。

    這是冬天用來防止風雪往裡灌的。

    拼成人字形的室内天花闆上塗上了紅色和黑色,以烘托護牆闆較為柔和悅目的色調。

    在大廳的一角,圓形火爐的煙囪同廚房爐竈的煙囪相通。

    這邊,挂鐘正在上釉的寬大鐘盤上撥動着精工制作的時針,不斷地發出響亮的嘀嗒聲。

    那邊,一個粗大的黑色三角架旁,擺着一個褐色條紋的舊寫字台。

    在一塊小木闆上豎立着一個陶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