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第谷

關燈
晚上六點鐘,抛射體從離月球表面不到六十公裡的天空掠過南極。

    和經過北極時的距離相等。

    由此可見,一條精确的橢圓曲線已經顯露出來了。

     這時候,三位旅行家又重新回到了令人舒适的太陽光下。

    他們重新看到了這些從東向西緩緩移動的星星。

    三個人一起向發光的天體發出歡呼。

    随着光線一起來的是立即透過金屬牆壁的溫暖。

    窗玻璃又恢複了通常的透明性。

    窗玻璃上的冰層象施了魔法似的突然消失了。

    為了節約,煤氣燈馬上熄滅了。

    隻有制造空氣的裝置不得不和平時一樣消耗同樣數量的材料。

     “啊!這些溫暖的光線多麼好啊!”尼卻爾說。

    “月球人經過了一個漫長的夜晚,要懷着多麼焦急的心情等待白晝的天體出現啊!" “是的,”米歇爾·阿當一面回答,一面,也許可以這樣說吧,狠狠地吸了一口光彩奪目的以太,“光明和溫暖,一切生命都在這兒了。

    ” 這時候,抛射體底部微微離開月球表面,沿着一個相當平直的橢圓形軌道運行。

    在這裡,如果地球也“滿月”的話。

    巴比康和他的同伴們就能夠重新看到它。

    但是,它隐沒在太陽光的照射裡,根本看不到它。

    這時候,另外的景物引起了他們的注意,他們的望遠鏡可以把他們和月球南部地區景物的距離縮短到八分之一法裡。

    他們再也不離開他們的舷窗,他們把這個奇怪的大陸的一切詳細情況都一個一個地記錄下來了。

     多菲爾峰和萊布尼茨峰分别形成兩個幾乎一直伸展到南極的高山群。

    第一個高山群從南極伸展到東部緯度四十度線:第二個高山群從東方邊緣緯度七十五度線伸展到南極。

     在它們奇形怪狀的山脊上有許多塞基神父曾經提到過的耀眼的光幕。

    巴比康能夠比這位著名的羅馬天文學家更有把握地确定它們的性質。

     “這是雪!”他大聲說。

     “雪?”尼卻爾重複說。

     “是的,尼卻爾,是表面已經結了冰的雪。

    你瞧,它們的反光多麼亮啊。

    冷卻的熔岩不會産生這樣強烈的反光。

    這麼說,月球上一定有水,一定有空氣咯。

    雖然比我們所希望的要少得多,但是這個事實是不容懷疑的!” 是的,不容懷疑!而且,如果有一天巴比康重新回到地球,他的筆記将證明他在月面觀察中發現的這個重要事實。

     多菲爾峰和萊布尼茨峰聳立在一片平原中央,周圍是綿延不斷的環形山和環形壘。

    在環形山地區彙合的隻有這兩條山脈。

    相對地說.山勢并不陡峭,隻在這裡那裡留下去。

    個峻峭的山峰,其中的最高的山峰有七千六百零三米。

    但是抛射體從高空俯瞰着所有這一切,地勢的高低起伏都隐藏在這耀眼的光亮下看不見了。

    因此出現在這三位旅行家眼前的,仍然是我們常見的那種古老的月球景色,色彩單調,要麼是雪白,要麼是漆黑,沒有濃淡變化,這是因為在月球上光線不能擴散的緣故。

    盡管如此,這個荒蕪的世界,正因為它的景色是那樣奇特,仍然引起了他們的注意。

    他們仿佛在飓風吹送下,在這個混炖地區漫遊,眼望着一座座高山在他們腳下列隊後退,他們的視線一會兒窺探月坑,一會兒降入溝槽,一會兒又攀上壁壘,測探那些神秘的洞穴和裂隙去了。

    但是一點沒有植物的痕迹,也沒有城市的迹象,隻有一片·片地質層、一股股湧出的熔岩和一道道象一面頁大鏡子一樣反射着令人難以忍受的太陽光的光滑噴岩。

    這不是一個有生命的世界,這是一個死寂的世界,在那裡,雪崩從山頂滾下,無聲無息地消失在深淵底部。

    有運動,但是沒有聲音。

     巴比康經過反複的觀察證實了月盤邊緣雖然受到各種不同力量的影響,可是那裡的山丘的形狀仍然和中央地區一樣。

    同樣的環形堆聚,同樣的土地突起。

    但是在我們的想象中,它們的地勢應該大不相同。

    因為,在月盤中央,還處于可壓延時期的月球外殼受到了月球和地球的雙重引力,這兩個力量沿着月球和地球半徑的延長線,朝着相反的方向發生作用。

    相反的,在月盤邊緣,月球的引力可以說是垂直于地球的引力。

    因此,在這兩種條件下,兩地的地形起伏似乎應該大不相同。

    但是事實并非如此。

    月球的形成和它的結構似平有它自己的原則。

    它沒有受到外界力量的影響。

    這也就說明阿拉戈①提出的那個著名的推論:“月球的地形起伏并未受到任何外力影響”,并不是沒有道理的。

     不管怎麼說,現在的月球世界是一個死亡的形象,誰也不能說生命曾經和這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