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三百五十四小時半的黑夜
關燈
小
中
大
“謝謝,”米歇爾說。
“事實上,”巴比康接着說,“在看不見的一面同時接受光和熱的時候,恰恰是月球的新月時期,也就是說,三個天體正好會合在一條線上,而月球屬于太陽和地球中間。
因此,和滿月時期相比,離太陽要近得多,恰好是月球和地球距離的兩倍。
這個距離可以估計為太陽和地球的距離的二百分之一,湊成整數,也就是二十萬法裡。
因此也就是說,在看不見的一面接受太陽光的時候,離太陽近二十萬法裡。
" “完全正确,”尼卻爾回答。
“相反的……”巴比康接着說下去。
“請等一下,”米歇爾打斷他這位莊嚴的夥伴的話說。
“你要做什麼?" “我要求替你解釋下去。
” “為什麼?" “為了證明我已經理解了。
” “請吧,”巴比康微笑着說。
“相反的,”米歇爾模仿着巴比康主席的聲調和手勢說,“相反的,在月球看得見的一面承受太陽光的時候,恰恰是月球滿月則·期,也就是說,地球居于太陽和月球中間。
因此,和新月時期比,離光輝的天體要遠得多,湊成整數,也就是二十萬法裡,它受到的熱度自然也要少一些。
” “說得好!”巴比康大聲說。
“你知道嗎,米歇爾?對一位藝術家來說,你是很聰明的。
” ‘是的,”米歇爾漫不經心地回答,“我們意大利林蔭大道的人都是這樣!” 巴比康莊嚴地握握他這位可愛的同伴的手,繼續列舉看得見的一面的月球居民的有利條件。
除了其他的條件以外,他又引證說,隻有這一面月球能夠觀測日蝕,因為必須月球居于地球另外一邊的時候,才能夠發生這樣的現象。
由于地球居于太陽和月球中間而引起的日蝕可以延長到兩個小時,而且,由于地球大氣層的折射作用,地球好象是太陽上的一個黑點。
“這樣說起來。
"尼卻爾說,“這個看不見的半球得不到大自然的寵愛,到處總是吃虧咯。
” “是的,”巴比康回答,“但也并不完全吃虧。
因為月球的一種天平動,也就是對它的中心的擺動,月球能夠向地球露出一半超過一點。
它好象一隻鐘擺,重力中心往往偏向地球方面,并且發生有規律的擺動。
為什麼會發生這種擺動呢?這是因為它的自轉運動速度相等,可是它沿着環繞地球的橢圓形軌道作公轉運動的速度則時快時慢。
在近地點時,公轉速度占上風,于是月球露出西面一小部分面積。
在遠地點時則恰恰相反,自轉速度占上風,于是月球露出東面一小部分面積。
它有時在西面有時在東面露出的這塊紡錘形面積寬度約為八度。
因此我們能夠看到的月球面積為總面積的千分之五百六十九。
" “沒關系,”米歇爾回答,“如果我們也變為月球人的話,我們就住在能夠看到的一面好了。
我呀,我喜愛陽光!” “可是,”尼卻爾反駁他,“按照某些天文學家的說法,月球大氣層都凝結在另外一面呀。
” “值得參考,”米歇爾簡單地回答。
這時候早飯已經結束,三位觀測家于是又重新回到他們的崗位上去。
他們熄滅了抛射體内所有的燈光,努力透過黑暗的舷窗向外看。
但是除了一片黑暗以外,沒有一絲亮光。
巴比康念念不忘的是一個無法解釋的事實。
抛射體從這樣近的距離——大約五十公裡——穿過,為什麼不會降落呢?如果它的速度很大,我們還可以理解。
現在,它的速度已經相對地降低,可是仍然能夠抵抗得住月球的吸力,這就無法解釋了。
抛射體會不會受到另外一種力量的影響呢,難道另外有一種物體能夠使它保持在以太裡不下降嗎?現在已經很明顯,它再也不會在月球上什麼地方降落了。
它要到哪兒去呢?它要離月而越來越遠還是越來越近呢?它會不會在這漆黑的黑夜裡被帶往無限的空間呢?所有這許多問題都使巴比康憂慮不安,可是他又無法解決這些問題:。
事實上,這個看不見的天體就在這兒,也許離他們隻有幾法裡,也許隻有幾英裡,可是,不論是他的同伴們還是他,都看不見它。
如果月球表面有什麼聲音,他們也無法聽到。
因為,這兒沒有運載聲音的媒介——空氣,因此他們聽不到阿拉伯傳說的這個“半身已經變為花崗石,可是心髒還在跳動的人”的呻吟! 我們必須承認,即使是更有耐心的觀測家也會感到惱火。
現在在他們眼底下飛過的正是人類還未認識的半球啊!如果是在十四天以前,或者十四天以後,這一面月球就會被太陽光照得光輝四射,可是現在呢,它卻躲在絕對的黑暗裡,什麼也看不見了。
十五天以後,抛射體又在什麼地方呢?這幾種吸引力會把它偶然帶到什麼地方去呢?誰能夠回答啊? 一般他說,大家根據月面地理學的觀測,都承認看不見的一面月球的成分和看得見的一面絕對相同。
“事實上,”巴比康接着說,“在看不見的一面同時接受光和熱的時候,恰恰是月球的新月時期,也就是說,三個天體正好會合在一條線上,而月球屬于太陽和地球中間。
因此,和滿月時期相比,離太陽要近得多,恰好是月球和地球距離的兩倍。
這個距離可以估計為太陽和地球的距離的二百分之一,湊成整數,也就是二十萬法裡。
因此也就是說,在看不見的一面接受太陽光的時候,離太陽近二十萬法裡。
" “完全正确,”尼卻爾回答。
“相反的……”巴比康接着說下去。
“請等一下,”米歇爾打斷他這位莊嚴的夥伴的話說。
“你要做什麼?" “我要求替你解釋下去。
” “為什麼?" “為了證明我已經理解了。
” “請吧,”巴比康微笑着說。
“相反的,”米歇爾模仿着巴比康主席的聲調和手勢說,“相反的,在月球看得見的一面承受太陽光的時候,恰恰是月球滿月則·期,也就是說,地球居于太陽和月球中間。
因此,和新月時期比,離光輝的天體要遠得多,湊成整數,也就是二十萬法裡,它受到的熱度自然也要少一些。
” “說得好!”巴比康大聲說。
“你知道嗎,米歇爾?對一位藝術家來說,你是很聰明的。
” ‘是的,”米歇爾漫不經心地回答,“我們意大利林蔭大道的人都是這樣!” 巴比康莊嚴地握握他這位可愛的同伴的手,繼續列舉看得見的一面的月球居民的有利條件。
除了其他的條件以外,他又引證說,隻有這一面月球能夠觀測日蝕,因為必須月球居于地球另外一邊的時候,才能夠發生這樣的現象。
由于地球居于太陽和月球中間而引起的日蝕可以延長到兩個小時,而且,由于地球大氣層的折射作用,地球好象是太陽上的一個黑點。
“這樣說起來。
"尼卻爾說,“這個看不見的半球得不到大自然的寵愛,到處總是吃虧咯。
” “是的,”巴比康回答,“但也并不完全吃虧。
因為月球的一種天平動,也就是對它的中心的擺動,月球能夠向地球露出一半超過一點。
它好象一隻鐘擺,重力中心往往偏向地球方面,并且發生有規律的擺動。
為什麼會發生這種擺動呢?這是因為它的自轉運動速度相等,可是它沿着環繞地球的橢圓形軌道作公轉運動的速度則時快時慢。
在近地點時,公轉速度占上風,于是月球露出西面一小部分面積。
在遠地點時則恰恰相反,自轉速度占上風,于是月球露出東面一小部分面積。
它有時在西面有時在東面露出的這塊紡錘形面積寬度約為八度。
因此我們能夠看到的月球面積為總面積的千分之五百六十九。
" “沒關系,”米歇爾回答,“如果我們也變為月球人的話,我們就住在能夠看到的一面好了。
我呀,我喜愛陽光!” “可是,”尼卻爾反駁他,“按照某些天文學家的說法,月球大氣層都凝結在另外一面呀。
” “值得參考,”米歇爾簡單地回答。
這時候早飯已經結束,三位觀測家于是又重新回到他們的崗位上去。
他們熄滅了抛射體内所有的燈光,努力透過黑暗的舷窗向外看。
但是除了一片黑暗以外,沒有一絲亮光。
巴比康念念不忘的是一個無法解釋的事實。
抛射體從這樣近的距離——大約五十公裡——穿過,為什麼不會降落呢?如果它的速度很大,我們還可以理解。
現在,它的速度已經相對地降低,可是仍然能夠抵抗得住月球的吸力,這就無法解釋了。
抛射體會不會受到另外一種力量的影響呢,難道另外有一種物體能夠使它保持在以太裡不下降嗎?現在已經很明顯,它再也不會在月球上什麼地方降落了。
它要到哪兒去呢?它要離月而越來越遠還是越來越近呢?它會不會在這漆黑的黑夜裡被帶往無限的空間呢?所有這許多問題都使巴比康憂慮不安,可是他又無法解決這些問題:。
事實上,這個看不見的天體就在這兒,也許離他們隻有幾法裡,也許隻有幾英裡,可是,不論是他的同伴們還是他,都看不見它。
如果月球表面有什麼聲音,他們也無法聽到。
因為,這兒沒有運載聲音的媒介——空氣,因此他們聽不到阿拉伯傳說的這個“半身已經變為花崗石,可是心髒還在跳動的人”的呻吟! 我們必須承認,即使是更有耐心的觀測家也會感到惱火。
現在在他們眼底下飛過的正是人類還未認識的半球啊!如果是在十四天以前,或者十四天以後,這一面月球就會被太陽光照得光輝四射,可是現在呢,它卻躲在絕對的黑暗裡,什麼也看不見了。
十五天以後,抛射體又在什麼地方呢?這幾種吸引力會把它偶然帶到什麼地方去呢?誰能夠回答啊? 一般他說,大家根據月面地理學的觀測,都承認看不見的一面月球的成分和看得見的一面絕對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