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軌道偏差的後果

關燈
現在,除了旅行的結局以外;巴比康至少再也不用為抛謝休的推動力擔心了。

    因為單單它的情力就能夠推動它越:過那條中心線了。

    因此(現在抛射體不會再回到地球上去。

    它也不會停留在那條中心線上。

    現在隻剩下一個可能的假設)那就是炮彈将要在月球引力下到達它的目的地。

     這可是要從八千二百九十六法裡的高空降落到一個天體上啊。

    當然,在這個天體上,重量隻有地球上重量的六分之一,但是,降落仍然是可怕的,必須毫不遲緩地采取預防措施。

     預防措施有兩種:一種旨在減輕抛射體在月球土地上降落時的撞擊力量,另外一種旨在降低抛射體降落的速度,從而減輕着陸時的撞擊力量。

     在減輕抛射體着陸時的撞擊方面,可惜巴比康不能使用起程時那種如此有效的減輕撞擊的設備,也就是說不能使用當作彈簧用的排水裝置和易碎隔層了。

    那些隔層雖然還完好無損、但是缺乏水,因為他們雖然還貯存一部分這種寶貴的液體,但那是留作在月球上缺水時使用的,總不能在這裡浪費掉呀。

     再說,這點水也太少了。

    在出發以前,在抛射體五十四平方英尺密封的底盤上,儲存了主英尺水。

    總體積為六立方米,重量為五千七百五十公斤,現在抛射體的水箱隻能容納五十分之一。

    因此,不論這種防止到達目的地的撞擊的手段多麼有效,現在也隻好放棄了。

     幸虧當初巴比康不喜歡水層裝置,在底層圓闆上裝了彈性很強的緩沖墊,可以在水層的橫隔闆破碎以後起一種緩和撞擊的作用。

    這些彈簧墊現在還留在這裡,隻要重析裝在能夠拆卸的底層圓闆下面就行了。

    所有這些零件都恨容易對付,因為它們幾乎沒有什麼重量,自然是很快就能夠重新裝上去的。

     他們也就這樣做了。

    各種零件都毫無困難地重新裝了上去。

    這不過是裝裝螺栓,擰擰螺帽的事。

    又不缺少工具。

    隻消,一會兒工夫,活動底盤就裝上彈簧,象桌面裝上了桌腿一樣。

    放上圓形底盤以後,隻有一個不方便的地方,那就是底部舷窗被堵塞了。

    因此,在旅客們垂直下降的時候,他們就不能透過這個舷窗觀察月球了。

    但也隻好如此。

    不過,透過兩側的舷窗仍然能夠看到大片月球地區,正象在飛肥吊艙裡可以觀察大地一樣。

     安放底層圓闆的工作花費了一個小時,準備工作做好以後,還未到中午。

    巴比康重新觀察抛射體的傾斜度,使他憂慮不安的是抛射體仍然沒有明顯地下降:它仿佛在沿着一條和月面平行的曲線前進。

    黑夜的天體在太空裡光芒四射,對面的白晝的天體也在熊熊發光。

     這種情況使人不由地擔心起來。

     “我們能夠到達月球嗎?”尼卻爾問。

     “我們應該作好到達月球的準備,”巴比康回答。

     “你們已經吓得渾身發抖了,”米歇爾·阿當頂了他們一句,“我們一定能夠到達月球,而且比我們所希望的還要快。

    " 這句話倒提醒了巴比康,他連忙繼續作他的準備工作,把減低降落速度的機械裝置準備好。

     我們自然還記得佛羅裡達坦帕會場的情景,當時尼卻爾船長是巴比康和米歇爾·阿當的死對頭。

    尼卻爾船長說這個抛時體一定會象一隻玻璃杯一樣摔得粉碎,巴比康回答說,他會用火箭适當地減低抛射體降落的速度。

     事實上,這些威力強大的火箭是以抛射體底部為支點發射出去的,它們産生的反坐力能夠适當地控制抛射體的速度。

    火箭将要在真空裡燃燒,這倒是真的,不過也不會缺乏氧氣,因為火箭本身能夠供應氧氣,正象月球火山一樣,決不會因為月球周圍沒有大氣層而停止爆炸。

     巴比康配備的火箭都裝在螺旋炮筒裡,炮筒可以旋入抛射體底部。

    炮底在抛射體内部與底部相齊,外部突出半英尺。

    一共是二十架火箭炮。

    活動底闆上留了一個洞,可以從這裡點燃火箭雷管。

    火箭的爆炸隻能影響抛射體外部。

    混合炸藥早已緊壓在炮筒裡了。

    隻消把底部的金屬活塞旋出,然後把炮筒嚴絲合縫地旋進去就行了。

     這件新的工作到了三點鐘就完成了,既然一切準備就緒,現在就隻有掙候降落了。

     這當兒,抛射休顯然離月球越來越近。

    很明顯,它已經受到月球一定的影響:不過它在本身的速度推動下,正在沿着…條斜線前進。

    在這兩種力量影響下,抛射體的路線可能變成一條正切線。

    但是我們可以肯定,抛射體決不會正常地降落在月球上,因為,由于重力關系,它的底部應該正對着月球。

     看到炮彈抗拒萬有引力的現象,巴比康心裡加倍不安。

    這是在他面前出現的一個未知數,這個未知數穿過星際空間,飛到他面前來了。

    作為一位科學家,他原來以為自己已經預料到三種假設:回到地球上去,降到月球上去,或者停留在兩個引力的中心線上!可是,你瞧,現在又出現了第四個假設,恰恰在你意料不到的時候,“無限”突然提出了這個假設,真是太可怕了。

    隻有象巴比康那樣堅定的科學家,象尼卻爾那樣冷靜的人或者象米歇爾·阿當那樣大膽的冒險家,才能夠正視這個假設而不會頭暈。

     他們的談話馬上轉到這個題目上。

    換了别人的話,一定要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