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一八六年,一個史無前例的科學試驗轟動了全世界。

    美國南北戰争以後,炮兵們在巴爾的摩成立了“大炮俱樂部”,它的會員們奕然想起要和月球-是呀,和月球!一建立聯系,向月球發射一顆炮彈。

    大炮俱樂部主席巴比康先生,這個科學事業的發起人,在征詢了劍橋天文台天文學家的意見以後,接着就采取了所有保證能夠完成這項驚人事業必不可少的措施,大部分有資格發言的科學家都認為這個試驗一定能夠成功。

    他發起募捐,得到了将近三千萬法郎的捐款,于是就着手進行這項巨大的工程了。

     根據天文台工作人員寫來的材料,發射抛射體的大炮必須安置在赤道和南北二十八度緯線内的地方,才能向天頂瞄準月球。

    炮彈必須具有每秒一萬二千碼的初速。

    炮彈必須于十二月一日晚上十一時差十三分二十秒發射,于四日後,即十二月五日午夜準時到達月球,這時矮,月球剛剛到達它的近地點,也就是說離地球最近的一點,恰好離地球八萬六幹四百一十法裡。

     大炮俱樂部的主要成員巴比康主席、軍醫艾爾費斯頓、秘書梅斯頓初另外一些科學家舉行會議,讨論炮彈的形狀和成分、大炮的位置和種類以及需要使用的火藥的質量和數量。

    會議決定:一、抛射體應為鋁制炮彈,直徑為一百零八英寸,彈壁厚十二英寸,總重量為一萬九幹二百五十磅,二、大炮為哥倫比亞鑄鐵炮,炮身長九百英尺,直接澆鑄在地上,三、使用的炸藥為四十萬磅“火棉”炸藥,能夠在抛射偉下面釋放出六十億公升氣體,輕而易舉地把抛射體送上“黑夜的天體”。

    所有這些問題解決以後,巴比康主席在莫奇生工程師幫助下,在佛羅裡達州北緯二十七度七分和西經五度七分的地方找到了一個适當的地點。

    後來就在這裡完成了奇妙的土木工程,非常成功地澆鑄了哥倫比亞炮。

     事情剛進行到這裡,突然發生了一件意料不到的事,于是所有的人對這個偉大事業的興趣一下子增加了一百倍。

     一個法國人,一個異想天開的巴黎人,一個既有才能又有膽量的藝術家,要求乘這顆炮彈,到月球上去對地球的衛星進行考察。

    這個天不怕炮不怕的冒險家就是米歇爾.阿當。

    他來到美國,受到了熱情的招待他主持會議,受到凱旋式的歡呼:他使巴比康主席和他的死對頭尼卻爾船長言歸于好,并且說服他們和他一起乘坐抛射體旅行,作為和解的保證。

     他的提議被接受了。

    于是又重新改變炮彈的形狀,使它成為圓錐圓柱體。

    同時又在這個“空中車廂”内部裝上了強有力的彈簧和旨在減輕出發時撞擊的具有易碎隔層的排水裝置。

    接着又裝上了一年用的食糧、幾個月用的水和幾天用的煤氣“一個自動裝置在制造和供應三位旅行家呼吸必不可少的空氣。

    大炮俱樂部又在落基山最高的山峰上安裝了一架巨大的望遠鏡,以觀察抛射體在空間運行。

    一切都準備好了。

     十一月三十日,抛射體在人山人誨的觀衆目睹下,在指寬的時刻被發射出去了,這是第一次有三個人幾乎懷着一定能夠到達目的地的信心,離開地球,沖入星際空間。

     這三位勇敢的旅行家,米歇爾.阿當、巴比康主席和尼卻爾船長,将在九十七小時十三分二十秒鐘内結束他們的旅程。

    因此,他們隻能在十二月五日午夜剛剛滿月時分到達月球表面,兩不是象有些消息不靈通的報紙報道的那樣是十二月四日 但是,誰也沒有料想到,哥倫比亞炮發射炮彈時散發出來的氣體霎時堆滿了大氣層。

    這個現象引起了普遍的憤慨,因為一連幾天夜晚,月球被雲霧遮住,誰也看不見它了。

     可尊敬的梅斯頓,這三位旅行家最勇敢的朋友在劍橋天文台可尊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