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聖—埃諾克”号
關燈
小
中
大
過海峽時尤為如此。
總之,繞道非角岬角,取道印度洋和南海會更方便些,澳大利亞海岸直到新西蘭有衆多的港口,可提供便利的停泊地。
布卡爾船長前幾次出海就是這樣走的,這一次路線照舊不變。
海風不斷吹來,海船甚至無須特别向西偏行,駛過佛得角島嶼後,馬上可見阿森松群島,接着,幾天以後,是聖赫勒拿群島。
每年這個時候,大西洋赤道以南的這片海域都熱鬧非凡。
48小時裡,“聖—埃諾克”号總能碰到全速行駛的輪船,或是可以與之一比高低的輕巧快帆。
不過,布卡爾船長可沒有閑情逸緻“品頭論足”。
大多數時候,其他船出現時隻是升挂起國旗,沒有什麼海上消息可交換。
“聖—埃諾克”号在阿森松島與大陸之間穿過時,沒有望見島嶼高處的火山頭。
聖赫勒拿島在望,“聖—埃諾克”号保持右舷與島嶼相距三四海裡。
全體工作人員中,惟有菲約爾醫生一人從未見過該島,一個小時裡,他目不轉睛地凝望着狄安娜峰,峰下面正是隆伍德監獄①所在的山谷。
盡管風向穩定,天氣卻變幻不定,船行十分順利,不必更換前下角索,隻需降低或者解開桅帆即可。
守在桅衍上的3位水手始終一絲不苟地守望着。
可是一直不見鲸魚出現。
鲸魚可能是呆在更往南距岬角幾千海裡的地方。
“見鬼,船長,”箍桶匠不時說道,“當初我沒必要上船來,船上沒我的活兒……”“會有的……會有的……”布卡爾先生念叨着。
“或者不會有,”箍桶匠搖搖頭接着說,“到新西蘭時,我們一隻桶也不會滿……”“也許是的,卡比杜林師傅,不過,在那兒我們會把桶裝滿的……會有您好幹的,放心好了!”“船長,我遇上過這片大西洋海域鲸魚成群的時候……”“是的……我很同意,但是可以肯定鲸魚越來越少了——多麼令人遺憾!”确實如此,了望船員剛剛發現了兩三隻活蹦亂跳的鲸魚——其中一隻膘肥體碩。
可惜靠船太近,鲸魚馬上鑽進水裡,不見了蹤影。
這些鲸魚生性敏捷,能夠在水裡潛出很遠再鑽出水面。
出動獨木舟窮追不舍,可能會搞得疲憊不堪,也沒有多少成功的希望。
到達好望角時,正直十二月中旬。
這時,非洲海岸附近經常有開往大英殖民地的巨輪出沒。
水天相接之處,幾乎無時無刻不缭繞着汽船的煙霧。
前幾次出海時,“聖—埃諾克”号返航途中,需要存放一部分貨物時,布卡爾先生已經多次将泊船開進普敦港口。
因此,無須與地面取得聯系。
這樣,三桅帆船繞過了非洲海角,海角最頂端緯度距船左舷五海裡遠。
好望角最初叫作風暴角不無道理。
這一次就證明了它叫老名字當之無愧,盡管南半球時值盛夏。
①拿破侖一世1815年被囚于聖赫勒拿島,當時就關在這座監獄裡,直到1821年死去。
—譯者注“聖—埃諾克”号被迫迎着驚濤駭浪,扯最小的帆低速航行。
最後總算是擺脫出來,隻是稍微延誤了一點時間,海損微乎其微,所以,讓—瑪麗·卡比杜林也沒法往壞處想。
接下來,有一道南極洋流向東流去,在凱爾蓋朗群島附近拐彎,船借水勢行了這一段路,随後繼續順利前進。
1月30日,日出剛過,一名了望船員——皮埃爾·卡爾戴克從前桅桅杆上叫道:“下風向發現陸地。
”經布卡爾船長測定,海船來到了巴黎子午線往東第七十六條子午線與南緯三十七度相交處,也就是說位于阿姆斯特丹和聖—保爾群島附近。
行至聖—保爾兩海裡處,“聖—埃諾克”号卷帆停船,大副厄爾托、二副阿羅特的小船奉命帶着釣竿和漁網靠近島嶼,因為這裡沿岸總能捕到很多魚。
果然,下午,小船滿載而歸,上好的海魚和毫不遜色的龍蝦足可以吃上好幾天。
離開聖—保爾島,“聖—埃諾克”号朝南緯四十緯度斜航,海風習習,船速達每24小時七十到八十古裡①。
2月15日上午,“聖—埃諾克”号來到了新西蘭南端的斯那爾。
①法國古裡約合4公裡。
——譯者注
總之,繞道非角岬角,取道印度洋和南海會更方便些,澳大利亞海岸直到新西蘭有衆多的港口,可提供便利的停泊地。
布卡爾船長前幾次出海就是這樣走的,這一次路線照舊不變。
海風不斷吹來,海船甚至無須特别向西偏行,駛過佛得角島嶼後,馬上可見阿森松群島,接着,幾天以後,是聖赫勒拿群島。
每年這個時候,大西洋赤道以南的這片海域都熱鬧非凡。
48小時裡,“聖—埃諾克”号總能碰到全速行駛的輪船,或是可以與之一比高低的輕巧快帆。
不過,布卡爾船長可沒有閑情逸緻“品頭論足”。
大多數時候,其他船出現時隻是升挂起國旗,沒有什麼海上消息可交換。
“聖—埃諾克”号在阿森松島與大陸之間穿過時,沒有望見島嶼高處的火山頭。
聖赫勒拿島在望,“聖—埃諾克”号保持右舷與島嶼相距三四海裡。
全體工作人員中,惟有菲約爾醫生一人從未見過該島,一個小時裡,他目不轉睛地凝望着狄安娜峰,峰下面正是隆伍德監獄①所在的山谷。
盡管風向穩定,天氣卻變幻不定,船行十分順利,不必更換前下角索,隻需降低或者解開桅帆即可。
守在桅衍上的3位水手始終一絲不苟地守望着。
可是一直不見鲸魚出現。
鲸魚可能是呆在更往南距岬角幾千海裡的地方。
“見鬼,船長,”箍桶匠不時說道,“當初我沒必要上船來,船上沒我的活兒……”“會有的……會有的……”布卡爾先生念叨着。
“或者不會有,”箍桶匠搖搖頭接着說,“到新西蘭時,我們一隻桶也不會滿……”“也許是的,卡比杜林師傅,不過,在那兒我們會把桶裝滿的……會有您好幹的,放心好了!”“船長,我遇上過這片大西洋海域鲸魚成群的時候……”“是的……我很同意,但是可以肯定鲸魚越來越少了——多麼令人遺憾!”确實如此,了望船員剛剛發現了兩三隻活蹦亂跳的鲸魚——其中一隻膘肥體碩。
可惜靠船太近,鲸魚馬上鑽進水裡,不見了蹤影。
這些鲸魚生性敏捷,能夠在水裡潛出很遠再鑽出水面。
出動獨木舟窮追不舍,可能會搞得疲憊不堪,也沒有多少成功的希望。
到達好望角時,正直十二月中旬。
這時,非洲海岸附近經常有開往大英殖民地的巨輪出沒。
水天相接之處,幾乎無時無刻不缭繞着汽船的煙霧。
前幾次出海時,“聖—埃諾克”号返航途中,需要存放一部分貨物時,布卡爾先生已經多次将泊船開進普敦港口。
因此,無須與地面取得聯系。
這樣,三桅帆船繞過了非洲海角,海角最頂端緯度距船左舷五海裡遠。
好望角最初叫作風暴角不無道理。
這一次就證明了它叫老名字當之無愧,盡管南半球時值盛夏。
①拿破侖一世1815年被囚于聖赫勒拿島,當時就關在這座監獄裡,直到1821年死去。
—譯者注“聖—埃諾克”号被迫迎着驚濤駭浪,扯最小的帆低速航行。
最後總算是擺脫出來,隻是稍微延誤了一點時間,海損微乎其微,所以,讓—瑪麗·卡比杜林也沒法往壞處想。
接下來,有一道南極洋流向東流去,在凱爾蓋朗群島附近拐彎,船借水勢行了這一段路,随後繼續順利前進。
1月30日,日出剛過,一名了望船員——皮埃爾·卡爾戴克從前桅桅杆上叫道:“下風向發現陸地。
”經布卡爾船長測定,海船來到了巴黎子午線往東第七十六條子午線與南緯三十七度相交處,也就是說位于阿姆斯特丹和聖—保爾群島附近。
行至聖—保爾兩海裡處,“聖—埃諾克”号卷帆停船,大副厄爾托、二副阿羅特的小船奉命帶着釣竿和漁網靠近島嶼,因為這裡沿岸總能捕到很多魚。
果然,下午,小船滿載而歸,上好的海魚和毫不遜色的龍蝦足可以吃上好幾天。
離開聖—保爾島,“聖—埃諾克”号朝南緯四十緯度斜航,海風習習,船速達每24小時七十到八十古裡①。
2月15日上午,“聖—埃諾克”号來到了新西蘭南端的斯那爾。
①法國古裡約合4公裡。
——譯者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