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長途跋涉之後
關燈
小
中
大
者強行帶走孩子,或者将他們贖出帶走。
在西朗巴河沿岸建立的傳教團駐地,傳教士們按照教的方式将這些孩子撫養成人。
請不要忘記,萬一歐洲國家,尤其是法國停止慷慨資助的話,那麼,這些傳教團很快就會因為缺少資金而陷入困境的。
另外,還有一點需要補充,在烏班吉地區,當地的兒童常被當作流通的貨币用來進行貿易活動。
商人們将消費品帶入地區中心地帶,人們使用小孩子作為交換購買這些物品。
最富有的當地土著就是那個擁有最龐大家庭的人。
①古裡:法國古裡,約合4K裡。
——譯者注 雖說葡萄牙人于爾達克斯并不是為了商業利益才穿越這片平原的,雖說他沒有與烏班吉河沿岸的部落進行任何交易,雖說他除了想在這片盛産大象的地區弄點兒象牙之外别無他求,可是有一點卻不可否認:他與剛果那些殘暴的部落有來往。
甚至在好幾次相遇中,他都對那些懷有故意的土著敬畏有加,而且還用自己獵捕象群的獵槍與他們的防禦性武器進行交換。
不過,到目前為止,這次探險還是頗為幸運、碩果累累的,因為探險車隊中并沒有出現人員傷亡的事故。
另外,在一個靠近阿比亞德河源頭的村莊附近,約翰·科特和馬克斯·于貝爾還救出了一個正面臨被人吃掉厄運的孩子,他們以幾個玻璃珠子的價格将他贖回。
這個男孩大約十幾歲,他身體結實,長相可愛。
和某些部落的黑人一樣,在他身上,黑人的特征并不是很鮮明。
他面頰的膚色很淺,他的頭發金黃,不像一般黑人那樣又短又卷,他的鷹鈎鼻取代了黑人特有的塌鼻子,他的嘴唇很薄,不是黑人特有的那種厚嘴唇。
他的雙眼閃爍着智慧的光芒。
不久,他對自己的兩位救命恩人便表現出了一種子女對于父母的那種熱愛之情。
這個可憐的孩子叫朗加,他的父母都去世了,他被人從部落裡掠走。
這以後,他曾被傳教士們收留過一段時間,學了一點兒英語和法語。
然而有一次,他不幸又重新落入當卡人手中,等待他的是何種命運,我們當然已經能夠猜到了。
朗加感激并且熱愛兩位救命恩人,兩位好朋友對此也很是感動。
他們非常喜歡這個孩子,他們供他吃、穿,并且不惜金錢撫養他。
朗加是個早熟懂事的孩子。
從那時起,他的命運真是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他不再像當地那些不幸的孩子一樣被當作活的商品,他生活在利伯維爾的辦事處,成為馬克斯·于貝爾和約翰·科特的養子……他們撫養他而且永遠不會抛棄他!……每當馬克斯·于貝爾或者約翰·科特用手撫摸他的頭部時,他都會流下幸福的眼淚。
雖然他年紀很小,但他卻懂得這份關愛。
當牛車停歇時,那幾頭拉車的牛因為在難耐的高溫下長途跋涉而累得疲憊不堪,它們也在草地上躺倒休息了。
當朗加的兩位保護人從車廂中出來時,朗加跑了上來。
剛才他一直都忽前忽後地跟着牛車行走。
“朗加,你累嗎?……”約翰·科特握着孩子的手問道。
“不……不累!……腿很棒……喜歡跑。
”朗加開心地對約翰·科特和馬克斯·于貝爾笑着回答說。
“現在該吃飯了。
”馬克斯·于貝爾說。
“吃飯……對……我的朋友馬克斯!” 說着,約翰·特科親吻了一下朗加向他伸過來的雙手,然後與行李搬運工一起走到小山丘的樹蔭底下。
這輛牛車隻是葡萄牙人于爾達克斯·卡米以及他們那兩個同伴的代步工具,他們的行李和象牙都交由探險車隊的雇工們搬運。
雇工大約有50來人,大部分是喀麥隆的黑人。
他們把象牙和裝滿每日膳食的箱子放到地上。
在烏班吉這片野味豐盛的地區,除了自己帶的食物,探險車隊還可以依靠打來的獵物充饑。
這些黑人都是雇傭的,他們熟悉這個行當。
由于這趟探險碩果累累、獲利頗豐,因而他們這次的工資也很高。
我們常将那些從不出門的土著形容為“孵蛋的母雞”。
而對于這些雇工,我們則可以說他們是“從未在家孵出蛋的母雞”。
這些人從小就習慣搬運貨物,隻要不缺胳膊少腿,他們就會一直幹下去。
當然,這份職業是很辛苦的,尤其是因為他們還要在這種氣候條件下幹活。
他們的肩膀需要承受象牙與食品箱的重擔,他們的皮肉經常裸露在外,他們的雙腳常常走得鮮血淋淋,他們的上身總是被植物的尖
在西朗巴河沿岸建立的傳教團駐地,傳教士們按照教的方式将這些孩子撫養成人。
請不要忘記,萬一歐洲國家,尤其是法國停止慷慨資助的話,那麼,這些傳教團很快就會因為缺少資金而陷入困境的。
另外,還有一點需要補充,在烏班吉地區,當地的兒童常被當作流通的貨币用來進行貿易活動。
商人們将消費品帶入地區中心地帶,人們使用小孩子作為交換購買這些物品。
最富有的當地土著就是那個擁有最龐大家庭的人。
①古裡:法國古裡,約合4K裡。
——譯者注 雖說葡萄牙人于爾達克斯并不是為了商業利益才穿越這片平原的,雖說他沒有與烏班吉河沿岸的部落進行任何交易,雖說他除了想在這片盛産大象的地區弄點兒象牙之外别無他求,可是有一點卻不可否認:他與剛果那些殘暴的部落有來往。
甚至在好幾次相遇中,他都對那些懷有故意的土著敬畏有加,而且還用自己獵捕象群的獵槍與他們的防禦性武器進行交換。
不過,到目前為止,這次探險還是頗為幸運、碩果累累的,因為探險車隊中并沒有出現人員傷亡的事故。
另外,在一個靠近阿比亞德河源頭的村莊附近,約翰·科特和馬克斯·于貝爾還救出了一個正面臨被人吃掉厄運的孩子,他們以幾個玻璃珠子的價格将他贖回。
這個男孩大約十幾歲,他身體結實,長相可愛。
和某些部落的黑人一樣,在他身上,黑人的特征并不是很鮮明。
他面頰的膚色很淺,他的頭發金黃,不像一般黑人那樣又短又卷,他的鷹鈎鼻取代了黑人特有的塌鼻子,他的嘴唇很薄,不是黑人特有的那種厚嘴唇。
他的雙眼閃爍着智慧的光芒。
不久,他對自己的兩位救命恩人便表現出了一種子女對于父母的那種熱愛之情。
這個可憐的孩子叫朗加,他的父母都去世了,他被人從部落裡掠走。
這以後,他曾被傳教士們收留過一段時間,學了一點兒英語和法語。
然而有一次,他不幸又重新落入當卡人手中,等待他的是何種命運,我們當然已經能夠猜到了。
朗加感激并且熱愛兩位救命恩人,兩位好朋友對此也很是感動。
他們非常喜歡這個孩子,他們供他吃、穿,并且不惜金錢撫養他。
朗加是個早熟懂事的孩子。
從那時起,他的命運真是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他不再像當地那些不幸的孩子一樣被當作活的商品,他生活在利伯維爾的辦事處,成為馬克斯·于貝爾和約翰·科特的養子……他們撫養他而且永遠不會抛棄他!……每當馬克斯·于貝爾或者約翰·科特用手撫摸他的頭部時,他都會流下幸福的眼淚。
雖然他年紀很小,但他卻懂得這份關愛。
當牛車停歇時,那幾頭拉車的牛因為在難耐的高溫下長途跋涉而累得疲憊不堪,它們也在草地上躺倒休息了。
當朗加的兩位保護人從車廂中出來時,朗加跑了上來。
剛才他一直都忽前忽後地跟着牛車行走。
“朗加,你累嗎?……”約翰·科特握着孩子的手問道。
“不……不累!……腿很棒……喜歡跑。
”朗加開心地對約翰·科特和馬克斯·于貝爾笑着回答說。
“現在該吃飯了。
”馬克斯·于貝爾說。
“吃飯……對……我的朋友馬克斯!” 說着,約翰·特科親吻了一下朗加向他伸過來的雙手,然後與行李搬運工一起走到小山丘的樹蔭底下。
這輛牛車隻是葡萄牙人于爾達克斯·卡米以及他們那兩個同伴的代步工具,他們的行李和象牙都交由探險車隊的雇工們搬運。
雇工大約有50來人,大部分是喀麥隆的黑人。
他們把象牙和裝滿每日膳食的箱子放到地上。
在烏班吉這片野味豐盛的地區,除了自己帶的食物,探險車隊還可以依靠打來的獵物充饑。
這些黑人都是雇傭的,他們熟悉這個行當。
由于這趟探險碩果累累、獲利頗豐,因而他們這次的工資也很高。
我們常将那些從不出門的土著形容為“孵蛋的母雞”。
而對于這些雇工,我們則可以說他們是“從未在家孵出蛋的母雞”。
這些人從小就習慣搬運貨物,隻要不缺胳膊少腿,他們就會一直幹下去。
當然,這份職業是很辛苦的,尤其是因為他們還要在這種氣候條件下幹活。
他們的肩膀需要承受象牙與食品箱的重擔,他們的皮肉經常裸露在外,他們的雙腳常常走得鮮血淋淋,他們的上身總是被植物的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