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幻影複活
關燈
小
中
大
:“劉醫生,到底發生了什麼事?”
“我剛才仔細地研究了你兒子的CT掃描結果,還有腦電圖。
非常遺憾,我發現在你兒子大腦半球的頂葉位置,有一個小小的異物。
” 池翠的心立刻涼了,她一個字都沒有說,隻是緊緊地捂住自己的嘴巴。
劉醫生取出了CT掃描的圖片,池翠第一次清楚地看到了兒子的大腦。
醫生指着小彌大腦前部的一個地方說:“請仔細地看,那塊東西非常隐蔽。
” 池翠努力控制住自己内心的痛苦,朝着醫生指的方向仔細地看。
果然,那裡有一小塊黑影,如果不是非常仔細地看,還真看不出來。
幽靈就住在那裡面?她默默地問自己。
“目前還難以确定那究竟是什麼。
如果是一個惡性腫瘤的話,那就麻煩了。
” “如果不是呢?”池翠還抱有一線希望。
劉醫生沉默了片刻,他又翻開了莫雲久寫的那份病曆說:“如果不是腫瘤的話。
或許,就真的是莫醫生所說的‘眼蠅蛆病’了。
” “小彌的腦子裡長了蒼蠅的蛆?” “至少在目前,國内還沒有這樣的病例。
如果眼蠅蛆真的入侵了腦子的話,我個人覺得更應該叫它‘腦蠅蛆病’。
”但緊接着,劉醫生又搖了搖頭說:“可這怎麼可能呢?莫醫生不應該僅憑着一部《聊齋》,就相信真會有眼蠅蛆入侵大腦。
目前,眼蠅蛆病在國内并不少見,但入侵大腦的病例似乎隻見于古籍。
我很難相信真的會有這種情況發生。
” 池翠緊張地問:“醫生,請你告訴我,小彌能不能活下來。
” “我不知道。
但我想至少現在他不會有生命危險。
”他又把莫雲久寫的病曆往後翻了幾頁,然後對池翠說:“我注意到了莫醫生的病曆裡,提到了小彌患有嚴重的重影視覺現象。
我估計這是因為他腦部的異物壓迫了視覺神經所緻。
” “所以才使他能夠看透别人的心思?” “更确切地說,使他具有了一種讀心術。
” “讀心術?”池翠張大了嘴。
“别把這和通靈人的把戲或者是什麼特異功能聯系在一起,那些都隻是騙人的障眼法。
而讀心術隻是心理學的一種術語,是在為病人進行心理輔導中,領會别人表情的心理判斷技術,從而讀出别人内心所想的事情。
這其實并不神秘,是可以通過專業的訓練而達到的。
我在讀醫科大學的時候,曾經選修過心理學,所以了解這方面的一些情況。
” “可小彌隻是一個六歲的小男孩,他可從來沒有經受過什麼專業訓練。
” “當然,你兒子并不是有意識地要這樣做,他也不懂什麼叫讀心術。
隻是他在下意識的情況中,集中了自己的注意力,從對方眼球和表情的變化裡,捕捉到了某些細微的信息。
要知道,人并不是理性的動物,如果在輕度驚訝的精神狀況時,理性的意識水平就會立刻下降,在這個瞬間本能的部分就會充分表現出來。
人的眼睛在這一過程中有最明顯的變化,所以,确實存在通過眼睛來了解人們内心的可能性。
” 池翠立刻想起了小彌的眼睛。
在她的印象中,無論是誰,隻要一見到小彌那雙眼睛和重瞳時,都會被吓一大跳,也就是剛才劉醫生所說的“輕度驚訝的精神狀況”。
醫生繼續說:“很顯然,未經過訓練的普通人是絕對做不到這一點的。
至于小彌為什麼能做到,這恐怕就和他腦子裡的異物有關了。
” “那我該怎麼辦?”池翠絕望地問。
“我是神經内科的醫生,對于小彌的視覺重影和讀心能力,我想還是應該請心理醫生來為他檢查一下。
至于他大腦半球頂葉部的異物,我會竭盡全力做深一步檢查的。
” 池翠的心裡越來越亂,她忽然問道:“醫生,小彌腦子裡的東西會不會是遺傳的?” “如果真的是眼蠅蛆入侵大腦的話,理論上不太可能是遺傳的。
因為眼蠅蛆病本質上是一種寄生蟲病,是來自外界的異質進入體内所緻。
當然,在醫學上這很難說,有許多疾病我們認為是非遺傳性的,但實際上确實有家族病史。
” 池翠低下了頭,她不想再把小彌那幽靈的父親給說出來。
幾分鐘以後,她走出了這個房間。
然而,她看到走廊的長椅上空空蕩蕩的,再也沒有小彌的蹤影了。
“小彌!” 她立刻高聲地叫了起來,卻隻聽到一陣奇特的回音。
絕望和無助幾乎讓這個年輕的母親崩潰了,她強打起精神,跑到了走廊的另一頭,拉住一個護士就問有沒有看到過小彌。
護士說在幾分鐘以前,還看到過一個小男孩從這裡跑上樓梯。
池翠仰起頭看了看樓梯,她似乎預感到小彌會去哪裡了,然後她立刻就跑了上去。
在跑上兩個樓層以後,她來到了眼科門診室前。
她在門口深呼吸了一口,然後推開房門走進了門診室。
“小彌!” 果然,池翠看到兒子正站在門診室裡,眼睛睜得大大的看着前方。
她順着兒子的目光向前看去—— 幾秒鐘後,她聽到了自己駭人的尖叫聲。
眼科醫生莫雲久的整個身體懸在半空中,一根繩子牢牢地套在他的脖子上,繩子的另一端連接着天花闆上的通風口。
他自殺了。
羅蘭逃跑了。
半個小時以前,精神病院給楊若子打了電話,告訴了她這個消息。
剛放下電話,她的眼前就立刻浮現出了羅蘭的樣子,心底隐隐有些不安。
現在,她用了最快的時間抵達了精神病院。
剛走進住院樓的走廊,她就見到了羅蘭的主治醫生。
醫生面色鐵青,用沉悶的聲音對楊若子說:“我不知道該不該給你打電話。
” “當然應該打,這對我來說非常重要。
告訴我,她是怎麼逃跑的?” “是今天早上發現她不見了,經過院裡基本的勘察,可以判定是她自己逃跑的。
主要原因還是護工對她太大意了。
平時羅蘭都非常安靜,從來沒有過要逃跑的企圖,所以一直都對她疏于防範,結果讓她輕而易舉地逃了出去。
” “最近她有沒有反常的舉動呢?” 醫生看了看楊若子,猶豫了一會兒說:“實際上,從你上回來看過她以後,她就有了一些反常,似乎精神上更加郁悶了。
楊警官,我有一個問題一直想問:那天你是不是對她說了些什麼?” 楊若子心裡一沉,是因為自己把卓越然的死訊和紫紫的失蹤,都告訴了羅蘭的原因嗎?她一時還不知道該如何回答。
“也許,是她受到了你的話的刺激。
”醫生不想讓她難堪,便主動收住不說了。
“我不知道。
”楊若子把頭側向了另一邊,把剛才的那種口氣收斂了起來,輕聲地問,“除了我以外,最近還有沒有人來看過她?” “昨天中午,又有一個男人來看過她。
” “誰?” “本來不準備讓他見羅蘭的。
但他說自己是羅蘭的表弟,所以我們就把他放進來了。
”醫生拿出一本簿子遞給楊若子,“這是昨天的探視記錄。
” 她看到記錄上寫着蘇醒的名字,立刻就記了下來。
然後她問道:“我能看看羅蘭的病房嗎?” “當然可以。
” 幾分鐘後,楊若子走進了羅蘭的房間。
下午的陽光斜斜地灑了進來,透過鐵栅欄窗戶投射在她的臉上。
現在,楊若子可以理解羅蘭在這裡住了一年多,會是怎樣的一種感受了。
精神病院是另一種監獄,誰被判定為精神分裂,就等于被判了無期徒刑。
楊若子在羅蘭的床上輕輕地坐下,伸出手撫摸着潔白的床單。
看起來羅蘭在逃跑前,還特意地把房間打掃了一遍,房裡所有的擺設都幹幹淨淨的,幾乎纖塵不染。
她拉開了羅蘭的床頭櫃,裡面有幾張紫紫的照片,記錄了從這小女孩剛出生,一直到六七歲的樣子。
這些照片在陽光下發出奇特的反光,楊若子輕輕地撫摸着它們,手上有一種細膩的感覺,就仿佛真的觸摸到了紫紫的皮膚。
她忽然一驚,連忙把手從照片上縮了回來。
為什麼會有這種感覺?腦子裡瞬間又想起了自己的妹妹,她感到了一陣深深的恐懼,連忙搖了搖頭,努力要讓自己忘記那些記憶。
櫃子裡還有其他一些東西,那是羅蘭的日常生活用品。
除此之外,就是一本厚厚的日記。
當楊若子拿起這本日記的時候,她忽然有一種預感:這是一把鑰匙。
她看了看窗外的陽光,隻感到自己的瞳孔裡有一道白光穿越。
然後,她緩緩地打開了日記,進入了一個女人最隐秘的内心世界。
下午三點。
陽光漸漸地淡去了,江風越來越強勁,葉蕭按照蘇醒提供的地址,找到了那棟江邊的樓房。
用了很長時間,他才敲開了房門,一個鶴發童顔的老人出現在了他面前。
老人用一種與其年齡極不相稱的精悍目光注視着葉蕭,然後用那濃厚的鄉音說:“請問你找誰?” 葉蕭先是一愣,然後立刻回答:“是風老先生嗎?我是蘇醒介紹來的。
” “蘇醒——”老人的記憶力奇好,馬上就想起了這個名字,“就是那個為報社寫文章的年輕人?” “對。
” “請進吧。
”老人點了點頭,然後非常客氣地把葉蕭迎進了房間。
葉蕭走進裡面幽雅的客廳,仔細地環視了一圈,不禁贊歎着說:“現在已經很少能夠看到布置得這樣有品位的房間了。
” “不過是一介老朽而已。
” 葉蕭實在不習慣老人的方言:“請問老先生您是哪裡人?” “海南人。
” 怪不得那麼難懂,葉蕭剛要說話,老人已經把一杯茶端到了他的面前。
葉蕭禮節性地啜了一口茶:“風老先生,我是為了‘夜半笛聲’的傳說而來。
我想知道,為什麼你對這件事知道得如此詳細?” “因為當時我是報社的記者,全程報道了鼠疫事件與夜半笛聲事件。
我為這些事寫過大量的新聞報道,并接觸過許多當事人。
” “您見過那位神秘笛手嗎?” “當然見過。
”老人似乎陷入了對往事的回憶,而且歲月越是久遠,印象卻越是清晰,他的口音也越來越難以聽懂了:“當他到當局毛遂自薦以後,許多報紙都對此做了報道,不過大多帶着嘲諷的意思,認為他隻不過是個騙子而已。
我也見到了他,是一個高個子的中年男人,穿着一身非常普通的中式衣服,他的面孔長得很普通,是那種容易被忽略的人。
” “您就見過他這一次?” “不,當他後來成功地消滅了鼠害以後,我曾經專門采訪過他一回。
那時候,他住在一家小旅館裡,等待市政當局答應給他的巨額獎金。
那一次見面給我的印象很深,他絕不是别人傳言中陰森可怖的人,看上去顯得彬彬有禮。
他的談吐也非常文雅,怎麼看都是一個極有教養的人。
我問他是從哪裡來的,他卻微笑着沉默不語。
我提出請求,能不能看看他的笛子,他爽快地答應了。
” “是風笛還是竹笛?”葉蕭立刻聯想到了花衣笛手的傳說。
“是一支竹笛,中國傳統的樣式,笛子的名字叫——小枝。
” 老人用方言緩緩說出“小枝”兩個字,葉蕭聽着總覺得非常别扭,他催促着問:“後來呢?” “後來我們就随便閑聊了起來。
令我很意外的是,他居然對我說起了《聊齋》故事。
” “《聊齋》?”葉蕭忽然想到,這全部的事件都像是《聊齋》一樣詭異。
“是的,他對我說了一個《聊齋》中《瞳人語》的故事。
講的是一個書生,因為風流而雙目失明,眼睛裡居然生了兩個小‘瞳人’,結果最後成了一目重瞳。
” 聽到“重瞳”兩個字,葉蕭立刻聯想到了池翠的兒子,那個六歲的小男孩,是他第一個發現了卓越然的屍體。
葉蕭的腦子一下子有些亂了。
老人繼續說下去:“我至今仍不明白,他為什麼要說這個故事。
最後我問他,如果當局不給他黃金,那他會怎麼樣?他先是想了想,然後用一種奇怪的語氣說:我會讓傳說中的故事重演。
” “他要報複?” “我卻覺得這好像不是報複的語氣。
當時,我以為他隻是想通過我這個記者之口,威脅一下當局而已。
”老人又長歎了一聲,搖着頭說:“我沒有想到,幾日之後他居然真的讓傳說重演了。
” “這是一場悲劇。
” “是的,對許多人來說,這都是一場莫大的悲劇,也包括我。
” “為什麼?” 老人的表情第一次顯得激動起來,他的呼吸也有些急促了。
一下子讓葉蕭感到有些害怕,他擔心老人過度激動引發疾病他可擔待不起。
他連忙把茶杯端到了老人嘴邊,老人啜了一口茶,才稍微好了一些,他輕聲地說:“謝謝你,年輕人。
我猜你一定是個警察吧?” “你怎麼知道?”葉蕭有些吃驚。
“警察都有一些職業習慣,我這麼一把年紀了,當然看得出來。
” “風老先生,為什麼對你來說這也是場悲劇?” “那個時代的人都早結婚,雖然那年我才二十五歲,但已經有一個五歲的兒子了。
” 葉蕭看着老人憂傷的眼睛,立刻就明白了。
“難道——” “對。
我五歲的兒子,也被那可怕的夜半笛聲帶走了。
那是第一個夜晚,我一聽到笛聲響起,就立刻從床上跳了起來。
這時候已經晚了,我兒子早已不見了蹤影,我不顧一切地沖到外面去尋找他,但卻毫無結果,隻聽到那可怕的笛聲。
” “他再也沒有回來嗎?” 老人痛苦地搖了搖頭:“再也沒有回來過。
他就像空氣一樣消失了。
沒過幾個月,我那年輕的妻子就因為悲傷過度,犯了肺痨病而死去了。
直到今天,五十多年過去了,我都是孑然一身。
可以說,夜半笛聲把我的家給徹底地毀滅了。
” “也許,我不該問您這些問題。
” “沒關系,反正我是離入土也不遠的人了。
”老人忽然苦笑了一下。
“風老先生,非常感謝你提供的信息。
再見了。
” 葉蕭禮貌地向老人點了點頭,然後迅速離開了這裡。
已經接近黃昏時分了,葉蕭接到了楊若子的電話,要求立即和他碰個頭。
但他現在還要找一個人談話,他和楊若子約定,晚上直接到她家裡談。
還是按照蘇醒給他的地址,他找到了那位退休管道工人的家,按響了門鈴。
一位身材魁梧的老人給他打開了門,看上去七十多歲的樣子,老人用一種懷疑的目光盯着他。
碰到這種情況,首先就是要讓别人信任你,葉蕭立刻拿出了證件放到老人面前。
“公安局的?”老人顯得很意外。
“老伯伯,我能和你談談嗎?” “當然可以。
”對于警察,老人還是比較信任的。
葉蕭走進了房間,與剛才那位風老先生的家相比,這裡就顯得寒酸了許多,一個典型的單身退休工人的家,幾件簡陋的舊家具,斑駁的牆壁,散發着一股陳腐的氣息。
“老伯伯,最近有沒有一個叫蘇醒的人來找過你?他自稱是為報社撰稿的。
” 老人立刻就想起來了,用标準的本地口音回答:“一個月前,一個年輕人來找過我,想問我關于夜半笛聲的事情。
” “您也親身經曆過嗎?” “是的。
”老人微微歎了一口氣,魁梧的身軀就像洩了氣一樣立刻萎縮了下來,他緩緩地說,“那年我才十五歲。
我有一個十歲的妹妹,就在那天晚上被笛聲帶走了,從此再也沒有找到過。
” “蘇醒說您還知道一些其他的事情?” “我不知道那和夜半笛聲有沒有關系。
自從那件事以後,我就聽說了‘鬼孩子’的傳聞,還有那棟可怕的舊房子。
五十年代後,我成為了一個管道工人,主要是在地下鋪設煤氣管道。
那時候的煤氣管道與現在不一樣,因為地下修有很多防空洞和地道,煤氣管道通常就在這些地道裡鋪設。
” “地道?”葉蕭有些奇怪,他對此尚一無所知。
老人奇怪地問:“你不知道嗎?我們這座城市的地下有很多地下管道,就像人的肚腸一樣複雜。
我聽說那是在四十年代,日本人為了軍事備戰而修建的防空地道。
那些地道究竟有多少條,誰都說不清楚。
總之,就像是一個地下迷宮一樣。
” “地宮?”葉蕭忽然想到了《病毒》中的“她在地宮裡”,他的心底一陣顫抖,原來,所謂的“地宮”就在我們的腳下。
“你說什麼?”老人可不明白地宮的意思。
“不,沒什麼。
您繼續說。
” 老人點點頭,剛才被葉蕭打了岔,他隻能再用很長的時間來回憶:“有一回,我們幾個工人在地下修建一條管道。
正好是順着一條舊地道的路線,所以并沒有費多少力氣。
但那時候我們中間一直在傳有關‘鬼孩子’的事情,雖然表面不敢說,但心裡面都很害怕,特别是像我這樣丢失過妹妹的人。
當我們修到一條地道深處的時候,卻發現前面被磚頭封住了。
幸好那些磚頭堆得不那麼結實,也沒有用水泥合起來,我們就把那些磚頭一塊塊地搬掉,那好像是一堵薄薄的牆。
我正好在最前面,當我取下中間的那塊磚頭時,突然從磚頭間的縫隙裡,射出一道幽幽的光。
” “地下燭光?”葉蕭想起了蘇醒對他說過的話。
“當時我也不知道這是什麼,隻感到非常害怕,差點把我給吓死了。
那是一束淡藍色的光,從那堵牆的縫隙裡射出來。
” 葉蕭可以想象出那是怎樣一副景象:在一片漆黑的地底,突然從牆裡射出一道幽光,就這麼想想都讓人害怕,更不用說親眼目睹了。
他能體會出當時那些管道工人的恐懼。
“雖然吓得要死,但是任何人都無法抗拒好奇心。
特别是我們這些管道工人,原本就是在黑暗的地下工作,膽量也比别人大。
在大家的壯膽之下,我小心翼翼地搬掉了其他幾塊磚。
于是,牆上露出了一個幾寸見方的小缺口,那線幽光也越來越亮了。
我就把眼睛貼在這個缺口上,向裡面看去。
” 老人說這幾句話的時候,描述得非常陰森,給人以身臨其境的恐懼感,葉蕭不禁感到脊梁“嗖嗖”的發涼。
“是燭光。
”老人用幽幽的口氣說,看來他也完全進入角色了,仿佛又回到五十年代的地下,“我從那個缺口裡看到,裡面是一個小房間,房間中央有一張破舊的木桌子,桌面上放着一支燃燒了一半的蠟燭,一片幽幽的燭光籠罩着小房間。
” 話音未落,老人自己倒先吸了一口冷氣。
“房間裡有人嗎?”葉蕭也被深深吸引住了。
“開口太小了,除了那燭光以外,我實在看不清楚。
雖然我們管道工人平時天不怕地不怕的,但當時看到這間地底下的房間和蠟燭以後,确實吓了一大跳,我還記得自己渾身都起了雞皮疙瘩,上下牙齒間不停地在打架。
” 葉蕭點點頭:“換了我也會這樣的。
” “突然,我身後不知道誰說了一句:‘鬼孩子來了。
’我立刻想起了那個傳說中白衣服的小孩。
他們一下子掉頭就跑了,我也不敢繼續呆在這裡,跟着他們一起向回跑了。
“後來呢?” “後來我們不敢再去那兒了,于是就私自改變了管道鋪設路線,從另外一條線繞了過去,算是完成了任務。
從此以後,誰也沒有再提起過這件事了,一直到現在已經幾十年了。
” “老伯伯,你還記得那個地方的确切位置嗎?” 老人搖了搖頭說:“那塊地下本來就像迷宮一樣。
況且,我現在已經老了,再也記不清位置了。
” “那好,非常感謝您。
” 葉蕭站起來,剛走到門口,就聽到身後傳來老人的聲音:“警官,這些天我聽說夜半笛聲又回來了,這是真的嗎?” 他不知道該怎樣回答,低下頭說了聲:“也許吧。
” 葉蕭迅速離開了這裡。
他來到馬路上呼出了一口氣,然後擡眼往西天望去,隻見一片殘陽如血。
在夕陽照耀不到的地底,又會藏着什麼呢? 楊若子的房子不大,但非常幹淨,整個房間幾乎全是白色,再加上純白色的燈光,就像是到了醫院裡的感覺。
葉蕭一踏進房門,就聞到了一股幽幽的香味,原來是窗台上的一束花散發出來的。
他走到窗邊,眺望着外邊斑斓的夜色。
葉蕭淡淡地笑說:“若子,你是一個人獨住?” 比起第一次見到她的時候,楊若子這些天好像瘦了一些。
體形顯得更加苗條了,她穿着一件白色的衣服,略微有些疲憊地回答:“是的,我一個人住。
” “你父母呢?” “他們早就離婚了。
”她冷冷地回答。
葉蕭微微一愣,他低下頭說了聲:“對不起。
”然後就從窗邊走到沙發邊坐下。
“沒關系。
”楊若子的表情又恢複了正常,她低聲問道:“你聽說了沒有,今天早上又有人報案了。
” “我已經知道了,是一個十歲的女孩,失蹤的情形和前面幾例完全相同。
如果算上卓紫紫的話,這已經是第六個失蹤的孩子了。
” “我聽說,現在附近許多家庭都已人心惶惶了。
人們風傳夜半笛聲又回來了,許多年輕的夫婦,紛紛向老一輩人打聽那個故事。
有的人家晚上睡覺都把門窗關死了,或者把孩子送到其他地方的親戚家裡,甚至還有人準備搬家。
”最後,楊若子誇張地說:“也許再過幾天,這裡的房價也要暴跌了。
” 葉蕭想到了蘇醒的那篇文章,如果不是報紙上刊登了《夜半笛聲》,絕不會造成現在這樣的恐慌。
“若子,你最近在查那些失蹤孩子家庭的情況吧,有什麼結果?” “是的,我發現了一個值得注意的現象,希望這不是巧合。
” “你快說吧。
” 楊若子翻開了筆記本說:“第一個失蹤孩子卓紫紫,她的母親在精神病院裡關了一年;第二個失蹤的張小盼,他的父母已經離婚了,母親一直都在日本;第三個失蹤的童家樂,父母最近離婚了,他被法院判給了母親;第四個失蹤的成天,他的父親正在監獄中服刑,是由母親獨自帶着他;第五個失蹤的莫非,他的父母正在鬧離婚。
昨天晚上失蹤的十歲女孩于芬,兩年前她的母親車禍去世了,由她父親獨自帶着她。
” “确實很巧,他們都是事實上的單親家庭,不是缺少父親就是缺少母親。
” “僅有一個男孩例外,但他的父母也很快就要離婚了。
”楊若子顯然已經考慮了很久了,她脫口而出:“除了都住在同一社區以外,父母不和睦,或者家庭殘缺,是這些失蹤孩子最重要的共同點。
” 葉蕭點點頭,贊同着說:“沒錯。
” “其實,有許多孩子都在半夜聽到過笛聲。
隻不過,他們都把笛聲當做了夢。
” “夢?”葉蕭想到了張小盼失蹤的那個夜晚,自己确實夢見了笛聲。
“還有,我曾經給你看過的那些孩子們的畫,他們都在同一個晚上做了同一個夢,而男孩成天也是在那個晚上失蹤的。
實際上,是因為他們在睡夢中聽到了笛聲,才會做那個夢的。
但絕大多數孩子都沒有出事,隻有生活在單親家庭的男孩成天失蹤了——這就是問題的關鍵。
” 葉蕭明白了:“也就是說,對于夜半笛聲,不同的孩子有不同的反應,隻有家庭生活有陰影的孩子才會被笛聲帶走。
” 他忽然注意到楊若子的表情有些憂郁,這才想起剛才楊若子說她自己的父母也早就離婚了。
也許,正是由于她自己的經曆,才會讓她發現這一點。
楊若子忽然轉變了話題:“葉蕭,今天我還去過一個地方。
” “哪兒?” “精神病院。
” 葉蕭一怔,他想不出楊若子為什麼要去精神病院。
“昨天晚上,羅蘭從精神病院裡逃跑了。
” “羅蘭?”葉蕭這才想起來,“你說的是卓越然的妻子吧?” “也是紫紫的媽媽。
昨天中午,有一個男人去精神病院看過羅蘭,他的名字叫蘇醒。
” 一聽到蘇醒的名字,葉蕭立刻察覺到了問題的嚴重,他忍不住對自己說:“怎麼又是這家夥?” “我在羅蘭的櫃子裡,還找到了一本日記。
”楊若子低下了頭,輕聲地說:“我不知道我做得對不對,我翻看了她的日記,結果發現了一些重要的内容。
” “是什麼?” 楊若子從抽屜裡取出了這本日記,交到了葉蕭的手中說:“我用三個小時看完了其中的大部分。
葉蕭,告訴你一個秘┟堋—” “你快說吧。
” “紫紫不是卓越然的女兒。
” “什麼?”葉蕭顯然非常意外。
她深呼吸了一口氣,淡淡地回答:“你自己慢慢看日記吧。
” 葉蕭把這本日記放在手上掂了幾下,隻感到一股莫名的沉重:“我會看的。
” 他把羅蘭的日記放到了自己的包裡,然後站起來環視了房間一圈,忽然注意到了楊若子的書架上的幾本書。
他走到書架前,把那四本書《病毒》、《詛咒》、《貓眼》和《神在看着你》全都拿了下來。
楊若子走到他身後說:“我已經全都看過了。
告訴我,這些書裡的内容是不是真實的?” “你覺得呢?”葉蕭微微歎了口氣,又把這些書放回了書架裡。
“是真的。
” “不,你應該知道那隻是小說而已。
”葉蕭看了看時間,已經快十點了,他退到了門口說,“今天太晚了,再見吧。
” 楊若子呆呆地看着葉蕭離開房間,然後,她走到窗前,緩緩地放下了百葉窗。
今天,她通過日記,已經進入了羅蘭的内心世界。
她忽然覺得自己有些厭惡那個女人,應該同情的是那個可憐的小女孩卓紫紫。
就像楊若子和她的妹妹,她們也是不幸的。
腦子裡不斷閃過那白色的影子,總是看不清她的臉,就像是一團模糊的顔料。
她到底是誰?是卓紫紫?還是鬼孩子?還是——妹妹? “紫紫。
” 楊若子渾身癱軟地倒在了床上,輕聲地念出了妹妹的名字。
她再也分不清了,那人與鬼的界限。
繼續打開回憶的窗戶……在妹妹神秘地失蹤了一年以後,有一個管道工人在陰溝裡發現一具屍體。
那是一條深深的陰溝,距離地面至少有數米深,在陰溝的最底部,躺着一個大約七歲的小女孩的屍體。
那可憐的女孩早就腐爛了,法醫判定這具屍體已經浸泡在陰溝的污水中至少一年。
她變得面目全非。
當時,警方查閱了一年來的人口失蹤記錄檔案,經過法醫的屍檢分析,認為那具屍體就是一年前失蹤的小女孩楊紫紫。
于是,警方通知了楊若子的父母,要他們來認屍。
這時候,楊若子的父母已經離婚了,媽媽獨自帶着楊若子來到了公安局裡。
當警察掀起蓋在屍體上的白布的瞬間,媽媽立刻就昏了過去,隻有十三歲的楊若子顯得異常堅強。
她冷冷地盯着那小女孩的屍體,更确切地說隻是一具殘骸。
她的内心有一種特别的感覺,那隻不過是妹妹遺留下的一副形骸而已,并不是真正的妹妹。
她感到妹妹還活在這座城市,在某個地下的深處,穿着一身白色的裙子,永無止盡地走啊走啊,尋找她的夥伴。
然而,媽媽後來确認了那是妹妹,因為妹妹失蹤的那天,正好穿着那身白色的裙子。
雖然已經破碎得難以辨認了,但畢竟是媽媽親手縫制的裙子,她還是能辯認得出來。
妹妹被正式宣告死亡了——在法律上。
可是在楊若子的心裡,她的妹妹紫紫仍永遠地活着。
她時常能感受到妹妹的那雙手,在深夜裡伸到她的懷中。
她确信妹妹在黑暗的地底生活着,那裡一定非常寒冷,妹妹永遠穿着白色的裙子,躲在某個地方瑟瑟發抖。
楊若子多想抱緊她,用自己的體溫、用自己的生命,讓妹妹的身體重新溫暖起來。
過去,她覺得這種感覺是因為贖罪。
但後來,她又感到這已經遠遠地超出了贖罪,而是一種徹骨的痛楚。
那是永遠的夢魇,誰都逃不過的。
現在,楊若子感到紫紫又回來了,無論是神秘失蹤的卓紫紫,還是傳說中的鬼孩子,都已經不再重要了。
重要的是她心中的那個在黑暗的地底一身白衣的小女孩,那不是幻影,也不是傳說,而是真實的生命。
伴随着笛聲,小女孩在輕聲地呼喚着她:“姐姐。
”
非常遺憾,我發現在你兒子大腦半球的頂葉位置,有一個小小的異物。
” 池翠的心立刻涼了,她一個字都沒有說,隻是緊緊地捂住自己的嘴巴。
劉醫生取出了CT掃描的圖片,池翠第一次清楚地看到了兒子的大腦。
醫生指着小彌大腦前部的一個地方說:“請仔細地看,那塊東西非常隐蔽。
” 池翠努力控制住自己内心的痛苦,朝着醫生指的方向仔細地看。
果然,那裡有一小塊黑影,如果不是非常仔細地看,還真看不出來。
幽靈就住在那裡面?她默默地問自己。
“目前還難以确定那究竟是什麼。
如果是一個惡性腫瘤的話,那就麻煩了。
” “如果不是呢?”池翠還抱有一線希望。
劉醫生沉默了片刻,他又翻開了莫雲久寫的那份病曆說:“如果不是腫瘤的話。
或許,就真的是莫醫生所說的‘眼蠅蛆病’了。
” “小彌的腦子裡長了蒼蠅的蛆?” “至少在目前,國内還沒有這樣的病例。
如果眼蠅蛆真的入侵了腦子的話,我個人覺得更應該叫它‘腦蠅蛆病’。
”但緊接着,劉醫生又搖了搖頭說:“可這怎麼可能呢?莫醫生不應該僅憑着一部《聊齋》,就相信真會有眼蠅蛆入侵大腦。
目前,眼蠅蛆病在國内并不少見,但入侵大腦的病例似乎隻見于古籍。
我很難相信真的會有這種情況發生。
” 池翠緊張地問:“醫生,請你告訴我,小彌能不能活下來。
” “我不知道。
但我想至少現在他不會有生命危險。
”他又把莫雲久寫的病曆往後翻了幾頁,然後對池翠說:“我注意到了莫醫生的病曆裡,提到了小彌患有嚴重的重影視覺現象。
我估計這是因為他腦部的異物壓迫了視覺神經所緻。
” “所以才使他能夠看透别人的心思?” “更确切地說,使他具有了一種讀心術。
” “讀心術?”池翠張大了嘴。
“别把這和通靈人的把戲或者是什麼特異功能聯系在一起,那些都隻是騙人的障眼法。
而讀心術隻是心理學的一種術語,是在為病人進行心理輔導中,領會别人表情的心理判斷技術,從而讀出别人内心所想的事情。
這其實并不神秘,是可以通過專業的訓練而達到的。
我在讀醫科大學的時候,曾經選修過心理學,所以了解這方面的一些情況。
” “可小彌隻是一個六歲的小男孩,他可從來沒有經受過什麼專業訓練。
” “當然,你兒子并不是有意識地要這樣做,他也不懂什麼叫讀心術。
隻是他在下意識的情況中,集中了自己的注意力,從對方眼球和表情的變化裡,捕捉到了某些細微的信息。
要知道,人并不是理性的動物,如果在輕度驚訝的精神狀況時,理性的意識水平就會立刻下降,在這個瞬間本能的部分就會充分表現出來。
人的眼睛在這一過程中有最明顯的變化,所以,确實存在通過眼睛來了解人們内心的可能性。
” 池翠立刻想起了小彌的眼睛。
在她的印象中,無論是誰,隻要一見到小彌那雙眼睛和重瞳時,都會被吓一大跳,也就是剛才劉醫生所說的“輕度驚訝的精神狀況”。
醫生繼續說:“很顯然,未經過訓練的普通人是絕對做不到這一點的。
至于小彌為什麼能做到,這恐怕就和他腦子裡的異物有關了。
” “那我該怎麼辦?”池翠絕望地問。
“我是神經内科的醫生,對于小彌的視覺重影和讀心能力,我想還是應該請心理醫生來為他檢查一下。
至于他大腦半球頂葉部的異物,我會竭盡全力做深一步檢查的。
” 池翠的心裡越來越亂,她忽然問道:“醫生,小彌腦子裡的東西會不會是遺傳的?” “如果真的是眼蠅蛆入侵大腦的話,理論上不太可能是遺傳的。
因為眼蠅蛆病本質上是一種寄生蟲病,是來自外界的異質進入體内所緻。
當然,在醫學上這很難說,有許多疾病我們認為是非遺傳性的,但實際上确實有家族病史。
” 池翠低下了頭,她不想再把小彌那幽靈的父親給說出來。
幾分鐘以後,她走出了這個房間。
然而,她看到走廊的長椅上空空蕩蕩的,再也沒有小彌的蹤影了。
“小彌!” 她立刻高聲地叫了起來,卻隻聽到一陣奇特的回音。
絕望和無助幾乎讓這個年輕的母親崩潰了,她強打起精神,跑到了走廊的另一頭,拉住一個護士就問有沒有看到過小彌。
護士說在幾分鐘以前,還看到過一個小男孩從這裡跑上樓梯。
池翠仰起頭看了看樓梯,她似乎預感到小彌會去哪裡了,然後她立刻就跑了上去。
在跑上兩個樓層以後,她來到了眼科門診室前。
她在門口深呼吸了一口,然後推開房門走進了門診室。
“小彌!” 果然,池翠看到兒子正站在門診室裡,眼睛睜得大大的看着前方。
她順着兒子的目光向前看去—— 幾秒鐘後,她聽到了自己駭人的尖叫聲。
眼科醫生莫雲久的整個身體懸在半空中,一根繩子牢牢地套在他的脖子上,繩子的另一端連接着天花闆上的通風口。
他自殺了。
羅蘭逃跑了。
半個小時以前,精神病院給楊若子打了電話,告訴了她這個消息。
剛放下電話,她的眼前就立刻浮現出了羅蘭的樣子,心底隐隐有些不安。
現在,她用了最快的時間抵達了精神病院。
剛走進住院樓的走廊,她就見到了羅蘭的主治醫生。
醫生面色鐵青,用沉悶的聲音對楊若子說:“我不知道該不該給你打電話。
” “當然應該打,這對我來說非常重要。
告訴我,她是怎麼逃跑的?” “是今天早上發現她不見了,經過院裡基本的勘察,可以判定是她自己逃跑的。
主要原因還是護工對她太大意了。
平時羅蘭都非常安靜,從來沒有過要逃跑的企圖,所以一直都對她疏于防範,結果讓她輕而易舉地逃了出去。
” “最近她有沒有反常的舉動呢?” 醫生看了看楊若子,猶豫了一會兒說:“實際上,從你上回來看過她以後,她就有了一些反常,似乎精神上更加郁悶了。
楊警官,我有一個問題一直想問:那天你是不是對她說了些什麼?” 楊若子心裡一沉,是因為自己把卓越然的死訊和紫紫的失蹤,都告訴了羅蘭的原因嗎?她一時還不知道該如何回答。
“也許,是她受到了你的話的刺激。
”醫生不想讓她難堪,便主動收住不說了。
“我不知道。
”楊若子把頭側向了另一邊,把剛才的那種口氣收斂了起來,輕聲地問,“除了我以外,最近還有沒有人來看過她?” “昨天中午,又有一個男人來看過她。
” “誰?” “本來不準備讓他見羅蘭的。
但他說自己是羅蘭的表弟,所以我們就把他放進來了。
”醫生拿出一本簿子遞給楊若子,“這是昨天的探視記錄。
” 她看到記錄上寫着蘇醒的名字,立刻就記了下來。
然後她問道:“我能看看羅蘭的病房嗎?” “當然可以。
” 幾分鐘後,楊若子走進了羅蘭的房間。
下午的陽光斜斜地灑了進來,透過鐵栅欄窗戶投射在她的臉上。
現在,楊若子可以理解羅蘭在這裡住了一年多,會是怎樣的一種感受了。
精神病院是另一種監獄,誰被判定為精神分裂,就等于被判了無期徒刑。
楊若子在羅蘭的床上輕輕地坐下,伸出手撫摸着潔白的床單。
看起來羅蘭在逃跑前,還特意地把房間打掃了一遍,房裡所有的擺設都幹幹淨淨的,幾乎纖塵不染。
她拉開了羅蘭的床頭櫃,裡面有幾張紫紫的照片,記錄了從這小女孩剛出生,一直到六七歲的樣子。
這些照片在陽光下發出奇特的反光,楊若子輕輕地撫摸着它們,手上有一種細膩的感覺,就仿佛真的觸摸到了紫紫的皮膚。
她忽然一驚,連忙把手從照片上縮了回來。
為什麼會有這種感覺?腦子裡瞬間又想起了自己的妹妹,她感到了一陣深深的恐懼,連忙搖了搖頭,努力要讓自己忘記那些記憶。
櫃子裡還有其他一些東西,那是羅蘭的日常生活用品。
除此之外,就是一本厚厚的日記。
當楊若子拿起這本日記的時候,她忽然有一種預感:這是一把鑰匙。
她看了看窗外的陽光,隻感到自己的瞳孔裡有一道白光穿越。
然後,她緩緩地打開了日記,進入了一個女人最隐秘的内心世界。
下午三點。
陽光漸漸地淡去了,江風越來越強勁,葉蕭按照蘇醒提供的地址,找到了那棟江邊的樓房。
用了很長時間,他才敲開了房門,一個鶴發童顔的老人出現在了他面前。
老人用一種與其年齡極不相稱的精悍目光注視着葉蕭,然後用那濃厚的鄉音說:“請問你找誰?” 葉蕭先是一愣,然後立刻回答:“是風老先生嗎?我是蘇醒介紹來的。
” “蘇醒——”老人的記憶力奇好,馬上就想起了這個名字,“就是那個為報社寫文章的年輕人?” “對。
” “請進吧。
”老人點了點頭,然後非常客氣地把葉蕭迎進了房間。
葉蕭走進裡面幽雅的客廳,仔細地環視了一圈,不禁贊歎着說:“現在已經很少能夠看到布置得這樣有品位的房間了。
” “不過是一介老朽而已。
” 葉蕭實在不習慣老人的方言:“請問老先生您是哪裡人?” “海南人。
” 怪不得那麼難懂,葉蕭剛要說話,老人已經把一杯茶端到了他的面前。
葉蕭禮節性地啜了一口茶:“風老先生,我是為了‘夜半笛聲’的傳說而來。
我想知道,為什麼你對這件事知道得如此詳細?” “因為當時我是報社的記者,全程報道了鼠疫事件與夜半笛聲事件。
我為這些事寫過大量的新聞報道,并接觸過許多當事人。
” “您見過那位神秘笛手嗎?” “當然見過。
”老人似乎陷入了對往事的回憶,而且歲月越是久遠,印象卻越是清晰,他的口音也越來越難以聽懂了:“當他到當局毛遂自薦以後,許多報紙都對此做了報道,不過大多帶着嘲諷的意思,認為他隻不過是個騙子而已。
我也見到了他,是一個高個子的中年男人,穿着一身非常普通的中式衣服,他的面孔長得很普通,是那種容易被忽略的人。
” “您就見過他這一次?” “不,當他後來成功地消滅了鼠害以後,我曾經專門采訪過他一回。
那時候,他住在一家小旅館裡,等待市政當局答應給他的巨額獎金。
那一次見面給我的印象很深,他絕不是别人傳言中陰森可怖的人,看上去顯得彬彬有禮。
他的談吐也非常文雅,怎麼看都是一個極有教養的人。
我問他是從哪裡來的,他卻微笑着沉默不語。
我提出請求,能不能看看他的笛子,他爽快地答應了。
” “是風笛還是竹笛?”葉蕭立刻聯想到了花衣笛手的傳說。
“是一支竹笛,中國傳統的樣式,笛子的名字叫——小枝。
” 老人用方言緩緩說出“小枝”兩個字,葉蕭聽着總覺得非常别扭,他催促着問:“後來呢?” “後來我們就随便閑聊了起來。
令我很意外的是,他居然對我說起了《聊齋》故事。
” “《聊齋》?”葉蕭忽然想到,這全部的事件都像是《聊齋》一樣詭異。
“是的,他對我說了一個《聊齋》中《瞳人語》的故事。
講的是一個書生,因為風流而雙目失明,眼睛裡居然生了兩個小‘瞳人’,結果最後成了一目重瞳。
” 聽到“重瞳”兩個字,葉蕭立刻聯想到了池翠的兒子,那個六歲的小男孩,是他第一個發現了卓越然的屍體。
葉蕭的腦子一下子有些亂了。
老人繼續說下去:“我至今仍不明白,他為什麼要說這個故事。
最後我問他,如果當局不給他黃金,那他會怎麼樣?他先是想了想,然後用一種奇怪的語氣說:我會讓傳說中的故事重演。
” “他要報複?” “我卻覺得這好像不是報複的語氣。
當時,我以為他隻是想通過我這個記者之口,威脅一下當局而已。
”老人又長歎了一聲,搖着頭說:“我沒有想到,幾日之後他居然真的讓傳說重演了。
” “這是一場悲劇。
” “是的,對許多人來說,這都是一場莫大的悲劇,也包括我。
” “為什麼?” 老人的表情第一次顯得激動起來,他的呼吸也有些急促了。
一下子讓葉蕭感到有些害怕,他擔心老人過度激動引發疾病他可擔待不起。
他連忙把茶杯端到了老人嘴邊,老人啜了一口茶,才稍微好了一些,他輕聲地說:“謝謝你,年輕人。
我猜你一定是個警察吧?” “你怎麼知道?”葉蕭有些吃驚。
“警察都有一些職業習慣,我這麼一把年紀了,當然看得出來。
” “風老先生,為什麼對你來說這也是場悲劇?” “那個時代的人都早結婚,雖然那年我才二十五歲,但已經有一個五歲的兒子了。
” 葉蕭看着老人憂傷的眼睛,立刻就明白了。
“難道——” “對。
我五歲的兒子,也被那可怕的夜半笛聲帶走了。
那是第一個夜晚,我一聽到笛聲響起,就立刻從床上跳了起來。
這時候已經晚了,我兒子早已不見了蹤影,我不顧一切地沖到外面去尋找他,但卻毫無結果,隻聽到那可怕的笛聲。
” “他再也沒有回來嗎?” 老人痛苦地搖了搖頭:“再也沒有回來過。
他就像空氣一樣消失了。
沒過幾個月,我那年輕的妻子就因為悲傷過度,犯了肺痨病而死去了。
直到今天,五十多年過去了,我都是孑然一身。
可以說,夜半笛聲把我的家給徹底地毀滅了。
” “也許,我不該問您這些問題。
” “沒關系,反正我是離入土也不遠的人了。
”老人忽然苦笑了一下。
“風老先生,非常感謝你提供的信息。
再見了。
” 葉蕭禮貌地向老人點了點頭,然後迅速離開了這裡。
已經接近黃昏時分了,葉蕭接到了楊若子的電話,要求立即和他碰個頭。
但他現在還要找一個人談話,他和楊若子約定,晚上直接到她家裡談。
還是按照蘇醒給他的地址,他找到了那位退休管道工人的家,按響了門鈴。
一位身材魁梧的老人給他打開了門,看上去七十多歲的樣子,老人用一種懷疑的目光盯着他。
碰到這種情況,首先就是要讓别人信任你,葉蕭立刻拿出了證件放到老人面前。
“公安局的?”老人顯得很意外。
“老伯伯,我能和你談談嗎?” “當然可以。
”對于警察,老人還是比較信任的。
葉蕭走進了房間,與剛才那位風老先生的家相比,這裡就顯得寒酸了許多,一個典型的單身退休工人的家,幾件簡陋的舊家具,斑駁的牆壁,散發着一股陳腐的氣息。
“老伯伯,最近有沒有一個叫蘇醒的人來找過你?他自稱是為報社撰稿的。
” 老人立刻就想起來了,用标準的本地口音回答:“一個月前,一個年輕人來找過我,想問我關于夜半笛聲的事情。
” “您也親身經曆過嗎?” “是的。
”老人微微歎了一口氣,魁梧的身軀就像洩了氣一樣立刻萎縮了下來,他緩緩地說,“那年我才十五歲。
我有一個十歲的妹妹,就在那天晚上被笛聲帶走了,從此再也沒有找到過。
” “蘇醒說您還知道一些其他的事情?” “我不知道那和夜半笛聲有沒有關系。
自從那件事以後,我就聽說了‘鬼孩子’的傳聞,還有那棟可怕的舊房子。
五十年代後,我成為了一個管道工人,主要是在地下鋪設煤氣管道。
那時候的煤氣管道與現在不一樣,因為地下修有很多防空洞和地道,煤氣管道通常就在這些地道裡鋪設。
” “地道?”葉蕭有些奇怪,他對此尚一無所知。
老人奇怪地問:“你不知道嗎?我們這座城市的地下有很多地下管道,就像人的肚腸一樣複雜。
我聽說那是在四十年代,日本人為了軍事備戰而修建的防空地道。
那些地道究竟有多少條,誰都說不清楚。
總之,就像是一個地下迷宮一樣。
” “地宮?”葉蕭忽然想到了《病毒》中的“她在地宮裡”,他的心底一陣顫抖,原來,所謂的“地宮”就在我們的腳下。
“你說什麼?”老人可不明白地宮的意思。
“不,沒什麼。
您繼續說。
” 老人點點頭,剛才被葉蕭打了岔,他隻能再用很長的時間來回憶:“有一回,我們幾個工人在地下修建一條管道。
正好是順着一條舊地道的路線,所以并沒有費多少力氣。
但那時候我們中間一直在傳有關‘鬼孩子’的事情,雖然表面不敢說,但心裡面都很害怕,特别是像我這樣丢失過妹妹的人。
當我們修到一條地道深處的時候,卻發現前面被磚頭封住了。
幸好那些磚頭堆得不那麼結實,也沒有用水泥合起來,我們就把那些磚頭一塊塊地搬掉,那好像是一堵薄薄的牆。
我正好在最前面,當我取下中間的那塊磚頭時,突然從磚頭間的縫隙裡,射出一道幽幽的光。
” “地下燭光?”葉蕭想起了蘇醒對他說過的話。
“當時我也不知道這是什麼,隻感到非常害怕,差點把我給吓死了。
那是一束淡藍色的光,從那堵牆的縫隙裡射出來。
” 葉蕭可以想象出那是怎樣一副景象:在一片漆黑的地底,突然從牆裡射出一道幽光,就這麼想想都讓人害怕,更不用說親眼目睹了。
他能體會出當時那些管道工人的恐懼。
“雖然吓得要死,但是任何人都無法抗拒好奇心。
特别是我們這些管道工人,原本就是在黑暗的地下工作,膽量也比别人大。
在大家的壯膽之下,我小心翼翼地搬掉了其他幾塊磚。
于是,牆上露出了一個幾寸見方的小缺口,那線幽光也越來越亮了。
我就把眼睛貼在這個缺口上,向裡面看去。
” 老人說這幾句話的時候,描述得非常陰森,給人以身臨其境的恐懼感,葉蕭不禁感到脊梁“嗖嗖”的發涼。
“是燭光。
”老人用幽幽的口氣說,看來他也完全進入角色了,仿佛又回到五十年代的地下,“我從那個缺口裡看到,裡面是一個小房間,房間中央有一張破舊的木桌子,桌面上放着一支燃燒了一半的蠟燭,一片幽幽的燭光籠罩着小房間。
” 話音未落,老人自己倒先吸了一口冷氣。
“房間裡有人嗎?”葉蕭也被深深吸引住了。
“開口太小了,除了那燭光以外,我實在看不清楚。
雖然我們管道工人平時天不怕地不怕的,但當時看到這間地底下的房間和蠟燭以後,确實吓了一大跳,我還記得自己渾身都起了雞皮疙瘩,上下牙齒間不停地在打架。
” 葉蕭點點頭:“換了我也會這樣的。
” “突然,我身後不知道誰說了一句:‘鬼孩子來了。
’我立刻想起了那個傳說中白衣服的小孩。
他們一下子掉頭就跑了,我也不敢繼續呆在這裡,跟着他們一起向回跑了。
“後來呢?” “後來我們不敢再去那兒了,于是就私自改變了管道鋪設路線,從另外一條線繞了過去,算是完成了任務。
從此以後,誰也沒有再提起過這件事了,一直到現在已經幾十年了。
” “老伯伯,你還記得那個地方的确切位置嗎?” 老人搖了搖頭說:“那塊地下本來就像迷宮一樣。
況且,我現在已經老了,再也記不清位置了。
” “那好,非常感謝您。
” 葉蕭站起來,剛走到門口,就聽到身後傳來老人的聲音:“警官,這些天我聽說夜半笛聲又回來了,這是真的嗎?” 他不知道該怎樣回答,低下頭說了聲:“也許吧。
” 葉蕭迅速離開了這裡。
他來到馬路上呼出了一口氣,然後擡眼往西天望去,隻見一片殘陽如血。
在夕陽照耀不到的地底,又會藏着什麼呢? 楊若子的房子不大,但非常幹淨,整個房間幾乎全是白色,再加上純白色的燈光,就像是到了醫院裡的感覺。
葉蕭一踏進房門,就聞到了一股幽幽的香味,原來是窗台上的一束花散發出來的。
他走到窗邊,眺望着外邊斑斓的夜色。
葉蕭淡淡地笑說:“若子,你是一個人獨住?” 比起第一次見到她的時候,楊若子這些天好像瘦了一些。
體形顯得更加苗條了,她穿着一件白色的衣服,略微有些疲憊地回答:“是的,我一個人住。
” “你父母呢?” “他們早就離婚了。
”她冷冷地回答。
葉蕭微微一愣,他低下頭說了聲:“對不起。
”然後就從窗邊走到沙發邊坐下。
“沒關系。
”楊若子的表情又恢複了正常,她低聲問道:“你聽說了沒有,今天早上又有人報案了。
” “我已經知道了,是一個十歲的女孩,失蹤的情形和前面幾例完全相同。
如果算上卓紫紫的話,這已經是第六個失蹤的孩子了。
” “我聽說,現在附近許多家庭都已人心惶惶了。
人們風傳夜半笛聲又回來了,許多年輕的夫婦,紛紛向老一輩人打聽那個故事。
有的人家晚上睡覺都把門窗關死了,或者把孩子送到其他地方的親戚家裡,甚至還有人準備搬家。
”最後,楊若子誇張地說:“也許再過幾天,這裡的房價也要暴跌了。
” 葉蕭想到了蘇醒的那篇文章,如果不是報紙上刊登了《夜半笛聲》,絕不會造成現在這樣的恐慌。
“若子,你最近在查那些失蹤孩子家庭的情況吧,有什麼結果?” “是的,我發現了一個值得注意的現象,希望這不是巧合。
” “你快說吧。
” 楊若子翻開了筆記本說:“第一個失蹤孩子卓紫紫,她的母親在精神病院裡關了一年;第二個失蹤的張小盼,他的父母已經離婚了,母親一直都在日本;第三個失蹤的童家樂,父母最近離婚了,他被法院判給了母親;第四個失蹤的成天,他的父親正在監獄中服刑,是由母親獨自帶着他;第五個失蹤的莫非,他的父母正在鬧離婚。
昨天晚上失蹤的十歲女孩于芬,兩年前她的母親車禍去世了,由她父親獨自帶着她。
” “确實很巧,他們都是事實上的單親家庭,不是缺少父親就是缺少母親。
” “僅有一個男孩例外,但他的父母也很快就要離婚了。
”楊若子顯然已經考慮了很久了,她脫口而出:“除了都住在同一社區以外,父母不和睦,或者家庭殘缺,是這些失蹤孩子最重要的共同點。
” 葉蕭點點頭,贊同着說:“沒錯。
” “其實,有許多孩子都在半夜聽到過笛聲。
隻不過,他們都把笛聲當做了夢。
” “夢?”葉蕭想到了張小盼失蹤的那個夜晚,自己确實夢見了笛聲。
“還有,我曾經給你看過的那些孩子們的畫,他們都在同一個晚上做了同一個夢,而男孩成天也是在那個晚上失蹤的。
實際上,是因為他們在睡夢中聽到了笛聲,才會做那個夢的。
但絕大多數孩子都沒有出事,隻有生活在單親家庭的男孩成天失蹤了——這就是問題的關鍵。
” 葉蕭明白了:“也就是說,對于夜半笛聲,不同的孩子有不同的反應,隻有家庭生活有陰影的孩子才會被笛聲帶走。
” 他忽然注意到楊若子的表情有些憂郁,這才想起剛才楊若子說她自己的父母也早就離婚了。
也許,正是由于她自己的經曆,才會讓她發現這一點。
楊若子忽然轉變了話題:“葉蕭,今天我還去過一個地方。
” “哪兒?” “精神病院。
” 葉蕭一怔,他想不出楊若子為什麼要去精神病院。
“昨天晚上,羅蘭從精神病院裡逃跑了。
” “羅蘭?”葉蕭這才想起來,“你說的是卓越然的妻子吧?” “也是紫紫的媽媽。
昨天中午,有一個男人去精神病院看過羅蘭,他的名字叫蘇醒。
” 一聽到蘇醒的名字,葉蕭立刻察覺到了問題的嚴重,他忍不住對自己說:“怎麼又是這家夥?” “我在羅蘭的櫃子裡,還找到了一本日記。
”楊若子低下了頭,輕聲地說:“我不知道我做得對不對,我翻看了她的日記,結果發現了一些重要的内容。
” “是什麼?” 楊若子從抽屜裡取出了這本日記,交到了葉蕭的手中說:“我用三個小時看完了其中的大部分。
葉蕭,告訴你一個秘┟堋—” “你快說吧。
” “紫紫不是卓越然的女兒。
” “什麼?”葉蕭顯然非常意外。
她深呼吸了一口氣,淡淡地回答:“你自己慢慢看日記吧。
” 葉蕭把這本日記放在手上掂了幾下,隻感到一股莫名的沉重:“我會看的。
” 他把羅蘭的日記放到了自己的包裡,然後站起來環視了房間一圈,忽然注意到了楊若子的書架上的幾本書。
他走到書架前,把那四本書《病毒》、《詛咒》、《貓眼》和《神在看着你》全都拿了下來。
楊若子走到他身後說:“我已經全都看過了。
告訴我,這些書裡的内容是不是真實的?” “你覺得呢?”葉蕭微微歎了口氣,又把這些書放回了書架裡。
“是真的。
” “不,你應該知道那隻是小說而已。
”葉蕭看了看時間,已經快十點了,他退到了門口說,“今天太晚了,再見吧。
” 楊若子呆呆地看着葉蕭離開房間,然後,她走到窗前,緩緩地放下了百葉窗。
今天,她通過日記,已經進入了羅蘭的内心世界。
她忽然覺得自己有些厭惡那個女人,應該同情的是那個可憐的小女孩卓紫紫。
就像楊若子和她的妹妹,她們也是不幸的。
腦子裡不斷閃過那白色的影子,總是看不清她的臉,就像是一團模糊的顔料。
她到底是誰?是卓紫紫?還是鬼孩子?還是——妹妹? “紫紫。
” 楊若子渾身癱軟地倒在了床上,輕聲地念出了妹妹的名字。
她再也分不清了,那人與鬼的界限。
繼續打開回憶的窗戶……在妹妹神秘地失蹤了一年以後,有一個管道工人在陰溝裡發現一具屍體。
那是一條深深的陰溝,距離地面至少有數米深,在陰溝的最底部,躺着一個大約七歲的小女孩的屍體。
那可憐的女孩早就腐爛了,法醫判定這具屍體已經浸泡在陰溝的污水中至少一年。
她變得面目全非。
當時,警方查閱了一年來的人口失蹤記錄檔案,經過法醫的屍檢分析,認為那具屍體就是一年前失蹤的小女孩楊紫紫。
于是,警方通知了楊若子的父母,要他們來認屍。
這時候,楊若子的父母已經離婚了,媽媽獨自帶着楊若子來到了公安局裡。
當警察掀起蓋在屍體上的白布的瞬間,媽媽立刻就昏了過去,隻有十三歲的楊若子顯得異常堅強。
她冷冷地盯着那小女孩的屍體,更确切地說隻是一具殘骸。
她的内心有一種特别的感覺,那隻不過是妹妹遺留下的一副形骸而已,并不是真正的妹妹。
她感到妹妹還活在這座城市,在某個地下的深處,穿着一身白色的裙子,永無止盡地走啊走啊,尋找她的夥伴。
然而,媽媽後來确認了那是妹妹,因為妹妹失蹤的那天,正好穿着那身白色的裙子。
雖然已經破碎得難以辨認了,但畢竟是媽媽親手縫制的裙子,她還是能辯認得出來。
妹妹被正式宣告死亡了——在法律上。
可是在楊若子的心裡,她的妹妹紫紫仍永遠地活着。
她時常能感受到妹妹的那雙手,在深夜裡伸到她的懷中。
她确信妹妹在黑暗的地底生活着,那裡一定非常寒冷,妹妹永遠穿着白色的裙子,躲在某個地方瑟瑟發抖。
楊若子多想抱緊她,用自己的體溫、用自己的生命,讓妹妹的身體重新溫暖起來。
過去,她覺得這種感覺是因為贖罪。
但後來,她又感到這已經遠遠地超出了贖罪,而是一種徹骨的痛楚。
那是永遠的夢魇,誰都逃不過的。
現在,楊若子感到紫紫又回來了,無論是神秘失蹤的卓紫紫,還是傳說中的鬼孩子,都已經不再重要了。
重要的是她心中的那個在黑暗的地底一身白衣的小女孩,那不是幻影,也不是傳說,而是真實的生命。
伴随着笛聲,小女孩在輕聲地呼喚着她:“姐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