邪惡存在于過去
關燈
小
中
大
看到現在,但無法看到未來,因為未來是還未被創造的。
也許,就在我們此刻的一轉念間,未來就會有巨大的改變。
未來就像我們的宇宙,是如此無窮無盡,無論時間還是空間,盡頭在何方?邊界又在何方?一切都是未知,黑暗一片,宛如現在春雨的遭遇。
據說凡是研究越高深的科學家,便越會感到刻骨的恐懼。
宇宙實在太無窮了,當我們仰望浩瀚神秘的星空,想象廣闊的宇宙時,忽然發現我們自己是如此渺小,這樣的恐懼是任何人都無法克服的。
我們究竟從何而來?我們生存的世界源于何方?又将向何方而去?從本質來說地球終将在若幹年後毀滅,至于究竟是多少萬年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們人類的存在,無論是空間還是時間,在整個宇宙中不過是一粒微小的塵埃,無論我們具有如何高等的智慧和文明,對于宇宙本身而言并無任何意義,流浪在銀河系中自生自滅罷了。
愛因斯坦和霍金們的恐懼才是真正的恐懼,那是對于自己以及整個人類的無能為力,那是對于物質世界的極端透徹之後的慌亂。
所有人千百年來都在尋找世界是什麼的答案,當我們自以為接近這個答案的時候,我們卻先感到恐懼了,這是人類永恒的悖論,一如卡夫卡的小說,或博爾赫斯的故事。
啊呀,差點走神開過路口了,好在龍舟及時轉彎,拐進了通往旋轉門的小路。
春雨已經在大門口等着他了。
她撐着一把飯店借來的傘,迅速鑽進車裡,不好意思地說:“真是麻煩你了。
” “别那麼客氣嘛,昨天你不是還說我讨厭嗎?” 這小子還是那麼貧嘴啊,但她強忍着回答:“對不起,現在先往市區開吧。
” “難道我真成你的專職司機了?” “要是你不想知道弗格森教授去中國的原因,OK!那就算了吧。
” 面對她的伎倆,龍舟隻能苦笑了一下:“好吧好吧,I服了U。
” 說罷他猛地踩下油門,藍色的POLO開出旋轉門,駛上了通往倫敦市區的道路。
重新回到車流中,雨幕裡的天空,陰郁得就像他們此刻的心,還是龍舟先打破了沉寂:“你還沒告訴我答案呢。
” “是教授去中國的原因嗎?好的,我告訴你,教授是去查找一個清朝高官的資料。
” “清朝高官?”前面車子急刹車了一下,龍舟差點沒撞上去,“哎呀,可吓死我了。
” 幸好春雨綁好了安全帶,否則就撞到玻璃上了:“你還會有吓的時候啊。
” “碰上你算我倒黴。
”龍舟又對旁邊傻笑了一下,“我是在說前面開車的人啦” “好了,說正事了,你不是說教授去過上海的S大嗎?我托我在上海的朋友到S大調查了一下,發現教授确實到S大查過一個清朝高官,隻知道名字的音譯叫TsuiPen,曾經做過雲南省的總督。
” “有沒有搞錯啊,教授怎麼會去查這個呢?” 然後,春雨告訴龍舟,她在博爾赫斯小說《小徑分岔的花園》裡的重要發現,其中有兩個中國人的名字:“YuTsun”(餘準)和他的曾祖父“TsuiPen”。
龍舟随即也想到了前天下午,在維多利亞精神病院裡,看到的那個名字——“YuTsun”。
“你覺得旋轉門飯店,很可能就是博爾赫斯小說裡的小徑分岔的花園?” “對,而且現在的老闆艾伯特,應該就是被餘準射殺的那個漢學家艾伯特的後代。
” “這可能嗎?”龍舟在狹小的車廂裡大口呼吸着,郁悶的天氣簡直令人窒息,“你叫我出來,就是為了在車上告訴我這些嗎? “當然不是,我想我們應該去一個地方。
” 他愣了一下,緊緊抓着方向盤:“哪裡啊?” “檔案館!” 格林尼治時間2005年5月30日下午1點20分 英國公共檔案館(PublicRecordOffice)是國家級綜合檔案館,保管中世紀以來英國政府機關和法院的檔案,1838年成立,館藏檔案按排架長度計算超過14萬餘米。
1973年在倫敦郊區建立新館,庫房容量11萬米,裝備電子計算機自動檢索系統,一般館藏檔案滿30年向社會公衆開放。
龍舟停好車走上檔案館的台階,春雨穿着黑色的衣服走在前面,手裡撐着黑色的雨傘,宛如中世紀保管檔案的管卷大臣。
一個多小時前,春雨在車上告訴龍舟,必須要去一趟英國公共檔案館——如果《小徑分岔的花園》的故事是真實的,如果間諜餘準真有其人的話,那麼一定可以在檔案館裡,查到當年的情報卷宗和審問記錄。
有的話就可以證實她的推測,那麼教授去中國的原因也就可以解釋,說不定也能找到打開旋轉門之謎的鑰匙了。
春雨的話也提醒了龍舟,他想起半年多前的一天,教授讓龍舟開車送他去公共檔案館。
那天上午九點就到了檔案館,教授進去呆了整整一天,直到晚上要閉館時,龍舟才接到教授的手機,開車将他接了回來。
在KFC吃午餐的時候,春雨向龍舟講述了《小徑分岔的花園》的故事,然後來到了公衆檔案館。
此刻,龍舟與春雨走進檔案館,明亮潔淨的大廳,與想象中黑暗陰森的檔案館大不相同。
龍舟利用詹姆士大學研究生的身份——常有大學的人來這裡查檔案,他很快進入了館藏檔案的電腦目錄,在陸軍部檔案總目裡,找到了1914~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期情報部門的子目錄。
檔案嚴格按照時間順序排列,在1916年的子目錄中,龍舟開始對所有案卷名稱進行檢索,關鍵詞是:“YuTsun”。
光這一年的陸軍部情報檔案就有幾萬卷,當時正處于第一次世界大戰最激烈的時候,陸軍部每日處理來自世界各地浩如煙海的情報,最終都收集在這裡。
終于,電腦在一卷名為“關于YuTsun間諜案的調查報告”的案卷上停了下來,兩個人都把頭湊到屏幕前,春雨點點頭:“果真有這個人!” 接着是這卷檔案的閱覽記錄,1990年以前記錄都沒有保存下來,從1990年至今隻有過一次閱覽,時間是2004年11月28日,電腦還顯示了閱覽者的姓名:MacFerguson。
“沒想到教授也來查過!” MacFerguson就是弗格森教授,原來半年前他到檔案館來,查閱的就是這卷檔案啊。
龍舟終于向春雨俯首稱臣了,直到十秒鐘前,還認為這隻是她的胡思亂想。
等了幾十分鐘,案卷才從檔案庫房裡被調了出來。
龍舟緩緩打開厚重的檔案夾,看到卷宗封面上1916年的字樣,而且還被打上了top-secret(絕密)的标志。
當然這個“絕密”僅指大戰時期,一般過了幾十年就會解密,可以向社會公衆開放。
翻開“關于YuTsun間諜案的調查報告”,發現這是由上百頁打印紙裝訂而成的,密密麻麻打滿了字,紙張早已脆弱而泛黃,翻動每一頁都須格外小心。
龍舟生怕自己粗心弄壞了檔案,就把翻頁的重任交給了春雨。
她膽戰心驚屏着呼吸,看着那些小而模糊的打字機字體,不一會兒就眼花了。
這些卷宗全都散發着一戰時期的氣味,似乎已許多年沒人來看過了——不,至少半年前弗格森教授來看過。
兩人都不敢說話,害怕口水污染了檔案,隻能彼此用目光交流,或在紙上用中文進行筆談,倒是種别有風味的對話。
卷宗的開頭幾十頁,是一個名叫RichardMadden的英國皇家陸軍上尉,向他的上級也就是陸軍部軍情處的報告。
RichardMadden?春雨記得在《小徑分岔的花園》裡也有這樣一個人,與案卷裡同樣的角色身份,可以譯成理查德·馬登。
理查德·馬登先是向上級報告,他是如何捕獲間諜YuTsun的,春雨依舊将案卷裡的YuTsun翻譯成中文名“餘準”—— 1916年的春天與夏天,正當第一次世界大戰如火如荼,在人間地獄般的法國戰場上,英軍陣地頻遭德軍精準的炮擊,傷亡慘重。
英國陸軍部認為,極有可能是情報洩露給了德國人所緻。
同時,軍情處上尉理查德·馬登,一直在追蹤倫敦郊區的兩名德國間諜。
終于,馬登發現了德國間諜ViktorRuneberg,并在逮捕他的過程中将其擊斃。
馬登在Runeberg的住處,接到了餘準的電話,确定了那個隐藏更深的間諜,原來竟是個旅居英國的中國人。
馬登火速趕往追捕,不想餘準已逃往倫敦北郊的旋轉門飯店。
看到這裡春雨捂住嘴巴,以免喊出聲來破壞了卷宗。
龍舟則在紙上寫下三個漢字:旋轉門。
春雨點點頭繼續看下去—— 那是個月光明媚的夜晚,理查德·馬登跟蹤到旋轉門飯店,向管家出示了證件。
管家告訴他在不久前,有個中國男子來到這裡,現正在花園裡與主人StephenAlbert(斯蒂芬·艾伯特)先生聊天——StephenAlbert,正與《小徑分岔的花園》裡的漢學家同一個名字。
在馬登的命令之下,管家隻得帶着他進入花園。
這個花園裡有着複雜的道路,小徑中分出許多條岔路,黑夜裡根本無法分辨,要不是管家提着燈在前面帶路,馬登早就迷失了方向。
他們來到花園中心,看到兩個人站在一棟房子前聊天。
其中一人是英國紳士的模樣,正是旋轉門飯店的主人斯蒂芬·艾伯特,此外還有一個年輕的中國男子,馬登确信他就是間諜餘準。
此時餘準也發現了馬登,他突然從懷裡掏出手槍,馬登立刻閃到一棵大樹背後。
他本以為餘準會向他射擊的,卻沒想到餘準對艾伯特開了一槍。
斯蒂芬·艾伯特當即倒地不起,而餘準則對馬登笑了笑,接着将手槍扔到地上。
這幕場景令馬登終生難忘,他不明白餘準為什麼這麼做?然後他将餘準逮捕,而艾伯特被子彈擊中心髒身亡。
理查德·馬登上
也許,就在我們此刻的一轉念間,未來就會有巨大的改變。
未來就像我們的宇宙,是如此無窮無盡,無論時間還是空間,盡頭在何方?邊界又在何方?一切都是未知,黑暗一片,宛如現在春雨的遭遇。
據說凡是研究越高深的科學家,便越會感到刻骨的恐懼。
宇宙實在太無窮了,當我們仰望浩瀚神秘的星空,想象廣闊的宇宙時,忽然發現我們自己是如此渺小,這樣的恐懼是任何人都無法克服的。
我們究竟從何而來?我們生存的世界源于何方?又将向何方而去?從本質來說地球終将在若幹年後毀滅,至于究竟是多少萬年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們人類的存在,無論是空間還是時間,在整個宇宙中不過是一粒微小的塵埃,無論我們具有如何高等的智慧和文明,對于宇宙本身而言并無任何意義,流浪在銀河系中自生自滅罷了。
愛因斯坦和霍金們的恐懼才是真正的恐懼,那是對于自己以及整個人類的無能為力,那是對于物質世界的極端透徹之後的慌亂。
所有人千百年來都在尋找世界是什麼的答案,當我們自以為接近這個答案的時候,我們卻先感到恐懼了,這是人類永恒的悖論,一如卡夫卡的小說,或博爾赫斯的故事。
啊呀,差點走神開過路口了,好在龍舟及時轉彎,拐進了通往旋轉門的小路。
春雨已經在大門口等着他了。
她撐着一把飯店借來的傘,迅速鑽進車裡,不好意思地說:“真是麻煩你了。
” “别那麼客氣嘛,昨天你不是還說我讨厭嗎?” 這小子還是那麼貧嘴啊,但她強忍着回答:“對不起,現在先往市區開吧。
” “難道我真成你的專職司機了?” “要是你不想知道弗格森教授去中國的原因,OK!那就算了吧。
” 面對她的伎倆,龍舟隻能苦笑了一下:“好吧好吧,I服了U。
” 說罷他猛地踩下油門,藍色的POLO開出旋轉門,駛上了通往倫敦市區的道路。
重新回到車流中,雨幕裡的天空,陰郁得就像他們此刻的心,還是龍舟先打破了沉寂:“你還沒告訴我答案呢。
” “是教授去中國的原因嗎?好的,我告訴你,教授是去查找一個清朝高官的資料。
” “清朝高官?”前面車子急刹車了一下,龍舟差點沒撞上去,“哎呀,可吓死我了。
” 幸好春雨綁好了安全帶,否則就撞到玻璃上了:“你還會有吓的時候啊。
” “碰上你算我倒黴。
”龍舟又對旁邊傻笑了一下,“我是在說前面開車的人啦” “好了,說正事了,你不是說教授去過上海的S大嗎?我托我在上海的朋友到S大調查了一下,發現教授确實到S大查過一個清朝高官,隻知道名字的音譯叫TsuiPen,曾經做過雲南省的總督。
” “有沒有搞錯啊,教授怎麼會去查這個呢?” 然後,春雨告訴龍舟,她在博爾赫斯小說《小徑分岔的花園》裡的重要發現,其中有兩個中國人的名字:“YuTsun”(餘準)和他的曾祖父“TsuiPen”。
龍舟随即也想到了前天下午,在維多利亞精神病院裡,看到的那個名字——“YuTsun”。
“你覺得旋轉門飯店,很可能就是博爾赫斯小說裡的小徑分岔的花園?” “對,而且現在的老闆艾伯特,應該就是被餘準射殺的那個漢學家艾伯特的後代。
” “這可能嗎?”龍舟在狹小的車廂裡大口呼吸着,郁悶的天氣簡直令人窒息,“你叫我出來,就是為了在車上告訴我這些嗎? “當然不是,我想我們應該去一個地方。
” 他愣了一下,緊緊抓着方向盤:“哪裡啊?” “檔案館!” 格林尼治時間2005年5月30日下午1點20分 英國公共檔案館(PublicRecordOffice)是國家級綜合檔案館,保管中世紀以來英國政府機關和法院的檔案,1838年成立,館藏檔案按排架長度計算超過14萬餘米。
1973年在倫敦郊區建立新館,庫房容量11萬米,裝備電子計算機自動檢索系統,一般館藏檔案滿30年向社會公衆開放。
龍舟停好車走上檔案館的台階,春雨穿着黑色的衣服走在前面,手裡撐着黑色的雨傘,宛如中世紀保管檔案的管卷大臣。
一個多小時前,春雨在車上告訴龍舟,必須要去一趟英國公共檔案館——如果《小徑分岔的花園》的故事是真實的,如果間諜餘準真有其人的話,那麼一定可以在檔案館裡,查到當年的情報卷宗和審問記錄。
有的話就可以證實她的推測,那麼教授去中國的原因也就可以解釋,說不定也能找到打開旋轉門之謎的鑰匙了。
春雨的話也提醒了龍舟,他想起半年多前的一天,教授讓龍舟開車送他去公共檔案館。
那天上午九點就到了檔案館,教授進去呆了整整一天,直到晚上要閉館時,龍舟才接到教授的手機,開車将他接了回來。
在KFC吃午餐的時候,春雨向龍舟講述了《小徑分岔的花園》的故事,然後來到了公衆檔案館。
此刻,龍舟與春雨走進檔案館,明亮潔淨的大廳,與想象中黑暗陰森的檔案館大不相同。
龍舟利用詹姆士大學研究生的身份——常有大學的人來這裡查檔案,他很快進入了館藏檔案的電腦目錄,在陸軍部檔案總目裡,找到了1914~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期情報部門的子目錄。
檔案嚴格按照時間順序排列,在1916年的子目錄中,龍舟開始對所有案卷名稱進行檢索,關鍵詞是:“YuTsun”。
光這一年的陸軍部情報檔案就有幾萬卷,當時正處于第一次世界大戰最激烈的時候,陸軍部每日處理來自世界各地浩如煙海的情報,最終都收集在這裡。
終于,電腦在一卷名為“關于YuTsun間諜案的調查報告”的案卷上停了下來,兩個人都把頭湊到屏幕前,春雨點點頭:“果真有這個人!” 接着是這卷檔案的閱覽記錄,1990年以前記錄都沒有保存下來,從1990年至今隻有過一次閱覽,時間是2004年11月28日,電腦還顯示了閱覽者的姓名:MacFerguson。
“沒想到教授也來查過!” MacFerguson就是弗格森教授,原來半年前他到檔案館來,查閱的就是這卷檔案啊。
龍舟終于向春雨俯首稱臣了,直到十秒鐘前,還認為這隻是她的胡思亂想。
等了幾十分鐘,案卷才從檔案庫房裡被調了出來。
龍舟緩緩打開厚重的檔案夾,看到卷宗封面上1916年的字樣,而且還被打上了top-secret(絕密)的标志。
當然這個“絕密”僅指大戰時期,一般過了幾十年就會解密,可以向社會公衆開放。
翻開“關于YuTsun間諜案的調查報告”,發現這是由上百頁打印紙裝訂而成的,密密麻麻打滿了字,紙張早已脆弱而泛黃,翻動每一頁都須格外小心。
龍舟生怕自己粗心弄壞了檔案,就把翻頁的重任交給了春雨。
她膽戰心驚屏着呼吸,看着那些小而模糊的打字機字體,不一會兒就眼花了。
這些卷宗全都散發着一戰時期的氣味,似乎已許多年沒人來看過了——不,至少半年前弗格森教授來看過。
兩人都不敢說話,害怕口水污染了檔案,隻能彼此用目光交流,或在紙上用中文進行筆談,倒是種别有風味的對話。
卷宗的開頭幾十頁,是一個名叫RichardMadden的英國皇家陸軍上尉,向他的上級也就是陸軍部軍情處的報告。
RichardMadden?春雨記得在《小徑分岔的花園》裡也有這樣一個人,與案卷裡同樣的角色身份,可以譯成理查德·馬登。
理查德·馬登先是向上級報告,他是如何捕獲間諜YuTsun的,春雨依舊将案卷裡的YuTsun翻譯成中文名“餘準”—— 1916年的春天與夏天,正當第一次世界大戰如火如荼,在人間地獄般的法國戰場上,英軍陣地頻遭德軍精準的炮擊,傷亡慘重。
英國陸軍部認為,極有可能是情報洩露給了德國人所緻。
同時,軍情處上尉理查德·馬登,一直在追蹤倫敦郊區的兩名德國間諜。
終于,馬登發現了德國間諜ViktorRuneberg,并在逮捕他的過程中将其擊斃。
馬登在Runeberg的住處,接到了餘準的電話,确定了那個隐藏更深的間諜,原來竟是個旅居英國的中國人。
馬登火速趕往追捕,不想餘準已逃往倫敦北郊的旋轉門飯店。
看到這裡春雨捂住嘴巴,以免喊出聲來破壞了卷宗。
龍舟則在紙上寫下三個漢字:旋轉門。
春雨點點頭繼續看下去—— 那是個月光明媚的夜晚,理查德·馬登跟蹤到旋轉門飯店,向管家出示了證件。
管家告訴他在不久前,有個中國男子來到這裡,現正在花園裡與主人StephenAlbert(斯蒂芬·艾伯特)先生聊天——StephenAlbert,正與《小徑分岔的花園》裡的漢學家同一個名字。
在馬登的命令之下,管家隻得帶着他進入花園。
這個花園裡有着複雜的道路,小徑中分出許多條岔路,黑夜裡根本無法分辨,要不是管家提着燈在前面帶路,馬登早就迷失了方向。
他們來到花園中心,看到兩個人站在一棟房子前聊天。
其中一人是英國紳士的模樣,正是旋轉門飯店的主人斯蒂芬·艾伯特,此外還有一個年輕的中國男子,馬登确信他就是間諜餘準。
此時餘準也發現了馬登,他突然從懷裡掏出手槍,馬登立刻閃到一棵大樹背後。
他本以為餘準會向他射擊的,卻沒想到餘準對艾伯特開了一槍。
斯蒂芬·艾伯特當即倒地不起,而餘準則對馬登笑了笑,接着将手槍扔到地上。
這幕場景令馬登終生難忘,他不明白餘準為什麼這麼做?然後他将餘準逮捕,而艾伯特被子彈擊中心髒身亡。
理查德·馬登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