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日晝
關燈
小
中
大
腦海裡寫滿了文字,這些文字密密麻麻地排列在紙上,還加上了一個特别醒目的書名——《荒村歸來》.
我猛然搖了搖頭,又從小說的文字中坐了起來.不管她們是不是幻影,但至少春雨說的是确鑿無疑的——許子心教授有個女兒,她的名字叫林幽,今年應該是二十一歲.
而且我還可以斷定,不管三年前許子心是否自殺身亡,但這件事一定與他有着某種關系,比如我包裡的那本書——《夢境的毀滅》.
于是,我立刻拿出了這本至關重要的書,記得上次我讀到這本書的第四章,現在我把它直接翻到了第五章.
《夢境的毀滅》第五章是"你有幾個你"——
弗洛伊德說過:人類的自負心理遭受過科學的三次重大打擊.第一次是哥白尼提出"日心說",讓我們知道了地球并不是宇宙的中心第二次是達爾文開創"進化論",證明人類僅是動物界的物種之一,生命并不是由上帝創造的第三次就是精神分析,告訴我們自己未必能成為自己的主宰.
這一章開頭的這段話說得多好啊——
我們自己未必能成為自己的主宰,在殘酷的命運與内心的煎熬面前,人類顯得多麼渺小.
但正因為如此,我們就更需要堅強,哪怕是自己小小的努力,都有可能改變命運.
于是,我堅強地讀了下去——
我是誰?
這是人類永恒的斯芬克斯之謎.
當你在問自己是誰的時候,也許在你的心裡,還有另一個人在問着相同的問題.你有沒有這樣的感覺——當你躺在床上入睡時,會有兩個人分别盤踞在你左右兩邊,你的身體可能就是他們之間的牌桌,他們在你的肚皮上抽煙、喝酒、打牌.他們時常熱烈地交談着,有時是愉快而興奮的,有時則是憤怒和激動的,有時甚至會惡語相向争吵起來,最嚴重的就是彼此交手,直到其中一人殺死了另一個人.
到這時你才會發現,你的體内有兩個你——或者更多.
現在你終于對自己提出了那個問題:
我有幾個我?
是啊,你為什麼有那麼多你?你始終都在團團迷霧之中,這至今仍是一個謎.
如果你同時存在着兩種或兩種以上的人格狀态,而且每種人格狀态交替控制你的思想和行動,表現出不同的性格、記憶、智商和世界觀,甚至還能相互交換意見,合作進行各項活動,那麼我必須要恭喜你——你是一個多重人格者!
《美國精神病大詞典》這樣定義了多重人格:"一個人具有兩個以上的、相對獨特的并相互分開的亞人格,是為多重人格.這是一種癔症性的分離性心理障礙."
多重人格可以有雙重、三重、四重小說裡的十七重人格隻是概數,理論上可以有n重人格——隻要你想有幾個你,就有幾個你!
當然,最多見的還是雙重人格.通常其中一種占優勢,但兩種人格都不進入另一方的記憶,意識不到另一方存在.假如多重人格者告訴你:他正與某個人合作,或者住在同一個屋子裡,說不定那人便是他的另一個人格!你體内的各個"你"都是獨立的,當其中的一個"你"出現,其他的"你"就自動退場.到底由哪一種"你"來登場亮相?需要遵循"哪種人格最适應當時的環境和需要,就啟動和出現哪種人格"的原則.
多重人格是極度缺乏安全感的人用來保護自己的武器,因為多重人格是對環境壓力的防禦,每種亞人格就是針對某種特殊環境的盾牌和盔甲.
夢是發現多重人格的捷徑.如果你想知道你有幾個你,那麼你可以在夢中尋找答案.
"不是我,是另一個人,那是博爾赫斯."
在博爾赫斯許多作品的序言裡,幾乎都可以看到這樣的文字.他想要讓讀者們相信,世界上還有一個與他同名同姓的作家,是那個天才完成了《交叉小徑的花園》、《圓形廢墟》、《關于猶大的三種說法》等小說,而不是寫這篇序言的阿根廷國家圖書館館長博爾赫斯.
由此推理,博爾赫斯可能具有"輕度的多重人格傾向".很多曆史上著名的作家和藝術家都有此傾向,隻是很少有人能清楚地認識到這一點.
很多作家和藝術家都有多重人格傾向?看到這裡我恐懼地合上了書本,感到心跳已越來越快了.
不,我再也看不下去了,便把這本《夢境的毀滅》塞回到了包裡.我沖進蘇天平的卧室,迎接我的還是窗玻璃上那紅色的¤.
我立刻打開了窗戶,把頭伸到外面呼吸着雨中的空氣,但一排排水杉樹遮擋了我的視線,我隻能擡頭仰望灰色的天空.
林幽和阿環——也是一個人體内的雙重人格嗎?
哦!天又快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