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四章 石片的周邊情況(一)

關燈
方,做個例如碳十四之類的檢測,在時間上,石片和良渚文化不在同一個點上。

    ” “檢測沒有做過,隻是找了相熟又有經驗的朋友和前輩私下看了看。

    ”李海石笑了一下,道:“沒有必要做的那麼莊重,這是我的藏品,如果有人能鑒定出來,那是很好的,如果真的不行,我就繼續收藏下去了。

    ” “我知道,你愛好收藏,從來不販賣文物。

    ”我說着話,卻感覺到李海石此刻的笑容裡有一點點生硬和苦澀,這是個很難覺察的微妙表情,不過恰好被我敏銳的捕捉到了。

     我感覺到,他的這絲表情,完全是和石片有關的,但我不知道具體的原因是什麼,不過這種表情無疑說明,在這兩塊石片上,發生過一些不為人知的事情,否則李海石不會出現這種表情。

     對于關于石片的一切情況,我都是渴望知道的,所以我在慢慢的琢磨,想問問李海石。

    我低頭看了看表,時間還算早,應該有機會。

     “先請看一看吧。

    ”李海石說着就要打開箱子。

     “先等等。

    ”我輕輕按住箱子蓋,道:“我想問問,這兩塊石片是在什麼時候,什麼地點出土的?出土過程?” 這句話一問出來,李海石的表情瞬間就變了變,他遲疑的望着我,停頓了半分鐘才道:“你是什麼人?” “不用懷疑我,我隻是個愛好文物的普通人。

    ”我道:“有的東西,如果能有出土時的一些具體情況作為佐證,對研究是很有好處的。

    相信我,你和我的交談,隻會存在于我們兩個人之間,我不會外傳。

    ” 李海石不說話了,但是望着我的眼神還是非常遲疑,這更讓我确定,圍繞兩塊石片,或者說他得到兩塊石片的過程中,一定發生過什麼波折。

    這種波折絕對是不好的,從李海石的遲疑以及眼神中就能觀察的出來。

     “這兩塊石片出土時,不會就是從地裡直接挖出來那麼簡單,其實,我對發生過什麼事,不是很感興趣,我隻是想知道這塊石片周邊的一些情況。

    ”我道:“相信我。

    ” 我不知道是不是我的故作高深影響了李海石,讓他對我産生了一種莫名的信賴。

    他獨自想了一會兒,表情一直很矛盾。

    我沒有催促他,隻是适時的做了一些提醒和保證。

    最後,李海石動搖了。

     “這件事,我不想說的。

    ”他慢慢靠在沙發靠背上,搖了搖頭,道:“那是讓我不願回憶的往事。

    ” 李海石開始講述,他講述的事情對我來說好像是完全陌生的,因為以前從來沒有聽到過,但是仔細的回味一下,裡面又仿佛有很多令我感覺熟悉的因素。

     李海石自幼僑居在英國,他有一個很好的朋友,可能是在李海石的父親以及李海石本人的影響下,這個朋友對中國文化有極其強烈的愛好和向往,他的英文名字我記不住,不過他有一個自己起的中國姓名,叫李顯祖。

     李海石和李顯祖出生在二十世紀五十年代,在他們長大成人的時候,恰好是文革時期,所以他們沒有機會回國。

    一直到文革結束,中國重新打開國門時,兩個人才随同父母第一次回到了這個讓他們充滿好奇的國度。

     後來的幾年間,發生了很多事情,李海石的父母相繼去世,而他本人則在努力打拼自己的事業,沒有太多空閑的時間,所以在這期間,李顯祖數次來到中國,走過很多地方。

    後來,李海石回國創辦企業,李顯祖也跟着他過來,經常走南闖北。

     事情發生在兩年前,那個時候,李顯祖對于中國的曆史和文化已經有了相當的認識和研究,他對古絲綢之路産生了很濃厚的興趣,他認為那是一條偉大的,多姿多彩的道路,連通;了中國和中亞以及歐洲的經濟文化交流。

    尤其是對傳說中早已經絕迹的西域諸國,李顯祖更加向往。

     所以他産生了一個念頭,而且做了很久的準備,他打算親自重走絲綢之路,從中國的古都西安開始,沿着那條已經湮沒在曆史長河中的古路,一直走到新疆,走到中亞,走到歐洲。

    他邀請過李海石,不過李海石當時事情很多,脫不開身,因而最終是李顯祖獨自上路了。

     他帶了一支四個人的隊伍,李顯祖的家境很好,所以他的隊伍雖然人少,但各種裝備物資都很精良,在李海石看來,經驗豐富且準備充分的李顯祖是不會有什麼意外的,畢竟此刻是國泰民安的盛世。

     但是,事情的發展完全脫出了李海石的預料,讓他打破了腦袋都沒有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