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金門
關燈
小
中
大
我怎麼也沒有想到,竟然會在這裡遇到我爺爺生前的好友黃七爺,黃七爺性格高傲,好在對我實在不錯,恨不得在一路上将我們白家的分水尋金法全部交給我,遇到什麼山水走向,都要給我仔細分析,讓我一一記下。
遇到了黃七爺這樣的黃河高人,我也漸漸放下心來,想着黃七爺縱橫黃河,等找個機會和他說說,我父親的事情還不是手到擒來,順便也将我們白家和黃河鬼窟那些事情一并給問清楚了。
一路上,黃七爺按着沿途的山脈水勢,給我講解着古代分水、觀山尋金之法。
他說,你們白家為金門“分水”一派,尋找的是黃河中的水金。
這水金是怎麼來的呢?這天然的金子叫原金,原金一般都被緊緊裹在大石頭裡,後來經過風吹日曬,石頭裂開,細碎的金顆粒從石頭縫裡掉出來,這些金顆粒都像沙子一樣,呈顆粒狀,就被叫做金沙。
這些金沙開始散落在山上,後來随着山洪雨水流到河水中,跟着水走,越走越遠,這就是河金的來曆。
金門有句老話叫“河直無金”,說的就是河道太直,水中的金沙就會被黃河水一路沖走,到河灣處才沉澱下來,直通通的河道是存不住金沙的。
他也給我指點着什麼山出金,這藏金的山有種特别形狀,呈倒元寶形,也像個饅頭。
在老金門中,這種山被叫做“扣金山”,說的是這種山就是個聚寶盆,地下扣的都是金子。
那麼,咱們黃河手藝人找的是什麼呢? 就是這黃河底下的金脈。
你要知道,這金玉乃山水精華,多藏于深山大水中,不過這些金玉也像糧食一樣,是從石頭裡慢慢長出來的,叫做金苗。
金苗開始隻是石頭上一圈圈的金紋,後來就會慢慢生成金子,這金子剛長出來,像棉花一樣柔軟,見風後才會變硬,就是你看見的金燦燦的金子了。
咱們手藝人,就是要靠着一身“分水尋金”的功夫,去黃河中尋找到這金苗,找到原始的金礦。
這金門之說,無非就是觀山,分水,尋金線,最後找到隐藏在大山深水中的金脈。
觀山就是尋找藏金的大山,我剛才跟你說過,這藏金的山有種特别的形狀,是一種倒元寶狀,也像一個饅頭狀,這種山最可能出金。
藏山好看,辨水就難了,這是一門技術活。
辨水是采金術語,說的是找出金線後,怎麼沿着金線的走向發現金脈。
金子裹在岩石中,經日曬雨淋後,岩石裂開,金沙流到水中,懂行的人看到一粒金沙,就會順着水流和河水的脈絡去尋找金線。
金沙就是水中的小金沙粒,有的地方多,有的地方少,混在水中的河沙裡,在晚上舉着松明從水中照過去,能看到河底下有一條隐約的金線,順着金線走,就能找到金脈。
關于金脈的叫法,官家和民間的叫法也不同,其實都是同一個意思。
官家多将金脈稱為礦脈,民間多稱之為金線,找到金線就找到了金礦路,隻要盯死了金線,一路摸過去,就離金脈不遠了。
五行曰“土生金”,金一定是生在土中的,不過這生金之“土”有講究,一定是花崗岩,隻有花崗岩才可能是金脈,石灰岩那些是絕不會生金的。
金子除了生在花崗岩中,還有就是生在火山岩漿,因為火山生成岩體的過程中,會産生相當大的能量,這巨大的能量能富集地殼中的金,也多會形成金脈。
按照金線尋過去,便能找到金脈,金脈就是金礦在岩石表面分布的金紋,簡單來說,金礦隐藏在大山深處,可能有大塊地方都有金子,但是有的地方含量高一些,有的地方含量低一些,那麼采金人就要鑿開岩石,取一些金石,研究上面的金子分布,這些岩石表面金線的走向脈絡,就是金脈。
一般來說,金脈下就是金礦,但需要手藝人“觀脈定位”,就是根據岩層中金脈的紋路和走向,判斷出金層的所在地,看看在哪裡開山尋金層最省事,這個金層就是金礦石了,找到了金層,那就是挖出來了金礦,至于這金礦見不見紅,能出多少金,那就要看運氣,還有手藝人“分水定金”的本領了。
“觀脈定位”考驗的就是眼力了,好多人千辛萬苦找到金脈,但是鑿空了半座山也找不到金層,最後血本無歸,跳崖自盡。
這些事情都太常見了,尋金路上,白骨累累,金山下摞的一層一層全是人骨頭。
挖出來金礦石後,還不算完,這些隻是原金,原金還要提煉出渣滓,才能算是真金。
這個就很簡單了,有很多種方法,化學方法、物理學方法都可以。
一般就是在金礦石中加入适量水銀,之後黃金就會粘成小塊,把這些小塊架到炭火上烘烤,蒸發掉水銀,剩下的就是黃金了。
我聽黃七爺這樣講,也對照着一路的山水,卻發現我們走得似不經意,其實卻是緊緊扣着分水尋金的古法,沿着黃河中的尋金路走,我也有些拿不住,我們這次到底是去采金還是去尋找鬼棺?難道說,那鬼棺也是直奔金脈而去嗎? 又走了大半天,黃七爺停下船,讓猴子潛入水下,将一塊白布蒙在船底,自己按照一種古怪的節奏锵锵敲着一面銅鑼。
鑼聲越來越急,也越來越響,這時候就看見水底下泛起了好多水花。
接着奇迹出現了,船行到哪裡,哪裡就不斷有大魚躍出水面,拼命往船上跳,我和猴子不一會兒就撿了好多魚。
黃七爺放下銅鑼,收了蒙在船底下的白布,魚才不再跳出來。
他說,這種捉魚方法叫做“跳白”,最開始是沿海漁民一種古老的捕魚方法,将船底塗成白色,魚被白色驚吓,就會跳到水面上。
後來被他們“潛淵”一派學得,又創造了一種特殊的銅鑼,按照一種特殊的音律,能使水下的魚受不了誘惑,跳出水面,蹦到船上去,被人捉住。
這個捉魚之法不算什麼,他們“潛淵”一派有些秘法甚至可以驅魚馭鼈,無所不能。
我和猴子驚異無比,黃七爺卻說,金門四脈,每一脈都有獨特的本領在身。
他們“潛淵”一般在水窟山洞中做活,和水底下的魚蝦龜鼈走得近,多會一些馭魚捉鼈之術,其他幾派也各有各的門法。
“淩雲”一脈多為女人,她們懂鳥語,能和飛禽溝通,在采金時經常借助飛禽之力,好多鳥都喜收集金玉珠寶,她們便驅鳥尋寶,尋找險峰山谷中隐藏的金礦。
“觀山”一派則善于相土打洞,能從土色中分辨出下面是否有金脈,并善于各種土木工程,做的往往是地下的活計。
他們不僅開山尋金礦,地下古墓中埋藏的金子也開,後來這一派的好多後人就成了專業的盜墓人。
你們白家則善于引蟲驅物,當年我和你爺爺在山中被狼群圍困,就曾運用分水一脈秘法,引出了山中成千上萬隻大老鼠,活活将狼群咬散了,兩人才得以出來。
說到這裡,黃七爺驕傲地說,其實好多地方,比如北京的天橋,鄭州的老墳崗,天津的三不管,河南新野的耍猴人,雲南的馭蛇人,好多手藝人驅蟲駕鷹的本領,都是從我們金門手中傳下去的,隻不過世人多不知道這派而已。
我聽他這樣一說,方才知道這金門一派的淵博,沒想到這金門四派,不僅僅善于淘金,還有駕馭萬物的秘術,這真是一派古老的學問。
吃完魚,我們繼續往前走,小船順着黃河古道轉入了一處峽谷中。
黃曉麗左右看看,說道:“這裡怎麼好像是太行山?” 黃七爺說:“這正是太行八陉。
” 我不明白這太行八陉是什麼地方,猴子給我解釋,這太行山為山西、河北、河南三省的界山,太行山多森林、峽谷,尤其是山體被河流切斷成了一條條山谷,這太行八陉,說的就是橫穿過太行山脈的八條峽谷。
太行山在古代地位很高,被譽為“天下之臂脊”,意思是誰控制了太行,誰就可以得天下。
黃曉麗有些疑惑,咱們不是要去尋找黃河古洞中的黑隕棺嗎,怎麼又去這太行山了? 黃七爺說,那黑棺不知道怎麼回事,在這裡就轉入了太行山的水脈中,好像有人帶着它們走一樣。
黃曉麗點了點頭,沒有說話。
我也覺得事情有點不對勁,我們本來是追查鬼棺下落的,那棺材沖到了黃河中,雖然黃河水大,但是怎麼也不能像長了眼一樣,還會在水裡轉移路線,跑到這太行山中來。
但是既然黃七爺這樣說了,他作為我的長輩,我也隻好附和着他,說去太行山不錯,我們正好可以去參觀參觀太行山革命根據地,瞻仰一下前輩們的風采,然後跟猴子使勁眨眼,猴子也隻好說,去太行山也好,也好,傻笑。
太行山山高谷深,多高崖深谷,高高的山谷中盤繞着一條古棧道,有的甚至鑿山而過,曲折蜿蜒,盤旋回環。
我看了看,那古棧道很窄,好多地方堪堪能走過單人,還好我們走在水下,不然這一路可夠辛苦了。
小船在峽谷中行了一段,天也漸漸黑了,峽谷中怪石嶙峋,到處都是激流,我總覺得這黃河水中隐藏着怪魚,一路都不敢松氣。
黃七爺在一處緩灘處停下船,讓我們上岸找戶人家歇歇腳。
我們穿行在峽谷中,看着懸崖上垂下來的厚厚的藤蔓,羊腸一般的古棧道,山上密不透風的大樹,也有三分震撼。
又走了一會兒,卻看到漫山遍野都是紅色,原來是山上有很多野生的山楂樹,這時候紅豔豔的山楂花開了,所以滿山紅色。
這村落是個古村落,皆是明清的古代建築風格,高宅大院,紅牆綠檐,藏在深山之中,若不是我們一路從水路過來,還真不容易發現。
猴子上去敲了敲門,那
遇到了黃七爺這樣的黃河高人,我也漸漸放下心來,想着黃七爺縱橫黃河,等找個機會和他說說,我父親的事情還不是手到擒來,順便也将我們白家和黃河鬼窟那些事情一并給問清楚了。
一路上,黃七爺按着沿途的山脈水勢,給我講解着古代分水、觀山尋金之法。
他說,你們白家為金門“分水”一派,尋找的是黃河中的水金。
這水金是怎麼來的呢?這天然的金子叫原金,原金一般都被緊緊裹在大石頭裡,後來經過風吹日曬,石頭裂開,細碎的金顆粒從石頭縫裡掉出來,這些金顆粒都像沙子一樣,呈顆粒狀,就被叫做金沙。
這些金沙開始散落在山上,後來随着山洪雨水流到河水中,跟着水走,越走越遠,這就是河金的來曆。
金門有句老話叫“河直無金”,說的就是河道太直,水中的金沙就會被黃河水一路沖走,到河灣處才沉澱下來,直通通的河道是存不住金沙的。
他也給我指點着什麼山出金,這藏金的山有種特别形狀,呈倒元寶形,也像個饅頭。
在老金門中,這種山被叫做“扣金山”,說的是這種山就是個聚寶盆,地下扣的都是金子。
那麼,咱們黃河手藝人找的是什麼呢? 就是這黃河底下的金脈。
你要知道,這金玉乃山水精華,多藏于深山大水中,不過這些金玉也像糧食一樣,是從石頭裡慢慢長出來的,叫做金苗。
金苗開始隻是石頭上一圈圈的金紋,後來就會慢慢生成金子,這金子剛長出來,像棉花一樣柔軟,見風後才會變硬,就是你看見的金燦燦的金子了。
咱們手藝人,就是要靠着一身“分水尋金”的功夫,去黃河中尋找到這金苗,找到原始的金礦。
這金門之說,無非就是觀山,分水,尋金線,最後找到隐藏在大山深水中的金脈。
觀山就是尋找藏金的大山,我剛才跟你說過,這藏金的山有種特别的形狀,是一種倒元寶狀,也像一個饅頭狀,這種山最可能出金。
藏山好看,辨水就難了,這是一門技術活。
辨水是采金術語,說的是找出金線後,怎麼沿着金線的走向發現金脈。
金子裹在岩石中,經日曬雨淋後,岩石裂開,金沙流到水中,懂行的人看到一粒金沙,就會順着水流和河水的脈絡去尋找金線。
金沙就是水中的小金沙粒,有的地方多,有的地方少,混在水中的河沙裡,在晚上舉着松明從水中照過去,能看到河底下有一條隐約的金線,順着金線走,就能找到金脈。
關于金脈的叫法,官家和民間的叫法也不同,其實都是同一個意思。
官家多将金脈稱為礦脈,民間多稱之為金線,找到金線就找到了金礦路,隻要盯死了金線,一路摸過去,就離金脈不遠了。
五行曰“土生金”,金一定是生在土中的,不過這生金之“土”有講究,一定是花崗岩,隻有花崗岩才可能是金脈,石灰岩那些是絕不會生金的。
金子除了生在花崗岩中,還有就是生在火山岩漿,因為火山生成岩體的過程中,會産生相當大的能量,這巨大的能量能富集地殼中的金,也多會形成金脈。
按照金線尋過去,便能找到金脈,金脈就是金礦在岩石表面分布的金紋,簡單來說,金礦隐藏在大山深處,可能有大塊地方都有金子,但是有的地方含量高一些,有的地方含量低一些,那麼采金人就要鑿開岩石,取一些金石,研究上面的金子分布,這些岩石表面金線的走向脈絡,就是金脈。
一般來說,金脈下就是金礦,但需要手藝人“觀脈定位”,就是根據岩層中金脈的紋路和走向,判斷出金層的所在地,看看在哪裡開山尋金層最省事,這個金層就是金礦石了,找到了金層,那就是挖出來了金礦,至于這金礦見不見紅,能出多少金,那就要看運氣,還有手藝人“分水定金”的本領了。
“觀脈定位”考驗的就是眼力了,好多人千辛萬苦找到金脈,但是鑿空了半座山也找不到金層,最後血本無歸,跳崖自盡。
這些事情都太常見了,尋金路上,白骨累累,金山下摞的一層一層全是人骨頭。
挖出來金礦石後,還不算完,這些隻是原金,原金還要提煉出渣滓,才能算是真金。
這個就很簡單了,有很多種方法,化學方法、物理學方法都可以。
一般就是在金礦石中加入适量水銀,之後黃金就會粘成小塊,把這些小塊架到炭火上烘烤,蒸發掉水銀,剩下的就是黃金了。
我聽黃七爺這樣講,也對照着一路的山水,卻發現我們走得似不經意,其實卻是緊緊扣着分水尋金的古法,沿着黃河中的尋金路走,我也有些拿不住,我們這次到底是去采金還是去尋找鬼棺?難道說,那鬼棺也是直奔金脈而去嗎? 又走了大半天,黃七爺停下船,讓猴子潛入水下,将一塊白布蒙在船底,自己按照一種古怪的節奏锵锵敲着一面銅鑼。
鑼聲越來越急,也越來越響,這時候就看見水底下泛起了好多水花。
接着奇迹出現了,船行到哪裡,哪裡就不斷有大魚躍出水面,拼命往船上跳,我和猴子不一會兒就撿了好多魚。
黃七爺放下銅鑼,收了蒙在船底下的白布,魚才不再跳出來。
他說,這種捉魚方法叫做“跳白”,最開始是沿海漁民一種古老的捕魚方法,将船底塗成白色,魚被白色驚吓,就會跳到水面上。
後來被他們“潛淵”一派學得,又創造了一種特殊的銅鑼,按照一種特殊的音律,能使水下的魚受不了誘惑,跳出水面,蹦到船上去,被人捉住。
這個捉魚之法不算什麼,他們“潛淵”一派有些秘法甚至可以驅魚馭鼈,無所不能。
我和猴子驚異無比,黃七爺卻說,金門四脈,每一脈都有獨特的本領在身。
他們“潛淵”一般在水窟山洞中做活,和水底下的魚蝦龜鼈走得近,多會一些馭魚捉鼈之術,其他幾派也各有各的門法。
“淩雲”一脈多為女人,她們懂鳥語,能和飛禽溝通,在采金時經常借助飛禽之力,好多鳥都喜收集金玉珠寶,她們便驅鳥尋寶,尋找險峰山谷中隐藏的金礦。
“觀山”一派則善于相土打洞,能從土色中分辨出下面是否有金脈,并善于各種土木工程,做的往往是地下的活計。
他們不僅開山尋金礦,地下古墓中埋藏的金子也開,後來這一派的好多後人就成了專業的盜墓人。
你們白家則善于引蟲驅物,當年我和你爺爺在山中被狼群圍困,就曾運用分水一脈秘法,引出了山中成千上萬隻大老鼠,活活将狼群咬散了,兩人才得以出來。
說到這裡,黃七爺驕傲地說,其實好多地方,比如北京的天橋,鄭州的老墳崗,天津的三不管,河南新野的耍猴人,雲南的馭蛇人,好多手藝人驅蟲駕鷹的本領,都是從我們金門手中傳下去的,隻不過世人多不知道這派而已。
我聽他這樣一說,方才知道這金門一派的淵博,沒想到這金門四派,不僅僅善于淘金,還有駕馭萬物的秘術,這真是一派古老的學問。
吃完魚,我們繼續往前走,小船順着黃河古道轉入了一處峽谷中。
黃曉麗左右看看,說道:“這裡怎麼好像是太行山?” 黃七爺說:“這正是太行八陉。
” 我不明白這太行八陉是什麼地方,猴子給我解釋,這太行山為山西、河北、河南三省的界山,太行山多森林、峽谷,尤其是山體被河流切斷成了一條條山谷,這太行八陉,說的就是橫穿過太行山脈的八條峽谷。
太行山在古代地位很高,被譽為“天下之臂脊”,意思是誰控制了太行,誰就可以得天下。
黃曉麗有些疑惑,咱們不是要去尋找黃河古洞中的黑隕棺嗎,怎麼又去這太行山了? 黃七爺說,那黑棺不知道怎麼回事,在這裡就轉入了太行山的水脈中,好像有人帶着它們走一樣。
黃曉麗點了點頭,沒有說話。
我也覺得事情有點不對勁,我們本來是追查鬼棺下落的,那棺材沖到了黃河中,雖然黃河水大,但是怎麼也不能像長了眼一樣,還會在水裡轉移路線,跑到這太行山中來。
但是既然黃七爺這樣說了,他作為我的長輩,我也隻好附和着他,說去太行山不錯,我們正好可以去參觀參觀太行山革命根據地,瞻仰一下前輩們的風采,然後跟猴子使勁眨眼,猴子也隻好說,去太行山也好,也好,傻笑。
太行山山高谷深,多高崖深谷,高高的山谷中盤繞着一條古棧道,有的甚至鑿山而過,曲折蜿蜒,盤旋回環。
我看了看,那古棧道很窄,好多地方堪堪能走過單人,還好我們走在水下,不然這一路可夠辛苦了。
小船在峽谷中行了一段,天也漸漸黑了,峽谷中怪石嶙峋,到處都是激流,我總覺得這黃河水中隐藏着怪魚,一路都不敢松氣。
黃七爺在一處緩灘處停下船,讓我們上岸找戶人家歇歇腳。
我們穿行在峽谷中,看着懸崖上垂下來的厚厚的藤蔓,羊腸一般的古棧道,山上密不透風的大樹,也有三分震撼。
又走了一會兒,卻看到漫山遍野都是紅色,原來是山上有很多野生的山楂樹,這時候紅豔豔的山楂花開了,所以滿山紅色。
這村落是個古村落,皆是明清的古代建築風格,高宅大院,紅牆綠檐,藏在深山之中,若不是我們一路從水路過來,還真不容易發現。
猴子上去敲了敲門,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