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裁縫報生仇 (1)
關燈
小
中
大
小,就馬上彙報上來。
衙役們私下抱怨:這血案是沒法破了,劉縣令新官上任,為博個好名聲,卻不顧手下人累死累活…… 不過,在劉縣令的嚴令下,衙役們忙活了半個月,一共找到了十五片槐樹與榕樹合長的小樹林,而其中有一人合抱大小的榕樹的,僅有五處。
這天清晨,劉縣令帶着年輕的師爺,與一衆衙役打扮成進山砍柴的樵夫,悄悄地沿着山路,馬不停蹄地趕去找那五片小樹林。
他們氣喘籲籲地來到了其中一處,站在了一棵一人合抱大小的榕樹跟前,那榕樹與一棵槐樹合長在一起。
劉縣令問:“師爺,這榕樹可有十年樹齡?” 這師爺隻有二十來歲,雖有書卷氣,卻顯得很老成。
他搖着扇子,望了望四周的地勢,撚須道:“此地是陰面山坡,陽光很少照到樹林裡。
地勢低矮,土地貧瘠,這榕樹應該有十七八年樹齡!” 劉縣令喝道:“來人,給我鋸開這樹,數數樁上的年輪!” 幾個衙役扛着大鋸子,一拉一扯地鋸了起來,不一會兒,大榕樹“轟”的一聲倒了下來。
一個衙役對着樹樁,一連數了好幾遍,高聲說:“大人,這年輪不多不少,正好十八圈!” 劉縣令笑了,對師爺說:“高見啊!你再挑挑,要想破這周家堰血案,這樹可一定要看準!” 衙役們心中暗暗不爽:這破案法子可真邪門,要一棵棵樹鋸開看,未免太兒戲了…… 他們在山裡轉來轉去,師爺在先前選定的那五片小樹林裡看了又看,望望那些槐樹和榕樹,不斷地搖頭。
一行人走累了,就在山腰的亭子裡歇息。
一個衙役忍不住抱怨道:“大人,我們這些大老爺們,平日裡幹的都是抓犯人擒強賊的活,咋來這裡當砍樹的樵夫了啊?” 劉縣令不緊不慢地說:“這案子本官心裡有數。
師爺,現在還沒找到大榕樹,是不是你記錯了?” 師爺拱手說:“大人,小人肯定沒記錯。
這槐樹與榕樹合長的樹林,本來就不多,我們還須四處搜尋,以免有漏網之魚……” 言畢,師爺搖着折扇,在亭子裡四處張望。
突然,他收起折扇,指着遠處的一座古廟,喚來衙役問道:“那是什麼地方?那榕樹可有去量過?” 原來,半山腰處還有一座古廟,後院有一棵大榕樹,郁郁蔥蔥。
衙役趕緊說:“那是一座荒廟,雖然也有槐榕共生,可那榕樹兩人合抱都有餘,太粗壯了,所以我等沒有報上來。
” “院子向陽,地勢高,土地肥沃,而且,還生長于……”師爺口中念念有詞,揮手引領着大夥兒朝那古廟奔去。
一行人氣喘籲籲地趕到古廟的後院,隻見古廟已破敗不堪,人迹罕至。
一棵兩人合抱的大榕樹長于水井的旁邊,雄偉蒼勁,郁郁蔥蔥,而院子裡還有一棵碗口般粗細的槐樹。
師爺圍着那榕樹、槐樹一看再看,又對着槐樹下的一個瓦礫神壇琢磨了半天。
這神壇豎的是一塊無名墓碑。
半晌,師爺對劉縣令拱手道:“大人,這榕樹與槐樹合長在一起。
先前那棵榕樹雖然有一人合抱大小,可地勢陰涼,土地貧瘠,非要十八年光景方能長成。
而這裡,陽光充足,水肥充足,十年光景,榕樹就長到了兩人合抱……再過幾天,清明節就到了。
請大人派衙役在這裡埋伏,若有人來此處的神壇祭拜,衙役須跟蹤其行蹤。
十日之内,血案必破!” 于是,劉縣令吩咐師爺帶領衆衙役在這廟裡盯梢。
衙役們私下抱怨:這血案是沒法破了,劉縣令新官上任,為博個好名聲,卻不顧手下人累死累活…… 不過,在劉縣令的嚴令下,衙役們忙活了半個月,一共找到了十五片槐樹與榕樹合長的小樹林,而其中有一人合抱大小的榕樹的,僅有五處。
這天清晨,劉縣令帶着年輕的師爺,與一衆衙役打扮成進山砍柴的樵夫,悄悄地沿着山路,馬不停蹄地趕去找那五片小樹林。
他們氣喘籲籲地來到了其中一處,站在了一棵一人合抱大小的榕樹跟前,那榕樹與一棵槐樹合長在一起。
劉縣令問:“師爺,這榕樹可有十年樹齡?” 這師爺隻有二十來歲,雖有書卷氣,卻顯得很老成。
他搖着扇子,望了望四周的地勢,撚須道:“此地是陰面山坡,陽光很少照到樹林裡。
地勢低矮,土地貧瘠,這榕樹應該有十七八年樹齡!” 劉縣令喝道:“來人,給我鋸開這樹,數數樁上的年輪!” 幾個衙役扛着大鋸子,一拉一扯地鋸了起來,不一會兒,大榕樹“轟”的一聲倒了下來。
一個衙役對着樹樁,一連數了好幾遍,高聲說:“大人,這年輪不多不少,正好十八圈!” 劉縣令笑了,對師爺說:“高見啊!你再挑挑,要想破這周家堰血案,這樹可一定要看準!” 衙役們心中暗暗不爽:這破案法子可真邪門,要一棵棵樹鋸開看,未免太兒戲了…… 他們在山裡轉來轉去,師爺在先前選定的那五片小樹林裡看了又看,望望那些槐樹和榕樹,不斷地搖頭。
一行人走累了,就在山腰的亭子裡歇息。
一個衙役忍不住抱怨道:“大人,我們這些大老爺們,平日裡幹的都是抓犯人擒強賊的活,咋來這裡當砍樹的樵夫了啊?” 劉縣令不緊不慢地說:“這案子本官心裡有數。
師爺,現在還沒找到大榕樹,是不是你記錯了?” 師爺拱手說:“大人,小人肯定沒記錯。
這槐樹與榕樹合長的樹林,本來就不多,我們還須四處搜尋,以免有漏網之魚……” 言畢,師爺搖着折扇,在亭子裡四處張望。
突然,他收起折扇,指着遠處的一座古廟,喚來衙役問道:“那是什麼地方?那榕樹可有去量過?” 原來,半山腰處還有一座古廟,後院有一棵大榕樹,郁郁蔥蔥。
衙役趕緊說:“那是一座荒廟,雖然也有槐榕共生,可那榕樹兩人合抱都有餘,太粗壯了,所以我等沒有報上來。
” “院子向陽,地勢高,土地肥沃,而且,還生長于……”師爺口中念念有詞,揮手引領着大夥兒朝那古廟奔去。
一行人氣喘籲籲地趕到古廟的後院,隻見古廟已破敗不堪,人迹罕至。
一棵兩人合抱的大榕樹長于水井的旁邊,雄偉蒼勁,郁郁蔥蔥,而院子裡還有一棵碗口般粗細的槐樹。
師爺圍着那榕樹、槐樹一看再看,又對着槐樹下的一個瓦礫神壇琢磨了半天。
這神壇豎的是一塊無名墓碑。
半晌,師爺對劉縣令拱手道:“大人,這榕樹與槐樹合長在一起。
先前那棵榕樹雖然有一人合抱大小,可地勢陰涼,土地貧瘠,非要十八年光景方能長成。
而這裡,陽光充足,水肥充足,十年光景,榕樹就長到了兩人合抱……再過幾天,清明節就到了。
請大人派衙役在這裡埋伏,若有人來此處的神壇祭拜,衙役須跟蹤其行蹤。
十日之内,血案必破!” 于是,劉縣令吩咐師爺帶領衆衙役在這廟裡盯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