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裁縫報生仇 (2)
關燈
小
中
大
清明過後,這天,劉縣令吩咐衙役火速将城内的大财主全偉喚進衙門裡。
杭州城内,老百姓聽說十年前的周家堰血案開審,紛紛趕來看熱鬧。
隻見全偉身着绫羅綢緞,跪在了堂下。
劉縣令一拍驚堂木,說:“全偉,你可知罪?” 胖乎乎的全偉一臉驚恐:“大人,小民一向安于生意,平日行善積德,哪來的罪行?小民冤枉啊……” 劉縣令喝道:“那我問你,可知道十年前周家堰全村上下五十二條人命的血案?” 全偉張大了嘴巴:“大人,這血案小人倒是聽說過,可與小人有什麼關系呢?小人從未去過周家堰……” 劉縣令眉毛一挑:“哼,那我問你,清明節,你可曾去了東郊的一座荒廟祭祀?” 全偉愣了一下,點頭道:“是的,小人有先人埋在東郊荒廟,故清明時節攜帶家眷去祭祀一番,不知犯了何罪?”說到這裡,他從懷中掏出一張紙,“小人平日心地善良,連螞蟻也不忍踩死一隻。
大人新官上任,可能還不知道小人平時最喜行善積德,這是小人數年來救濟平民百姓的清單……” 此語一出,圍觀的老百姓喧嘩起來。
這全偉确實是城内的大善人,很多百姓受過他的恩惠,紛紛為他喊冤。
劉縣令臉色不變,喝道:“堂下肅靜!現有三事,全偉,你是否承認?一、你祭祀的地方,是不是在那座長有槐樹與榕樹的東郊荒廟之中?二、那槐樹下擺的神壇是不是你所設立?三、清明節前來祭拜那神壇的,連你在内,前後共有十三人?” 全偉磕頭道:“大人,小人确實去過那荒廟祭拜,神壇也确是小人所立。
可是,我隻知道自己前往荒廟祭拜,卻不知道他人也有去那裡祭拜,十三人之說,小人不知。
” 劉縣令又敲響驚堂木:“傳當年周家堰血案的原告!” 全偉一臉茫然,卻見一個年輕人快步走到堂下,跪倒在地,朗聲說:“在下周銘濤,自幼父母雙亡,全村上下五十二人慘遭山賊屠殺,未留下一個活口。
唯有小人在縣城私塾念書,幸免于難……” 年輕人正是劉縣令的師爺。
全偉傻了眼,難怪縣令大人說有把握破案,原來這師爺就是周家堰的。
劉縣令正色問道:“周銘濤,你有何證據控告當年的兇手?” 周銘濤從懷裡掏出一塊褐色的布,悲戚道:“我父親是裁縫,手藝精湛,此乃他臨死前所寫的馬褂血書。
當年的血案發生後,我回家收殓父親,發現了屍體下的馬褂。
此馬褂本是為小人縫制,每次睹之,小人垂淚不已……” 周銘濤抹了抹眼淚,朗聲念起了血書:“吾兒,匪首屍首乃我縫,父知必死,山賊全為蒙面……” 劉縣令問:“山賊既然蒙面,你如何控告兇手?若是誣告,雖是師爺,本官照樣嚴懲不貸!” 周銘濤說:“大人,且聽下去,我父的血書還寫着:……山賊全為蒙面,父藏一把槐樹榕樹種子于屍首縫接處。
賊屍已近腐臭,必葬于附近。
十年後,尋槐樹榕樹共生之處。
賊匪頗有義氣,祭拜賊首者,乃殺父仇人!” 一字一句念完後,周銘濤指着全偉厲聲道:“自從燒殺掠奪後,你和同夥已悄悄隐藏身份,做起了正當生意,欺世盜名,還做起了善人。
可是,每逢清明節,你必定去祭拜當年的匪首,隻是你怎麼也想不到,那槐樹榕樹共生,乃是你當年所殺的裁縫留下的線索。
” 全偉臉色大變,卻還是磕頭喊冤:“冤枉啊
杭州城内,老百姓聽說十年前的周家堰血案開審,紛紛趕來看熱鬧。
隻見全偉身着绫羅綢緞,跪在了堂下。
劉縣令一拍驚堂木,說:“全偉,你可知罪?” 胖乎乎的全偉一臉驚恐:“大人,小民一向安于生意,平日行善積德,哪來的罪行?小民冤枉啊……” 劉縣令喝道:“那我問你,可知道十年前周家堰全村上下五十二條人命的血案?” 全偉張大了嘴巴:“大人,這血案小人倒是聽說過,可與小人有什麼關系呢?小人從未去過周家堰……” 劉縣令眉毛一挑:“哼,那我問你,清明節,你可曾去了東郊的一座荒廟祭祀?” 全偉愣了一下,點頭道:“是的,小人有先人埋在東郊荒廟,故清明時節攜帶家眷去祭祀一番,不知犯了何罪?”說到這裡,他從懷中掏出一張紙,“小人平日心地善良,連螞蟻也不忍踩死一隻。
大人新官上任,可能還不知道小人平時最喜行善積德,這是小人數年來救濟平民百姓的清單……” 此語一出,圍觀的老百姓喧嘩起來。
這全偉确實是城内的大善人,很多百姓受過他的恩惠,紛紛為他喊冤。
劉縣令臉色不變,喝道:“堂下肅靜!現有三事,全偉,你是否承認?一、你祭祀的地方,是不是在那座長有槐樹與榕樹的東郊荒廟之中?二、那槐樹下擺的神壇是不是你所設立?三、清明節前來祭拜那神壇的,連你在内,前後共有十三人?” 全偉磕頭道:“大人,小人确實去過那荒廟祭拜,神壇也确是小人所立。
可是,我隻知道自己前往荒廟祭拜,卻不知道他人也有去那裡祭拜,十三人之說,小人不知。
” 劉縣令又敲響驚堂木:“傳當年周家堰血案的原告!” 全偉一臉茫然,卻見一個年輕人快步走到堂下,跪倒在地,朗聲說:“在下周銘濤,自幼父母雙亡,全村上下五十二人慘遭山賊屠殺,未留下一個活口。
唯有小人在縣城私塾念書,幸免于難……” 年輕人正是劉縣令的師爺。
全偉傻了眼,難怪縣令大人說有把握破案,原來這師爺就是周家堰的。
劉縣令正色問道:“周銘濤,你有何證據控告當年的兇手?” 周銘濤從懷裡掏出一塊褐色的布,悲戚道:“我父親是裁縫,手藝精湛,此乃他臨死前所寫的馬褂血書。
當年的血案發生後,我回家收殓父親,發現了屍體下的馬褂。
此馬褂本是為小人縫制,每次睹之,小人垂淚不已……” 周銘濤抹了抹眼淚,朗聲念起了血書:“吾兒,匪首屍首乃我縫,父知必死,山賊全為蒙面……” 劉縣令問:“山賊既然蒙面,你如何控告兇手?若是誣告,雖是師爺,本官照樣嚴懲不貸!” 周銘濤說:“大人,且聽下去,我父的血書還寫着:……山賊全為蒙面,父藏一把槐樹榕樹種子于屍首縫接處。
賊屍已近腐臭,必葬于附近。
十年後,尋槐樹榕樹共生之處。
賊匪頗有義氣,祭拜賊首者,乃殺父仇人!” 一字一句念完後,周銘濤指着全偉厲聲道:“自從燒殺掠奪後,你和同夥已悄悄隐藏身份,做起了正當生意,欺世盜名,還做起了善人。
可是,每逢清明節,你必定去祭拜當年的匪首,隻是你怎麼也想不到,那槐樹榕樹共生,乃是你當年所殺的裁縫留下的線索。
” 全偉臉色大變,卻還是磕頭喊冤:“冤枉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