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太平往事
關燈
小
中
大
“您節哀……”聽童國虎這麼一說,張毅城還挺不好意思,人家訴說父親去世的事你非追問人家母親,結果把父母雙亡這種傷感話題也牽出來了。
“呵呵……沒事……”提起父母雙亡的事,童國虎非但不難過,似乎還挺放松,始終保持着一臉的招牌式E.T.微笑,“從那時起,我便有種感覺,親人們的離奇死去,我整個家族的種種不幸,都和我爸爸身上那個黑影或多或少有些關系,小的時候,我隻是懷疑,但我爸爸死後,那東西又跑到我的身上來了,我便更肯定了我的猜測!于是我開始瘋狂地尋找答案:這東西到底是什麼,從哪兒來,何時走!” “您的答案就是卯陣?”童國虎說話之際,張毅城抽空開起了慧眼,卻并未看到童國虎身上有什麼異常,“據我觀察,您身上似乎沒有什麼東西啊……” “我身上沒有東西,是因為你身上,有更厲害的東西!這也正是我想找你的原因!”童國虎指了指自己的左眼,表情忽然變得異常神秘,“卯陣并不是答案,那隻是一個小試驗!” “您能不能說清楚一點兒?什麼試驗?您想驗證什麼?”張毅城似乎有些迷糊,“您找我幫忙,就是因為我身上的東西更厲害?我來了,你身上的東西就走了?就這麼簡單?” “遠沒有那麼簡單,這件事說來話長……”童國虎歎了口氣,站起芽溜達到了窗戶邊上,一把拉開了窗簾,“杜文秀,你知道這個人嗎?” “聽着耳熟!”張毅城皺着眉頭一個勁地想,似乎在哪部電視劇裡是聽過這麼個名字,好像還是個挺有來頭的人…… “這個人,是我祖上!”童國虎眯起眼睛道。
“您祖上姓杜?”張毅城一愣,立即就明白了,看來這個童國虎八成是個古代通緝犯的後代,不過按常理而言古代那些江洋大盜,不到萬不得已是不會改名換姓的,有道是“大丈夫行不更名坐不改姓”,就算犯重罪遭通緝,大不了換個名,連姓都改了,這得是多大的罪過啊…… 清道光二十三年(1844年),洪秀全在廣東創建拜上帝會,并于六年後發動了中國曆史上規模最大的純宗教背景的農民起義——金田起義;時至清鹹豐三年(1853年),太平軍攻克江甯(今南京),改名天京并定都于此,标志着太平天國政權鼎盛時期的來臨。
太平天國在江蘇折騰,雲南這邊也沒閑着,清鹹豐6年(1856年),雲南地區爆發了以回族為首、夾雜着彜、哈尼、白、壯等多民族各路人馬于其中的少數民族起義,這其中,杜文秀的部隊是起義軍中人數最多、戰鬥力最強也是唯一一支宣布歸順太平天國的隊伍。
鹹豐六年九月,杜文秀率部攻占雲南大理并建立大理政權,并于同年抛出了“遙奉太平天圉天京之召号,革命滿清”的口号,同時派遣使者到天京觐見洪秀全,表達了大理軍民願意追随洪天王共圖大業的想法,說實話,此時的洪秀全也有種躺着中槍的感覺,自己壓根都不知道大理城門朝哪邊開,競莫名其妙地多了個大理手下,不過躺槍歸躺槍,多個手下總比少個手下好,也便很痛快地答應了使臣的請命,代表太平天國官方承認了杜文秀自封的“雲南總統兵馬大元帥”的頭銜。
在洪秀全看來,眼下太平天國高層内讧不斷,楊秀清被韋昌輝和秦日綱搞死了,而韋昌輝和秦日綱又被自己搞死了,石達開離家出走了,能打的基本上全絕戶了,正發愁沒後路呢,倘若能在雲南發展個分舵什麼的,豈不是有備無患?說實在的,杜文秀所率領的起義軍中,回民的比率要占到98%以上,雖說名義上是少數民族起義,但實際上卻是一支不折不扣的回民起義軍,回民
“呵呵……沒事……”提起父母雙亡的事,童國虎非但不難過,似乎還挺放松,始終保持着一臉的招牌式E.T.微笑,“從那時起,我便有種感覺,親人們的離奇死去,我整個家族的種種不幸,都和我爸爸身上那個黑影或多或少有些關系,小的時候,我隻是懷疑,但我爸爸死後,那東西又跑到我的身上來了,我便更肯定了我的猜測!于是我開始瘋狂地尋找答案:這東西到底是什麼,從哪兒來,何時走!” “您的答案就是卯陣?”童國虎說話之際,張毅城抽空開起了慧眼,卻并未看到童國虎身上有什麼異常,“據我觀察,您身上似乎沒有什麼東西啊……” “我身上沒有東西,是因為你身上,有更厲害的東西!這也正是我想找你的原因!”童國虎指了指自己的左眼,表情忽然變得異常神秘,“卯陣并不是答案,那隻是一個小試驗!” “您能不能說清楚一點兒?什麼試驗?您想驗證什麼?”張毅城似乎有些迷糊,“您找我幫忙,就是因為我身上的東西更厲害?我來了,你身上的東西就走了?就這麼簡單?” “遠沒有那麼簡單,這件事說來話長……”童國虎歎了口氣,站起芽溜達到了窗戶邊上,一把拉開了窗簾,“杜文秀,你知道這個人嗎?” “聽着耳熟!”張毅城皺着眉頭一個勁地想,似乎在哪部電視劇裡是聽過這麼個名字,好像還是個挺有來頭的人…… “這個人,是我祖上!”童國虎眯起眼睛道。
“您祖上姓杜?”張毅城一愣,立即就明白了,看來這個童國虎八成是個古代通緝犯的後代,不過按常理而言古代那些江洋大盜,不到萬不得已是不會改名換姓的,有道是“大丈夫行不更名坐不改姓”,就算犯重罪遭通緝,大不了換個名,連姓都改了,這得是多大的罪過啊…… 清道光二十三年(1844年),洪秀全在廣東創建拜上帝會,并于六年後發動了中國曆史上規模最大的純宗教背景的農民起義——金田起義;時至清鹹豐三年(1853年),太平軍攻克江甯(今南京),改名天京并定都于此,标志着太平天國政權鼎盛時期的來臨。
太平天國在江蘇折騰,雲南這邊也沒閑着,清鹹豐6年(1856年),雲南地區爆發了以回族為首、夾雜着彜、哈尼、白、壯等多民族各路人馬于其中的少數民族起義,這其中,杜文秀的部隊是起義軍中人數最多、戰鬥力最強也是唯一一支宣布歸順太平天國的隊伍。
鹹豐六年九月,杜文秀率部攻占雲南大理并建立大理政權,并于同年抛出了“遙奉太平天圉天京之召号,革命滿清”的口号,同時派遣使者到天京觐見洪秀全,表達了大理軍民願意追随洪天王共圖大業的想法,說實話,此時的洪秀全也有種躺着中槍的感覺,自己壓根都不知道大理城門朝哪邊開,競莫名其妙地多了個大理手下,不過躺槍歸躺槍,多個手下總比少個手下好,也便很痛快地答應了使臣的請命,代表太平天國官方承認了杜文秀自封的“雲南總統兵馬大元帥”的頭銜。
在洪秀全看來,眼下太平天國高層内讧不斷,楊秀清被韋昌輝和秦日綱搞死了,而韋昌輝和秦日綱又被自己搞死了,石達開離家出走了,能打的基本上全絕戶了,正發愁沒後路呢,倘若能在雲南發展個分舵什麼的,豈不是有備無患?說實在的,杜文秀所率領的起義軍中,回民的比率要占到98%以上,雖說名義上是少數民族起義,但實際上卻是一支不折不扣的回民起義軍,回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