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 再探寒骨洞

關燈
一個電話打到武當山,接電話的正好就是晨光老道,挺張國忠形容完“寒骨洞”下的情況後,晨光老道表示那一池子的死玉以及水裡的雕塑并不是武當常用的陣法,自己也不知道到底是幹什麼用的,看來想要弄明白其中的秘密,就隻能再闖寒骨洞以探究竟了。

     雖說對寒骨洞裡的秘密無能為力,但這晨光老道卻打聽到了一些關于寶劍的線索:在武當藏經樓中有一幅繪于大明崇祯年間的古畫“仙師禦劍圖”,不知出于何種機緣竟然鬼使神差的躲過了紅衛兵的洗劫,完好的保存到了現今,此畫作者是武當八代弟子龔林陽,畫中人物據傳是武當六代仙師李空觀,畫中李空觀所持的寶劍,從劍形到尺寸比例,簡直像極了這把長情劍。

     “這把劍當初完好的時候我也見過,和畫中的寶劍簡直就是一模一樣”電話中,晨光道長極為肯定,“看來這把劍并非傳自師祖,而是武當曆代相傳,至少在明末就已經有了傳承” 挂了電話,衆人又是一陣沉默,最後還是秦戈先打破了僵局,“張掌教,我覺得咱們不要再亂猜了,我認為‘八仙鎮妖’典故中的那個言尚道人,就是朱允炆” “嗯……”說實話,張國忠也有此種同感,按武當的規矩,曆來都是劍随人走,連張三豐的配劍都沒有傳給後人,這慶泰劍就憑當初由楊孟氏後補的做工水平,又有什麼理由能夠成為武當派的傳世名刃呢?唯一的解釋就是朱允炆雖然人在武當,但卻并未遵循武當山“劍随人走”的規矩,将這把劍傳了下來,而後人不想、更不敢把這把多多少少也給“帝王”配過的劍帶進自己的棺材。

     “我早就說過,考古靠的是直覺和緣分……”秦戈一笑,“是不是朱允炆,是不是趙金舟,是不是寒骨洞,我相信所有的答案都在下面” “上仙,你這回下凡,可沒帶那堆特務用具,”老劉頭插嘴道,“下面的東西究竟為啥逃跑現在可沒有1oo%的定論,是不是真怕這把劍還不一定,如果那個洞真像國忠說的大陰若水,咱現在手裡這家夥可夠嗆能扛得住,怎麼說你也得想折把那把打夾心彈的‘迫擊炮’弄過來耍耍啊……” “這個我早有安排”秦戈微微一笑,“基金會的人已經把一切所需器材準備好了” “基金會?這又是個啥特務組織?”老劉頭皺着眉尋思了半天,好像前不久在思茅隐約聽秦戈說過一嘴,有個什麼基金會,“我說你們這麼明目張膽的在中國搞特務團夥,也不怕公安局給你們端了?” “劉先生,我想知道,憑咱們兩個人的所作所為,誰更像特務?”秦戈抿着嘴,一臉的質疑,還真把個老劉頭盯的有點毛…… 事不宜遲,午飯間,三人決定立即出趕往湖北,因為此次行動需要帶上巨阙七星這些“真家夥”,所以也隻能張國忠“自駕”前往了,而大手劉還是和以前一樣,讓幹嘛幹嘛,讓去哪去哪,一不問緣由二不怕麻煩,一粘坐車還挺主動,樂樂呵呵的拉門就上了副駕位,還沒等張國忠動車,呼噜聲就已經出來了…… 整整一天多的車程,把張國忠累的是腰酸背疼,秦戈所說的那個“基金會”的派出的人此時已經先行到了十堰,且為衆人聯系好了住處。

    說實話,秦戈嘴裡的這個所謂的“基金會”确實是神通廣大,雖說張國忠已經有了心理準備,但當親眼見到基金會為此次行動所準備的“設備”時還是吃了一驚:除了對講機、軍用戰術手電、專業繩索、照明用的銀光棒和大功率探照燈這些“合法”設備以外,其他幾乎全是違禁物品:雷管、炸藥、照明彈一應俱全,甚至還有一種由秦戈自己設計的“投擲式強脫水彈”,按秦戈的話說,這種裝備的創意靈感來自于張毅城當年在磔池用過的“生石灰”,但裡面用的原料則是比生石灰脫水能力更強的工業用強脫水劑五氧化二磷,在諸多違禁裝備中,當屬老劉頭翹以盼的大口徑手槍和赤硝夾心彈最為震撼,此次由“基金會”提供的大口徑手槍是一把史密斯維森公司出産的m5oo左輪手槍,12.7毫米口徑,全槍的尺寸已經直追某些型号的微型沖鋒槍了,按常理說,左輪手槍一般都能裝填六到八子彈,但這把槍由于子彈直徑過大,一次隻能裝填四子彈,其威力可想而知,此外,特制的赤硝夾心子彈也是按這把槍的口徑特制的“鉛鋅合金彈”,彈頭處被做成了六棱多邊形,彈頭内赤硝的填充量足足比原來多了兩倍。

     “秦先生,這是您要的大口徑手槍我托了七八個朋友,動用了越南那邊的關系才搞到的據說一槍可以打死一頭犀牛”負責籌備這些違禁物品的人叫丁頌,是基金會在上海的代表處秘書,此次也不知道是通過什麼途徑把如此一大堆足夠動一次世界大戰的東西運到湖北的,按丁頌的話說,之所以要搞如此誇張的手槍,完全是遵從秦戈“貴精不貴多”的精神,這m5oo手槍雖然裝彈量不大,但一是一,近距離射擊的威力比ak-47沖鋒槍隻大不小,同時其大的口徑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