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喇叭翁

關燈
,而是将劍回賜給了楊孟氏,并為寶劍賜名“長情”以此來肯定楊孟氏替夫鑄劍的忠貞情懷。

    此時晨光道長提到“長情劍”,張國忠立即想到了《大内雜事》中提到的那把“長情劍”。

     “怎麼張掌教你聽說過那把劍?”晨光道長打開空調箱,隻見一團團的廢報紙中躺着一把鏽迹斑斑的鐵劍,隻見劍柄的木料已經糟的不成樣子了,劍穗也已經沒有了,劍刃似乎比普通的寶劍更寬也更厚,劍刃已經鏽成了呈黃黑色,有的地方甚至鏽出了裂紋,看來媳婦畢竟是媳婦,在鑄劍的火候把握以及後期的劍身防腐抗氧化方面的技術還是不怎麼過關,如果此劍從頭到尾皆由楊古雲本人鑄造的話,僅僅幾十年的風雨侵蝕應該不會鏽成這樣。

     “此劍随我師父走南闖北三十餘年,雖說與湛泸巨阙比不了,鋼口也一般,但也算得上是一把好劍……”晨光老道從紙箱子中取出鐵劍,随手取了個抹布把劍柄劍刃都擦了擦,“如若張掌教你真不嫌棄的話,不如就把它送給張掌教你,也不枉你為雲淩子前輩昭雪洗冤” “這……”張國忠接過鐵劍,放在手裡掂了掂,還算合手,用手一摸劍刃,一大塊鏽皮竟然被帶了下來,整個劍刃似乎已經鏽透了。

    “我就是借用一下,道長不必如此客氣……” “诶……”晨光道長一皺眉,“張掌教,喜歡就收下,何必如此見外?” “哎?我……”張國忠也懵了,自己什麼時候說過喜歡?“晨光道長,你誤會了……” “說實話,這把劍放在我這,也一直是我的一塊心病,能把它送給像張掌教你這樣的人收藏,也算了了我一樁心事張掌教,你就别推辭啦……”晨光道長語重心長的握住了張國忠的手,話說到這份上,張國忠也不大好推辭了,再推辭的話,明顯就是看不起人家啊,說實話,理論上講,開過刃的寶劍絕對算是管制刀具,但這把“長情劍”絕對是例外,就算大搖大擺的背在背後,不被當成是收廢品的才怪。

     拿着長情劍,張國忠和楊舟回到了李家灣,此時李老2已經按着張國忠的安排準備好了繩子和手電并且聯系好了同村的幾個壯小夥子,張國忠也沒耽擱,當天便帶着人再次來到了那個小山坳,一陣忙活之後,先前的碎石下面果然挖到了一個洞口,約麼有半米見方,勉強能下去一個人,洞口往下約麼兩三米的地方還有一個鐵栅欄,看鏽迹應該不是近代的東西,栅欄下面黑咕隆咚深不見底,用手探在洞口隻感覺洞内寒氣逼人,讓人有一種不寒而栗的感覺。

     “張半仙,你真要下去?”蹲在洞口,李老2似乎有些不放心,“用不用我找人給你學摸點像樣的家夥?” “怎麼?您有門路弄到好兵器?”一聽李老2能找像樣的家夥,張國忠心中也是一動,說實在的,對于這把鏽透了的“長情劍”張國忠也沒什麼信心,沒準還不如當年秦戈下巴山藏寶洞時拿的殺豬刀呢。

     “我親家兄弟是道上的人,用不用我找他給你弄把火槍來?”李老2把嘴湊到張國忠耳根子底下,“您要是用,我打個電話,一個鐘頭就能送過來……” “這個……算了吧……”張國忠也無奈了,心說自己又不是去搶劫綁票,拿火槍有個屁用啊…… “如果我兩個小時出不來,就打電話報警”用麻繩拽出了鐵栅欄後,張國忠把麻繩子栓在了腰間,臨下洞之前,把手機留給了李老2,“你們不論如何都不要下來,也不要往上收繩子” 下了十幾米,張國忠忽然現身邊的空間越來越大,剛下來的時候洞的直徑最多不到一米,而眼下已經兩米有餘了,用手電往下照,現洞壁是傾斜向下的,越往下越寬,俨然是個上窄下寬的“倒喇叭”形狀,“喇叭翁?”張國忠心中一動,這種倒喇叭形狀的地下空間在道術裡稱之為“喇叭甕”,是根據戰國時期的墓葬原理反向推倒出的陰陽布局理論。

     春秋伊始,大周王室衰微,中原的一百多個小國各自為政自給自足,日子過得不亦樂乎,也正是從這個時候開始,一些溫飽思yin逸的小國的王室開始信服墓葬對于後世子孫甚至國家興衰的影響,開始盲目的将國興家旺的希望寄托于王公的墓葬,并不惜花重金聘請一些民間“能人”參與墓葬的設計與建造,不少民間術士因此大橫财,其中不乏一些“國庫殺手”級的人物,有不少小國就是因為造大墓導緻國庫空虛,被其他國家趁機鏟平的。

     春秋早期的王墓,大都是“箱墓”,就是墓室四周直上直下,像箱子一樣,整個墓室上方的封土重量全部由墓室中的木質柱子承受,在短時間内,這種設計的确可以聚斂大量的陰氣,保證墓主屍身不腐,但時間長了卻很容易坍塌,一旦有地震就更不用說了,到了春秋後期,陳國人“卞矶”明了一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