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建文迷蹤

關燈
格子衫的中年婦女伸手指着晨光長老,嘴裡罵罵咧咧沒完沒了,也不知道操的是何處方言,罵了半天張國忠竟然一句都沒聽清,而晨光長老雖說也是滿臉的不服,卻始終沒還嘴,婦女旁邊還有一個長的油頭粉面的年輕人一個勁的勸架,看架勢這人似乎和罵街的婦女認識,但關系不好确定,說是母子吧,看面相年齡差距似乎還沒那麼大,說是兄妹吧,年齡差距似乎又似乎大了點。

     說實在的,要說晨光道長騙錢,張國忠是打死也不信的,這晨光道長雖說不是主持,但在複真觀的地位也算是數一數二了,七老八十的大老爺子,在觀裡德高望重說一不二,修為不修為的放一邊,就沖這個歲數,這個身份,有必要跑到山底下騙錢嗎? “晨光道長!”張國忠擠出人群想為晨光道長解圍,“找您半天了,原來在這啊……,晨星長老找您過去商量點事……” “嗯?”一聽晨星道長,晨光道長的眉頭立即就是一皺,轉頭看了看張國忠,似乎有些面善,但一時有想不起來在哪見過了…… “哎……晨光道長,這邊……”張國忠拉着晨光道長快步擠出了人群,隻見後面那個大媽罵罵咧咧的仍舊不依不饒,張國忠隻得回頭給這位奶奶陪好話,這一回頭,正好和旁邊勸架的年輕人來了個面對面,隻見這哥們眉宇之間黑氣團聚,稍微懂點面相知識的人就能看出不對勁,不是要遭災就是要得病,說實在的,以張國忠的性格,即便對方是陌生人,出于職業道德沒準也會忍不住提醒一下,想必這晨光道長也是因為一時間專業精神大爆發才招來這通罵的,說實話,關于是否出于善道提醒一下這位小兄弟,張國忠也鬥争了半天,最後想了想還是算了吧,人家晨光道長穿着道袍還被罵呢,你個穿T恤戴墨鏡的倘若再提這個事,的不被認為是托兒才怪…… “唉……真是的……”晨光道長似乎對那位罵自己的大媽還有點“戀戀不舍”,一個勁的回頭,連聲歎氣,“真是好良言難勸短命鬼……随他吧……随他吧!” “道長!晨光道長!”把罵街的大媽勸走之後,張國忠快步追上了晨光道長,“是我!茅山馬淳一的徒弟!您還記得嗎?前幾年曾為雲淩子前輩的事拜訪過複真觀,是您接待的我!” “前兩年?”陳光道長皺着眉頭好一通回憶,“哦!想起來了!是你啊!對了,小夥子,雲淩子的事你不用操心啦,我收到一封信,已經有人把這事辦了!” “啊……給您寄信的人就是我啊!”張國忠差點當場暈倒,心說要不是因為艾爾訊這事再來一趟,自己還真成無名英雄了,“我叫張國忠!茅山掌教,您忘了?” “啊!敢情你就是張掌教啊……”甭看就過了三四年時間,這晨光道長的思維顯然是遲鈍了許多,“怎麼?又有啥事?” “這件事說來話長!”張國忠歎了口氣,找了個陰涼地把來意大概說了一遍,聽的晨光道長也是頭大如鬥。

     “小夥子,你說你要找朱允炆的下落?”晨光道長聽了半天,似乎就聽明白一個朱允炆。

     “是啊,朱允炆失蹤是在明朝的永樂初年,而這一段時間也是武當*最活躍的時期,所以我想再來向您打聽一下,關于貴派有沒有一些秘史傳說與此人有關?” —————————————————————— 注解*: 中國曆史七大迷案:分别是“朱允炆去向之謎”、“徐福東渡之謎”、“趙匡胤暴斃之謎”、“老子出關之謎”、“西施生死之謎”、“李自成去向之謎”、“楊貴妃生死之謎”。

     武當:由道學宗師張三豐始創始于元末的道教門派,張三豐親自執掌武當的時期,也就是自明朝開元直至永樂十五年(公元1417年),被公認為武當教史上最活躍的時期,風頭甚至超越了名傳百年的少林寺,在金庸先生的武俠小說《倚天屠龍記》中,幹脆連朱元璋的皇帝位子都武當派第三代弟子張無忌因“愛江山更愛美人”而讓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