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建文迷蹤
關燈
小
中
大
“佐輔上仙,以往老夫總叫你特務,還望上仙切莫見怪啊……”從劉瘸子家出來後,老劉頭對秦戈除了特務以外又多了個稱呼:上仙。
“我不是什麼佐輔星君!”秦戈陰着臉面無表情。
“秦先生!如果那個黃仙說你是佐輔星君下界,便不會有假!”張國忠倒不像是開玩笑,“其實在你我周圍,有很多人都大有來頭,但他們都很平凡,也許一輩子都沒有什麼驚世駭俗的作為,但不能否認他們确确實實就是星宿下界!”按張國忠的分析,王愛芸肚子上挨的那一腳,如果換個凡夫俗子去踢,恐怕當場就折壽暴斃了,況且老天爺也不會安排誰去踢那逆天的一腳,就算踢了,王愛芸也未必會流産,之所以那個黃仙拐彎抹角的引着秦戈去踢,原因隻有一個,那便是黃仙知道秦戈是星宿下凡,有金身護體,這一腳隻有秦戈去踢才真正有效。
“張掌教,我想我們此行的目的不是探讨我的前生背景!”秦戈臉一沉,皺着眉若有所思,“那個黃仙留的詩好像說蘇鐵力的屍體與朱允炆的去向有關?” “應該是吧……”自從當年從李村發現了那個趙樂的“降墓”之後,張國忠也着實惡補過一陣明史,對“建文”這兩個字可以說是再熟悉不過了,明惠宗也就是建文帝朱允炆,是明太祖朱元璋的嫡次孫,明朝的第二個皇帝,在位僅四年,相傳其即位後實行“建文新政”,出台了“寬刑罰”、“勵耕織”、“輕徭稅”等一系列寬松政策,也算是個體惜民生的好皇帝,隻不過因為“削藩撤王”的激進做法逼急了藩王中勢力最大的燕王也就是後世的明成祖朱棣,從而被朱棣興兵趕下了台。
相傳當年燕王朱棣在取得“靖難之役”的勝利後率兵攻入應天府,明惠宗也就是建文帝朱允炆下令火燒皇宮并從此下落不明,關于朱允炆的去向問題,曾一度被列為“中國曆史七大迷案*”之首,“建文”這兩個字黃仙不說還好,這一說反倒是把簡單的事搞複雜了。
“朱允炆……”秦戈喃喃自語,“張掌教,你說這個朱允炆,會不會也是什麼星宿下凡?”雖說嘴上不願意聽,但自從“被動”的得知自己貌似是什麼“佐輔星君”之後,這秦戈或多或少的也對星宿這種東西感上了興趣。
“或許是吧……”張國忠點了點頭,理論上講,古代那些有名有姓的大人物尤其是帝王将相,往往都不是省油的燈,按傳說來講不是這個下凡就是那個下凡,就連盜墓賊的老祖宗、因率領搬家公司大舉盜掘太宗李世民昭陵而名揚天下的溫韬同志,據傳說都是“匪星”下凡,就更别提那些正面人物了,若按此理,朱允炆也不應該是簡單人物,尤其在正史的記載中,朱允炆本來有的是機會可以輕而易舉的鏟平朱棣,之所以到後來一敗塗地,直接原因就是其一紙“我要活的叔父”的聖旨,讓朱棣每每遭遇危難皆能化險為夷,這種“愚慈愚悲”的做法在史學家看來簡直就是“婦人之仁”的絕對典型,但若以傳統宗教的眼光看,卻又是另一番解釋。
“上仙,惠宗朱允炆之去向,乃我中華一大迷案,碰上這種事,你應該高興才對啊……”老劉頭眯縫着眼一個勁的煽風點火,說實話,雖說嘴上一個勁的找樂子,但老劉頭的心理卻着實是郁悶,忙活了大半天,基本上全是學雷鋒,别人的事一件件辦的都挺利索,自己的事卻越整越迷糊,眼下竟然跟朱允炆的去向挂上邊了,當年秦戈家祖孫三代,傳着輩的找那個和氏璧傳國玺,前後幾十年的捕風捉影才摸着點邊,最後還讓戴金雙撿了個大便宜,這次這個課題來頭恐怕比和氏璧也不小,難不成也要把任務傳到張毅城那輩?就算将來張毅城長出息了,不用再傳給兒子自己就能找到這個朱允炆的下落,難不成讓艾爾訊在床上躺着等他找? “我的确有些興趣……”秦戈一笑,“我覺得,現在的當務之急是搜集足夠的資料!” “資料?啥資料?”老劉頭一愣。
“關于朱允炆的資料!”秦戈道,“正史對朱允炆
“我不是什麼佐輔星君!”秦戈陰着臉面無表情。
“秦先生!如果那個黃仙說你是佐輔星君下界,便不會有假!”張國忠倒不像是開玩笑,“其實在你我周圍,有很多人都大有來頭,但他們都很平凡,也許一輩子都沒有什麼驚世駭俗的作為,但不能否認他們确确實實就是星宿下界!”按張國忠的分析,王愛芸肚子上挨的那一腳,如果換個凡夫俗子去踢,恐怕當場就折壽暴斃了,況且老天爺也不會安排誰去踢那逆天的一腳,就算踢了,王愛芸也未必會流産,之所以那個黃仙拐彎抹角的引着秦戈去踢,原因隻有一個,那便是黃仙知道秦戈是星宿下凡,有金身護體,這一腳隻有秦戈去踢才真正有效。
“張掌教,我想我們此行的目的不是探讨我的前生背景!”秦戈臉一沉,皺着眉若有所思,“那個黃仙留的詩好像說蘇鐵力的屍體與朱允炆的去向有關?” “應該是吧……”自從當年從李村發現了那個趙樂的“降墓”之後,張國忠也着實惡補過一陣明史,對“建文”這兩個字可以說是再熟悉不過了,明惠宗也就是建文帝朱允炆,是明太祖朱元璋的嫡次孫,明朝的第二個皇帝,在位僅四年,相傳其即位後實行“建文新政”,出台了“寬刑罰”、“勵耕織”、“輕徭稅”等一系列寬松政策,也算是個體惜民生的好皇帝,隻不過因為“削藩撤王”的激進做法逼急了藩王中勢力最大的燕王也就是後世的明成祖朱棣,從而被朱棣興兵趕下了台。
相傳當年燕王朱棣在取得“靖難之役”的勝利後率兵攻入應天府,明惠宗也就是建文帝朱允炆下令火燒皇宮并從此下落不明,關于朱允炆的去向問題,曾一度被列為“中國曆史七大迷案*”之首,“建文”這兩個字黃仙不說還好,這一說反倒是把簡單的事搞複雜了。
“朱允炆……”秦戈喃喃自語,“張掌教,你說這個朱允炆,會不會也是什麼星宿下凡?”雖說嘴上不願意聽,但自從“被動”的得知自己貌似是什麼“佐輔星君”之後,這秦戈或多或少的也對星宿這種東西感上了興趣。
“或許是吧……”張國忠點了點頭,理論上講,古代那些有名有姓的大人物尤其是帝王将相,往往都不是省油的燈,按傳說來講不是這個下凡就是那個下凡,就連盜墓賊的老祖宗、因率領搬家公司大舉盜掘太宗李世民昭陵而名揚天下的溫韬同志,據傳說都是“匪星”下凡,就更别提那些正面人物了,若按此理,朱允炆也不應該是簡單人物,尤其在正史的記載中,朱允炆本來有的是機會可以輕而易舉的鏟平朱棣,之所以到後來一敗塗地,直接原因就是其一紙“我要活的叔父”的聖旨,讓朱棣每每遭遇危難皆能化險為夷,這種“愚慈愚悲”的做法在史學家看來簡直就是“婦人之仁”的絕對典型,但若以傳統宗教的眼光看,卻又是另一番解釋。
“上仙,惠宗朱允炆之去向,乃我中華一大迷案,碰上這種事,你應該高興才對啊……”老劉頭眯縫着眼一個勁的煽風點火,說實話,雖說嘴上一個勁的找樂子,但老劉頭的心理卻着實是郁悶,忙活了大半天,基本上全是學雷鋒,别人的事一件件辦的都挺利索,自己的事卻越整越迷糊,眼下竟然跟朱允炆的去向挂上邊了,當年秦戈家祖孫三代,傳着輩的找那個和氏璧傳國玺,前後幾十年的捕風捉影才摸着點邊,最後還讓戴金雙撿了個大便宜,這次這個課題來頭恐怕比和氏璧也不小,難不成也要把任務傳到張毅城那輩?就算将來張毅城長出息了,不用再傳給兒子自己就能找到這個朱允炆的下落,難不成讓艾爾訊在床上躺着等他找? “我的确有些興趣……”秦戈一笑,“我覺得,現在的當務之急是搜集足夠的資料!” “資料?啥資料?”老劉頭一愣。
“關于朱允炆的資料!”秦戈道,“正史對朱允炆